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97.1-2021 八仙茶栽培技术规范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3661867baf759e6efe647f506f6f65/fe3661867baf759e6efe647f506f6f651.gif)
![DB35∕T 97.1-2021 八仙茶栽培技术规范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3661867baf759e6efe647f506f6f65/fe3661867baf759e6efe647f506f6f652.gif)
![DB35∕T 97.1-2021 八仙茶栽培技术规范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3661867baf759e6efe647f506f6f65/fe3661867baf759e6efe647f506f6f653.gif)
![DB35∕T 97.1-2021 八仙茶栽培技术规范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3661867baf759e6efe647f506f6f65/fe3661867baf759e6efe647f506f6f654.gif)
![DB35∕T 97.1-2021 八仙茶栽培技术规范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3661867baf759e6efe647f506f6f65/fe3661867baf759e6efe647f506f6f6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 67.140.10CCS X 5535福 建 省 地 方DB35/T 97.12021代替DB35/T 97.12006、DB35/T 97.22006、DB35/T 97.32006、DB35/T 97.42006八仙茶栽培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Baxian tea 2021-09-28发布2021-12-28实施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35/T 97.12021目 次前言 . 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14 品种来源 . 15 特征、特性及经济性状 . 16
2、苗木培育 . 27 栽培技术 . 48 低产茶园的改造 . 10附录A(资料性) 茶园主要病虫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使用药剂. 13附录B(资料性) 茶园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使用. 14参考文献 . 15IDB35/T 97.12021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35/T97.12006八仙茶 茶树品种、DB35/T97.22006八仙茶 苗木培育技术规范、DB35/T97.32006八仙茶 栽培技术规范和DB35/T97.42006八仙茶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规范,将其整合为八仙茶栽培技术规范。与前述版本相比,除结
3、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 增加了 GB 117672003、GB/T 30357.1、NY/T 5010、NY/T 5018 等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 2章);b)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c) 更改了茶树苗木(见5.11,DB35/T 97.22006的第7章);d) 删除了根外追肥(见DB35/T 97.32006的6.2.4);e) 更改了追肥(见6.6.2.2,DB35/T 97.32006的6.2.2);f) 更改了培育目标(见6.6.3和6.6.4,DB35/T 97.32006的第4章);g) 更改了化学防治(见6.7.5,DB35/T 97.32006的
