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_第1页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_第2页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_第3页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_第4页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冀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一槐乡的孩子教学要求.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言。3.品读重点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4.结合课文语段,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布置预习:1熟读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3、了解槐树、槐花。第一课时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山山洼洼僻胖啪啪摇摇晃晃匆匆忙忙犹犹豫豫甜丝丝香

2、喷喷白茫茫绿油油美滋滋清凌凌一、导入新课槐林飘香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二、初读课文.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1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三.品读欣赏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3、(如“酿”读nidng,不要读成liing;“塑料”的“塑”读sii,不要读成su。)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4、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5、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四

4、、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二课时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热情好客勤劳淳朴风土人情令人兴奋让人陶醉潇洒豪放吃苦耐劳自力更生孕育勤劳善良自强自立馥郁如雪的颜色多姿的形态飘溢的香味笔笔融情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2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

5、一读。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瓣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僻僻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

6、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食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三、学习生字。1、自读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你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2、用生字组词扩展对字义的理解。四、布置作业:摘抄好词佳句。回复人:小学数学回复时间:2008-04-1012:07二捅马蜂窝教学要求: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

7、意思。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2、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一说“我”情感的变化,引发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3教学重点:1、学会生字、新词。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捅马蜂窝,说说你曾做过类似的事吗?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认读闯进反驳胆怯耗尽慌忙胶水教师提示:“怯”字读“qi。”,不要读成“qu”;“嬉”字读“XI”,不要读成“xl”;“慌”字不要多一点。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邦()去()荒()交()绑()怯()慌()胶(

8、)插()尸()拖()胶()播()户()托()郊()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评价朗读情况。整体感知:默读课文: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结:“我”把马蜂窝捅下来了吗,然后又发生了怎样的事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激情引入:1、由于幼稚,我们曾做过的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2、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二、精读感悟1、自学:4要求:(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2)想一想,每次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2、小组合

9、作:交流各自画下来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结合全文,理清“我”情感变化的线索,交流“我”对思想感情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认识。4、重点理解(1)出示: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捕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

10、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魄”,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蜚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提问:把涌出、“迟疑”换个词,比较哪个词更恰当,为什么?“那多有趣”中,“那”是指什么?文对“我”、妹妹、马蜂分别作

11、了哪些描写?中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文中找出比喻句,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用“”画出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3)文章的结尾“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5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旁人”指的是谁?(三)总结归纳:再读课文,说说读了本文你想说什么?板书设计:2捅马蜂窝强烈渴望一吃惊一盼望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回复人:小学数学回复时间:2008-04-1012:07三颤抖的羽毛教学目标:1、学会略读课文,通过略读了解课文大意。2、

12、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3、品味重点词句,理解题目“颤抖的羽毛”的含义4、结合课文,联系实际体会”自悟、自省”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品味重点词句,理解题目“颤抖的羽毛”的含义教学难点:联系实际体会“自悟、自省”的重要性。教学时间:-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一个淘气的孩子所干的一件淘气的事-“捅马蜂窝”,这节课还有一群淘气的孩子在等着我们去认识,他们又闯了什么?赶紧打开书,学习第三课。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读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几方面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23名同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师生共同将内容概括为小标题并板书“美好愿望”、“捉鸡拔翎

13、”、“捞鸡上岸”、“真诚弥补”。三、深入探究,重点感悟。.再读课文,说说大公鸡和“我”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6生可能回答:大公鸡羽毛漂亮、动作敏捷、掉进水池时很可怜、很无助,,“我”很淘气、做事不计后果、知错就改、懂得弥补自己的过失等等。并读出相关语句。师随机板书。.指导朗读:用朗读把你的理解表达出来。生读找出的句子。.如果你是本文主人公,会记住这次深刻的教训吗?(学生一定会记住,他们不会忘记大公鸡落水后害怕、无助的样子,他们明白好不容易换回的信任不能再失去。).想想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颤抖的羽毛”?.你觉得大公鸡应该原谅“我”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四、总结升

