某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某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某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某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某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某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 TOC o 1-3 f u 第一章 概述 PAGEREF _Toc263337717 h 41.1 项目研究背景 PAGEREF _Toc263337718 h 41.2 项目编制依据 PAGEREF _Toc263337719 h 51.3 研究主要内容 PAGEREF _Toc263337720 h 51.4 主要研究结论 PAGEREF _Toc263337721 h 61.4.1建设必要性 PAGEREF _Toc263337722 h 61.4.2 交通量预测结果 PAGEREF _Toc263337723 h 81.4.3 技术标准

2、 PAGEREF _Toc263337724 h 81.4.4 路线方案 PAGEREF _Toc263337725 h 101.4.5工程规模 PAGEREF _Toc263337726 h 101.4.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PAGEREF _Toc263337727 h 111.4.7 经济评价 PAGEREF _Toc263337728 h 121.4.8 问题和建议 PAGEREF _Toc263337729 h 13第二章 项目区域概况及建设条件 PAGEREF _Toc263337730 h 142.1 区域概况 PAGEREF _Toc263337731 h 142.2XX市社会

3、经济发展概况 PAGEREF _Toc263337732 h 152.3XX(XX)国际科技园概况 PAGEREF _Toc263337733 h 182.4项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预测 PAGEREF _Toc263337734 h 182.5建设条件 PAGEREF _Toc263337735 h 232.5.1地形、地貌 PAGEREF _Toc263337736 h 232.5.2气候 PAGEREF _Toc263337737 h 252.5.3河流及水文 PAGEREF _Toc263337738 h 262.5.4地震 PAGEREF _Toc263337739 h 262.5.5

4、工程地质勘察 PAGEREF _Toc263337740 h 27第三章 城市及交通发展规划 PAGEREF _Toc263337741 h 303.1 XX市城市规划 PAGEREF _Toc263337742 h 303.1.1 城市性质与规模 PAGEREF _Toc263337743 h 303.1.2 城市发展方向 PAGEREF _Toc263337744 h 303.1.3 城市结构形态 PAGEREF _Toc263337745 h 303.1.4沪宁沿线城镇聚合轴 PAGEREF _Toc263337746 h 313.1.5 城镇体系规划 PAGEREF _Toc26333

5、7747 h 313.2 XX(XX)国际科技园发展规划 PAGEREF _Toc263337748 h 313.3 XX市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规划 PAGEREF _Toc263337749 h 353.3.1 综合交通现状 PAGEREF _Toc263337750 h 353.3.2 路网现状 PAGEREF _Toc263337751 h 363.3.3 综合交通规划 PAGEREF _Toc263337752 h 383.4 XX(XX)国际科技园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规划 PAGEREF _Toc263337753 h 403.4.1 XX(XX)国际科技园交通运输的现状 PAGEREF

6、 _Toc263337754 h 403.4.2XX(XX)国际科技园交通运输规划 PAGEREF _Toc263337755 h 40第四章 交通量预测 PAGEREF _Toc263337756 h 434.1 交通预测思路 PAGEREF _Toc263337757 h 434.2 未来地块的吸引、发生交通量 PAGEREF _Toc263337758 h 434.3新增吸发交通量分布、方式及分配 PAGEREF _Toc263337759 h 454.4 背景交通量及总流量汇总 PAGEREF _Toc263337760 h 47第五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 PAGEREF _Toc2633

7、37761 h 495.1是XX(XX)国际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需求 PAGEREF _Toc263337762 h 495.2是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满足交通量迅速发展的需要 PAGEREF _Toc263337763 h 495.3是满足出行需求、促进区域总体发展的需要 PAGEREF _Toc263337764 h 50第六章 技术标准 PAGEREF _Toc263337765 h 516.1 道路等级及设计速度 PAGEREF _Toc263337766 h 516.2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分析 PAGEREF _Toc263337767 h 516.2.1 通行能力 PAGEREF _To

8、c263337768 h 516.2.2 服务水平 PAGEREF _Toc263337769 h 526.3横断面拟定 PAGEREF _Toc263337770 h 536.4桥涵技术标准 PAGEREF _Toc263337771 h 54第七章 工程设计方案 PAGEREF _Toc263337772 h 557.1 总体设计原则 PAGEREF _Toc263337773 h 557.2 道路工程 PAGEREF _Toc263337774 h 557.3桥涵设计 PAGEREF _Toc263337775 h 607.3.1设计标准 PAGEREF _Toc263337776 h