4、6.5.5);h) 删除了改造目标和改造对象(见DB35/T 97.42006的第3章和第4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福建省茶产业化委员会(SAF/TC 20)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诏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诏安县农业农村局、诏安县工业与信息化局、诏安县茶叶协会、福建省元勋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南靖县高竹金观音茶叶专业合作社。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冠莲、张程宗、吴梦晖、林顺杰、郑兆钦、吴溪生、胡伟义、黄云勇、吴俊光、许炜东、林保平、吴少云、陈裕兴、郑镇勇、李坤海、王元勋、赖玉春。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99 年 9月首
5、次发布 DB35/T 97.11999、DB35/T 97.21999、DB35/T 97.31999、DB35/T 97.41999;2001年9月第一次修订DB35/T 97.12001、DB35/T 97.32001、DB35/T 97.42001,2004年12月第一次修订DB35/T 97.22004;2006 年第二次修订 DB35/T 97.12006、DB35/T 97.22006、DB35/T 97.32006、DB35/T 97.42006;本次为第三次修订。IIDB35/T 97.12021八仙茶栽培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八仙茶茶树品种、苗木培育、栽培技术、低产茶园
6、改造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八仙茶的田间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17672003 茶树种苗GB/T 20000.1 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GB/T 30357.1 乌龙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GB/T20000.1、GB/T30357.1界定
7、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品种来源在诏安县白洋乡(原西潭乡)汀洋村八仙山下茶场单株培育成功,命名“八仙茶”,属无性系品种。1994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级茶树品种”(GS13021994)。5 特征、特性及经济性状5.1 特征5.1.1 树型小乔木、树姿半开张,分枝部位较高。5.1.2 叶型大叶类、椭圆形,长约11 cm,宽约5 cm,长宽比2.2左右。叶尖钝或渐尖,叶缘平,叶齿浅而钝,叶面微隆起,叶质柔软,叶色黄绿,叶脉710对。1DB35/T 97.120215.1.3 嫩梢萌芽整齐,腋芽两侧有紫色斑点,节间较长,一芽三叶长约5.5 cm,百芽重90 g120 g。
8、5.1.4 花、果花冠大小中等,花量较少,一般只开花不结果。5.2 特性5.2.1 生育期早芽种,越冬芽的萌芽发于2月下旬,3月上旬开采(乌龙茶),12月中、下旬芽梢停止生长。5.2.2 抗逆性耐瘠、耐旱力较强,抗寒性较弱,冬季气温低于-5地区不宜种植。5.3 经济性状5.3.1 产量每亩年均产干毛茶200 kg以上。5.3.2 品质八仙茶,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回味甘爽,初泡稍有苦涩感。5.3.3 适制茶类适制乌龙茶、绿茶、红茶等茶类。6 苗木培育6.1 母树的选择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无检疫性病虫害的茶树作为无性繁殖、短穗扦插的剪穗母树。6.2 母树的培育6.2.1 秋末冬初结合深耕改
9、土,每亩施商品有机肥300 kg400 kg。6.2.2 供秋冬育剪穗的母树在夏茶后轻修剪,供春育剪穗的母树宜在秋茶结束封园后轻修剪。6.2.3 防治病虫害,剪枝前再喷一次长效低毒农药。6.2.4 采穗的母树在剪穗前1015天进行打顶采摘。6.3 苗地选择6.3.1 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易于排灌,通风向阳,交通方便的农地或水田。前作为烟草、麻类的地块不宜做苗地,苗地应轮作。6.3.2 土质肥沃,土壤结构应疏松,保水、透水、通气性良好。2DB35/T 97.120216.4 苗床制作6.4.1 苗地经深翻、碎土、耙平后制成高15 cm,宽110 cm120 cm的苗床,长度依地势而定,一般1
