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65练含解析_第1页
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65练含解析_第2页
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65练含解析_第3页
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65练含解析_第4页
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65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65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L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离不开佛教的推动。因茶有益思助禅之效,寺院之中大有嗜茶之僧。 唐开元之后,寺院普遍饮茶,并设有专门掌管茶事的茶头”。至中晚唐时,福州长乐百丈怀 海禅师整顿和建立新的禅宗戒律,鼓励僧徒坐禅饮茶,详细规定了禅门饮茶的制度,把饮茶、 信仰、生活、品位、嗜好连成一个共生循环的生态模式,饮茶成为寺庙日常修行必不可少的 部分。唐代文人雅士多喜游佛寺,茶成为僧俗交往的媒介,在煎茶品茗间玄谈悟道成了一种常 态。除了可煮作茶粥食用,在茶水中增添盐、姜等调料在唐中期以前甚为流行。陆羽的茶 经中对此也有记载,但陆羽对此种原始、粗

2、放的饮茶方式极为不满,称其为沟渠间弃水”。 陆羽系统地改进了烹茶之法,使得烹茶更加精细,更具文人雅兴,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 士无不饮者”。唐代名茶尽出自长江流域,以春茶为贵,每至出春茶时节,长江流域的文人墨客以当地 新茶封缄之后寄赠亲友,或派专人或由驿递送达对方。对方收到新茶后,往往酬之茶诗。若 交情特别深厚的朋友,还会气茶索茶”。这种风雅的馈茶分甘的交往方式,体现了君子之 交淡如水、礼轻情意重的旨趣。除了寄茶分甘,名士往来常常举办茶宴、茶会。除了赋诗联句,茶会上有时会通过击鼓 传花方式营造氛围,行传花饮”之法。安史之乱后,士子文人纷纷渡江避难,湖州、常州成 为新的文化中心,官方也开始在这两

3、州举办茶会。茶会除了给两州人才提供交流平台,更重 要的是通过斗新”提升了长江下游茶叶的品质。(摘编自刘礼堂唐代长江流域饮茶习俗及其特点,有删改)材料二:云南省社科院历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蒋文中老师,担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多 年来坚持对中国茶文化研究,曾荣获中国陆羽奖首届国际十大杰出贡献茶人”称号。光明 日报记者就茶文化”对他进行了专访。记者: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而源于自然的茶可谓大自然给人类的宝贵馈赠。请问您怎 样从茶”字的历史演绎来解释其中蕴含的生态理念?蒋文中:从茶字演化形成看,历史上称谓和写法较复杂。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有 茶、槽、槎、蔽、茗、莽、葭等。至唐代及至陆羽撰写茶经之后

4、,茶”字才被划掉一横 成为茶字。茶字是会意字,分三部分。木”表示草木,人”表示中国人,上面是树叶。 也就是说中国人发明了用树叶作为饮料。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又有长寿之意, 源于廿(草字头)十人(中间的人字)十八十(木字)=一百零八,故一百零八 岁的老人被称为“茶寿老人,寓指爱茶饮茶,遵循“人在草木间”生态自然简单的生活,人便 能健康长寿,活到一百零八岁。从一个茶”字还可看出,只有建设生态文明,走健康生态绿 色有机环保的路才有未来更大的发展,才能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记者:从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里如何感受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价值观?蒋文中:中华文明对人类世界的一大贡献,就是生动诠释了什

5、么是道法自然与天人 合一,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道家最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产生于中国、历史悠 久的茶文化,充满了中华各民族人与自然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浪漫艺术情调,强调人与自然和 谐相生的生命流动,也由此形成在中国茶道精神上始终追求自然、讲究质朴、向往真实的朴 素价值观,在茶艺茶道中体现着道法自然,以简为德,在精行简德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 一,在怡然自得返璞归真中,修身养性,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记者:在今天,弘扬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应该着重倡导怎样的精神?蒋文中:中国茶文化中,饮茶不只是一种生活行为,也是一种礼仪之道,由茶礼上升的 茶道,便是最强调以礼相待、互相尊重的明伦之道。中国各民族多

