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四年级 语文《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学 四年级 语文《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学 四年级 语文《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学 四年级 语文《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学 四年级 语文《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育才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设计者:赵华 【课题】 人教 版 四 年级 上 册 9.古诗三首 【教材解读】 本课属于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连续观察”,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本课的三首古诗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浅白的语言,描绘了从黄昏到夜晚江边的美景,观察细致,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则是两首宋代的哲理诗,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题西林壁是苏轼在遍游庐山之后所写,不仅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庐山的景色,而且道出一个朴素又重要的道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

2、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雪梅是卢钺所写,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一幅梅雪争春图,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事物各有所长。【设计理念】 本课包括三首古诗,一首唐诗,两首宋代的哲理诗,因为后两首在内容上有相似之处,所以把两首宋诗放在一个课时进行。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读出节奏和感情,然后拓展阅读诗人的其他古诗。暮江吟在引导学生读好、理解诗句的同时,渗透了找颜色词、体会用字的妙处等语用练习。题西林壁和雪梅则在欣赏诗歌描绘的景物、悟出其中道理的同时,渗透了找反义词、近义词,看图说话、联想写话等语用练习,并拓展了哲理诗句在平时的说话、写作中的应用。【教学目标】 1.运

3、用字理、借助注释、结合语境等方法会认“暮、瑟”等6个生字,掌握“降”这个多音字,通过自主观察、自主练习等方式练写“暮、吟”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默写题西林壁。 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4.展现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 1.学习通过写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2.展现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准备】 1搜集三位诗人的个人简介及作品。

4、 2熟读这三首古诗,初步弄懂诗歌的意思。【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学习暮江吟一、导入 1.同学们对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什么了解?生结合自己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在全班交流。 2.出示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的诗语言优美而通俗,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把写好的诗读给普通百姓听,确保他们能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的另一首诗暮江吟,去感受一下他的诗歌的魅力。 3.板书课题,指导写“暮、吟”。 暮:傍晚。点明了时间。 (出示“暮”古文字)会意字,太阳落到草丛中,就是“暮”。“暮”字上下宜紧凑,“艹”的横要平直。 江:点明了地点。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吟”字“口”小偏上,右边是“今”,不是“令

5、”。 解题:黄昏时分在江边所做的诗。二、初读古诗 1.教师播放诗歌朗诵的音频,学生仔细听朗读。 2.听了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在读的过程中,要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4.学习一首诗只读好是不行的,还要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指导: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详细描写夕阳下江面的颜色,体现出诗人观察之细致,心情之闲适,读的时候要放慢速度,把这种闲适的心情表现出来。后两句是特写,写出了九月初三夜露和月的样子,表达出诗人的喜爱之情,读的时候要把这种喜爱之情体现出来。指名读。三、品味诗歌 1.找景物。 诗人在不同的时间里,各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在诗句中画出来。

6、生找答案,并汇报,师总结并板书:残阳、江、露、月。 2.品诗句。 (1)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看第一句: 课件出示:一道残阳铺水中 请同学们读这句诗,看看诗中的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生读诗,找出自己觉得用得好的字。学生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找到“铺”字。 师:“铺”字可否换成“照、射”等字?为什么? 引导大家做“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你感受到什么? (2)读第二句诗,思考:在夕阳的映照下,江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半江瑟瑟半江红 请找出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瑟瑟、红) 师总结:这句话写出了夕阳下江水的颜色,瑟瑟:青绿色。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江水仿佛被分成了两半

7、:被夕阳照射的江水呈现出红色,未受到夕阳照射的江水则呈现出青绿色。诗人的观察多么细致。 诗人运用对比的写法,不是为了一褒一贬,而是强调了彼此的相映成趣。 (3)课件出示: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是什么意思?我们现在说“可怜”,是什么意思?“值得怜悯”的意思。可是,在本诗中,却是“可爱”的意思。这种古今词义不同的现象就叫古今异义。 拓展其它古今异义的词语: 妻子:今义:男人的配偶。 古义:妻子和子女。卑鄙:古:地位低,见识短。 今:品德低下。 (4)那么,哪些景物让诗人觉得可爱呢?我们看看下一句: 课件出示:露似真珠月似弓 思考:“似”是什么意思?怎样的露珠、月亮让诗人觉得可爱呢? 小结:这里运

8、用两处比喻,形象地点明了露珠和月的特点。 (5)谁能将后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江水仿佛被分成了两半:被夕阳照射的江水呈现出红色,未受到夕阳照射的江水则呈现出青绿色。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啊!露水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悬挂空中。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白居易还伫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假如你就是白居易,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首诗。生练读,指名读。 (6)在诗人眼里,残阳、江水、露珠、明