10、0 m15 m,东西走向为宜。6.4.2 苗床间沟宽30 cm40 cm。6.4.3 苗地的两端设贮水坑,深长各80 cm100 cm,宽50 cm,苗地四周设排灌沟。6.5 铺培养土每亩用20m 左右的红、黄壤心土,将碎土过筛后均匀铺在苗床上,厚5 cm6 cm,压实约3 cm厚。36.6 荫棚设置6.6.1 苗床两边每隔1.5 m1.6 m打一个桩,在横纵向木桩上,捆扎作棚架,架高30 cm50 cm(低棚)或100 cm120 cm(高棚)。棚架上用遮阳网覆盖。6.6.2 遮阴物蔬密应均匀,避免阳光直射。6.7 插穗要求品种纯正,枝茎浅褐色、半木质化、粗壮叶大、腋芽饱满,无病虫害的枝梢。
11、6.8 剪穗6.8.1 枝梢出现浅褐色半木质化时进行剪穗。6.8.2 剪取枝条应及时运回,避免重压、日晒、发热、损伤,保持新鲜度,枝条应摊放在阴凉避风处,喷水湿润,即可剪成插穗。插穗应带有一片叶一个腋芽,叶片下短茎长2 cm2.5 cm。6.8.3 剪口应平滑,剪口斜面与叶面平行,上端剪口距腋芽0.2cm左右,应随剪随插。6.9 扦插6.9.1 扦插时间春插在4月至5月;秋、冬插在10月至12月。6.9.2 扦插方法6.9.2.1 将苗床充分喷湿,待苗床土稍干不沾手时,按划好的行距扦。6.9.2.2 行距7 cm8 cm,株距4 cm5 cm,叶缘叶尖不重叠为宜,每亩插1520万穗。6.9.2
12、.3 直插或倾插入土,叶片应顺风向,叶片、腋芽应露出土面,叶片不应粘土,插后立即遮阴、喷水至培养土湿透。6.10 苗圃管理6.10.1 浇灌水与排水6.10.1.1 插穗愈合发根期,勤喷水,保持苗床湿润状态。晴天干燥天气,土壤保水性差的发根前,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6.10.1.2 发根后,晴天隔天浇水一次,苗高10cm以上遇干旱可适当沟灌,一次沟灌3h4h,苗床湿透应立即排干。3DB35/T 97.120216.10.2 遮阴6.10.2.1 愈合发根期间,做好遮阴。6.10.2.2 待根系发育健全,选择阴雨天去除遮阴物。去除遮阴物后应注意防旱,及时浇水。6.10.3 施肥6.10.3.1
13、插穗发根后,施第一次肥。每亩用0.5%尿素、0.5%过磷酸钙的混合液300 kg喷施,以后间隔2030天追肥一次,逐次增加施肥量,每年施肥34次,每亩施尿素8kg10kg,过磷酸钙6kg8 kg,复合肥6 kg10 kg。6.10.3.2 每次追肥后,应喷浇清水淋苗。6.10.4 防治病虫害按7.7规定执行。6.11 茶树苗木出圃茶树苗木质量指标、 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按GB 117672003的要求执行。7 栽培技术7.1 茶园选择7.1.1 空气质量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空气质量要求项目日平均0.301h平均总悬浮颗粒物(部分状态),mg/m3二氧化硫(部分状态
14、),mg/m二氧化氮(部分状态),mg/m30.150.500.1520g/m30.107g/m33氟化物(F)(部分状态)1.8(dmd)3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1 h平均指任何1 h的平均浓度7.1.2 土壤7.1.2.1 土壤类型:pH值酸性或微酸性的红壤、黄壤、沙壤土、砂砾壤土,棕色森林土均适宜茶树生长。7.1.2.2 土壤结构:土壤应保水透水,通气性良好。7.1.2.3 土层深度:1 m以内没有粘盘层。7.1.2.4 土壤要求:pH值4.56.5最为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25%28%;石灰质含量0.2%以下。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表2要求。4DB35/T 97.12021表2 土壤环
15、境质量要求项目浓度限值0.300.3040镉,mg/kg汞,mg/kg砷,mg/kg铅,mg/kg铬,mg/kg铜,mg/kg250150150重金属和砷均按元素总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部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7.1.3 水份茶园灌溉水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 茶园灌溉水质要求项目浓 度 限 值PH值(pH)总汞,mg/L5.57.50.0010.0050.1总镉,mg/L总砷,mg/L总铅,mg/L0.1铬(六价),mg/L氰化物,mg/L氯化物,mg/L氟化物,mg/L石油类,mg/L0.10.52502.5107.1.4 地形7.1