14、华。师:同学们真是有爱心的,宽容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因为我们的错误伤害到了别人,我们就应该及时真诚地想办法去弥补自己的过失,这样就会重新得到别人的信任。五、板书设计。3、颤抖的羽毛美好愿望攀比捉鸡拔翎后悔捞鸡上岸愧疚真诚弥补原谅回复人:小学数学回复时间:2008-04-1012:07少年闰土教学要求:1、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T-一个生字。2、能够正确理解“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祭祀、如许、先前、稀奇、无穷无尽”等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闰土是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教学重点:学习四件稀奇

15、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文章中的感情。教学难点: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补写7“我”的外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同学们,大家了解鲁迅吗?看过那些鲁迅写的作品和有关与他的故事。(生说,”)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朋友。出示课题“少年闰土”本篇课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二、启发定向,选择目标。老师引导:请大家根据课题,想象课文中的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再根据课题、单元的主要目标和课后的习题,确定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学生列举,老师归纳出主问题:A:课文写了少年闰土的那几件事,

16、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B:课文是怎样写闰土的?C:根据单元目标,课文的几句难理解的句子,我们采用怎样的方法去理解,含义又是什么?D: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引语:鲁迅的文章中有许多我们不常见的字词,文章也比较长,读课文时,请同学们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例三、整体感知,小组合作,自主释疑1、选择几个问题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学生字和新词。2、选择自己最喜欢交流的小伙伴,讨论自己学不懂的生字和新词。3、在老师发下的卡片上,选自己认为最难的生字和新词,说说那些地方需要注意,那些需要提醒同学们,逐一交流。在黑板上重点交流一些不常见的字词(视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定):祭祀忙月枇谷鹑鸽,,四、重点

17、学习四件事,品读、感悟。1、选择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交流。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2、稀奇事在课文中是指那些事?闰土的什么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引入第四段的学习。师引:快速读课文第四段,看看讲了几件事?交流板书(雪地捕鸟瓜地刺猗海滩拾贝海边看鱼)3、说说“稀奇”的意思,对我们来说,什么样的事是稀奇事?4、说说你准备怎么学这儿事?可以用什么方法学?(有感情地朗读,边画边读,角色扮演互相说,)(学生选择学习方法)5、让学生按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学这四件事。用上学习记号,并选择自己最喜欢交流的伙伴进行交流。可以按课文的顺序来学,也8可以先挑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先来学。(选择学习内容

18、)弹性填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师引导,集体评议:A:雪地捕鸟(角色扮演)师:闰土啊,你会捕鸟吗?能不能帮我捕鸟呀?生:,,,师:快教教我怎样捕鸟?牛I-,学生评价,评价标准:说清楚,有感情,能吸引人。有感情朗读B:用类似的方法学习瓜地刺猫、海滩拾贝、海边看鱼教师引导,朗读瓜地刺查时要读得轻一些,读出当时的情景,读其余两件事要有声有色。学生评价。C:说说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用课文中的话来说。五、小结,作业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选择生字、新词抄写的遍数。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件稀奇事,“我”对那件事印象最深,为什么?(是瓜地刺查,因为课文一开始就写,而且写了两处,

19、写得最详细。)二、自主背诵第一自然段1、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地试读。(启发引导:月夜下,少年闰土怎样去刺查?)2、出示插图,仔细观察,划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插图的?3、自由练读。4、回忆背诵的方法,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种背诵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里,把第一段背下来。5、指名背得最快的同学,介绍背诵的经验。6、全体尝试背诵。过渡语:闰土真是见多识广,那么,“我”和“我”的朋友们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三、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出示句子:“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结合引导课堂争议:课文中的我与闰土相比,到底谁的知9

20、识更多?”1、质疑问难,根据句子,你有那些问题?(他们指谁?,,)2、联系上下文,自由独立思考。3、找自己在班级里最喜欢的同学讨论,交流。4、全班交流,综合意见。(“四角天空”说明“我”和那些地主少爷们生活小,知识面狭窄。这些话表达了“我”对闰土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对现状的不满。)得出结论:“我”:书本知识丰富。少年闰土:生活经历丰富,见多识广。四、理解闰土的外貌1、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想一想:外貌与生活环境有什么联系?2、教师读:“他正在厨房里,一张圆脸,头戴一顶帽子让学生听,把老师漏读的字用铅笔轻轻划去,比较着读,仔细品味有何区别。3、讨论交流(紫色说明闰土生活在大海边,身体十分健康;小毡

