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讲义_第1页
《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讲义_第2页
《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讲义_第3页
《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讲义_第4页
《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规划原理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0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章城市概论7 HYPERLINK l bookmark2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节城市起源7 HYPERLINK l bookmark4 o Current Document 一、城市的概念7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二、城市的形成8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三、科技进步与城市发展10 HYPERLINK l bookmark10 o

2、 Current Document 第二节古代城市17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一、外国古代的典型城市17 HYPERLINK l bookmark14 o Current Document 二、中国古代典型城市20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三节近代城市23 HYPERLINK l bookmark18 o Current Document 第四节现代城市24卧城24 HYPERLINK l bookmark22 o Current Document 二、卫星城25 HYP

3、ERLINK l bookmark24 o Current Document 三、集中主义26 HYPERLINK l bookmark26 o Current Document 四、城市带的概念(或称城市群、大城市圈)27 HYPERLINK l bookmark30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理论29 HYPERLINK l bookmark32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节城市规划思想29 HYPERLINK l bookmark34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二节现代城市发展理论31 HYPERLINK l bookmark3

4、6 o Current Document 一、城市分散发展理论31 HYPERLINK l bookmark38 o Current Document 二、柯布西埃的城市(集中发展理论)35 HYPERLINK l bookmark40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三节城市空间组织理论37 HYPERLINK l bookmark42 o Current Document 一、区位理论37 HYPERLINK l bookmark44 o Current Document 二、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理论39 HYPERLINK l bookmark46 o Current Documen

5、t 三、多核心理论41 HYPERLINK l bookmark48 o Current Document 四、地租和竞租理论(见图)42五、邻里单位及居住小区理论42 HYPERLINK l bookmark50 o Current Document 六、行为空间理论44 HYPERLINK l bookmark52 o Current Document 第四节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45 HYPERLINK l bookmark54 o Current Document 一、雅典宪章(1933年)45 HYPERLINK l bookmark56 o Current Document 二、马

6、丘比丘宪章1977年46 HYPERLINK l bookmark58 o Current Document 三、华沙宣言(1981年)48 HYPERLINK l bookmark60 o Current Document 四、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1992年)49 HYPERLINK l bookmark62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50 HYPERLINK l bookmark64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节城市规划的任务及指导思想50 HYPERLINK l bookmark66 o Current Document 一、

7、城市规划的任务50 HYPERLINK l bookmark68 o Current Document 二、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51 HYPERLINK l bookmark70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二节城市规划编制52 HYPERLINK l bookmark72 o Current Document 一、城市规划编制的原则52 HYPERLINK l bookmark74 o Current Document 二、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53 HYPERLINK l bookmark76 o Current Document 三、城市规划编制的阶段54 HYPERLINK l

8、bookmark78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三节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修改62 HYPERLINK l bookmark80 o Current Document 一、编制要求62 HYPERLINK l bookmark82 o Current Document 二、审批权限62 HYPERLINK l bookmark84 o Current Document 三、调整和修改63 HYPERLINK l bookmark86 o Current Document 第四节城市规划的基础资料调查64一、规划应具备的基础资料64 HYPERLINK l bookmark88 o

9、 Current Document 第四章城市职能、性质和规模66 HYPERLINK l bookmark90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节城市职能66 HYPERLINK l bookmark92 o Current Document 一、城市职能的概念66 HYPERLINK l bookmark94 o Current Document 二、城市职能的分类67 HYPERLINK l bookmark96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二节城市性质68 HYPERLINK l bookmark98 o Current Document 一、城市性质68 HYP

10、ERLINK l bookmark100 o Current Document 二、城市性质的确定69 HYPERLINK l bookmark102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三节城市人口与城市规模70 HYPERLINK l bookmark104 o Current Document 一、城市人口及其构成71二、城市人口的变化74 HYPERLINK l bookmark106 o Current Document 三、城市人口规模计算75 HYPERLINK l bookmark108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五章城市用地及各项用地的选择77 HYPERL

11、INK l bookmark110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节城市用地概述77第二节城市用地评定与用地选择80一、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自然条件)80 HYPERLINK l bookmark112 o Current Document 二、城市用地的评定86第三节城市工业用地87 HYPERLINK l bookmark127 o Current Document 一、概述87 HYPERLINK l bookmark117 o Current Document 二、工业用地分类88 HYPERLINK l bookmark119 o Current Document 三、城

12、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89 HYPERLINK l bookmark121 o Current Document 四、工业在城市中的布局93 HYPERLINK l bookmark123 o Current Document 五、旧城工业布局的调整95 HYPERLINK l bookmark125 o Current Document 第四节城市对外交通运输用地与用地布局96一、概述96 HYPERLINK l bookmark129 o Current Document 二、铁路运输用地及布置97 HYPERLINK l bookmark131 o Current Document 三、