9、607.3.3XX路运河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工程 PAGEREF _Toc263337777 h 617.4 管线综合 PAGEREF _Toc263337778 h 637.4.1设计原则 PAGEREF _Toc263337779 h 637.4.7管线综合设计 PAGEREF _Toc263337780 h 647.5 附属工程 PAGEREF _Toc263337781 h 657.5.1 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 PAGEREF _Toc263337782 h 657.5.2 照明设计 PAGEREF _Toc263337783 h 667.5.3 道路绿化工程 PAGEREF _Toc26

10、3337784 h 677.6主要工程数量表 PAGEREF _Toc263337785 h 68第八章 环境评价 PAGEREF _Toc263337786 h 698.1沿线环境特征 PAGEREF _Toc263337787 h 698.1.1生态环境 PAGEREF _Toc263337788 h 698.1.2社会环境 PAGEREF _Toc263337789 h 708.1.3土地利用 PAGEREF _Toc263337790 h 708.2环境影响分析 PAGEREF _Toc263337791 h 708.2.1社会环境影响 PAGEREF _Toc263337792 h

11、708.2.2生态环境影响 PAGEREF _Toc263337793 h 718.2.3噪声影响 PAGEREF _Toc263337794 h 718.2.4水环境影响 PAGEREF _Toc263337795 h 718.2.5大气环境影响 PAGEREF _Toc263337796 h 718.3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PAGEREF _Toc263337797 h 728.3.1工程设计阶段 PAGEREF _Toc263337798 h 728.3.2建设阶段 PAGEREF _Toc263337799 h 728.3.3运营阶段 PAGEREF _Toc263337800 h 7

12、3第九章 工程实施计划和管理 PAGEREF _Toc263337801 h 749.1工期安排 PAGEREF _Toc263337802 h 749.2实施管理 PAGEREF _Toc263337803 h 74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PAGEREF _Toc263337804 h 7510.1 投资估算 PAGEREF _Toc263337805 h 7510.1.1 编制依据 PAGEREF _Toc263337806 h 7510.1.2 费用标准取用说明 PAGEREF _Toc263337807 h 7510.1.3估算结果 PAGEREF _Toc263337808 h

13、7510.2 资金筹措 PAGEREF _Toc263337809 h 77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评价 PAGEREF _Toc263337810 h 7811.2.1评价依据 PAGEREF _Toc263337811 h 7911.2.2 评价参数 PAGEREF _Toc263337812 h 7911.2.3效益计算 PAGEREF _Toc263337813 h 7911.2.4国民经济费用的调整和计算 PAGEREF _Toc263337814 h 8111.5国民经济评价结果 PAGEREF _Toc263337815 h 8211.6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敏感性分析 PAGEREF _T

14、oc263337816 h 82第十二章 问题与建议 PAGEREF _Toc263337817 h 85第一章 概述1.1 项目研究背景XX地处长三角经济圈核心区域,直接受长三角中心城市上海的经济发展辐射影响,2005年XX市被列为全国6个“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区)” 之一。为进一步增强XX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研发和生产的良性互动,全面提升XX的后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XX(XX)国际科技园被列为XX市重点建设的科技创新、创业、创意载体。 XX市“十一五”城乡建设规划将其列为重点建设的功能性载体。2005年,XX先后编制了XX新区(200

15、平方公里)和XX国际科技园(8平方公里)概念规划和XX(XX)国际科技园(27.4平方公里)概念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XX(XX)国际科技园东至京杭运河、西至华谊路、北至高浪路、南至外XX和望虞河,总占地面积约23.16平方公里。其发展的功能定位是以创意研发为主导,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以休闲居住商务为配套,产业研发、软件设计、商务服务、居住休闲良性互动、综合发展的滨水生态国际科技园,将形成“两轴、一带、四区、四中心”的功能结构。根据规划,园区将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基本完成现代城市功能开发,构筑适合各类研发项目、高科技项目和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要素保障体系和生

16、态环境体系,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一流的创新创业创意载体,引进一批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科技服务单位和重大高科技企业。随着XX(XX)国际科技园建设的不断推进,园区内的交通基础设施也在逐渐完善当中。建设园区内部道路,完善园区内部路网和对外交通网络,形成快速路、主干路以及次干路和支路各等级功能互补、主次分明、联络通畅的城市道路网络。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园区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推进园区的城市化建设,更好地形成科技园的城市框架。为此,我院受XX(XX)国际科技园的委托,进行XX路运河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1.2 项目编制依据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

