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农村建设中耕地保护的基本对策_第1页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耕地保护的基本对策_第2页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耕地保护的基本对策_第3页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耕地保护的基本对策_第4页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耕地保护的基本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耕地保护的基本对策论文导读:但近年来,人们把重点放在了建房上,却忽视了耕地保护,导致村庄不断膨胀,耕地不断减少。当然,造成耕地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不合理的丧葬习俗;国家集体基建;自然灾害;私人企业建厂房等等,但其主要因素却是不合理的建房造成的。关键词:耕地流失,农民建房,耕地保护 建国60年来,我国农民的住宿条件不断改善。然而,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无节制的到处建房却贻害无穷。当今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总人口21%的人民,因此,保护耕地越发的重要。2022年12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论文参考网。会议指出,我国耕地资

2、源紧缺,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但土地利用方式粗放的现象相当普遍,节约用地的潜力很大。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解决发展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矛盾,不仅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还要切实解决用地浪费问题,大力促进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2022年2月26日,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22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7亿亩,又比上年度减少29亿亩,这已是自1996年来的第12年连续下降2。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始终都围绕着三农问题展开,既要保证农民有舒适的住房,又要保护好

3、其衣食之源耕地。但近年来,人们把重点放在了建房上,却忽视了耕地保护,导致村庄不断膨胀,耕地不断减少。当然,造成耕地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不合理的丧葬习俗;国家集体基建;自然灾害;私人企业建厂房等等,但其主要因素却是不合理的建房造成的。针对上述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人与耕地的不和谐情况,本文试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基本对策。 一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减轻耕地压力 胡锦涛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曾经指出:必须坚持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和完善人口政策和生育政策。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56%,所以解决的关键在农村。因此,我们保护耕地的第一步是在农村严格贯彻我国的基本国策,即实

4、施计划生育。 农村人口的迅速增加给耕地带来强大的负荷。人口增长仍是粮食总需求量的推动力。据有关预测结果显示,在1995-2022年间中国的粮食需求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1.47%,同期人口增长率为0.77%,人口增长在粮食增长中的比重占到54%3,这就要求更多的耕地生产更多的粮食。人口增加给耕地带来巨大压力还表现在:在农村,不是按照一户村民只有一户宅基地来计算,而是一个男婴一份宅基地,人口的增加则使人们的住房面积不断扩大,许多耕地不得不开辟成住宅,村庄不断铺展,耕地总面积减少,同时人均耕地面积也急剧萎缩,给有限的耕地造成更大的压力。 人口的增加给耕地保护造成如此不堪的影响,鉴于此,应该严格贯彻落实

5、计划生育。这就要求地方计划生育部门及村委履行职责,不能只是一味罚款。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先决条件是改便落后观念。如进行广泛宣传,进行法律教育;倡导男女平等的文明新风;摒弃传宗接代的迂腐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的妇女。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制度,加大对计划生育的帮扶力度;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扬尊老敬老的传统思想,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大病救助比例和标准和整合改造农村敬老院等一系

6、列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提高供养标准,做到老有所养。 二、加快城镇化建设,集中住宅节约耕地 在减少耕地流失方面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则是加快城镇化建设,减少农业人口数量,而不是如今单一出现的农民拥挤到大城市(这是城乡两级分化,不能统筹发展的怪相,不但给城市安定造成不利影响,还给社会带来如留守儿童等一系列问题)。 城镇化本身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必然带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住房等一系列用地问题,因此城镇化必然要占用土地。但是,从理论上讲,城镇是较农业用地更为集约的土地利用形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如果说能够顺利将农村的居住建设用地置换出来,应该说城镇化非但不会增加建设用地规模,相

7、反还会节约用地。众所周知,城市的首要特征是密集性,城市规模越大,人口密度越高,单位土地的人口和产出密度也越高,对土地的利用自然就越集约。据有关资料统计,1998年,我国城市人均建设用地约为100平方米,其中特大城市人均占地仅75平方米,小城市为143平方米,建制镇为154平方米;而农村居民点的人均建设用地则高达170平方米。因此,城镇化是加强了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节约了土地。4但在现行制度下,尽管大批农民进入城镇,但由于农村的建设用地并没有置换出来,导致耕地流失,我们应认识到这不是城镇化本身的问题,而是由土地制度存在的缺陷造成的。 城镇化建设之所以有助于耕地保护,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如今这个发

