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预防医学期末总结)_第1页
妇幼(预防医学期末总结)_第2页
妇幼(预防医学期末总结)_第3页
妇幼(预防医学期末总结)_第4页
妇幼(预防医学期末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妇幼保健学概述妇幼保健的工作内容:1、妇女保健 2、儿童保健 3、婚姻保健 4、生殖服务健康 5、生育调节期保健 6、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妇女保健: 1、孕前期保健 2、孕期保健:(1)孕早期:妊娠12周末以前;(2) 孕中期:妊娠第13周-27周;(3)孕晚期:妊娠28周至分娩 (4)检查时间:妊娠12周前检查一次,妊娠20-36周为每4周一次,36周后每周一次 3、产时保健 4、产褥期保健:产褥期为从胎儿及附属物娩出到全身器官(乳房除外)恢复至非妊娠状态,通常需要6-8周 5、更年期、老年期保健儿童保健的内容:散居儿童保健、集体儿童保健、儿童常见疾病防治、儿童传染性疾病防治婚姻保健的

2、内容:包括解剖、婚姻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婚前检查和婚前咨询,新婚卫生指导,特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婚姻期常见疾病与性功能障碍的治疗及保健,以及膀胱炎的防治生殖健康包括三个基本方面:1、能力:指人们有能力生育,有能力调节自己的生育 2、成功:指生殖的结果是婴儿和儿童的生存和健康的发育 3、安全:指生育调节、妊娠和分娩能在不危害健康的情况下完成,性也不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 由此可知,生殖健康至少应该包括生育调节、母亲与婴幼儿健康、生殖道疾病防治及性与性传播疾病防治四个方面生育调节期保健的内容:保健咨询、节育方法咨询、指导与技术服务 、育龄妇女的性保健、生育调节期的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生育调节期的保健系统

3、及网络系统的管理妇幼卫生工作的方针: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和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妇幼保健工作的任务:千年发展目标:1、降低儿童死亡率 2、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3、促进性别平等、提高妇女权利 4、消灭极度贫困和饥饿 5、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疟疾及其他疾病作斗争妇幼保健工作方法:1、各级行政管理组织和妇幼保健机构管理者为各级政府部门和行政卫生机构做好参谋 2、各医疗、预防、保健部门的合作与协调 3、人人参与、社区及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4、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5、广泛开展健康促进/健康教育 6、充分利用调查研究,随时确定优先领域

4、 7、以区域规划为指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妇幼卫生组织机构管理妇幼卫生机构的管理,可以分为三大类:妇幼卫生行政组织管理,妇幼卫生业务组织管理,妇幼卫生三级保健网的管理农村妇幼卫生三级保健网的定义:以县为单位形成的妇幼保健卫生三级保健网,以县级妇幼卫生机构为技术指导中心,乡卫生院妇产科、儿科为中间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布局合理的、不同层次的卫生服务体系,是国家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妇幼卫生三级保健网的目标:(1)儿童健康目标:1、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2、保障孕妇安全分娩 3、降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4、提高儿童营养水平,增强儿童体质 5、加强儿童卫生保健教育 (2)1、扩宽妇女就业领域

5、 2、建立生育保险制度 3、将妇女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4、保障孕产妇安全分娩 5、孕产妇死亡率以2000年为基数下降1/4 6、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妇女保健青春期的三个阶段:1、青春期早期:生长发育突增阶段,伴随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开始发育,但没有月经来潮 2、第二性征迅速发育,多数女孩开始月经来潮 3、青春期晚期:体格生长发育缓慢,逐渐停止,性腺发育基本成熟,具备了生成、提供性激素的功能,第二性征也近似成人,具有生殖能力青春期女性生理发育特点:1、体格发育:身高突增高峰一般在12-13岁,比男童而言大约早两年左右 2、内分泌 3、性发育:性器官;月经初潮;第二性征发育:大约8-13岁