21、帽说明闰土生活在农村;银项圈说明闰土的父亲十分疼爱他;)4、师生小结:人物的外貌、打扮、穿着和生活环境、身份有密切的关系。五、引导进行自主迁移。过渡:“我”生活在高墙大院里,闰土生活在大海边,生活环境有很大差别,除了这一点,“我”与少年闰土之间还有那些区别?师生讨论、小结,教师板书。(身份不同;穿着、打扮不同;外貌不同,)1、引导迁移作者在课文中为什么没有写“我”的外貌呢?是不是作者鲁迅忘了写呢?请你根据刚才我们讨论的结果和课文中“我”的身份,把“我”的外貌补写完整。2、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展开讨论。3,补写。4、交流、修改。5、教师出示下水文:“瞧!那不是地主家的小少爷吗?头戴瓜帽,长得又白又

22、胖,脑后拖着一条长辫子,走起路来大摇大摆的。脖子上挂着一块小巧玲珑的玉佩,一双乌黑的眼睛,似乎提不起一点精神106、说说为什么这样写?“板书设计:少年闰土“我”出身农家少年地主少爷外貌紫色圆脸戴小毡帽?项戴银圈生活经历瓜地刺猫海滩拾贝雪地捕鸟四角天空海边看鱼回复人:小学数学回复时间:2008-04-1012:085偷瓜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大意,感受农村孩子的调皮、纯真和可爱。2.读准词语的读音,了解“作践、寻思、侍弄、混小子、毛头娃崽”等一些农村生活口头用语,体会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3.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或演一演的形式,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重难点:体会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把握人物的性

23、格特点.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认真读课文,了解文中的故事。一、揭示课题,以疑促读。“偷”是什么意思?毛头娃崽是怎样“偷”瓜的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交流读文收获。.指名读文,同学互相纠错。.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感悟人物形象。那么文中的娃崽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四、重点部分处理: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以下几句话:11“李善才就看瓜,看不住,一愣神,”,这边早有几个娃崽抱着大西瓜跑远了。”想象当时的情景,让孩子选择不同的角度去读,真正读进去。“李善才不知自己怎样扑进屋子,跪倒在三奶奶跟前。他喊:娘啊,我混!”从李善才的动作体会他的心中忏悔之情。行路人经过瓜田边,说:“善才你这地边

24、的瓜侍弄得比地中的好。”李善才说:“那敢情是。”孩子到底还偷不偷瓜,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会出现歧义。老师要阐明自己的观点,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结组,分角色,准备台词,演一演。课后向生活延伸:想一想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写一写。如果没有,你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写一写。回复人:小学数学回复时间:2008-04-1012:086、古诗二首教学要求:1、正确认读“寺,掌握“妆”与“寺”两个生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然背诵。3、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水光激涌”、“山色空濠”、“接天莲叶”等词语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4、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教

25、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然背诵;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2、学生练读,互评。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二)精读课文理解古诗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12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4、师边小结边板书。5、指导朗读。二、回读全诗,感受意境。三、扩展思维我们被诗人带

26、到如此迷人的西湖中,你会想此什么呢?四、指导背诵五、作业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把西湖的美景画下来。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古诗)二、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自读古诗,读正确。2、指名读古诗。(男女各一,)o3、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4、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三、再次学习交流。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三个)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

27、会有很多新的发现。四、深入研究学习。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反馈交流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13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那些词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同桌试试吧。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5、背下来行吗?试试吧!五、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小池)7、松坊溪的冬天教学目标:1、正确

28、认读本课生字“垄”,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精彩段落。3、通过研读松坊溪的冬天的美景,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1、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2、你喜欢那一首,为什么?六、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七、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板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好西湖淡妆总相宜雨中奇西施浓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西湖莲叶(接天,无穷碧)不同四季荷花(