6、姿多彩的茶礼、茶俗甚 至可以是人类文明史的活化石。在世界三大饮料中,茶是最平和的饮料。和敬怡真乃中国 的茶道追求。和敬既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之意大处来 说是整个宇宙、自然界呈现统一的状态,小处来说是任何事情都要和谐、协调。茶的质朴、 简约、温和、淡定是中和包容”的最佳内涵体现。和为贵,内和则众志成城,外和则良友 诸多,气和能财源广进,人和可所向披靡。以茶和天下,追求和而不同和谐相生”之道, 以中华茶文化之和”诠释人类文明的兼容,充满了东方智慧的人生哲学和世界观。在人与社 会”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交融影响下,在各民族人民都共同热爱的温和温情的一杯茶中, 在和谐相处

7、和平与共”共同发展”的认同中,大家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茶是中国的, 也是世界的。中国茶文化是海纳百川,在茶的融通间,丰富着自己的多元,包容践行着“和 而不同”的理念。(摘编自任维东、李曾驿茶文化,蕴藏着哪些内涵?,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源于佛教的推动,当时的僧人大多喜爱饮茶,茶也成为他们和文 人雅士交往的媒介。B.陆羽鄙弃原始、粗放的饮茶方式,他改进了烹茶之法,使饮茶具有了文人雅兴,因此 王公朝士无不喜欢。C.渴望健康长寿的老人从茶”字中获得启示,人要生活在草木间,爱茶饮茶,追寻自然 简单的生活状态。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需要和谐相处和平与共共同发展”的认同思想,这与茶文化 中”和敬”的价值观相通。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人墨客以茶赠友,友人以诗酬报,这种馈茶分甘的交往方式,体现了君子之交的风 雅,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B.唐代名士举办茶会,以茶会友,茶会上文人赋诗联句,展示才华,这吸引官府参与其 中,茶会成为人才交流平台。C.”茶”中蕴含着人与自然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浪漫的艺术情调,现代生活节奏加快,饮茶 有益于人们修身养性。D.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体现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智慧和生活情趣,是中国儒释道文化 的一个侧面映照。3.下面的茶礼、茶俗中,不能作为人类文明史”活化石”的一项是(

9、)(3分)A.白族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款待客人,各味俱全的茶,蕴含着世事感悟。B.宁夏回族将茶看作是爱情的信物,男女青年在定情时,男方要给女方送茶定礼,称” 拿茶”。C.我国南方湿热之地的人们喜欢在炎热的夏天喝杯凉茶,因为它有清凉、止渴、生津之 功效。D.现代婚礼上仍有新婚儿媳给公婆躬身奉茶的环节,以表示组成新家庭后对长辈的敬奉。4.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唐代茶文化的特点。(4分)5.材料二中记者的访谈问题是如何设计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到都市里去萧红临走时妈妈把自己耳上的银环摘下,并且说:“你把这个带去吧!放在包袱里,别叫人

10、给你抢去,娘一个钱也没有。若饿肚时,你就去卖掉,买个干粮吃吧! ”走出门去还听母亲 说:“遇见日本子,你快伏在蒿子下。”金枝走得很远,走下斜坡,但是娘的话仍是那样在 耳边反复:“买个干粮吃。”她心中乱乱地幻想,她不知走了多远,她像从家向外逃跑一般, 速步而不回头。小道也尽是生着短草,即便是短草也障碍金枝赶路的脚。日本兵坐着马车, 口里吸烟,从大道跑过。金枝有点颤抖了!她想起母亲的话,很快躺在小道旁的蒿子里。日 本兵走过,她心跳着站起,她四面惶惶在望:母亲在哪里?家乡离开她很远,前面又来到一 个生疏的村子,使她感觉到走过无数人间。红日快要落过天边去,人影横倒地面杆子一般瘦 长。踏过去一条小河桥,

