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陈述性知识教学的思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1页
高中化学陈述性知识教学的思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2页
高中化学陈述性知识教学的思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化学陈述性知识教学的思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一、陈述性知识的特点及其学习障碍 现代知识观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这种知识与人们日常使用的知识概念内涵较为一致,也称为狭义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陈述性知识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指新知识进入原有的命题网络,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 化学学科中有大量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物质性质和实验等陈述性知识.在学生的眼中,陈述性知识学习拘泥于对文字、理论的记忆,不但枯燥

2、乏味,而且对于他们以后从事的事业也没有多的帮助,这样就减慢了学生的学习速度,还使学生养成了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所以,学生对于陈述性知识表现出来更多的就是一种抵触的情绪,妨碍了他们从意义上去了解新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越来越难于流畅地提取曾经学过的信息. 二、促进化学陈述性知识落实的教学手段 1.激发兴趣,保持注意 注意是知识掌握的门户,注意与兴趣密切相关.注意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属于认知过程的一部分,是一种导致局部刺激的意识水平提高的知觉的选择性的集中.例如,侧耳倾听某人的说话,而忽略房间内其他人的交谈;在驾驶汽车时接听手机而导致车祸.注意是心理学中研究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在与

3、人类意识有关的许多认知过程(决策、记忆、情绪等)中,注意被认为是最具体的,由于它与知觉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样,它是其他认知的入门. 研究表明,从教室教学的角度上来看,凡是变化的刺激,如教师讲课时语调的高低,教师的姿势,动作、手势等,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凡是能够引起人的情绪反应的刺激,如讲课的生动、形象,阅读材料中的生动比喻等,都能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情绪刺激的特征来提高和维持学生的注意. 例如,在学习“增大浓度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而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这个化学事实时,学生容易混淆.这时可以举一些具体的看得见的类比例子,把抽象的化学概念具体化,加速

4、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比如,牧民有100头羊,其中40头是优质羊能卖好价钱,把100头羊从草原赶回羊圈,假设分布均匀,单位面积内优质羊的数目增多,但优质羊所占的比例仍然是40%.通过比喻,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2.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 新的陈述性知识是否能获得意义,有赖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是否能为新知识的生成提供认知框架.因此,教师在新知识学习前必须帮助学生优化其认知结构,并指导学生理清知识的两种联系:一是新知识的内在联系,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具体地说,当学习者学习新材料时,如果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包容范围较广的上位观念,可通过设计引导性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同化新的下位观念

5、提供一个认知框架.如果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观念,但他不能自发应用时,可通过设计类比性的学习材料,为其指出新学习的材料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之间的异同. 例如,在讲“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时,可以和氯水漂白性进行对比实验.将二氧化硫和氯气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均褪色,对褪色溶液加热,通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恢复红色,而通氯气的不恢复,从而对比两者不同的漂白原理.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和氯水褪色的不同原因,根据加热后颜色不恢复,可以判断二氧化硫和氯水发生的不是化合漂白,结合化学知识分析,此时是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无色物质. 3.促进认知结构的重建 知识的掌握不仅是保持知识,还要经过认知结构的重建,达到简约和减轻记忆负担的目的.为了防止知识的混淆和有用概念的遗忘,在教学中应采取的策略是促进学生认知结构不断分化.在这方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并运用多种复习与记忆的方法,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改造,从而促进认知结构的重建. 总之,在化学的陈述性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方法,要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