29、映日,别样红)回复人:小学数学回复时间:2008-04-1012:0914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教学难点: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一、提出预习要求: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2、标出自然段。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4、查字典:(1)查出生字音、形、义。(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3)扩词。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二、学生预习:1、学生各自预习。2、教师个别辅导。三、订正词语:1、订正生字的音、形、义。2、读准下列生字读音:fangpiirongan松坊溪蒲公英绒毛溪岸3,扩词四、初读课文,

30、理解内容。1、指名读课文,思考:(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雪在风中飞舞?(2)哪几个自然段写雪停止后,松坊溪的美丽景色?2、分段朗读五、作业、1、读课文2、积累成语第二课时15一、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1、指名读课文。2、说说雪在风中飞舞的样子,找出有关句子。3、分别找出描写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4、读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1、学习1到3自然段(1)指名读(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学习4到5自然段(1)指名读找出描写雪在风中飞舞的句子。(2)指名答,读句子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3)说说作

31、者把飞舞的雪都比作了什么?读读这句好在哪?(4)指导朗读a学习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1)指名读有关句子。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2)说说作者把被白雪覆盖后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形状样子特点)写他们干什么?(1)生答(2)教师小结抓住样子的特点,细致观察富于想象写活了b学习石桥上覆盖白雪的景象1、指名读2、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的?3、学习6、7自然段(1)指名读雪后松坊溪的景色有什么特点?(2)我看见溪中映照着什么?(3)为什么说溪水中有一个发

32、亮的白雪世界?指导朗读16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读全文2、想象雪中松坊溪的美景。3、指名说说松坊溪的冬天怎样美丽?第三课时一、朗读课文想象松坊溪的美丽景色。1、读全文2、想象画面。二、分别找出下列意思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1、雪在风中飞舞。2、溪石上覆盖着白雪。3、石桥上覆盖着白雪。4、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三、读一读,写一写。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映照倒映反映放映柳絮芦絮花絮棉絮披着披风披散披甲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1)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2)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的桥,()在松坊溪上了。五、朗诵,同学们摘抄的写景文章。板书设计

33、:松坊溪的冬天溪石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鹅卵石五彩缤纷、赏心悦目平时的松坊溪溪水明净如镜溪声悠扬动听对比映衬雪像柳絮,17雪中的松坊溪雪像石桥白玉雕出冬天的松坊溪村子树林雪后的松坊溪远山发亮的白色世界溪石溪水回复人:小学数学回复时间:2008-04-1012:098黄果树瀑布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具体的语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3、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黄果树瀑布之所以雄奇壮观,其实就是一条普通的小河在其前进道理上的伟大献身”的意思。教学重难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打比方句子的理解。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

34、程:第一课时揭标激趣1、以李白诗望庐山瀑布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导入新课。(指名背诵古诗)2、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3、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18o 出介字1 )简生1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势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听4、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一种景象?自学探究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按照自读要求自学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读生字词:(指名读生字词)人喧马嘶喧嚣撩过来聆听胸膛挟来凝神谛听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o 出介字1 )

35、简生1合作学习,交流讨论1、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轻声读课文,思考老师提的问题)2、小组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落在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底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归纳总结1、再读课文2、说说作者游览顺序是什么?(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理清的游览顺序)第二课时进入情境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果树瀑布。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分别是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欣赏的黄果树瀑布。2、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出示:离开谭边,循着石径凳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

36、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A、指名读,沉醉是什么意思?B、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名读句子,理解“沉醉”的意思。自己读读课文,感受黄果树瀑布的美3、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体会一下作者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这三个地方欣赏到的黄果树瀑布,你被黄果树瀑布的什么也给陶醉了。二、自我感悟、交流激情轻声读57节,想想在谷底,你站在瀑布脚下感受如何。三、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细读课文第8自然段1、登上平台,我们又看到了什么?范读。2、你知道徐霞客是什么人?(学生说,教师补充)3、指导读好“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

37、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这一句话。各自朗读全文,再次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19回复人:小学数学回复时间:2008-04-1012:109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写游记的一些表达方法:了解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的条理,作者的游览路线。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