11、再没有多少路途了!哈尔滨城渺茫中有工厂的烟囱插入云天。金枝 在河边喝水,她回头望向家乡,家乡遥远而不可见。只是高高的山头,山下辨不清是烟是树, 母亲就在烟树荫中。她对于家乡的山是那般难舍,心脏在胸中飞起了!金枝感到自己的心已 被摘掉不知抛向何处!她不愿走了,强行走过河桥又转入小道。前面哈尔滨城在招示她,背 后家山向她送别。小道不生蒿草,日本兵来时,让她躲身到地缝中去吗?她四面寻找,为了 心脏不能平衡,脸面过量的流汗,她终于被日本兵寻到。“你的!站住。”金枝好比中 了枪弹,滚下小沟去,日本兵走近,看一看她脏污的样子。他们和肥鸭一般,嘴里发响摆动 着身子,没有理她走过去了!他们走了许久许久,她仍没

12、起来,以后她哭着,木桶扬翻在那 里,小包袱从木桶滚出。她重新走起时,身影在地面越瘦越长起来,和细线似的。金枝在夜 的哈尔滨城,睡在一条小街阴沟板上。那条街是小工人和洋车夫们的街道,连警察也没有, 讨饭的老婆和小饭馆的伙计吵架。满天星火,但那都疏远了!那是与金枝绝缘的物体。半夜 过后金枝身边来了一条小狗,也许小狗是个受难的小狗?这流浪的狗它进木桶去睡。金枝醒 来仍没出太阳,天空许多星充塞着。许多街头流浪人,尚挤在小饭馆门前,等候着最后的施 舍。金枝腿骨断了一般酸痛,不敢站起。最后她也挤进要饭人堆去,等了好久,伙计不见送 饭出来,四月里露天睡宿打着透心的寒战,别人看她的时候,她觉得这个样子难看,忍

13、了饿 又来在原处。夜的街头,这是怎样的人间?金枝小声喊着娘,身体在阴沟板上不住地抽拍。 绝望着,哭着,但是她和木桶里在睡的小狗一般同样不被人注意,人间好像没有他们存在。 天明,她不觉得饿,只是空虚,她的头脑空空尽尽了!在街树下,一个缝补的婆子,她遇见 对面去问:“我是新来的,新从乡下来的”看她作窘的样子,那个缝婆没理她,面色在 清凉的早晨发着淡白走去。卷尾的小狗偎依着木桶好像偎依妈妈一般,早晨小狗大约感到太 寒。小饭馆渐渐有人来往。一堆白热的馒头从窗口堆出。“老婶娘,我新从乡下来,我 跟你去,去赚几个钱吧! ”第二次,金枝成功了,那个婆子领她走,一些搅扰的街道,发出 浊气的街道,她们走过,金枝

14、好像才明白,这里不是乡间了,这里只是生疏、隔膜、无情感。 一路除了饭馆门前的鸡、鱼、和香味,其余她都没有看见似的,都没有听闻似的。“你就这 样把袜子缝起来。”在一个挂金牌的“鸦片专卖所”的门前,金枝打开小包,用剪刀剪了块 布角,缝补不认识的男人的破袜。那婆子又在教她:“你要快缝,不管好坏,缝住,就算。” 金枝一点力量也没有,好像愿意赶快死似的,无论怎样努力眼睛也不能张开。一部汽车擦着 她的身边驰过,跟着警察来了,指挥她说:“到那边去!这里也是你们缝穷(注)的地方? ” 金枝忙仰头说:“老总,我刚从乡下来,还不懂得规矩。”在乡下叫惯了老总,她叫警察也 是老总,因为她看警察也是庄严的样子,也是腰间

15、佩枪。别人都笑她,那个警察也笑了。老 缝婆又教说她:“不要理他,也不必说话,他说你,你躲后一步就完。”她,金枝立刻觉得 自己发羞,看一看自己的衣裳也不和别人同样,她立刻讨厌从乡下带来的破罐子,用脚踢了 罐子一下。袜子补完,肚子空虚的滋味不见终止,假若得法,她要到无论什么地方去偷一点 东西吃。很长时间她停住针,细看那个立在街头吃饼干的孩子,一直到孩子把饼干的最末一 块送进嘴去,她仍在看。(节选自生死场第十四章)文本二:关于小说的情节,福斯特说过:“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了便是故事;而国 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则是情节。”童庆炳说:“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 的一系列事件,且要求在事件的