16、.4.1 坡度:应小于25度。7.1.4.2 海拔:50 m1000 m。7.2 建园规划7.2.1 道路7.2.1.1 干道:90亩以上茶园要设置干道,路宽6 m8 m。7.2.1.2 支道:各片茶园间联络通畅,路宽3 m以内。7.2.1.3 步道:连结上下层的梯层间设步行道。路宽1 m以内。7.2.1.4 环山道:在茶园四周设环山道,路宽不应少于1.5 m。5DB35/T 97.120217.2.2 等高梯田7.2.2.1 梯田宽度:梯层宽度最窄不应小于2 m。7.2.2.2 梯壁高度:梯壁最高不应超过1.5 m。7.2.2.3 梯层长度:按茶园划片确定,一般不宜超过70m。7.2.2.4
17、 梯壁结构与倾斜度:石砌梯壁,倾斜度70以内;心土夯筑梯壁:表土回沟倾斜度应在60以下。7.2.2.5 梯梗:筑梯埂应高于梯层20 cm。7.2.3 排灌7.2.3.1 蓄水沟在每一梯层内侧开设蓄水沟,沟宽40 cm,深20 cm30 cm,每隔4 m8 m筑一略低于梯面坚实土埂。7.2.3.2 排灌沟排灌沟设在各片茶园间的道路两侧或靠近山坑小涧一侧。应与蓄水沟相连接,排灌兼用。沟宽40 cm50 cm,沟深20 cm30 cm,排灌沟与蓄水沟连接处应挖积沙坑。7.3 园地7.3.1 清理园地园地开垦前应消除园内的乱石、杂草、杂物等。7.3.2 深垦园地园地土壤深垦30 cm。7.4 环境绿化
18、、水土保持7.4.1 道路绿化茶园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以种植豆科树种为宜,株距8 m10 m左右。7.4.2 防护林带7.4.2.1 位置与走向茶园顶部、茶园外围和有危害性的风口应种植防护林带。防护林带设置的位置宜与当地害风的方向成直角。7.4.2.2 植树要求7.4.2.2.1 树种:主林带种植高大常绿乔木树种,两侧种植灌木树种。但不宜种植与茶树抢水、抢肥、病虫害互为寄主的浅根性树种。7.4.2.2.2 种植规格:主林带种46行,株行距3m2m,两侧一般种两行,株行距为1.5m1.5m。7.4.2.2.3 林带与茶园间应开隔离沟,以免树根伸入茶园。6DB35/T 97.120217.4.3
19、梯壁保护护壁植物品种,选匍匐性或矮杆豆科植物,如圆叶决明、野牡丹、大翼豆、紫花扁豆、无刺含羞草等。7.5 定植7.5.1 规格7.5.1.1 梯面宽小于2.7 m的梯层茶园种一行,距梯埂外沿100 cm110 cm平行划种植行。7.5.1.2 梯面宽2.7 m以上的梯层按行距1.2 m规划种植,种植行可与梯层不成平行。7.5.2 种植沟与基肥7.5.2.1 根据划出的种植行,挖深50 cm、宽40 cm的种植沟。7.5.2.2 每亩用商品有机肥1 000 kg1 500 kg,缺磷地区增施钙镁磷20 kg30 kg,与土拌匀,施沟底,再覆土10 cm厚。7.5.3 种植7.5.3.1 时期:“
20、冬至”至“雨水”最适宜栽植。7.5.3.2 时间:在茶苗芽梢生长成熟后定植,以雨后或阴天为宜。7.5.3.3 合理密植:每亩植3 000株以内,株距35 cm,行距150 cm,穴种12株。7.5.3.4 茶苗的根茎部入土2 cm3 cm,茶根应自然伸展。7.5.3.5 栽后覆土压实,盖一层松土,保存有10 cm浅沟,再浇水,铺草覆盖。7.6 茶园管理7.6.1 中耕锄草7.6.1.1 每年35次,深度10 cm15 cm。7.6.1.2 各茶季茶芽萌发前于晴天进行。第一、二年幼龄茶园,宜在雨后进行;茶树根茎部的杂草应拔除。7.6.2 施肥7.6.2.1 施肥原则重施有机肥,适量施用化肥和中微
21、量元素肥料,保持营养元素平衡和安全施肥。7.6.2.2 追肥幼龄茶园施用N.P.K比例2:1:1, 成龄茶园施用N.P.K比例3:1:1,追肥时间为各茶季采摘后715天,秋季施基肥或改土, 各季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百分比是:春、夏、秋分别为20:20:60,方法为在树冠滴水处挖对称条形沟或环形沟,深约10 cm,施肥后即覆土。不同树龄茶园施肥量参照表4。7DB35/T 97.12021表4 不同树龄茶园施肥量参照表折算纯氮量kg/公顷茶园类型树龄产期肥料种类幼龄茶树成年茶树1 4年5年以上试产期盛产期农家肥、尿素、复合肥等50250饼肥、茶树专用肥、复合肥等3006007.6.2.3 基肥7.6