17、,2004年3月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006年)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实施细则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XX市“十一五”城乡建设规划国家、地区其他相应现行规范、规程本项目委托书及有关的合同、协议书1.3 研究主要内容本次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项目区域概况及发展2、相关规划及交通量预测3、项目建设必要性4、技术标准5、工程设计方案6、环境评价7、工程实施及建设计划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9、经济评价10、问题及建议1.4

18、主要研究结论1.4.1建设必要性1、是XX(XX)国际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需求XX(XX)国际科技园以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全市优化发展为目标,坚持科学开发、创新开发、和谐开发,高起点深化完善园区各类规划设计,高速度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效率实施园区拆迁安置,高强度建设科技创新载体和公共平台,高水平引进重大高科技项目、创意研发项目和科技服务项目,高质量营造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创新、创意、创业”园区。2008-2012年,将全面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基本完成园区现代城市功能开发,构筑适合各类研发项目、高科技项目和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的基础设施

19、体系、要素保障体系和生态环境体系,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一流的创新创业创意载体,引进一批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科技服务单位和重大高科技企业,形成科技要素高度集聚的创新创意群落,把太科园建成高度集聚的自主研发创新园区,承接国际高科技和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产业基地,提升城市国际化现代化水平的形象高地,建成代表XX优化发展最新成果的“研发园、智慧谷、创意城”。市政基础建设对土地利用有导向作用,土地开发利用,必须以道路的修建为基础。规划通过完善道路系统、强化干道骨架、加强二级网络,增加支路等措施来构建完整的道路交通系统。本项目的建设是XX(XX)国际科技园土地资源使用开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

20、太科园规划的整体结构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太科园总体规划的重要基础保障。2、是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满足交通量迅速发展的需要随着区域间社会经济联系的加强、产业结构调整、都市圈建设和城市化的发展,都对交通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项目所在区域太科园作为XX地区新开发的具有潜在实力和活力的城市组团,随着园区的建设,社会经济活动日益活跃,因此无论城际、城乡还是城市内部客货运交通需求都增长迅速。园区北至高浪路,东至京杭运河,西至华谊路,南至外XX,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园区就业岗位容量约为13万人。园区居住人口容量约8万人,取60%即5万人就地解决就业,园区还将再提供8万个就业岗位。可见未来园区内交通需求明显。园区

21、规划建设两条城市快速路、六条城市主干道和两条轻轨线,是保障园区对外出行的重要基础设施。本项目的建设正是适应XX国际科技园区的发展,对于解决未来交通增长需求,完善路网结构层次,提供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作用。3、是满足出行需求、促进区域总体发展的需要XX(XX)国际科技园是大上海都市圈服务业节点与创新型制造业节点之一,XX建设长三角区域节点城市的战略性枢纽之一,XX城市功能的重点优化发展区。吸引着众多重点创新型产业、商贸、商业项目及完善城市功能的重点社会事业项目的“安家落户”。在成为我市加快科学发展的好典型之后,XX太科园正在科学谋划新三年的发展目标,在未来新三年的发展目标当中,太科园将全面实施

22、双百亿工程。争取新增投入200亿元,新增产出达到500亿元。未来三年,太科园的主要行动目标,是以软件外包园、大学科技园、微纳创新园、中关村软件园等七大专业园区为重点,新增三创载体达到400万平方米,以科技中介服务区、金融行政服务区、临湖高尚住宅区等五大社区为重点,提升完善现代城市功能,新增商务楼宇达100万平方米,以软件服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微纳技术、生命科技、清洁能源为重点,构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知识经济产业体系。拟建道路工程投入运营后,将建立园区的交通条件。由于交通的便利和对外联系的加强,将带动影响区园区内各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活动、加快经济转型、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从

23、而促进区域整体经济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1.4.2 根据太科园的现状及规划状况,大部分区域属于新建开发,因此考虑利用未来地块吸发率来预测路段交通量。在此背景下,路段交通量可分为太科园内部及进出的新增交通量(未来地块的吸引和发生交通量)和区域过境交通量(即背景交通量)两大类,分别计算后再进行叠加至路网。本项目2008年建成,预测年限为20年,预测末年为2028年。表1-1 交通量预测结果表(高峰小时交通量) 单位:pcu/h路名等级新增流量背景流量总流量XX路主干道1500127627761.4.3 1、道路等级及设计速度本项目为XX(XX)国际科技园规划的重要城市道路,道路等级按照城市规划等级进