6、乳房开始 发育,平均为11岁,乳房发育半年至一年阴毛发育,阴毛出现半年至一年后腋毛发育青春期卫生指导:1、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合理营养卫生指导 3、个人卫生指导:月经期卫生、皮肤毛发的卫生、乳房保健、用脑卫生 4、心里卫生和保健行为指导孕期保健:(1)孕早期保健:1、及早确定妊娠 2、早孕期的检查 3、保健指导 4、常见健康问题的处理 (2)孕中期保健:1、系统产前检查 2、绘制妊娠图 3、做好营养指导,保证孕期的营养需要 4、孕妇运动 (3)孕晚期指导:1、胎儿生长发育监测 2、教会孕妇自我监护 3、控制妊娠期并发症 4、常见健康问题的处理 5、分娩准备孕中期每4周检查一次,检查内容包括

7、:测量体重、血压、宫高、腹围,检查胎方位,监测胎心率,以及下肢有无水肿等分娩期保健:五防一加强:防滞产、防感染、防产伤、防出血、防窒息、加强对高危孕妇的分娩监护生育调节保健药物避孕的特点:1、经济,易于正确使用 2、不需医学监护 3、与性生活无直接关联 4、高度有效 5、无严重副作用或并发症 6、可逆性强短效口服避孕药:(1)禁忌症:1、严重心血管疾病 2、急、慢性肝炎或肾炎 3、血液病或血栓性疾病 4、内分泌疾病 5、恶性肿瘤、癌前期病变 6、子宫或乳房肿块患者 (2)副作用:类早孕反应带铜宫内节育器(TCu-IUD)是国内目前首选的宫内节育器。释放左炔诺酮的宫内节育器(LNG-IUS):(

8、1)禁忌症:1、月经过多过频 2、生殖道急慢性感染 3、生殖器官肿瘤 4、子宫畸形、宫颈过松、重度陈旧性宫颈裂伤或子宫脱垂 5、严重全身性疾病 (2)术后注意事项:1、术后休息三天 2、2周内禁性生活和盆浴 3、3个月内每次经期或大便时注意有无节育器脱落 4、定期进行随访婚姻期保健婚姻期的定义:从确定混配对象到婚后受孕为止的一段时期,包括婚前,新婚和孕前三个阶段婚前保健服务程序:预检综合体检留尿送检验室化验、采血分性别检查胸部透视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卫生咨询出具“证明”:职业紧张因素对妇女健康的影响职业紧张因素:(1)工作本身的因素:1、工作条件 2、轮班作业 3、工作时间 4、新技术 5、工作负

9、荷 (2)1、个体在组织中的角色:1、角色模糊 2、角色冲突 3、责任性 (3)经历挫折与发展 (4)工作中的人际关系:1、同上级的关系 2、与同事的关系 3、与下属的关系 (5)组织的结构和气氛 (6)个人性格因素妇女职业紧张的干预:1、监测与评估 2、立法措施 3、组织措施 4、培训与教育 5、促进心理健康:艾滋病母婴传播及阻断艾滋病诊断的初筛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斑点印迹试验、免疫荧光试验;确认试验:免疫印迹试验艾滋病的分期:1、急性感染期:人体感染HIV1-6周内。机体内有HIV,并具有传染性,但可能监测不到HIV抗体。(窗口期) 2、潜伏期:从感染HIV到出现临床

10、症状和体征前这段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2-10年 3、艾滋病前期:指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于艾滋病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到发展为典型的艾滋病患者的一段时间。 4、典型的艾滋病期:出现各种严重的感染和(或)肿瘤,并逐渐发展为死亡。中国艾滋病流行呈现以下特征:1、艾滋病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姿态 2、艾滋病疫情继续蔓延,但上升速度有所缓解 3、三种传播途径并存,但性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4、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差异大,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呈现以下特点:1、年龄主要在25-35岁之间,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家庭生活贫困,多为农民或无业人员 2、绝大多数通过性传