13、港口104 HYPERLINK l bookmark133 o Current Document 四、航空港(机场)108 HYPERLINK l bookmark135 o Current Document 五、公路112 HYPERLINK l bookmark137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五节仓库用地115 HYPERLINK l bookmark139 o Current Document 一、仓库分类115 HYPERLINK l bookmark141 o Current Document 二、仓库的布置的一般要求115 HYPERLINK l bookmark1

14、43 o Current Document 三、仓库用地规模116 HYPERLINK l bookmark145 o Current Document 第六节居住用地116 HYPERLINK l bookmark147 o Current Document 一、概述116 HYPERLINK l bookmark149 o Current Document 二、居住用地组成117 HYPERLINK l bookmark151 o Current Document 三、居住用地分类117 HYPERLINK l bookmark153 o Current Document 四、居住用地分布

15、形式118 HYPERLINK l bookmark155 o Current Document 五、居住用地规模分级118 HYPERLINK l bookmark157 o Current Document 六、居住用地的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118 HYPERLINK l bookmark159 o Current Document 七、居住用地的选择119 HYPERLINK l bookmark161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七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及选择119 HYPERLINK l bookmark163 o Current Document 一、分类119 HYPER

16、LINK l bookmark165 o Current Document 二、公共设施布局120 HYPERLINK l bookmark167 o Current Document 三、用地指标121 HYPERLINK l bookmark169 o Current Document 第八节城市绿地用地布置121 HYPERLINK l bookmark171 o Current Document 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124 HYPERLINK l bookmark173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节概述124 HYPERLINK l bookmark175 o Curre

17、nt Document 第二节城市总体布局的区域背景125 HYPERLINK l bookmark177 o Current Document 一、宏观和微观地理位置126 HYPERLINK l bookmark179 o Current Document 二、中心、重心位置和边缘、门户位置126 HYPERLINK l bookmark181 o Current Document 三、交通节点位置127 HYPERLINK l bookmark183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三节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128 HYPERLINK l bookmark185 o Current

18、 Document 一、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演化128 HYPERLINK l bookmark187 o Current Document 二、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优化129 HYPERLINK l bookmark189 o Current Document 三、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131 HYPERLINK l bookmark191 o Current Document 第四节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132 HYPERLINK l bookmark193 o Current Document 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32 HYPERLINK l bookmark195 o Current

19、 Document 二、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133 HYPERLINK l bookmark197 o Current Document 三、增强区域概念,区域整体发展。133 HYPERLINK l bookmark199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五节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134 HYPERLINK l bookmark201 o Current Document 第六节城市总体布局着手点135 HYPERLINK l bookmark203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七节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比较138 HYPERLINK l bookmark205 o Cur

20、rent Document 第八节工业用地布局139 HYPERLINK l bookmark207 o Current Document 第九节城市道路系统布局140 HYPERLINK l bookmark209 o Current Document 一、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要求140 HYPERLINK l bookmark211 o Current Document 二、确定城市道路的断面形式141 HYPERLINK l bookmark213 o Current Document 三、完善城市道路系统的措施141 HYPERLINK l bookmark215 o Current D

21、ocument 第十节郊区规划141 HYPERLINK l bookmark217 o Current Document 一、城市的郊区141 HYPERLINK l bookmark219 o Current Document 二、郊区的功能142 HYPERLINK l bookmark221 o Current Document 三、郊区的副食品生产规划142 HYPERLINK l bookmark223 o Current Document 第十一节城市总体艺术布局142 HYPERLINK l bookmark225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七章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

22、43第一节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144一、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144二、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并进行分级144三、充分结合地形,选择道路线型,减少不必要的土方工程145四、考虑道路走向、环境以及城市面貌景观的要求145五、要考虑城市各种管线的架(埋)设的要求146第二节现代城市交通组织与道路系统规划146一、现代交通组织的原则146二、道路系统规划中的影响因素146三、城市道路系统类型:147四、旧城道路系统的改善147五、确定道路横断面148六、城市停车场的设置148 HYPERLINK l bookmark255 o Current Document 第八章

23、居住区规划和设计149 HYPERLINK l bookmark257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节居住区的类型及规划结构149 HYPERLINK l bookmark259 o Current Document 一、居住区的类型149 HYPERLINK l bookmark261 o Current Document 二、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居民出行活动150 HYPERLINK l bookmark263 o Current Document 三、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51 HYPERLINK l bookmark265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二节居

24、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152 HYPERLINK l bookmark267 o Current Document 一、基本要求152 HYPERLINK l bookmark269 o Current Document 二、类型的选择155 HYPERLINK l bookmark271 o Current Document 三、住宅群体的布置157 HYPERLINK l bookmark273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三节居住区、外部空间160 HYPERLINK l bookmark275 o Current Document 第四节居住区内的公共建筑162 HYPER