24、行设计。XX路(兴源南路珠江路)运河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工程按照城市主干路标准进行设计,设计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2、横断面标准XX路运河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工程路基标准横断面一,K0+000K0+540.599段,为四块板形式,路基宽度为45m,各部分组成为:5m中央分隔带+211.5m机动车道+23m侧分带+23.5m非机动车道+22m人行道图1-1 XX路路基标准横断面一路基标准横断面二,K0+540.599K1+366.288段,为四块板形式,路基宽度为43m,各部分组成为:1m中央分隔带+212m机动车道+27m非机动车道+22m人行道图1-2 XX路路基标准横断面二路基标准横断面

25、三,K1+366.288K2+146.772段,为四块板形式,路基宽度为36.5m,各部分组成为:0.5m中央分隔带+211.5m机动车道+21侧分带(含挡墙)24m非机动车道+21.5m图1-3 XX路路基标准横断面三1.4.4 XX路运河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工程是XX路与京杭运河及沪宁铁路的交叉设计,本工程西起兴源南路,东至珠江路,沿途跨越京杭运河,下穿沪宁铁路,长约2146米1.4.5工程规模表1-2 XX路运河大桥与下穿沪宁铁路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道路工程)序号工程项目单位工程量备注1路线里程m21462路基宽度m43总则路段3道路用地亩144.184路基土石方万m36.365行车道沥青

26、砼路面万m21.836大桥m/座711.56/1运河大桥7小桥m/座36.09/28下穿通道m/个35/1下穿沪宁铁路工程9雨水管m4278d600d100010污水管m1236d40011上水管m1017DN80012电力排管m21395X3UPVC13电信管m9456X3PVC14燃气管m1178DN21915路灯个1081.4.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本工程投资估算总额约为17832万元,其中XX路跨运河大桥工程投资约为13503万元,XX路下穿沪宁铁路通道投资约为4329万元。表1-3 XX路跨运河大桥投资估算表序号费用名称费用(万元)第一部分建筑安装工程费用6357.01第二

27、部分其他费用6145.471永久征地1344.002临时用地40.003房屋拆迁2900.004建设单位管理费63.575工程监理费95.366研究试验费80.007勘测设计费345.548绿化迁移费100.009管线迁移费275.0010交通设施及管理费320.0011港湾式公交车站6.0012景观工程150.0013消防栓6.0014河道驳岸修复费120.0015航道及海事费300.00第一、二部分费用合计12502.48预备费1000.20总计13502.68表1-4 XX路下穿沪宁铁路桥估算表序号分项项 目造价(万元)1铁路立交桥933.77铁路运输损失费255.00行车安全监督费43

28、.27铁路三电、接触网299.60绿化迁移11.82铁路土地租用81.13立交箱身移交养修补偿63.80文明施工措施费20.00铁路设施迁移费900.002市政引道挡墙746.533引道道路422.144道路排水133.895泵井118.796闸槽井30.407出水井3.318施工便道46.919建筑与装饰泵房17.8610管理用房7.3911泵站硬面化及绿化9.5512围墙及大门4.9213泵站连接道路22.9414安装泵站安装45.1515泵站电源43.5016泵房电气6.8717管理用房电气0.7318高压铁塔基础支护50.0019厂房支护10.00合 计4329.272、资金筹措本项目

29、建成后将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为太科园地方生产和生活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其实施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本项目财政拨款:8916万元,占50;银行贷款:5350万元,占30;建设单位自筹资金:3566万元,占20。1.4.7 根据计算得出本项目内部收益率为12.11,大于社会折现率8,净现值为9335万元,效益费用比大于1,表明本项目可行。表1-16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值评价指标计算结果经济净现值ENPV(万元)9335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1.61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12.11经济投资回收期EN(年)16.671.4.8 问题和建议1、本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结合各相关部门,及早确立相

30、关实施工作安排,保证本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在施工期间能够做好周边的交通组织工作,避免施工给周边地区带来不良影响。2、在拆迁等前期工作过程中要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尽量处理好与拆迁用户和周边居民之间的关系,做到工程为民。3、依据国内有关城市道路设计经验,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市政管线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以避免反复开挖路面,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4、建议下阶段尽早开展道路本身结构设施与沿线环境的景观设计,本着“和谐、美观”的理念,综合考虑道路主体、周边环境和视觉空间三个部分的整体协调性。5、本项目工程拆迁规模较大,投资总额高,在实施过程中要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机构的支持,拓宽投融资渠道,做好资金的