38、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读一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20心灵的陶冶。四、归纳总结板书设计:黄果树瀑布雄奇壮美恬静、安详、温柔的白水河平凡孕育了伟大三、初读课文.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指

39、名分自然段朗读。.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四、交流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六、布置课堂作业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感悟句子:.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

40、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反复朗读上述句子。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外洞:宽敞。孔隙:窄小。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着重感悟下列句子: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21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

41、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三、复述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四、总结全文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教师小结。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k用“时而,”,时而“写句子。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回复人:小学数学回复时间:2008-04-1012:1010草原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2、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描写的生活情景。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

42、写。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曾随课文一块登上过黄山,欣赏过黄山奇石,到过贵阳黄果树瀑布,领略了那里的独特风光。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同学们还想不想作一次长途旅行,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北国,领略一下那里的独特风光。(板书课题)22二、初读课文:1、同学们看到课题想知道什么呢?(生质疑)带着问题到课文中去找吧!(指名读课文)2、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那些地

43、方不明白?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学习结果)三、自主探究: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疑问和感受拿到小组中去交流吧。把你的疑问提出来让小伙伴帮助你。2、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四、品读课文:1、课文读完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能用一个词来表达吗?(美)作者老舍先生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的呢?(景色美、人情美、语言美)2、你最喜欢的是那一部分,找出来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可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得体会)五、知识拓展:1、出示“能力大考验”课件,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画面,设计解说词,再小组中交流一下,然后小组选派一个代表汇报。2、为自己搜集的图片配上解说词。六、作业:搜集自

44、己家乡的有关图片,写一段文字,想别人介绍自己家乡。回复人:小学数学回复时间:2008-04-1012:1111荒芜了的花园教学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九个生字。理解“荒芜、荆棘、追慕、惋惜”等词语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心情,体会文中蕴涵的哲理,懂得只有脚踏实地去做才能实现目标。3、学写寓言故事。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的对话理解文章的内容:为什么“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教学时间:二课时23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眼中的花园是什么样的呢?荒芜的花园又是怎样的花园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荒芜了的花园。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生字的

45、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查工具书解决。2、交流3、课文围绕“荒芜了的花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几个同学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三、指导书写生字。四、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课时分角色朗读课文细读课文,朗读感悟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看?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学生充分的去读课文,同桌讨论3、全班交流总结全文,交流感受。扩展延伸课下阅读一些寓言故事,并思考其中的道理。板书设计:花园荒芜了因无人管理从前美丽的花园忽然来了几个人讨论想重新整理恢复从黎明到傍晚,只说不干花园照旧荒芜着回复人:小学数学回复时间:2008-04-1012:112412痫蝉教学目标:

46、1、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四个生字,理解彻夜不眠、惊心动魄、煎熬”等词语的意思。2、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3、能够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启示,独立表达自己的感悟。明白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经历痛苦的,每个人都要学会承受。教学重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学会边阅读边体会学生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自然之道,懂得各种生物生存的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曾经学过一篇课文自然之道大家还记得吗?1、让学生复述回忆课文内容2、让学生说说自然之道的中心。对了,作者出于

47、帮助小海龟,但是好心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和自然之道有什么相同之处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自己理解。2、指明读课文,教师纠正。3、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回答!4、苏格拉底为什么彻夜不眠,是什么这么打动他。在文中找出正确的答案!第二课时三,重点指出,自己感悟。1、重点读蝉拖壳的艰难过程。“一直到天快亮的时候,苏格拉底发现,其中有一只背部裂开了一道细细的缝儿,就像有谁在泥塑上划了一刀。接着,其它幼虫的背25上先后都出现了细缝儿。虫儿的身体开始颤抖,细缝开始变大,渐渐,露出了一抹象牙一样的玉肌。虫儿痛苦地战栗着,背部弓起就像一个驼子。这驼