8、达的社会,城市建筑普遍向高空和地下发展,走向立体化。城镇化发展可以集中居住,从而可以减少宅基地面积不断扩大的问题造成耕地减少的趋势。因为尽管在当前在农村即使建起了楼房,但由于一人一宅,使搞成空间的不到充分利用,对耕地保护不起任何积极作用。当然,城镇化建设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在城镇化建设起步阶段应积极倡导经济适用房的建设,限制高档别墅发展。与其相附的问题则是政府在城镇化中征用土地,要做到科学合理利用,公平对待被征地农民土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活来源与生存资料,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并尽量满足农民的利益。我国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稀缺造成了我国农村土地上附着过多的社会功能。土地的社会功

9、能不同,导致各地补偿不同。目前,农村土地对于我国农民而言,是有三项基本的社会功能:就业岗位,经济收益和社会保障.5鉴于此,我们应妥善处理城镇化的善后工作。土地承包法第17条规定,农民有义务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在征地过程中农民要学会用法律知识维护合法权益。 三、妥善处理空心宅,合理规划新村 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妥善处理空心宅,合理规划新村,是造成耕地流失的另一重要因素。空心宅主要表现在如此几种现象:空心宅的主人在外地工作,户口已迁出多年,且不再回来,然而在农村却荒芜着一份属于他的三分宅基地;有的在城区上班,并在城市安家,且家中有住宅,骑着双头马;有的已在新村规划中有了新宅,但老

10、宅仍在久占为业;有的为其幼年的子女提前占据却又不建房。空心宅则是有的用来种菜,有的用来栽树,有的用来养鸡喂猪或堆放杂物,有的甚至成了垃圾场。这些因素不仅成了影响干群关系邻里关系等不稳定因素,更重要的是这些空心宅严重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与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相违背,其严重制约着新农村的发展稳定和和谐。 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针对违规情况,各级行政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如入户调查摸底,调查清楚一户多宅户;广泛开展宣传,进行法律教育,让其认识到宅基地属于集体,而非个人,同时发动全体村民监督实施;依法催缴,对违法者,严惩不贷。在处理空心宅时,宣传工作要做大。如对所

11、有准备清理的弃宅进行排查摸底,登记造册,张榜公布,确定使用权和收益所有权,入户发送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和空心宅治理的意义,破除群众老家难舍的狭隘观念,让群众了解保护耕地是造福子孙的千秋伟业,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使他们自发让出空宅。争取村民的理解支持参与,消除拆迁阻力为空心宅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争取做到一户一宅,保护耕地,要消灭空心宅,对其充分合理利用。在这项工作开展中,我们尤其应关注,为年幼子女占用宅基地问题十分严重。我国婚龄男性为22周岁,如精确计算,这些为子女占的宅基地要闲置长达二十几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章第六十三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

12、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应在农村严格贯彻彻落实,这样,能有效解决孩童幼年时荒废耕地现象。 搞好新农村规划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保护耕地的工作重点与突破。与国家的长远发展紧密相连,同时也关系到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改善。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做到不但不多占耕地,反而能腾出耕地,就要合理规划好新村。新农村规划建设要以规划为龙头坚持规划先行,行政引导;群众为主,政府扶助;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量力而行,分步到位的基本原则。还要体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符合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实际;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量力而行,要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乡统筹、乡村特色,避免乱占耕地,大拆大建。在规划

13、重要确定好大政方针后,还应注意一些事关全局的的小事。论文参考网。如:不得借用新农村建设的名义,未批先用地,不符合规划用地,超计划用地,对确需要占用少量耕地的必须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先批准后动工建设。国土资源部门更应该明确责任在规划中找准切入点。首先,坚持尽量不占和少占耕地,禁止占基本农田。除了必要交通用地外,新农村建设不能占用耕地,而且宅基地复耕要大于建设占地。最后,坚持建新拆旧,退地返耕,规定拆旧建新户占用荒地的宅基地不超过常规面积。规划中为了激起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应从农民受益最直接、最迫切、效果最明显的事情抓起,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基本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现象。