25、LINK l bookmark277 o Current Document 一、公共建筑分类162 HYPERLINK l bookmark279 o Current Document 二、公共建筑指标:163 HYPERLINK l bookmark281 o Current Document 三、公共建筑规划布局163 HYPERLINK l bookmark283 o Current Document 第九章市政工程163 HYPERLINK l bookmark285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节概述163 HYPERLINK l bookmark287 o Curre

26、nt Document 一、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定义与范畴163 HYPERLINK l bookmark289 o Current Document 二、市政工程设施的特点164 HYPERLINK l bookmark291 o Current Document 三、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的编制内容。165 HYPERLINK l bookmark293 o Current Document 四、管线综合规划167五、规戈I167 HYPERLINK l bookmark297 o Current Document 六、管线综合规划167 HYPERLINK l bookmark299 o Cur

27、rent Document 第二节给水167 HYPERLINK l bookmark301 o Current Document 一、城市给水系统的组成167 HYPERLINK l bookmark303 o Current Document 二、城市用水量确定168 HYPERLINK l bookmark305 o Current Document 三、水源及水厂厂址选择170 HYPERLINK l bookmark307 o Current Document 四、城市给水管网规划171 HYPERLINK l bookmark309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三节排水

28、172 HYPERLINK l bookmark311 o Current Document 一、概述172 HYPERLINK l bookmark313 o Current Document 二、城市污水排除系统174 HYPERLINK l bookmark315 o Current Document 第四节电力177 HYPERLINK l bookmark317 o Current Document 一、概述:177 HYPERLINK l bookmark319 o Current Document 二、电厂厂址选择178 HYPERLINK l bookmark321 o Cur

29、rent Document 三、变电站选址181 HYPERLINK l bookmark323 o Current Document 四、送电线路:181 HYPERLINK l bookmark325 o Current Document 五、高压走廊宽度确定182 HYPERLINK l bookmark327 o Current Document 六、电缆183 HYPERLINK l bookmark329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五节燃气184 HYPERLINK l bookmark331 o Current Document 一、城市燃气系统的组成184 HYP

30、ERLINK l bookmark333 o Current Document 二、厂站选址186 HYPERLINK l bookmark335 o Current Document 三、城市煤气输配系统187 HYPERLINK l bookmark337 o Current Document 第六节电信189 HYPERLINK l bookmark339 o Current Document -、电话系统189 HYPERLINK l bookmark341 o Current Document 二、电话交换区的划分与局所选点190 HYPERLINK l bookmark343 o

31、Current Document 三、线路工程191 HYPERLINK l bookmark345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七节城市管线工程综合192 HYPERLINK l bookmark347 o Current Document 一、管线工程综合的重要性192 HYPERLINK l bookmark349 o Current Document 二、工程管线种类192 HYPERLINK l bookmark351 o Current Document 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193 HYPERLINK l bookmark353 o Current Docume

32、nt 四、城市工程管线综合布置原则194 HYPERLINK l bookmark355 o Current Document 五、管线综合设计图例195 HYPERLINK l bookmark357 o Current Document 第八节城市防灾工程规划197 HYPERLINK l bookmark359 o Current Document 一、城市防灾工程规划的内容197 HYPERLINK l bookmark361 o Current Document 二、防洪规划197 HYPERLINK l bookmark363 o Current Document 三、城市消防规划

33、198 HYPERLINK l bookmark365 o Current Document 四、城市人民防空规划199 HYPERLINK l bookmark367 o Current Document 五、城市减轻震灾规划199 HYPERLINK l bookmark369 o Current Document 第九节城市用地竖向规划200 HYPERLINK l bookmark371 o Current Document 一、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基本内容200 HYPERLINK l bookmark373 o Current Document 二、总体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201 HY

34、PERLINK l bookmark375 o Current Document 三、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201 HYPERLINK l bookmark377 o Current Document 四、土方工程量的计算201 HYPERLINK l bookmark379 o Current Document 第十章城市设计与城市公共空间202 HYPERLINK l bookmark381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节城市设计的含义及目标202 HYPERLINK l bookmark383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二节城市公共空间202 HYPERLIN

35、K l bookmark385 o Current Document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202 HYPERLINK l bookmark387 o Current Document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203 HYPERLINK l bookmark389 o Current Document 三、商业区中心、商务区、步行街203 HYPERLINK l bookmark391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三节城市中心205 HYPERLINK l bookmark393 o Current Document 第四节城市广场206 HYPERLINK l bookmark

36、395 o Current Document 第十一章城市规划管理210 HYPERLINK l bookmark397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节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知识210 HYPERLINK l bookmark399 o Current Document 一、管理的概念210 HYPERLINK l bookmark401 o Current Document 二、管理的目的和任务211 HYPERLINK l bookmark403 o Current Document 三、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212 HYPERLINK l bookmark405 o Curre