31、筹措,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开展。第二章 项目区域概况及建设条件2.1 区域概况1、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XX(XX)国际科技园,处于XX新区。XX路运河大桥及下穿沪宁铁路工程是XX路与京杭运河及沪宁铁路的交叉设计,本工程设计范围西起兴源南路,东至珠江路,沿途跨越京杭运河,下穿沪宁铁路,长约2146米图2-1 项目地理位置图2、项目影响范围项目直接影响区为XX(XX)国际科技园及XX新区,项目间接影响区为XX市其他地区。2.2XX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图2-2 XX市地理位置图1、地理位置及自然概况XX市位于东经1193112036,北纬31732之间,地处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XX省东南部,沪宁铁路中

32、段。东邻苏州,距上海128公里;南濒XX,与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183公里;北临长江,与泰州市所辖靖江市隔江相望。东西间距约102.15公里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地形主要为平原,沃野无边,水网发育,地面高程1-5米,地形由中西向东缓缓倾斜。南部为水网平原;北部为高沙平原;中部为低地辟成的水网圩田;西南部地势较高,为宜兴市低山和丘陵地区。市区西南部XX沿岸丘陵起伏,群山连绵,其中惠山三茅峰为最高,海拔329全市面积为4787.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9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5%,其中山区和丘陵为78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8%;水域面积为1502平

33、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1.4%。XX南濒XX,北枕长江,京杭运河穿越而过,地表水丰富,外来水源补给充足,属长江下游XX水网区。XX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四季变化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热量丰富。2、人口及行政区划XX市是XX省中人口密度较大的市。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52.84万人,约占全省的6.0%。人口密度为946人/平方公里,是XX省平均人口密度的1.28倍。XX市历年人口在不断增加,但从总体发展趋势上来看趋于平缓,在人口分布中,除XX市区外,大致来说,XX的人口分布呈东北较密,西南较疏的格局。经过区划调整,XX市目前辖崇安、南长、北塘、锡山、惠

34、山、滨湖、新区7个区,江阴、宜兴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59个镇,24个街道。3、资源概况XX市目前已发现铁、锰、锡、铜、锌、铅、银、石英、砂岩、粘土等矿产,但大部分储量少,品位不高,几乎没有开采价值,有的尚未对其工业远景做出评价。现开采的主要是石英砂岩和粘土。宜兴的陶土、紫砂泥、大理石、石灰石、煤贮量很大,其产品紫砂工艺品闻名海内外。XX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水资源非常丰富,水网交错,河湖众多,水域所占的比例非常大,盛产XX珍珠和银鱼等,淡水养殖业非常发达,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品养殖基地。XX南临XX,北依长江,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著名的十大旅游城市之一,其风景集江、河、湖

35、、泉、洞之美于一身。XXXX风景区,融XX山水之胜,汇江南风景之美;沿XX的梅梁湖、五里湖畔的蠡湖、城区西部的锡惠、以及马迹半岛的马山四个景区与中心城毗连。4、产业与经济XX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工商业繁荣,素有“小上海”之称。本世纪初即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而载入史册,七十年代XX又在中国经济史上增添了“乡镇业创始地区”的辉煌一笔。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4.6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24.11亿元,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291.91亿美元,财政收入421.8亿元。XX市主要年份国民经济指标详见表2-1,历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趋势见图2-1。表2-1 XX市历年人口及

36、主要经济指标1990417.71160.4417.53107.6735.2450.6321.401991421.22184.8216.35127.2341.2458.9019.631992423.90304.0622.45198.8082.8178.6222.681993426.53440.3625.51284.80130.05142.4734.621994428.32604.6034.42375.55194.63198.2841.651995429.19755.6539.75456.29259.61254.1548.191996430.82861.7843.95517.75300.08311

37、.9256.261997432.29947.8444.47568.10335.28344.1568.191998432.211038.2745.10614.57378.59367.2075.991999433.401120.5545.60662.34412.60393.7687.842000434.611176.5446.25690.33439.97430.05112.062001435.901328.6552.06758.09518.50478.15141.922002438.581534.1354.23875.97603.94543.56200.852003442.541833.4551.

