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精讲版课件_第1页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精讲版课件_第2页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精讲版课件_第3页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精讲版课件_第4页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精讲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虚词 文言文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不能单独充当主要句子成分,一般起到语气或语法作用,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高中最重要的18个文言虚词是:而 乎 其 且 然所 为 焉 也 以矣 因 于 与 哉则 者 之要归纳的文言文知识有:虚词 词类活用 通假字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特殊文言句式(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主讲教师:田曲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读音:8.不知 ( )1.氾南( )2.佚之狐( )3.夜缒而出( )4.共其乏困 ( )5.阙秦以利晋( )6.秦伯说( )7.逢孙( )读音:8.不知 ( )1.氾南( )fn2.佚之狐( )y3.夜缒而出(

2、 )zhu4.共其乏困 ( )gng5.阙秦以利晋( )qu6.秦伯说( )yu7.逢孙( )pngzh读音:8.不知 ( )1.氾南( )fn2.佚之狐( )y3.夜缒而出( )zhu4.共其乏困 ( )gng5.阙秦以利晋( )qu6.秦伯说( )yu7.逢孙( )pngzh陪邻:pi阙秦:qu注意: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假字:4.失其所与,不知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3.秦伯说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假字:已通矣,语气词4.失其所与,不知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3.秦伯说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假字:已通矣,语气词共通供,供给4.失其所与,不知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3.秦伯说2.行李

3、之往来,共其乏困通假字:已通矣,语气词共通供,供给说通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3.秦伯说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假字:已通矣,语气词共通供,供给说通悦,高兴知通智,明智4.失其所与,不知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3.秦伯说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出使的人今:出门所带的包裹等古:那人今:一般人的妻子古:把作为今:认为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行李之往来以为行李夫人古义:从属二主;今义:数词4.且贰于楚也古今异义:贰词类活用:1.既东封郑(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3.阙秦以利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使动词类活用:

4、意动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邑) 词类活用:东:在东面西:往西面朝:在早晨夕:在晚上1.朝济而夕设版焉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作状3.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词类活用:形作名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文言句式:倒装句(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于楚从属 同上)(于郑伯言 同上)(有何厌 宾语前置)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佚之狐言于郑伯何厌之有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宾语)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晋君)许君焦瑕 (主语)敢以(之)烦执事 (宾语)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宾语)省略句文言句式:之唯君图之 代词,

5、指阙秦以利晋 代秦军 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一词多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何厌之有? 助词“的”子犯请击之臣之壮也邻之厚,君之薄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 以其无礼于晋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因为,介词 拿,用,介词 表顺承,连词 表顺承,连词把,介词一词多义:焉 一词多义:焉用亡郑以陪邻将焉取之子亦有不利焉何,为什么哪里语气词,表陈述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曹刿人物性格特征。 2.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文章中是如何体现的。 左传写战争,是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的,把描写的重点放在战前的策划和战后的论述上,对战场的正

7、面交锋则采用略写。详略得当。左传刻画人物,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例登轼而望之)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常常是寥寥几笔,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作者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叙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用最简短的话概括四段大意。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用最简短的话概括四段大意。为什么把晋侯置前,秦伯置后?为什么把晋侯置前,秦伯置后? 凸显秦的优势,同时也表明这场战争的起因只与晋国和郑国有关,为下文作铺垫。为什么把晋侯置前,秦伯置后? 凸显秦的优势,同

8、时也表明这场战争的起因只与晋国和郑国有关,为下文作铺垫。“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与下文烛之武游说 秦伯有何关系?为什么把晋侯置前,秦伯置后? 凸显秦的优势,同时也表明这场战争的起因只与晋国和郑国有关,为下文作铺垫。“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与下文烛之武游说 秦伯有何关系? 两军互不接触,这就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最终秦郑联盟提供条件。以上两处均为伏笔。这三国的地理位置如何?第二段中烛之武的推辞是谦虚吗?为什么不直接写“许之”?第二段中烛之武的推辞是谦虚吗?为什么不直接写“许之”? 烛之武在年轻时是未被重用,“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是他真实的委屈和牢骚。这样处理更真实,更能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情节也显得曲折

9、。 “夜缒而出”说明什么?“夜缒而出”说明什么? 照应“国危矣”,突出郑国形势危急。烛之武冒着生命危险去说服秦穆公,说明他深明大义,不计前嫌,以国家利益为己任。翻译: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倍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君亦无所害阙秦以利晋一开始说“郑既知亡矣”有什么好处?烛之武用哪几点理由说服秦穆公绝晋而交郑?烛之武用哪几点理由说服秦穆公绝晋而交郑?若强晋,则弱秦;不取郑,则利秦;晋食言,不可交;晋无厌,欲阙秦。哪些句子是事实论据?哪些句子是事实论据?“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之所知也”你认为在说服过程中哪一点最关键,找出原文。你认为在说服过程中哪一点最关键,找出原文。阙秦以利晋概括一下

10、烛之武的说理艺术。概括一下烛之武的说理艺术。欲扬先抑,欲擒故纵“郑既知亡矣。”设身处地,点明利弊“焉用亡郑以陪邻?”委婉曲折,层层深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利用矛盾,离间双方“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古人对这段话的评点清金圣叹说:“妙在其辞愈委婉,其说愈晓畅。” 清林云铭评论说:“烛之武为国起见,说秦之词,句句悚(sng)动,有回天之力,其中无限层折,犹短兵接战,不虑秦伯不落其彀(gu)中也。”“起见”:着想。“悚动”:轰动效应。“层折”:层次。“曲折”:很有层次感。彀:圈套你认为烛之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烛之武机智善辩,具有杰出的外交才能,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本文对人物的写法与曹

11、刿论战有哪些相同之处? 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话为什么详写,说服的结果为什么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是怎样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结果只作简略交代,从而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繁简得当,层次井然。这也是左传记事“详略得当”的特色。本文篇幅短小,但故事情节有什么特点?这篇课文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首段,大兵压境,郑国危在旦夕,空气十分紧张,而佚之狐的推荐,又使郑伯看到了希望,此一波;但烛之武的“退堂鼓”,则使郑国君臣感到脱离困境的渺茫,而后郑伯自责,烛之武尽弃前嫌,临危受命,又一波;烛之武秘密出城会见秦伯,秦伯退兵,晋大夫子犯建议攻打秦军,形势又紧张起来,此又一波;晋文公讲了一番大道理,平息了一场虚惊。则使文章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大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总之,内容简洁而曲折。赏析本文的写作技巧:伏笔与照应波澜起伏(委曲简洁)详略得当用语言和动作刻画人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善于描写“行人辞令” 你怎样看待晋文公的三个退兵理由? “不仁”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攻郑。“不知”才是实质。“知”通“智”,这个“智”,是理智,就是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 “以乱易整,不武”,胜负之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