9、月是那样美。这些景物无不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诗人从黄昏时分,一直游赏到夜间,并通过细致的观察、传神的笔墨,把这些常见的景物描写得生动、优美、迷人,其中还蕴含着诗人轻松、闲适的心情,真不愧是千古名作!拓展延伸白居易的写景诗还有很多,下面我们欣赏他的忆江南。1出示忆江南,生齐读。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2说说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是在愉快的心情下写的,一首写日出,一首写日落) 3再读。五、作业 课下收集、交流白居易的其他诗歌。第2课时一、导入 导入: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今天我们学习

10、两首宋诗。二、学习题西林壁 1.解题导入 (1)板书题目:题西林壁。指导写“题”字。“题”平捺长伸,托住上部“页” (2)解题 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壁:墙壁。 题目点明了诗人题诗的地点,也点明了诗人游玩的地方。 (3)作者简介。 生展现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苏轼的生平。 2.通读古诗,读懂诗意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名读。 (3)这首诗什么意思呢?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查字典理解字词、借助插图等) 3.深入感悟读第一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思考问题:这一句是从哪个角度观察庐山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别会产生怎样的效

11、果? 生读诗,思考、汇报。 师及时评价并总结:从“横”“侧”角度观察。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板书:横岭 侧峰) 出示“岭、峰”图片,感悟庐山的美。 (2)读第二句,说说诗人又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 教师总结:这一句是从远、近、高、低的角度观察的。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句中的反义词。(远近、高低)远看,崇山峻岭,连绵起伏;近看,一座或几座山峰;从高处看,白云之上,大大小小的山峰;从低处看,悬崖峭壁。明明是同一座庐山,为什么在苏轼的眼中,会有这么多种变化呢? (4)(课件展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美景)假如你就在庐山之中,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我站在( ),看到庐山像( )。 (5)“我”

12、不认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什么呢?请联系全诗,用“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一个“缘”字,将原因解释得清清楚楚,让人恍然大悟。 4.理解哲理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身在此山中”,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 师引导:置身山外,站在更高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观察,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 (2)那么,做人方面,我们又获得了哪些启发呢? (3)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就不一样。 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浏览庐山时写下的一首哲理诗,诗人不但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还通过游览庐山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当

13、局者迷,旁观者清。”同学们在读这首诗时,不仅要读出庐山的奇丽景象,更要读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恍然大悟。带着你的理解,一起再来读一读吧。试背古诗。5拓展延伸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一生写下了许多名篇、名句,其中一些语句很有哲理,你找到了哪些?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出示苏轼的部分古诗文。6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收集、诵读苏轼的其他古诗词,默写题西林壁。三、学习雪梅 1.激趣导入 (1) 宋代多哲理诗。下面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卢钺的一首哲理诗雪梅。 (2)出示梅花和雪花的图片:同学们,这两幅图片美不美?梅花和雪花都在寒冬绽放,它们互相映衬,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可是今天,它们却起了争执。它们在争执什么

14、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去看个究竟。(板书:雪梅) (3)作者简介。 生介绍诗人。 2.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读准多音字。 课件出示: 降xin(投降) jin(降落)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3)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诗的抑扬顿挫。 (4)指名读,读出节奏感。 3.品味诗歌 (1)这首诗什么意思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诗,根据注释,试着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 生默读,师巡回指导。 引导:我们在理解诗句的意思的时候,首先要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除了注释的重点词语,我们还要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等方式理解意思。 生画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15、,理解意思。 重点指导:降:服输。阁:放下。逊:不及,比不上。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先看一二句,谁能说说这两句的意思?前两句展现了一幅“梅雪争春图”,“争、未肯降”,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费”准确地说明了二者难分高下。三、四句: 找出两句中的一组近义词(逊、输)。“逊、输”写出了梅、雪各自的不足,也从侧面表现出对方的优点。 诗句意思: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写话。你更喜欢梅和雪中的哪一个呢?请写出其突出特点以及你喜欢的理由。 (5)从本诗我们能悟出什么道理? 道理: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们要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理解的基础上,让我们重新来读这首诗。 师生共同朗读这首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4.拓展(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宋代的哲理诗,不仅欣赏了诗意,还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如果能恰当引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诗句,能给文章增色不少呢。你能把这两首哲理诗中的相关诗句填入下面的句子中吗?我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家是这么幸福。今天,听同学一说,才渐渐发觉。这可真是“ ”啊。(不识庐山真面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