16、发展中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揭示出人物命运的 变化过程。”按照以上的标准来看,萧红小说中的情节可以说是不完整的,不能算是真正意 义上的情节。萧红的小说打破了中国古代传统小说以情节为贯穿全文线索的小说模式,情节 大多是简单散乱的,小说中穿插了大量的非情节的因素,写得像散文一样。萧红的这种淡化 情节的小说模式,看起来结构散乱,似乎是写作能力不成熟的表现,而实则为萧红的创作优 点所在。萧红的小说舍弃了对情节完整性的雕琢,在缺乏逻辑的场景和画面的变换中,将人 类生存的面貌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真挚感人又有刺骨的悲凉。这样的文章能引发我们 对民族命运悲剧性的深切思考,虽然小说的形式美感不够,但

17、是意义却是深刻的。萧红是一 个感情胜过理智的作家,她没有鲁迅的理智和才能,不能够在小说完成之前就为人物预设结 局,她是靠心灵的直觉来写作的。(选自张苗萧红小说情节结构模式)(注)缝穷:补衣服。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主人公金枝从乡下来到哈尔滨,渴望改变生活;她过着奴隶般的耻辱生活,展 现出当时普通人“生之艰难。B.小说中的母亲可亲可敬,在女儿去哈尔滨时,她把自己耳上的银环摘下送给女儿并 左右叮咛,爱女之心溢于言表。C.小说语言表达富有情感,如“前面哈尔滨城在招示她,背后家山向她送别” 一句运 用拟人修辞手法,表现出她对“进城”的期待。D. “哈尔

18、滨城渺茫中有工厂的烟囱插入云天” 一句在描写眼前景物的同时,自然引出 金枝到达哈尔滨城后内容的描写。.下列与文本内容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以金枝”到都市里去”来组织材料,在反映主人公悲惨遭遇的同时,也突出了主人公敢于反抗的民族精神。.萧红的小说没有刻意的雕琢和人为的痕迹,她靠心灵的直觉来写,虽然小说结构散 乱,但仍能展现人类生存的面貌。C.文本一结尾写“她停住针”,细看“吃饼干的孩子”,这里运用细节描写和对比的 手法,细腻地表现出金枝此时极度饥饿。D.文本一通过人物对话巧妙地揭示社会环境,如“遇见日本子,你快伏在蒿子下”就 交代了日本强占中国东北的背景。.文本一中,“小狗”具有

19、怎样的作用?请加以分析。“萧红的小说打破了中国古代传统小说以情节为贯穿全文线索的小说模式。”请结 合文本一,简析她运用了哪些“非情节因素”来推进小说。能力题组现代文阅读II后5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说文解字:“理,治玉也。”段玉裁注云:“郑人谓玉之未理者为璞。是理为剖析 也。玉虽至坚,而治之得其理以成器不难,谓之理。”理字本意为治玉,而治玉必依玉本身 之条理,故条理亦为理。引而申之,理作为动词之意为对于事物之治理,而作为名词之意则 为事物本身之条理。理性或道理,皆实际就主、客观两方面而言之。现在常说的历史理性, 实际也就包括历史(作为客观过程)的理性和史学(作为研究过程)的理性,简易

20、言之,就 是对历史过程的所以然或道理的探究和对历史研究过程的所以然或道理的探究。从大量甲骨卜辞材料可知,殷人敬信鬼神,以为鬼神能主宰人的命运。据尚书记载, 殷纣说过:“我生不有命在天。”殷纣以为他的王权来自天命,天命决定历史,其中没有任 何理性可言。后来,周取代了殷,殷人赖以自恃的天命”转移到了周人手中。而据史记周 本纪记,武王代纣胜利以后,忧虑得夜晚连觉都睡不着,说:“我未定天保,何暇寐?” 武王深感不安的是,天命是如何转移的呢?它已经从殷人手中转移到周,但是会不会再发生 转移,使自己由得而失呢?天命或王朝历史命运的转移,原来是既存在而又不可靠的。武王 早在伐纣时还说过:“天视自我民视,天听