48、的背越弓越高,虫儿的战栗也越来越剧烈。是刀在剥皮么?是火在烧身么?是剑在剔骨么?是针在穿心么?孩子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不由跟着战栗起来。”2、怎样才能把上面的段落读出感情,教师范读,学生模仿。3、通过上面的一段,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真实.(观察细致)4、苏格拉底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不由跟着战栗起来。这是为什么呢?5、这工作是这么难做,苏格拉底把这些程序做完,浑身已被汗水浸透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6、苏格拉底的劳动换来的是什么?四、点明中心,重点感悟那些凭自己的力量完成蜕变过程的蝉儿们,虽然多经历了一些痛苦的煎熬,抖一抖,展开美丽的翅膀,都变成了真正的蝉;而经他帮助的那只蝉,翅膀却始

49、终缩成一团,怎么也展不开;而且它的六条腿也是痛的,爬起来左摇右晃,极其笨拙。想象一下这时候,苏格拉底得内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你是苏格拉底,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五、教师总结自然总是有自己的规律,这些规律是人力所不能为的,我们要尊重大自然的规律和某些动植物的特性。学会观察和认识。六、拓展延伸通过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全体讨论,小组交流。大胆发言!七、布置作业(略)板书设计:痛蝉脱皮艰难正常(任其自然)帮助容易变痫(帮助)适得其反,尊重规律回复人:小学数学回复时间:2008-04-1012:122613、四个人和一只箱子教学目标:1、理解“瘦骨嶙峋、精疲力竭、噩梦、逆境、鞭策、溢

50、然长逝”等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倒叙的写作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格拉夫的爱心和智慧,懂得信守诺言、团结协作和必胜的信念才是克服困难的无价之宝。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格拉夫的爱心和智慧,懂得信守诺言、团结协作和必胜的信念才是克服困难的无价之宝。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四个人在体力不支、生存条件异常艰难的情况下为什么能活着走出丛林。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引入新课:四个人在丛林里蹒跚地走着。他们胡子拉硝,瘦骨嶙峋,遍体鳞伤。一只沉重的箱子似乎是一根无形的鞭子,撵着他们拼命向前,直到精疲力竭为止。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四个人和一只箱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51、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语句。划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理解。2、组内读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3、教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4、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读,评议。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四个人在从林中探险时生命随时受到威胁的人,为了实现一个承诺而历尽艰辛、团结一致,最终走出丛林获得生存的故事。)四、出示中心话题,全班交流。是什么原因使这四个人走出了丛林,获得了成功?从中能体会出格拉夫是个什么样的人?带着问题边思考边阅读,并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在书的空白处批注自己的感受。预设的感悟点有:其一:这四个人遵守诺言、团结协作。1、从“我们一

52、定要把格拉夫的箱子搬出去”,“他是个好人,我27们答应过他。”这两个句子中能感受到他们所以能走出丛林的原因是为了遵守诺言。为了实现他们的承诺,他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四个人在从林里蹒跚地走着。他们胡子拉喳,瘦骨嶙峋,遍体鳞伤。一只沉重的箱子似乎是一根无形的鞭子,撵着他们拼命向前,直到精疲力竭为止。”1、(理解“蹒跚地走着、胡子拉硝、瘦骨嶙峋、遍体鳞伤这几个词。想象他们历尽艰辛后狼狈不堪的形象,体会他们探险旅途的艰辛。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2、从“撵”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里把箱子比作”-根无形的鞭子“连同一个“撵”字,体会箱子对于他们既是负担又是鞭策。)3、四个人的语言表明了他们信守诺

53、言的坚定信念。启发学生想象:他们在途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如果没有箱子,结果会怎样?引导学生抓住第7和第19段自然段感悟。“当他们不愿继续向前迈步时,它牵制他们的身体,鞭策他们的精神:当他们想要各奔东西时,它把他们紧紧地拴在一起。”“在那里,许多迷了路的孤身旅人现在只剩下一堆堆白骨”“那股使他们四个人为了遵守诺言而努力奋斗的力量,而四个人之所以能够团结在一起,仅仅是因为他们共同承担着一项义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箱子的凝聚力,也就是信守诺言的信念。其二、他们是为了得到丰厚的报酬。“格拉夫接着命令道,“我要你们都向我保证,在把箱子安全地送到目的地以前决不离开它。地址在箱子上,如果