38、211105.00677.24595.89265.582004447.192250.6444.261377.37829.01708.62354.742005452.842804.6848.191695.951060.54824.11421.80 注:表中数据全部采用当年价表2-2 2005年XX市国民经济占全省的比重序号指标单位全省XX市XX市占全省的比重(%)1年末总人口万人7474.5452.846.062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8272.122804.6815.353进出口总额亿美元2279.41291.9112.8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5699.9824.1114.465财政收入亿元13

39、22.68421.831.89图2-3 XX市历年GDP发展趋势图至全国确立了显要的地位。XX境内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四季分明、气候温和XX以其雄厚的工业基础、先进的科学技术、斐然的成就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XX省乃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按照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原则,根据XX滨江、沿路、傍湖的特点,坚持形态开发与功能开发并举,开发体现特色,产出体现效益,园区体现规模的要求,XX的产业布局经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将在大力发展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的基础上,加快建设首批20个重点开发园区,形成4个开放型经济产业发展带

40、,分别为:沿江产业发展带、沿路产业发展带、环XX产业发展带、环保产业发展带。2.3XX(XX)国际科技园概况XX(XX)国际科技园位于XX主城区南部,XX新城东端。基地南临XX,东接XX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北联老城中心区,是XX南拓战略的重要承载区域,是XX南部新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是XX新城行政商务区与新区科技新城生产制造业基地的过渡区域,是XX近期城市发展建设的重点区域。2.4项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预测1.经济预测的目的及方法研究表明某一区域的交通量,往往与该区域的国民经济指标(如GDP,工农业生产总值等)之间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因此研究项目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是预测未来交通量发展规律的基础。

41、本项目的经济发展预测采用如下方法:首先依据XX省的“十一五”规划及“两个率先”奋斗目标,确定全省经济发展指标,XX市未来经济的预测采用相关模型,与全省的经济进行回归,并结合未来的规划指标作相应的调整。2.XX省宏观经济发展规划我省实现“两个率先”的总体构想是:到201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到202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10年再翻一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7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使XX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环境优

42、美的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长1.4倍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4000元(约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元左右(约2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左右(约1000美元)。初步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2%以上,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工业化。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向10000美元迈进时,不仅有一个较长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段,而且呈现出经济结构优化、经济质量和效益迅速提高的特征。第一,经济增长持续加快。第二,经济

43、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主要表现为:一是工业化将进入成熟期,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二是服务业发展加快,逐步演变为主导产业。第三,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经济效益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表现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效益的增长。目前,XX人均GDP已开始向3000美元迈进,按照发达国家的总则经验,将进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时期,同时也进入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增长质量、效益提高的新阶段。在“入世后过渡时期”,面临进一步分享世界自由贸易利益的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进一步扩大开放、国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挑战。XX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机遇与挑战都比较突出。世界经济增长的回

44、落与我国紧缩性宏观调控的持续,将在以后发生叠加作用。因此,如何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与方向,是促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保证。宏观调控面临三种前途:一是调控适度,基本实现经济“软着陆”,全国增长速度回落到8%8.5%的区间,XX经济回落到1213%的区间;二是调控不力,投资继续升温,一些行业与地区出现反弹;三是调控过头,出现市场疲软或通货紧缩。目前,宏观调控在各地趋向适度,但宏观调控的滞后效应将在以后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长势头将有所减弱。鉴于以上分析及“两个率先”目标的指引,在2025年以前,我们将XX省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7年到2010年。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我省经济不再象改革头

45、20年那样以年均13%左右的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步回落到10%偏下的水平,力求经济能够适度增长。这期间GDP增长速度年平均大约在9-10%。苏南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11年到2020年。这个阶段我省经济发展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将形成同国际接轨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趋于合理,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人民素质全面提高,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人民生活富裕,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这期间GDP增长速度年平均大约在78%左右。全省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三阶段:从2021年到2030年。在此期间的最显著特征是: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很快,主要领域的技术达到国

46、际先进水平,经济增长中科学贡献份额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社会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政府廉洁高效,精神文明程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期间GDP增长速度年均平均大约在6-7%左右。3.XX市经济发展规划根据XX确立争创全省“两个率先”先导区和示范区的目标定位,从现在起到2010年,是XX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富民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体现,也是率先发展的最终目的。XX市争创“两个率先”先导区和示范区的总的设想是,到2010年,力争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在200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000美元

47、和1500美元,经济和社会发展接近目前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把XX建设成为一个“大而强、富而美”的现代化城市。4.XX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根据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对各种利弊因素的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XX的实际情况,考虑到经济政策、经济手段等外生变量的作用范围、作用力度和作用时滞,得出各项经济指标的目标值。表2-3 XX经济指标预测年份GDP(亿元)人均GDP(元)职工平均工资(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010358984674833797774320207564394129 56346 16304 2030147756177011 97555 26970 按照经

