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史观(社会史范式) 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主要指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在复习时要特别关注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C、人类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 D、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A、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B、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推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认识新史观史观是观察与解读历
2、史的基本模式。E、“眼光向下的历史”,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平常小事与日常生活。社会史观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 作为社会转型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生活和习俗,在力度和深度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近代中国【材料二】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品序文官武官带饰一仙鹤狮子玉二锦鸡狮子花犀三孔雀虎豹金钑花四云雁虎豹素金五白鹇熊罴银钑花六鹭鸶彪素银七鸂鶒彪素银八黄鹂犀牛乌角九鹌鹑海马乌角据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2)依据上述材料,由表及里地概述明朝官服的信息。 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文官饰物为
3、飞禽,武官饰物为走兽);官服的规定,反映明朝严格的等级制度;服饰图案有寓意,反映对官员品行的希望与要求,有教化的功能。 史料:观察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
4、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不能说明的是( )中山装取代了传统的服饰 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人们的服饰受西方的影响 中山装得到各阶层人民的欢迎A B C DD 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B中西服饰各有特点C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C中西合璧 不土不洋 新旧并存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及其影响;国内资产阶级运动的影响;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穿着舒适度和实用度;(1)服饰特征:(2)主要原因:1
5、.近代中国政治因素:政治运动频繁;经济因素:生产力水平低;思想因素:封闭保守。当时人们以服装的同一性表示对党的拥戴,对革命的热爱。因此,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服饰变化具有明显的政治生活的烙印。(2)主要原因:个性、大方、多样、时尚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港台、欧美等文化影响;3.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1)代表性服饰:异彩纷呈(2)服饰特征:(3)原因:某班同学开展了以“二十世纪中国服饰的变迁”为主题的课题研究,在他们搜集到的下列图片中,见证了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瞬间。按时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B4.总的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
6、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台州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考23)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 )A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 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A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三、习俗风尚的变革1.婚丧嫁娶 :自由、简化(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9题)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
7、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B(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材料一】 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令,规定“京城内外限旬月,直隶各省地方,至部文到日亦限旬月,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蒋良骐东华录卷五【材料二】 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
8、尽革也。 张枬论辫发原由据材料一、二,在头发问题上有哪两种不同的认识或做法?有何相同之处?(4分)认识:剃发留辫就是归顺清王朝; 剪辫就是支持排满革命。(2分)相同:将辫子问题政治化。(2分) 四、交通工具的更新1.主要表现:(1)古代:木船、马车、轿子(2)近代:海:陆:空:轮船(1865年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50年代以后,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 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汽车(1924年上海)、电车(1906年天津)飞机(20世纪20年代)2.变化趋势: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
9、动力的演进;发展不平衡,城市显著,乡村缓慢。四、交通工具的更新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开通之日“但闻辙轨摩荡声甚属,而人已如电掣飙驰,随之以去矣。乘者、观者一齐笑容可掬,啧啧称叹”不料未过多久,火车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以285万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材料】1881年,中国人在唐山和胥各庄之间自主修筑了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以便将河北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烟煤运出。但清末的中国官府却视这种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距离唐山不远的东陵。为了保护陵寝的风水不被破坏,他们弃用冒白汽、拉长笛的蒸汽火车头,而让骡马
10、充当火车头。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胥铁路”修筑的背景是什么?铁路上的“马拉火车”说明什么问题? 背景: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举办一批民用工业,河北开平矿务局是其中之一,为了将它所产的煤炭运出而修建了唐胥铁路。铁路上的“马拉火车”说明:受中国封建制度和思想观念的束缚,西方先进科技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发展生产力的作用。五、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开始: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96年改为正式办理,通信范围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商埠和中心城市。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五、邮电
11、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2.电信事业(1)电报:有线电报: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无线电报:1906年创设。到 1932年底,除了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2)电话:传入: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20世纪80年代之后,通信技术发展迅速。申报创办于1872年4月30日。初由英商安纳斯美查(Ernest Major)同伍华德、普莱尔、麦基洛等人合资创办,最后产权归美查一人所有。1909年为买办席裕福收买,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
12、个历史阶段,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因历史原因停刊。六、大众报业的发展创办者:中国知识分子。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4分 【材料一】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以及广州的述报、广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报刊的创办者及其基本内容。(4分)【材料一】19世纪以来
13、,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以及广州的述报、广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史实说明19世纪70年代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6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核心内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宣传变
14、法图存)(2分)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 办报数量多; 地区广; 社会影响大。(答出任何两点得4分) 【材料二】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年一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在澳门创办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湘学新报、湘学报和湘报等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以上材料均摘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根据材料二概括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6分)(2)中国人自办的
15、第一座广播电台: 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1)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 “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上海)。(4)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 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3)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七、广播影视的普及1.近代广播事业2.电影事业(1)概况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2)特点: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3.电视业(1)问世:20世纪30年代(2)发展过程: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58
16、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197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3)现状(特点)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1.发展原因: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 2.产生、发展: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2003年上半年用户达到6800万户,居世界第二位 3.影响:互联网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利于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总之,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八、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原因:1.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的冲击影响社会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合同3篇
- 2024版学校食堂厨师聘请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度南昌租房合同房屋维修责任分配3篇
- 2024年云计算服务保密协议3篇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使用与分成协议书2篇
- 2024年家居装修安装合同2篇
- 2024年度加工承揽合同标的明细与服务内容3篇
- 2024年商业活动策划与执行协议3篇
- 2024年城市亮化标牌协议3篇
- 2024版智能家居系统设备供货与安装合同3篇
- 《CIGS太阳电池》课件
- xxxx学校教学楼(技术标)
- 2025年设备监理师考试题库及答案(新版)
- 撂荒耕地养殖合同模板
- 《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记录(25篇)
- 工抵房转让购买合同范例
- 2024年心心相印:在线婚恋平台用户协议
- 采访课件模板
-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美术面试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
- 财务会计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高等数学基础》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