22、.2.3.1 时间:结合冬季茶园深翻,每12年施一次。7.6.2.3.2 种类与数量:每亩用商品有机肥300 kg400 kg,硫酸钾15 kg25 kg,钙镁磷10 kg15 kg。7.6.2.3.3 方法:对幼龄茶树离根茎部15 cm30 cm处在挖条形沟,深20 cm30 cm,施肥后及时覆土;对成龄茶树在行距间挖条形沟,深20 cm30 cm,施肥后及时覆土。7.6.3 树冠培养7.6.3.1 树高要求:高海拔的山地茶园,树冠高度控制在 80 cm 左右。低海拔的平地茶园,树冠控制在100 cm左右。7.6.3.2 树幅:树冠采摘面在100 cm120 cm,树冠覆盖度达90%以上。7
23、.6.4 叶面积指数茶树绿叶层厚度在25 cm35 cm, 叶面积指数34。7.6.5 定型修剪7.6.5.1 条件:定植后,树高35 cm,主茎粗0.5 cm以上即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7.6.5.2 次数:每年剪12次,幼龄树修剪共46次。7.6.5.3 方法:剪去主干支,然后按表5规定进行。7.6.5.4 剪后管理:每次剪后要加强耕锄,肥培管理,防治病虫害,严格留养。表5 茶树定剪要求离地面高度cm比上次剪口提高高度定剪次数cm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202535404550506515左右10左右15左右7.6.6 青壮年茶树轻修剪、深修剪7.6.6.1 方法:一年进行一次,平剪或略带
24、弧型剪,剪去树冠表面鸡爪枝、细弱枝、病虫枝和突出枝。8DB35/T 97.120217.6.6.2 时期:秋茶后至立春前,春茶采后10天内。7.6.6.3 深修剪:把茶树表层的所有枝条剪去10cm20cm,刺激切口下部骨干枝潜伏芽头萌发新梢,更新树冠。7.7 病虫害防治7.7.1 防治原则以防为主,综合防治。7.7.2 生物防治7.7.2.1 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因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7.7.2.2 宜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7.7.3 物理防治7.7.3.1 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蓑蛾类等害虫危害。7.7.3.2
25、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或性诱剂诱杀。7.7.3.3 利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除杂草。7.7.4 农业防治7.7.4.1 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害虫。7.7.4.2 通过修剪控制茶树理想高度,减轻毒蛾类、蚧类等害虫危害,控制螨类的越冬基数。7.7.4.3 冬季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清除枯枝落叶,减少越冬病虫。7.7.5 化学防治使用农药时,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禁限用农药名录(2019年)。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参见资料性附录A、附录B。7.7.6 自然灾害的防护7.7.6.1 苗期注意防热防旱,当气温连续10天
26、以上达35、土壤持水量在60%以下时,应在茶园内铺草覆盖、中耕松土或适当浇水。7.7.6.2 雨季应注意防涝,清理畅通防洪沟,排出低洼地积水,修复倒塌梯埂。7.8 采摘7.8.1 采摘7.8.1.1 成熟度:顶芽小开面至中开面,以中开面最适宜。7.8.1.2 芽叶:新梢形成驻芽,采三、四叶。7.8.1.3 采摘季节:春、夏、暑、秋、冬。7.8.2 采摘时间7.8.2.1 幼树:树高、宽幅各达50 cm以上;新梢成熟度达采摘要求即可开采。9DB35/T 97.120217.8.2.2 春茶当采摘面上有60%左右的新梢达采摘要求时开采。7.8.2.3 夏暑茶生长快,可适当带芽嫩摘,采一芽二、三叶或