21、自我民听。”周武王发现了一个道理:天命的背 后原来就是人心,天命的变迁原来就是人心向背的转移。这是周人对于历史发展自身的理路 的新认识,是中国古代对于历史理性发现的开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除儒家基本仍守周公的理念外,道家、法家都不再相信 天命,也不再相信人心。老子以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 刍狗。”古往今来,人事变化,根本没有以天或圣人为代表的道德理性在起作用。“大道成, 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知识的产生与进步是引起大伪的前题,这种“智”的进步,导 致了道德本身的退步。于是,人之智日进,而人之德日退;历史进程既然与人之智俱进,那 么历史进程就必然成为道德倒

22、退之过程。于是,历史理性便与道德理性形成为一种反比的函 数关系。法家也认为,在人类历史上道德的状况呈每况愈下的趋势,所以道德理性与历史理 性的方向互相矛盾。韩非同时认为,历史不可能倒退,时代已非竞于道德的古代,就必须改 变古代的办法,如果还是走顺从民心的老路,那么就会促成奸邪横行。知道治国之道的明君, 虽然违背民心也能作好自己的统治。这样就直接地提出了与天命人心说相对立的统治理论。 当然,法家与道家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又有很大的不同,道家主张归真返朴,回到上古时代; 而法家则主张向前看。在法家看来,历史理性虽然与道德理性背离,但是历史理性还是必须 服从的。稍后于孟子、商鞅的邹衍则认为,黄帝、禹、

23、汤、文王分别因具有土德、木德、金德、 火德而称王,又分别崇尚黄、青、白、赤色,逐次相代,代火德者为水德。色尚黑。这就是 五行相胜说。五种物质按其特性,一个战胜并取代另一个,其间所体现的正是一种自然的理 性。不过,这样的自然理性虽然有其先后相代的历史顺序,但总不是历史理性的自身,而仅 仅是一种比附,在本质上是没有根据的。但当其实,却十分流行。据史记秦始皇本纪 记:“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方今水德之始。”到了汉代,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了秦之所以能战胜六国及其后覆亡的根本原因,得 出结论,民为国家及君主之本、之命、之功,与民为敌,迟早必亡。这样的论述与尚书 里的天命人心说道理相通,而论证则更为明确透彻。

24、不过,贾谊在强调道德理性的同时,也 没有放弃五德终始的说法。初建汉制时倡议“色尚黄,数用五”。贾谊提出以土德代替秦之 水德,不仅符合以土克水的五行相胜规则,而且也是与他反对秦之暴戾刻薄(水德)的思想 相符合的。贾谊继承并发展了西周天命人心说的传统,重视道德理性的建立,同时又努力使 这种道德理性和五行相胜说的历史理性尽可能地结合起来。这是汉代学者第一次使二者结合 的努力。以上概述了历史理性在中国古代的产生过程,说明了历史理性在产生过程中与道德理性 及自然理性的相互关系。这样的情况在历史学和哲学都相当发达的古希腊还不曾发生过。在 古代西方,历史不曾被作为理性来思考。在西方,历史之被真正地当作理性来

25、思考,那是从 意大利学者维柯所著的新科学开始的,到了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小逻辑里,逻辑 或理性本身也都变成历史的了。这样的历史理性与逻辑理性的结合,则是中国古代的历史理 性产生过程中所不曾出现的。(选编自刘家和论历史理性在古代中国的发生)材料二:刘家和先生认为,“有相同,才能比其异同,有相异,才能比其同异”;“比较研究的 基本功能在于辨同异,从异中见同,从同中见异。”因而,同异正是历史的比较研究赖以实 现的前提。历史比较的生命力在于它是坚定不移地将历史比较的研究与历史的真实过程结合起来。 归根结底,“同”与“异”两方面因素在比较对象中的客观存在,乃是史学比较的前提和基 础。刘先生坚持历史比较的目的