48、济发展的总则规律,产业结构都将经过由第一产业为主要产业,转变到以第二产业为主要产业,再转变到以第三产业为主要产业的发展过程。随着我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省第三产业也有迅速发展。根据XX经济第三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潜力,在宏观经济模型中体现了三次产业的发展趋势,现将各个时期的三次产业比重列于表2-4。表2-4 XX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产业2010年2020年2030年增加值(亿元)比重(%)增加值(亿元)比重(%)增加值(亿元)比重(%)第一产业1816.45.63630.94.86649.04.5第二产业15990.549.332980.343.658068.139.3第三产业14628.245.

49、139031.851.683038.956.25.XX区域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分析近年来,XX在全面实施XX省计划生育条例及实施细则,人口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年净增长人口也大幅下降,成为全国人口增长速度最低的省份之一。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结构继续优化,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快了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目标的进程。未来一段时间内,苏南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要高于苏中,但低于苏北,苏中有可能成为人口增长速度最低的地区。其主要原因很可能是该地区在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下降的同时,人口迁移的入迁水平相对不足,特别是南北大通道形成后,该地区劳动力向上海、苏南等发达地区转移的可能性较大。虽然苏南地区人口自然增长

50、速度很低,但由于人口迁移的入迁水平相对较高,因此,该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仍然高于苏中。表2-5 苏南、苏中、苏北人口结构变动趋势 单位:万人年 份20102015202020252030苏南总人口2294.712357.542420.482477.252529.46平均速度5.635.425.284.654.18农业人口905.27758.67631.54539.87460.35职工人数324.13340.91355.97364.32368.20苏中总人口1812.251850.081887.901922.651958.07平均速度4.234.144.063.593.72农业人口946.30798

51、.95673.01584.73505.84职工人数160.53168.97175.87177.49179.33苏北总人口3384.943491.483593.393679.233757.81平均速度6.66.225.774.734.24农业人口1805.801526.731275.551097.97939.09职工人数233.92245.76256.43258.64261.23表2-6 XX省、XX市人口发展预测 单位:万人区 域20102015202020252030XX省7679.057857.568036.098156.058347.27XX市458.87469.54480.34489.

52、36498.946.社会经济预测结果根据以上分析及预测,结合经济模型得出XX省及XX市未来至2030年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结果,见表2-7。表2-7 XX省XX市经济发展预测年 份20102015202020252030GDP(亿元)XX省324355056475643107692147756XX市56158759128701763323820GDP增长率XX省11.5%9.3%8.4%7.3%6.5%XX市12.5%9.4%8.2%6.6%6.2%2.5建设条件2.5.1地形、地貌项目区域位于XX省东南部沿江地带,属长江三角洲一部分。该地区为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和XX水网平原,兼有低山丘陵,地势低

53、平,原始坡降万分之一左右。平原总则海拔3.5米左右。北部沿江高沙平原海拔58米。西南边境为宜溧山地,总则海拔200300米。项目区域地势见图2-4图2-4 项目区域地势图XX市北邻长江,南接浙江,东西与苏州、常州相连,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沃野无边,水网发育,地面高程15米。南部为水网平原;北部为高亢平原;中部为低地辟成的水网圩田;西南部地势较高,为宜兴的低山和丘陵地区。市区西南部XX沿岸丘陵起伏,群山连绵,为典型的江南丘陵区,主要有舜柯山脉和惠山山脉,其中惠山三茅峰为最高,海拔为329在堆积平原地貌区,地势平坦,地面高程总则为23m;在丘陵山地地貌

54、区,山体总则高程100200m,少数高峰300m左右,在山间小型盆地地面高程总则为3m左右,略高于平原地貌区。项目区域地貌见图2-5。图2-5 项目区域地貌图2.5.2气候项目区域位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冬夏季长,春秋季短,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春秋季干湿、冷暖多变。一年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5.4,最冷月为一月,平均气温2.5,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8.0,年最低气温-13.1,最高气温39.6。境内年平均无霜期220天,年平均降雪8天,年平均积雪时间5.8天,最