27、驻芽二叶。7.8.2.4 秋茶各地温差大,应视新梢鲜叶成熟度确定采摘时间。7.8.3 分批采摘7.8.3.1 视新梢成熟度分二次采。7.8.3.2 成熟度不一致应分批多次采。7.8.3.3 大面积茶园适当提前嫩采。7.8.4 采摘技术7.8.4.1 定高平面(略弧形)采摘法7.8.4.1.1 投采茶园一般控制树冠高度为110 cm以内。7.8.4.1.2 严格留养采摘面以下的侧枝,低梢及树冠稀疏处的芽梢,待每季采摘后期,再轻度摘去留养新芽梢的顶芽,以促进下季梢的生育。7.8.4.2 采摘方法7.8.4.2.1 幼龄树:以养为主,控制顶端优势,促进分枝,以“壮、宽、密、茂”为目标培养丰产型树冠。
28、幼龄经23次定剪后,采用定高平面采摘法。7.8.4.2.2 青年树:前期继续培养树冠,采用定高平面采摘法,在逐渐趋向平齐的树冠采摘面上,春、夏梢各留1叶,秋梢留鱼叶采齐。7.8.4.2.3 壮年树:盛产期采取抑顶扶侧以采为主、以留为铺的定平面采摘法,适当嫩采,控制树冠高度在110 cm以内。冬季封园,再剪除个别突出枝或病虫枝,保持采摘面整齐一致。7.8.4.2.4 老年树:对改造的老茶园,可把拟定修剪高度以上芽梢全部采摘,然后及时修剪改造。8 低产茶园的改造8.1 改园8.1.1 修筑梯壁梯埂,梯埂应高于园面 20 cm 以上,整平园面,台面达基本等高,园面略呈外高、内低,内侧有竹节沟。8.1
29、.2 改纵沟、纵路为横沟、缓路。8.1.3 茶园四周及内部设置排、灌水利设施。8.2 增行补密8.2.1 对大行距稀植,缺株断行多,行间裸露面积大的茶园;茶树外移,根系裸露,梯壁内移的茶园。8.2.2 在行间、株间、茶园内侧重新挖沟、挖穴,选用同一良种壮苗补齐、补密。8.3 改土8.3.1 深耕:园土板结,在冬茶结束后(11月至12月)深耕30 cm以上,并结合挖沟施基肥。8.3.2 施肥:每亩施有机肥 2 000 kg3 000kg,磷肥 50 kg100 kg,茶树生产期间每生产 100 kg干毛茶应施纯氮12 kg15 kg、纯磷4 kg、纯钾4 kg。10DB35/T 97.12021
30、8.3.3 填土:园地贫瘠的应填入10 cm厚以上的红壤客土。8.4 改树8.4.1 修剪8.4.1.1 轻修剪8.4.1.1.1 对象:对树矮冠小(形成鸡爪枝),采摘层次高低不齐,形成“多层楼”分枝,但又有一定产量的茶树。8.4.1.1.2 措施:采取保留其采摘面最宽的层次。高于此层次的枝条一律剪除、剪平。修剪口要平滑,防止破裂,以免影响新梢萌芽。修剪时间在春茶采摘结束后10天内进行。8.4.1.2 深修剪8.4.1.2.1 对象:骨干枝未衰老,但树冠经多次采摘,已形成大量的鸡爪枝、结节枝,育节能力下降,芽头细弱的茶树。8.4.1.2.2 措施:剪去树冠20 cm25 cm枝叶,刺激切口下骨
31、干枝潜伏芽萌发新梢,更新树冠修剪时间为立春前或春茶采摘后10天内进行。8.4.1.3 重修剪8.4.1.3.1 对象:树势趋向衰退,分枝稀疏,枝条细弱,鸡爪枝增多,萌芽力弱,蛀虫枝、枯枝多,主干枝退化呈灰白色的茶树。8.4.1.3.2 措施:可剪去原树高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一般离地面35 cm45 cm剪开。重新培养枝干、树冠。切口要平滑,严防破裂。修剪时间为立春前或春茶采摘后的10天内进行。8.4.1.4 台刈8.4.1.4.1 对象:树势严重衰老,多枯枝,病虫枝、白化枝,披生地衣,苔藓、芽叶稀少细弱,产量严重下降的老茶树。8.4.1.4.2 措施:离地面 5 cm10 cm 处台刈,枝
32、干粗的用锯锯断。根基部有更新枝的,应留数枝枝梢,以利水份、养分的输导。8.4.2 施肥茶园修剪后应及时施肥,如施化肥(尿养375 kg750 kg),商品有机肥每公顷4.5 t6 t。8.4.3 合理采摘8.4.3.1 轻修剪、深修剪茶树,采用定高平面采摘法,春梢在修剪切口上留12个新叶采齐。夏、秋茶各在前季的采摘高度上留1叶采齐,秋留鱼叶采齐。冬季封园,有小量突出枝,应剪平,保证越冬茶树树冠整齐一致,逐步控制茶树高度在100 cm左右。8.4.3.2 重修剪茶树:当年以养为主,以采为辅,更新枝梢中长势强的突出枝可适度打顶,控制顶端优势。翌年立春前进行一次定型修剪。尔后采用定高平面采摘法。肥培
33、管理条件好的,新梢萌发旺盛,也可直接采用定高平面采摘法,逐步扩大弧型树冠,扩大采摘面,培养树冠。8.4.3.3 台刈茶树:台刈后萌发新枝梢,当年注重留养,翌年立春前及秋后分别进行一次定型修剪,尔后采用定高平面采摘法逐步投采。11DB35/T 97.120218.4.4 更换品种淘汰品质退化、混杂茶树,更换种植优良茶树品种。8.4.5 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茶园周围与山顶造林种果,道路种植行道林。树种可选择速生银合欢、大叶相思。路边、水沟边、坡边、梯壁种植多年生绿肥,建立多层次、多种组合的人工植物群落茶园生态系统。8.5 改后管理按7.6规定执行。12DB35/T 97.12021附 录 A(资料性)
