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疫情报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分析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d4c1d886e07b320dfaa2026c369bef7/cd4c1d886e07b320dfaa2026c369bef71.gif)
![性病疫情报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分析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d4c1d886e07b320dfaa2026c369bef7/cd4c1d886e07b320dfaa2026c369bef72.gif)
![性病疫情报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分析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d4c1d886e07b320dfaa2026c369bef7/cd4c1d886e07b320dfaa2026c369bef73.gif)
![性病疫情报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分析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d4c1d886e07b320dfaa2026c369bef7/cd4c1d886e07b320dfaa2026c369bef74.gif)
![性病疫情报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分析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d4c1d886e07b320dfaa2026c369bef7/cd4c1d886e07b320dfaa2026c369bef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性病疫情报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分析内容背景调查方案制定与实施调查方法结果讨论建议背景梅毒和淋病疫情流行趋势 “剪刀差”现象全国梅毒和淋病发病趋势梅毒和淋病发病趋势我省梅毒报告疫情趋势隐性梅毒二期梅毒胎传梅毒三期调查方案制定与实施设计思路 问题:近年核查发现梅毒分期错误严重,40%70%一期梅毒、20%40%二期梅毒由隐性梅毒错报所致原因:住院、术前、孕产检查等无症状的梅毒筛查阳性的“隐性梅毒”,错诊错报为一期或二期梅毒提示:隐性梅毒错分为一期与二期梅毒可能是影响疫情变化的关键因素。如果去除该因素是否可揭示梅毒真实发病趋势?全国皮肤性病专科医院梅毒报告数变化设计思路皮肤科报告的梅毒病例基本不存在梅
2、毒分期错报的问题如果能分别收集综合医院皮科、非皮科报告的一期、二期、隐性梅毒病例,医疗机构梅毒血清筛查数量及阳性数,可揭示梅毒疫情的真实趋势和影响因素设计思路非皮肤科住院部报告的一期、二期梅毒基本是隐性梅毒,不能用于反映发病趋势以皮肤性病科报告的一期与二期梅毒反映梅毒实际发病趋势以医疗机构开展梅毒血清筛查数量的变化来分析对梅毒疫情报告的影响淋病报告疫情的变化也受医疗机构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影响,如果收集医疗机构开展的淋病实验室检测数据,可分析淋病疫情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调查地区的选择抽样方法:按比例分层抽样方法,兼顾重点地区,确保能反映全省现状从全省选择 部分县区开展调查,占全省县区总数的68.8
3、9%调查医疗机构的选择 在调查的县区内,选择开展梅毒病例报告、设有皮肤性病科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调查调查175家医疗机构20102014年5年数据均完整的医疗机构164家,占93.71%结 果(一)调查医院梅毒疫情报告总体情况 年份调查医疗机构数量调查医疗机构报告数全省报告数占全省比例%2010175320305031163.66 2011175294134504965.29 2012175235543519466.93 2013175231453258271.04 2014175250783402873.70 年均增长%-5.93-9.31(三)调查医院按科室一期与二期报告情况年份医疗机构数一
4、期二期一期与二期合计皮科非皮科皮科非皮科皮科非皮科2010175530777076322189711629960420111755421656358561763112778326201217534004875571017249110659920131752837367452371689807453632014175236733315355184177225172年均增长%-18.28 -18.92 -4.07 -0.75 -9.73-14.34调查医院按科室一期、二期报告病例变化年均增长-9.73%年均增长-14.34%(四)调查医院按科室一期和二期报告病例数之比 年份皮肤科非皮肤科合计一期二
5、期一期/二期一期二期一期/二期一期二期一期/二期2010530763220.84 770718974.06 1301482191.58 2011542158560.93 656317633.72 1198476191.57 2012340057100.60 487517242.83 827574341.11 2013283752370.54 367416892.18 651169260.94 2014236753550.44 333118411.81 569871960.79 调查医院按科室一期和二期报告病例数之比调查医院梅毒筛查结果变化医疗机构梅毒筛查数变化趋势医疗机构梅毒双阳数变化趋势(七