11、播途径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 3、有较明显的地域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1)病毒因素:1、病毒类型 2、HIV-1型毒株的选择性传播 (2)孕产妇因素:1、病情程度 2、病毒水平 3、免疫状况 4、胎盘因素 5、营养状况 6、侵袭性操作 7、分娩方式 8、胎膜早破、产程过长等产科因素 9、相关疾病 10、不良行为 (3)遗传因素 (4)喂养方式与持续时间:混合喂养母婴传播率最高,其次是母乳喂养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策略:1、预防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 2、预防艾滋病感染育龄妇女的非意愿妊娠 3、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4、为艾滋病感染的妇女和家庭提供综合关怀和支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

12、预措施:1、开展健康教育 2、提供咨询与检测服务 3、加强孕产期保健 4、规范应用适宜的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5、安全分娩 6、重视产后保健、指导和支持 7、选择适宜的婴儿喂养方式 8、加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分娩儿童的保健 妊娠妇女开始抗反转录病的治疗的标准:1、处于临床IV期,无论CD4 T淋巴细胞计数如何的妊娠妇女 2、处于临床III期,CD4 T淋巴细胞350个/mm3者;如果不能进行CD4 T淋巴细胞计数监测,则所有处于临床III期的妊娠妇女 3、处于临床I或II期,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者AZT(齐多夫定)+3TC(拉米夫定)+单剂量NVP(奈韦拉平):首选的预防性抗病毒药物方案结核

13、病是艾滋病感染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HIV感染婴幼儿最常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机会性感染儿童各年龄期特点与保健胎儿期:从精子跟卵子结合至胎儿娩出称为胎儿期。1、胚卵期:为受孕后最初2周 2、胚胎期:受孕后3-8周,是胎儿形成阶段,最易受不利因素影响而造成发育异常 3、胎儿期:受孕第9周至胎儿娩出1、足月儿:胎龄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的新生儿 2、早产儿:胎龄满28周不满37足周的新生儿 3、小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十个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我国将胎龄已超过37周而体重在2500KG以下的新生儿称为足月小样儿新生儿的特点:1、自己开始呼吸 2、自己摄取营养 3、要适应

14、比宫内温度低的环境 4、机体本身的变化 新生儿的特点:1、体温调节:散热多,产热少,易造成寒冷损伤。中性温度:既能保持人体的正常体温,又能使人体耗氧量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 2、呼吸系统:新生儿呈腹式呼吸 3、消化系统:生后2日出现双歧杆菌,7日达高峰,为新生儿的优势菌 4、神经系统:皮层下中枢兴奋性高,呈蠕动样动作,肌张力高;新生儿可注视人脸,听觉发育良好 5、免疫系统:从母体获得的IgG,使新生儿及数月后的婴儿对一些传染病具有天然被动免疫力 6、皮肤、黏膜、脐带:新生儿出生时皮肤上覆有一层胎膜,有保护皮肤的作用;新生儿口腔上颚中线和齿龈切缘上常有黄白色小斑点,俗称“板牙或马牙” 7、新生儿

15、几种特殊生理形态:(1)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出现黄疸,4-6天达高峰,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持续至3-4周 (2)假月经(生理性阴道出血):部分女婴出生后5-7天可见少量阴道流血,是出生后雌激素突然中断所致 (3)生理性乳腺增大:多在圣后3-5天 (4)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2-3天;由于摄入少,水分丧失和胎粪及大小便的排出 (5)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新生儿保健:重点是预防出生时的缺氧、窒息 ,低体温、寒冷损害综合征和感染 (1)出生时护理 (2)新生儿居家保健:1、保暖 2、喂养 3、预防感染 4、护理 5、促进新生儿感知觉、运动发育 6、慎用药物 7、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和遗传代谢、