55、少时无积雪,最长时连续积雪达16天。年平均结冰时间123天,平均结冰初日11月23日境内春、夏季多东南风,秋、冬季多偏北风,年平均风速3.4米/秒,年平均大风(风速17米/秒,风力8级以上)日数为12天,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又以3、8月为多,极端最大风速40米/秒,风压76.5境内年平均降水量1035.9毫米,年平均雨日127天,56%的年份降雨在1000毫米以上,全年有三个多雨期,45月春雨,67月梅雨,910月台风秋雨,暴雨多出现在梅雨、台风季节,而春雨、秋雨多为绵绵细雨。年平均降雨强度为9.4毫米/日,一小时最大降雨量65.0毫米(1977年),10分钟最大降雨量22.2该地区年平均雾日

56、数(能见度小于1公里)36天,最多(1980年)61天,最少(1975年)202.5.3河流及水文XX市地表水系十分发育,河网密布,该区域邻近护城河,主要和京杭大运河横贯市区,锡澄运河、锡北运河连接梁溪河通向XX。河湖水位的变化与降水量年际、年内的变化基本一致,稍有滞后,从近几十年来资料反映,从近几十年来资料反映,多年平均水位为1.25m,历史最高水位为3.02m(1991年),最低水位为0.10m(1934年),百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3.32m2.5.4地震勘察区经历的新构造运动有明显的继承性。早更新世中期,以沉降为主,沉积了一套河湖滨海相粘土、粉细砂等松散沉积物,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持续缓慢

57、沉降,并伴有振荡特征。勘察区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场地附近发育的断裂均为前第四纪断裂,全新世以来未见有地震活动记录。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2.5.5工程地质勘察经本次勘察揭示,在最大垂深110米范围内的土层属第四系冲湖积相沉积,包括填筑土、亚粘土、粘土、亚砂土、粉砂等,由上而下可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现分述如下:全新统地层:包括新近堆积土及第四系新近冲湖积淤泥、亚粘土、亚砂土、粉砂,厚约3540米。层以填筑土为主,河沟及水塘内分布有淤泥。1填筑土:杂色灰黄色为主,位

58、于农田地段表层以种植土为主,位于工业厂房位置表层以杂填土为主,结构松散。该层土厚度变化稍大,在农田位置较薄,在工业厂房位置较厚,最大厚度为4.20米2淤泥:灰色灰黑色,流塑状,分布于沿线河沟及水塘内。(Q4al+l)层以稍密状亚砂土、粉砂为主,顶部覆盖软塑硬塑状亚粘土,厚度约1520m。1亚粘土:灰黄色、灰绿色,硬塑,土质均匀,分布于桥址区覆盖层顶部,厚1.105.40 米1-1亚粘土:灰黄色、灰绿色,软塑,局部流塑,断续分布于1亚粘土底部,属高压缩性土。2亚砂土:灰色,稍密,局部中密,饱和,土质较均匀,局部与亚粘土呈互层状,连续分布于桥址区,厚2.708.00 米3粉砂:灰色,稍密,局部中密

59、,饱和,局部夹亚砂土,连续分布于2亚砂土底部,厚5.908.40 米(Q4al+l)层以软塑硬塑状亚粘土为主,其间夹透镜体状亚砂土,厚1522米,顶板埋深在17m21m之间。1亚粘土:灰色褐灰色,软塑,切面较粗糙,含较多腐植物与粉粒,运河以西较厚,最大厚度13.30米,往新华路方向渐趋变薄,运河以东厚1.405.401-1亚砂土:褐灰色,中密,饱和,呈透镜体夹于1亚粘土层中,主要分布于运河西侧,最大厚度3.50米2亚粘土:灰绿色、灰黄色,硬塑,切面较光滑,局部粉粒含量高,厚3.0014.00 米,连续分布于桥址区,运河以西较薄,厚3.008.70米,运河以东较厚,厚12.50142-1亚砂土:

60、褐灰色,中密,饱和,呈透镜体夹于2亚粘土层底部,最大厚度4.00米。1.2更新统地层:包括第四系冲湖积亚粘土、中密密实状亚砂土及粉砂,揭露厚度约80(Q3al+l)层以软塑硬塑状亚粘土为主,其间夹透镜体状亚砂土,底部为密实状亚砂土,总厚度2325米,顶板埋深在33m40m之间。1亚粘土:褐灰色,软塑,含贝壳碎片,连续分布于桥址区,层厚1.506.50米2亚粘土:上部为灰绿色,下部为棕黄色,硬塑,切面较光滑,土质较均,局部含砂团与贝壳碎片,连续分布于桥址区,层厚12.1016.40米,顶板高程在-35-382-1亚砂土:褐灰色,中密,土质不均,局部夹薄层亚粘土,呈薄层状夹于2亚粘土中,最大层厚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