6、)调查医院开展淋球菌涂片镜检的比例、检测数及阳性数变化年份开展检测的医疗机构数检测数阳性数开展检测的比例%2010 12473734648476.07 2011 13193694637280.37 2012 13994214635285.28 2013 14486740680488.34 2014 14581084723088.96 年均增长%3.99 2.40 2.76 (九)调查医院开展淋球菌PCR检测的比例、检测数和阳性数变化 年份开展检测的医疗机构数检测数阳性数开展检测的比例%2010 1925132147311.66 2011 2133668147212.88 2012 214284
7、0164212.88 2013 2447187185614.72 2014 2653507226315.95 年均增长%8.16 20.79 11.33 医院开展淋病检测方法的比例(十)调查医院淋球菌检测阳性率变化:检测数和阳性数,但阳性率 年份淋球菌涂片镜检淋球菌培养淋球菌PCR检测检测数阳性数阳性率%检测数阳性数阳性率%检测数阳性数阳性率%2010 7373464848.79 6238440736.53 2513214735.86 2011 9369463726.80 7626738375.03 3366814724.37 2012 9421463526.74 9656140834.23
8、4284016423.83 2013 8674068047.84 12353455404.48 4718718563.93 2014 8108472308.9209 5350722634.23 合计429466332427.74 500222233224.66 20233487064.30 调查医院淋球菌检测数和阳性率变化(十一)调查地区梅毒和淋病疫情趋势综合分析:均呈现下降趋势 年份皮科一期与二期梅毒梅毒双阳率淋菌涂片阳性率%淋菌培养阳性率%淋菌PCR阳性率%2010112362.53 8.79 6.53 5.86 2011107262.28 6.80 5.03 4
9、.37 201288601.94 6.74 4.23 3.83 201381611.83 7.84 4.48 3.93 201478901.75 8.92 4.09 4.23 讨 论(一)皮科报告的一期和二期梅毒稳中有降,可基本反映梅毒趋势2010-2014年间医疗机构皮肤性病科报告的一期梅毒年均下降10.51%,二期梅毒年均下降6.23%,一期与二期下降8.46%诊断和报告准确可靠,不存在分期错误为门诊就诊病例,属新发病例,不受扩大筛查的影响二期梅毒一期梅毒(一期约为二期的一半),符合实际情况不能以医疗机构报告的全部一期和二期梅毒反映趋势。因为60%-70%的一期梅毒,20%-30%的二期梅
10、毒是非皮科报告,不是一期和二期梅毒,是隐性梅毒泌尿科和肛肠科等就诊的一期与二期梅毒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39%和1.43%,产生的干扰非常有限(一)皮科报告的一期和二期梅毒稳中有降,可基本反映梅毒趋势(二)梅毒血清筛查阳性率下降,提供了佐证我省医疗机构梅毒筛查数由2010年的135.57万增长至2014年的296.82万,年均增长21.64%梅毒血清“双阳”率由2010年的2.53%下降至2014年的1.75%,为梅毒实际发病趋势下降提供了佐证。 (三)非皮科(住院部)将隐性梅毒错报为一期与二期梅毒,掩盖了梅毒发病趋势真实的变化60%-70%的一期梅毒、20%-30%的二期梅毒是非皮科报告,为
11、医疗机构扩大筛查,将梅毒血清检测阳性而无临床症状者的隐性梅毒,错报为一期或二期梅毒以分期错误严重的一期、二期梅毒来反映梅毒发病趋势将产生严重偏倚,从而掩盖梅毒疫情趋势真实的变化 去伪存真,揭示真实的因果链新发病的一期、二期梅毒病例 皮肤科皮肤科诊断为一期、二期梅毒条件:到皮肤科就诊的一期、二期梅毒未受分流影响皮肤科诊断的一期、二期梅毒 一期、二期梅毒实际发病 发病趋势皮肤科诊断的一期、二期梅毒 一期、二期梅毒实际发病发病趋势(四)“隐性梅毒”错分影响医疗机构报告的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是由于更多的隐性梅毒错报为一期梅毒所致 传染病报告卡设计所致:梅毒报告栏目的设计为“梅毒(一期、二期、三期、胎传、
12、隐性)”,一期梅毒的选项框排在第一位,紧邻“梅毒”后面,更为被勾选(四)“隐性梅毒”错分影响医疗机构扩大筛查,1例“隐性梅毒”被多次筛查,多次阳性,多次报告“隐性梅毒”报告病例“累加性” 累加性传递到“一期或二期” “一期或二期”出现累加性国家性病控制中心调查结果表明,“隐性梅毒”的过度报告率为13.89%(五)开展淋病实验室检测的医疗机构增加是淋病报告疫情增长的原因 淋球菌涂片染色镜检年均增长3.40%,检测数增长2.79%,阳性数增长2.46% 淋球菌培养年均增长5.53%,检测数年均增长22.72%,阳性数年均增长9.19%淋球菌核酸检测年均增长8.16%,检测数年均增长20.79% ,阳性数年均增长11.33%检测数和阳性结果数量的增加是淋病报告疫情增长的原因 (六)淋病发病可能并未真正增长 淋球菌培养阳性率:由2010年6.53%下降到2014年的4.09%淋球菌核酸检测阳性率:由2010年的5.86%下降到2014年的4.23%提示淋病发病可能并未真正增长3个国家级性病监测点不同层次暗娼人群淋球菌感染率(PCR方法)(七)淋病疫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