26、是探求历史的真相,这就不仅需要运用比较以求其真,而且 要对进行比较的历史材料进行考证以求其真。这既是他探讨“同”与“异”客观真实性的坚 实基础,又彰显出其求真的学术高度。在史学研究过程中,刘先生一贯从具体的问题出发,以入地求索”的方式深入探索以 求其事实之真,然后再以“上天揽月”的豪情进入到哲学思想的领域中以获得更为普遍性的 认识。在刘先生的研究中,不同层次的比较不是孤立进行的,往往在一篇论文中层层深入, 由个案的比较上升为对历史本质的认识。(选编自王成军比较史学何以成为可能一一刘家和先生比较史学理论和方法初探).下列对相关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引说文解字和段玉裁的注,目

27、的是解说理”在中国文化中的意蕴,引 发读者兴趣。B.五行相胜说只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一种比附,但在当时及后世很长时间内都产生了 深远影响。C.在西方,历史理性不曾与道德理性发生关联,而是以新科学为起点,与逻辑理 性相结合。D.借助已经考证求真的历史材料。运用建立在同异比较之上的方法论,便能探求到历 史的真相。.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武王为代表的周人重视“天命”而又有所怀疑;同时认识到,天命是不可靠的, 也不是完全不可了解的。.老子“小国寡民”,使人“复归于朴”的理想,意味着道家认为了维护道德理性,应使历史理性反向而行。C.按照五德相胜的说法,秦始皇认为周朝属火德,以秦代周

28、。即以水克火,故秦制推 崇黑色,提倡严刑峻法。D.无论在相同历史时期还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寻求比较对象间的相似性都是进行史学 比较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没有体现关于历史理性的思考的一项是()A.予(明公)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天休于宁(文)王,兴我小邦周。(尚书大 诰).夫不变古者,袭乱之迹;适民心者,恣奸之行也。(韩非子南面)C.振长策而御宇内,存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D.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百子全书).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请根据材料二分析,刘家和先生如何进行比较史学研究。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远去的白马朱秀海从哪儿

29、说起呢?从白马吧。晋察冀军区四分区骑兵连源于聂荣臻司令员从陕北带到五台山的三匹马,两匹属于将军, 一匹是驭手兼警卫刘有才的坐骑。1941年敌情吃紧,将军由内线向外线转移,带着马匹无 法通过封锁线,走着走着,停下来,把刘有才叫到跟前,看着仅有的三匹马说:“你带它们留下,搞个骑兵班,坚持斗争,我是要回来的。尤其是这匹大白马,是朱总 司令送我的,我当它是宝贝呢,出了差错拿你是问!”刘有才人长得半截黑塔一般,脚下砰啪一个炸响,立正敬礼,扯开大嗓门吼道:“司令员放心!刘有才在马在,刘有才不在了马还在!”将军哼一声说:“哪有这么严重,首先是人,其次才是马,马再金贵能比得上你这个红 军战士? ”说着队伍已接

30、近封锁线,海沱河两岸枪声大作,敌我双方曳光弹打得如同现在国 庆节夜晚的礼花。刘有才一个人牵着三匹马,站在北岸望着将军带人上了一条树叶般的小船。小船载不动似的摇晃着,渐渐远去,最后消失在不时被弹光映亮的河面上。聂司令这一去就没有回来,他先是到延安,后又去了太行山东麓建立新的晋察冀军区司 令部。刘有才和留下的三匹马熬过了一个艰苦的冬天,竟然将三匹马的骑兵班发展成了四分 区一个很像样的骑兵连。大白马和另一匹名叫黑豹的母马边战斗边产驹,加上从日伪军那儿 打来的,到1942年冬天,这个连竟有了二十六匹马,外加四头驮辎重的大走骡。刘有才当 上了连长,率领骑兵连在太行山西区纵横驰骋,杀得鬼子闻风丧胆,成了保