16、内分泌疾病筛查: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低下症 8、新生儿家庭访视婴儿期的特点:1、体格生长比生后任何时期都快,精神繁育也很迅速 2、对营养需求量多,特别是能量和蛋白质的需求特别高 3、消化和吸收功能都未发育完善,易发生营养不良 4、易患感染性疾病婴儿的保健:1、营养和饮食 2、定期健康检查、早防早治疾病 3、促进感知觉和认知能力的发育 4、培养生活技能及良好的卫生习惯 5、预防接种 6、预防意外伤害:婴儿期最常见是窒息 7、疾病筛查:缺铁性贫血、听力、维生素D缺乏病 8、口腔保健幼儿期的特点:1、体格生长速度相对婴儿期缓慢 2、神经心理发育迅速 3、消化道、肾功能发育逐渐成熟 4、免疫力开始

17、增长,但仍较弱,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幼儿的保健:1、合理安排膳食 2、促进动作和语言发展 3、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自我生活能力 4、预防接种加强免疫 5、定期健康检查 6、预防意外伤害 7、疾病筛查 学龄前期儿童的特点:1、小儿的体格仍持续生长 2、精细动作、共济运动发育接近协调 3、语言、思维、想象力日渐成熟 4、与外界环境接触、活动和锻炼日益增多,体质渐渐增强学龄前期儿童的保健:1、加强入学前期教育 2、保证充足营养 3、定期体格检查,防治常见病、多发病 4、意外事故的预防 5、加强体格锻炼 6、加强心理卫生与早期教育儿童保健的特殊内容和措施 儿童智力发展具有“不等速性” :一般呈先快后慢的趋势

18、,到一定年龄是停止增长,随后又开始下降,即在13-14岁以前测试的绝对分数呈直线上升,随后组件缓慢下来,在26岁作呕停止增长,26-36岁保持平衡状态,称为高原期,以后有所下降早期教育的原则和方法:(1)原则:1、量力性原则 2、直观性原则 3、主动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督导性原则 6、连续性原则 7、一致性原则 8、结合性原则 (2)方法:观察法、游戏法、示范法、提问法、试误法、发现法、练习法免疫接种的方式:1、主动免疫:持续时间长,有时能持续终生 2、被动免疫:能使接种者立即获得保护性的免疫力,但异种血清的免疫原性可能诱发血清病和过敏反应。此外,由于保护性物资并非自体产生,易被清除,

19、故维持时间短,预防期限有限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1)免疫起始月龄:1、婴儿出生后卡介苗 2、生后2个月脊髓灰质炎疫苗 3、生后3个月百白破混合疫苗 4、生后满8个月麻疹疫苗 (2)基础免疫:1、卡介苗、麻疹疫苗接种一次后完成基础免疫 2、乙肝疫苗、百白破混合疫苗必须基础免疫三针 (3)接种间隔时间 (4)接种途径 (5)接种免疫 (6)联合免疫问题 (7)冷链系统管理意外伤害:0-14岁儿童死因顺位中意外伤害居首位。1、道路交通伤害是各国0-14岁儿童伤害伤亡的最主要原因 2、溺水是中国1-4岁儿童第一位死因 3、2-7岁是儿童跌落伤发生和死亡的高峰期 4、急性中毒常见于1-5岁儿童,尤以1-

20、3岁最多见 5、烧烫伤: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小儿 6、意外窒息:多发生于出生后1-3个月内的小婴儿 7、呼吸道异物: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公共卫生监测监测的主要环节:收集、分析、解释、发布、用于公共卫生行动监测的主要特征:1、项目的目的性 2、对象的代表性 3、项目的连续性 4、项目的实效性 5、资料的准确性监测的用途:1、评价公共卫生状况 2、确定公共卫生问题或优先领域 3、评价公共卫生项目 4、促进医学研究监测系统的建立(组成):1、监测目的和监测内容 2、监测地点和监测对象 3、收集资料的方法和工具 4、资料收集、转运、存储、分析和反馈过程的组成和运作中国疾病监测系统主要的监测内容:1、人口学监测 2、出生监测 3、死因(含死因)监测 4、传染病监测 5、有关烟草使用的监测 6、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妇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