54、你们把它交给我的朋友唐纳教授,你们将会得到比黄金更宝贵的东西。我能保证你们得到丰厚的报酬。”(神秘木箱里到底装的是什么,没有人知道,但他们认定只有齐心协力把这只箱子抬出去才能获得比黄金更宝贵的东西。)师:像这种通过回忆补充事件原因的写作方法叫做插叙。其三、格拉夫的爱心和智慧。师:当他们最终打开箱子时,他们发现箱子里装的是什么?格拉夫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你能理解他的做法吗?从中能体会到格拉夫是个怎样的人?28(因为格拉夫知道当四个人身处极度危险的境地,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他们需要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需要走出密林的力量,需要团结协作,于是格拉夫用这只充满希望的箱子,使他们团结协作,战胜了重重困难,重

55、获生命。)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体会着反复读19自然段。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可以提这样的问题:“这只箱子里装的仅仅是石头吗?还有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让学生明确,这只箱子里装着格拉夫的爱心和智慈,装着四个人信守诺言、团结协作的高贵品质和必胜的信念。懂得在困难面前,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战胜困难。在生活中做一个信守诺言,讲诚信的人。板书设计:四个人和一只箱子五人森林探险格拉夫死前留下一只箱子,并互相许下诺言箱子鞭策他们团结一致,继续前行终于走出丛林箱子解密(石头)猛然醒悟比黄金还宝贵的是生命回复人:小学数学回复时间:2008-04-1012:1214、白杨教学目

56、标1、会写田字格里的两个生字,领悟”茫茫、戈壁、浑黄一体、清晰、高大挺秀、分辩、沉思、新疆”等词语。2、认识白杨的特点,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思考和理解文章内涵的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4、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教学重难点:了解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树表白自己的心的句子;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臼杨树是我国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庭前屋后,道路旁边随处可29见。它既不像松树那样四季长青,也没有柳树那样清新妩媚,更不能与观赏树木相提并论。也许,我们平时根本没

57、有注意他们,可是假如你在茫茫的戈壁上看到白杨的时候,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作家袁鹰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为我们写出了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白杨。二、教师介绍有关西部的资料。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交流对新词的理解。2、默读课文,读前出示思考题:”文中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白杨生长的环境怎样?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四、认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白杨的语句,比如“高大挺秀”、“卫士,以及哥哥和妹妹的对话。人们描写树木一般都用高大挺拔、高大挺直等词语,本文作者却用“高大挺秀”,表达的感情很不-般。“秀”有清秀、秀丽、秀气、高雅等意思,通过这个词语表达了

58、作者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尤其是对大戈壁上的白杨树的赞美敬佩之情。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学习准备,导入新课。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著名作家袁鹰写的白杨一文,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细读课文,品味文字,体会含义。出示中心问题:文中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白杨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结合文中有关的字、词、句说一说,并试着读一读。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提问:这些话写出白杨什么特点?它的深刻含义是什么?重点理解划线的词,体会出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

59、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的品格!(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2、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他的嘴角有浮起一丝微笑,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提问: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为什么突然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父亲看到了什么?想些什么?“一棵高大30的白杨树”暗指什么?“几棵小树又指谁?“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含义是什么?(使学生体会出爸爸看到白杨,想到自己的孩子就要到边疆落户,于是他想,怎样才能将孩子培养得像白杨一样。当他看到几棵小白杨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时,他欣慰地笑To因为他看到了建设边疆后继有人。他坚信他的孩子也会像白杨一样,

60、茁壮成长扎根边疆。)3、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提问:“卫士”是什么意思,卫士”一词写出白杨什么特点?体会白杨的高大坚强、正直无私,哪里需要就在那里安家的品质。)四、理清线索,总结升华。白杨这篇课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先写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特点,借以表达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宏伟志向。同时也表达了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和信任,他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像小白杨一样,迎着风沙茁壮成长,成为建设边疆的生力军。15、米芾学书教学目标:1、r解”造诣、私塾、心领神会、铭记”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3、懂得无论做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