31、卫我晋察冀根据 地的重要力量。这期间他改了名字,不再叫刘有才,叫刘抗敌。那时刘抗敌可是一门心思要将骑兵连发展成一个骑兵团,最起码也得是个骑兵营,然后 带着人马渡渡沱河南下,再向东,去不停东移的军区司令部找聂司令。他一直都在想象见面 时的情景:他突然带着一个像模像样的骑兵团或者骑兵营出现在聂司令面前,将部队交给首 长,首长肯定会大吃一惊,然后就会大大地表扬他一番,说:“好哇,长能耐了你。”他想 那时自己站在首长面前,会像个孩子一样咧开嘴大笑起来。大白马老了,他已经为聂司令另 准备了一匹同样毛色的三岁的追风快马,通体雪白,西域汗血宝马和蒙古马的混种,骨骼高 大,身段优美,跑起来四条腿伸展开就是一条

32、直线,脏后再起云条似的一道马尾,端的是马 中神骏。分区抗敌剧社一位诗人兼编剧还为它起名“飘雪”,写了诗,登在小报上。刘抗敌 想司令员不但喜欢马,还是相马的行家,一说起中国三大名马一一三河马、伊犁马、河曲马 就滔滔不绝。见了 “飘雪”准要夸它一通,因为平常的三河马、河曲马刘抗敌也见过,比不 上这匹“飘雪”。然后呢,没有然后一数十年后,刘抗敌常对人说:“那时候的人不讲究当 官儿,讲究的是个痛快。聂司令将三匹马托付给我,我还给他一支成建制的骑兵营或者骑兵 团,再加上这样一匹飘雪,不管如何他总得夸我一个能干吧。有这一夸就够了,说明我 能力行,任务完成得好,官儿就不当了,我还要乐呵呵地回去给首长当警卫兼

33、驭手。”刘抗敌的心愿却最终没有实现。军区一个命令下来,他就和一批来自延安的干部离开太 行山腹地,前往山东执行巩固胶东新区的任务。上级的指示是接到命令后马上出发,不得讲 价钱。不但他麾下的骑兵连不能随他走,就连那匹跟随他出生入死、数次救了他命的大白马 一准备送还给聂司令的“飘雪” 一一也被留在了涯沱河北岸。多年与战马朝夕相伴的刘抗 敌是第一次离开了马,那叫一个千般不愿万般不舍,又不能不愿与不舍。刘抗敌像聂司令当 年一样在滤沱河边上了小船,回头看白马在薄暮朦胧的时刻懂事地掉过它那俊美的头颅,朝 部队驻扎的山村跑去,越来越远,他的心猛地疼起来。小船摇摇晃晃载着他离开北岸,他一 直站在船尾,望着那没有

34、鞍子往回跑的白马,望着落日最后一抹余晖勾画出的太行山曲折冷 硬暗黑的山脊线。高阔辽远的天穹仍是一片青色,有一两条白云浮在空中,白云底部是从暗 黑山脊线下向上反照的赭红色的晚霞。夜气升腾,白马在渡沱河和山间的河滩上一路奔跑, 他以为它会回头再看自己一眼。没有,“飘雪”一次也没有回头看他。开始它还只是均匀地 跑着小步,慢慢地就快了,奔驰起来,迅速冲进昏暗之中,只有白色云带似的马尾梦幻般一 闪就看不见了。他们这批战斗骨干一路徒步,穿越多道封锁线,到达胶东,马上就投入了战斗。已是 1943年了,胶东军区昆霸山边缘的某些地方仍被称为“一枪打得穿的根据地”。刘抗敌先 在老十团,还当连长,接着当了独立营营长

35、。从骑兵一下变成步兵,好难适应。队伍装备情 况极差,好在是独立营,可以自行其是。他这个营长打破当地抗战以来我守敌攻的被动局面, 主动出击,神出鬼没,不但让形势有了改观,还从日军那里缴获了一匹马。竟然也是一匹白 马,无论骨骼还是毛色都和他留在太行山腹地渡沱河北岸的“飘雪”相似。刘抗敌虽然换了 战场,但仍然记得自己是聂司令的兵,和当年对聂司令的承诺,在上级面前费尽口舌才把这 匹马留了下来。因为是日本马,有知道内情的战友就开玩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飘雪 二郎” o刘抗敌仗打得好,在开辟和巩固根据地的战斗中屡建战功,战斗经验又丰富,胯下 又有了这样一匹通体雪白的高头大马,人又年轻,根据地的姑娘、媳