34、茶园主要病虫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使用药剂茶园主要病虫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使用药剂参见表A.1。表A.1 茶园主要病虫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使用药剂病虫害名称防治指标防治适期使用药剂第一峰百叶虫量超过6头或每白僵菌制剂、鱼藤酮、联苯菊酯、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溴虫腈、茚虫威平方米虫量超过15头;第二峰百 施药适期掌握在入峰后(高峰叶虫量超过12头或每平方米虫量前期),且若虫占总量的80%以上超过27头假眼小绿叶蝉每平方厘米叶面积有虫34头 发生高峰期以前,一般为5月中茶橙瘿螨茶尺蠖克螨特、四螨嗪、溴虫腈或指数值68旬至6月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剂应掌握在 茶尺蠖病毒制剂、鱼藤酮、
35、苦参碱 、12龄幼虫期,喷施化学农药或联苯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 、除植物源农药掌握在3龄前幼虫期 虫脲、茚虫威、阿立卡成龄投产荼园:幼虫量每平方米7头以上第一代幼虫量每平方米4头以Bt 制剂、苦参碱、溴氰菊酯、氯氰茶黑毒蛾荼丽纹象甲茶毛虫上;第二代幼虫量每平方米7头以 3龄前幼虫期上菊酯、联苯菊酿、 除虫脲、茚虫威、阿立卡、溴虫腈成龄投产茶园每平方米虫量在成虫出土盛末期白僵菌、联苯菊酯、茚虫威、阿立卡15头以上茶毛虫病毒制剂、Bt 制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除虫脲、溴虫腈、茚虫威百丛卵块5个以上3龄前幼虫期卵孵化盛末期小叶种23头/叶,大叶种47黑刺粉虱茶蚜粉虱真菌、溴虫腈溴氰菊酯、茚虫威头/叶有蚜芽梢率4%5%,芽下二叶 发生高峰期,一般为5月上中旬有蚜叶上平均虫口20头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1、2代,采摘前,每平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 《掷一掷》人教版
- 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第4单元:第2课时《一起来分类》北师大版
- 猪肉摊位员工合同(2篇)
- 鲁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3.1 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听课评课记录
-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5.3《聚落的发展变化》听课评课记录
-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听课评课记录:第15课 钢铁长城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几何图形》听评课记录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1.2 不等式的解集》听评课记录2
-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2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听课评课记录
-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备课听课评课记录
- 质量保证发展史和国外相关标准简介
- 三年级上册数学脱式计算大全600题及答案
- 计算机控制系统 课件 第10章 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附带答案
- 南京大学仪器分析习题集
- 空调维保应急预案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专项必考题西师大版
-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作文范文及导写(解读+素材+范文)课件版
- 模块建房施工方案
- 多域联合作战
- 定向钻出入土点平面布置图(可编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