14、通过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整空心宅整猪牛圈等,有效改变村庄面貌,培养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与热情。全面贯彻落实村村通工程,并统一乡村用水问题,如铺设引水管,同时疏通灌溉,减少灌溉占耕地的无用基础设施等等。通过以上措施,在增强建设新农村信心的同时,也达到减少以上不利因素造成的乱占耕地现象。 总之,村庄建设要坚持一户一宅节约用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努力实现先规划后建设,未规划不批建的节约耕地的方针。 四、引导农民合理建房,解开开天窗症结 在乡村中,我们还观察到,多半房屋已变成了类似小别墅的豪华住宅。这代表着新时期新景象,是农民走向富裕的一个表现,但是我们平静下来,仔细调查分析,不

15、难发现其中猫腻。我们应明白,和谐社会新农村的建设并不是谨以此为评判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应明确思路,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本照着不求大、不求洋的心态去建设,不能盲目攀比。一个儿子一栋楼,这种不停地建房行动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深究其因,我们不难发现,是不合理的婚嫁习俗在作怪,农村婚嫁中,一栋楼房成了不成文的基本条件,盲目的攀比,导致怪相不断蔓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一份新的宅基地需要不断抬高。因此,他们还要取大量黏土垫高院落,造成耕地肥力下降,退化。第三个问题在这段话中得到切实体现:沁阳市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农民说:农村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一个儿子一个院子,在村里没地方的情况下只能往村周围扩了

16、,和几年前比,有些村庄面积已扩大了很多。6这不只是焦作一地的情况,这是整个河南省农民建房过程中的问题,村庄不断壮大,耕地不断遭侵蚀。政府应加以引导,改变这种状况。第四个问题农民建房使用粘土砖,侵蚀耕地。取土烧砖,要损毁大量耕地,这个面积比砖瓦窑所占的面积大得多。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官员表示,根据生产量测算,目前我国每年因耗用粘土破坏的耕地相当于一个中等县,令人非常震惊。论文参考网。7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鼓励农民切合实际建房,引进新的建筑方式,如建节省材料的框架楼等,对建不起房的进行补贴,争取在新农村建设中,设计出一批实用美观符合各地民风的经济适用房,扼杀这种不合理的势头。

17、由于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占用耕地数量飙升。于是在规划区外无序建房成为普遍现象,甚至有许多用户没有任何手续在耕地中间开天窗8。这严重影响了新村规划与新农村建设。因此,这些违法违规行为应由纪检监察部门会同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土资源局,对在新农村建设规划区外无序建房的情况进行整治,查处乱占滥用土地的典型案件,并进行宣传通报,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与此同时,要加强民众自觉意识,让群众去监督,及时举报检举滥占耕地者,让集体主义责任注入每一个村民心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保障。 然而,在取缔乱占耕地的同时,势必影响到新农村副业的发展。因为以上乱占耕地者,尤其是开天窗者,主要从事养殖业、个体

18、小工业。如养鸡养猪场面粉厂等一系列小型工厂,这些个体户,占取耕地也收不到相当的效益,而且,缺乏环境和谐意识。以致造成猪粪鸡粪满天飞,河中绿水变黑水的现象,是村庄环境恶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其小工商业者文化文化素质不高,科技含量低,无法有效防御小的波浪。个体户资金少,承担风险的能力有限。这些与新农村建设中坚持整体、协调、再生的原则严重相违。为此,国家要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做到只予、少取、放活,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9,调整各项政策,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乡镇企业的投入扩大公共财产覆盖农村的范围。发展乡镇企业是给集中生产,扩大规模合理规划做铺垫,可以把那些开天窗的个体户合并掉,把各家农户全站的小块耕地复耕,把开天窗的坏影响解决掉,以此达到保护耕地的效果。 五、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耕地利用率 农业的现代化有利于单位面积耕地的收益。只有让耕地的效益高于其他建设用地,才能有效的促使人们自发的保护耕地。 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