36、妇都眼馋地喊他“白马 营长”(有删改)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OA.将军由内线向外线转移,无法带着仅有的三匹马通过封锁线,才决定留下马。可见 当时敌情吃紧,形势不容乐观。B.将军反驳了 “刘有才不在了马还在”的说法,认为:马怎么也比不上红军战士的命 金贵,首先要保住人,其次才是马。C. ”回头看白马朝部队驻扎的山村跑去,越来越远,他的心猛地疼起来”,写出 了刘抗敌离开时的不舍和抵触心理。D.刘抗敌到达胶东后就投入了战斗,他先当连长,后当营长。但部队装备情况极差, 他选择主动出击,使形势有了改观。.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从哪儿说起呢?从白马吧。”文章以

37、设问开头,引出白马,有点题作用,也设置 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好哇,长能耐了你。会像个孩子一样咧开嘴大笑起来”,通过心理活动 描写再现了主人公刘抗敌的形象。”望着落日最后一抹余晖勾画出的太行山夜气升腾”,景象宏阔高远,为刘抗 敌的离别提供了背景,渲染了气氛。“飘雪二郎”的名字呼应了追风快马“飘雪”,刘抗敌骑着通体雪白的“飘雪二郎”, 被人羡慕,他也更喜欢“飘雪二郎” O.小说塑造的主人公刘抗敌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请简要梳理刘抗敌(刘有才)与白马有关的主要情节。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与解析(第265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D解析:A项,“唐代饮茶之风的盛

38、行源于佛教的推动”错,原文是“唐代饮茶之风 的盛行离不开佛教的推动”,曲解文意。B项,“使饮茶具有了文人雅兴”错,原文是“更 具文人雅兴”,表述有误。C项,“渴望健康长寿的老人从茶字中获得启示”错,无中 生有。.B解析:“这吸引官府参与其中”表述有误,由材料一最后一段“安史之乱后,土子 文人纷纷渡江避难,湖州、常州成为新的文化中心,官方也开始在这两州举办茶会”来看, 选项把官方举办茶会和前文名士举办茶会混为一谈。.C解析:C项只能说明茶具有解暑功效,不能作为人类文明史的“活化石”。.饮茶人群越来越广。烹茶之法更精细。茶成为文人们社会交往表达情谊的媒介。饮茶 从食用功能的物质层面提升到了艺术审美

39、的精神层面。(每点1分,共4分).以“茶”字入题,便于受访者进入情境。紧扣茶文化”提问。三个问题都紧紧围绕 “茶文化”展开:第一个问题从“茶”字切入,得出对茶的内涵的解释;第二个问题重点探 寻茶文化里的宇宙观和价值观;第三个问题导向茶文化在今天的现实意义。三个问题由浅入 深,由解读“茶”字到解读茶文化,再到探寻茶文化在当下的现实意义,条理明晰,层层深 入。(每点2分)现代文阅读II. C. ”表现出她对进城的期待”错误。“前面哈尔滨城在招示她,背后家山向她 送别”表现出金枝对前路的迷茫和对家乡的留恋。. 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也突出了主人公敢于反抗的民族精神”拔高主旨。此时的金枝到哈尔滨去只是为了 能够生存下去,远没有到民族精神”的程度;”虽然小说结构散乱”错误。原文表达是“萧红的这种淡化情节的小说模式,看起来 结构散乱,似乎是写作能力不成熟的表现,而实则为萧红的创作优点所在”。是“看起来结 构散乱”,并非真的散乱;”对比的手法”错误。金枝细看吃饼干的孩子,是从金枝的角度写这个孩子,没有对 比。故选D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