37、nt Document 四、城市规划管理的方法213 HYPERLINK l bookmark407 o Current Document 五、城市规划管理内容214 HYPERLINK l bookmark409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二节建筑工程规划管理214 HYPERLINK l bookmark411 o Current Document 一、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214 HYPERLINK l bookmark413 o Current Document 二、建设用地规划管理217 HYPERLINK l bookmark415 o Current Document

38、 三、建筑工程规划管理219 HYPERLINK l bookmark417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三节市政工程管理224 HYPERLINK l bookmark419 o Current Document 一、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管理224 HYPERLINK l bookmark421 o Current Document 二、市政交通工程规划管理225 HYPERLINK l bookmark423 o Current Document 第四节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227 HYPERLINK l bookmark425 o Current Document 第十二章小城镇

39、规划229 HYPERLINK l bookmark427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节小城镇的基本概念229 HYPERLINK l bookmark429 o Current Document 一、小城镇的含义229 HYPERLINK l bookmark431 o Current Document 二、小城镇类型230 HYPERLINK l bookmark433 o Current Document 三、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231 HYPERLINK l bookmark435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二节村镇规划232 HYPERLINK l boo

40、kmark437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三节村镇人口及用地234 HYPERLINK l bookmark439 o Current Document 第四节镇域规划242第一章城市概论第一节城市起源一、城市的概念“城市”从文字意义上讲:“城”是用土垒成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指物品交易的场所,故人们把有防御作用的墙垣(yuan)以及在其内具有商业交换职能集市贸易性的地域称之谓城市。但随着人类历史的延续,城市的涵义越来越深化。不同学科的人们对城市的概念有着不同的说法。例如:政治家: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活动中心;社会学家:是人口密集的社区;经济学家: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生产力集聚

41、及经济活动中心;历史学家:城市是用建筑材料垒成的历史;地理学家:是人口和物质高度集中的地域。众所纷纭,各有道理。而我们规划工作者认为:城市是以聚集为主要特征,以人为核心,以空间环境资源利用为手段,以工业经济高度聚集为特点,是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统一的物质文化空间地域的聚集体。这样的聚集体现了城市功能多样性,城市活动的社会性,城市生活高效性,城市各组成部门的互相依存性,城市管理的整体性。二、城市的形成1、居民点的形成:在原始社会的漫长岁月中,人类完全依附于大自然,人们靠狩猎和采集生活,没有固定的住处,有时穴居、巢居,有时是游居(跟踪兽群)。经过长期与自然作斗争,人们开始学会了利用自己制作的简单工

42、具进行狩猎活动。但人类的生存仍然是依附于自然。到了旧石器中期,人们创造了较多的工具如细石器、石刀、石斧等,以及用原始弓箭及石矛等来捕鱼,同时又懂得组织起来合群围捉羊、马、狗,并把它们圈围起来进行驯养。这样,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生存能力,这样就出现比较稳定的劳动集体母系社会的原始群落。到了新石器时期,人类又学会了播种农作物以及有组织的采集,逐渐形成了一批人专搞农业和畜牧业,与原始的狩猎之间有了明显的分工,这就出现了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一/河流半坡村原始村落示意图图i-i:陕西半坡村原始村落示意址:一/河流半坡村原始村落示意图图i-i:陕西半坡村原始村落示意址居住群中心为居住。东西是烧制陶器的窑

43、址居住中心北面是墓葬地濠沟的北侧及西侧为窖穴,储存食品。2、城市的形成:随着人类对生活方式的改进,生产力大大提高,并出现了产品的剩余。意识到将自身剩余的产品与别人交换。“日中为市”“各易而退,各得其所”就是描述当时物物交换的交易场所。其中有一部分人就成了交易场所的中间人,从手工业及商业,并又从农业、牧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成形了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有了剩余产品就产生私有制,原始公社的生活关系就逐渐解体,出现了阶级分化,人类开始进入奴隶社会。而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的。所以城市概念有了一个粗线条认识:城是一种防御性的建筑物,市是交易场所。但是有防御作

44、用的墙垣并不是城市,仅有市集也不能称为城市。城市与农村之区别在于:产业结构中,也就是居民中的多数人所从事的工作;居民的人口规模;集居的人口密度;行政区划的意义。3、城市的定义综上所述: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聚集着一定规模的人口,她们互为依存,进行着以非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大生产及政治、经济、文化及物质性设施活动的地域称之城市。我国55年规定市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常住人口大于2000人、非农人口超过50%即城市型居民点,工矿点常住人口不足2000人、在1000以上、非农人口超过75%也称为城市。三、科技进步与城市发展1、科技进步城市的产生、发展和建设都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诸多影响,其中科技进

45、步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妨回顾一下过去:人类社会50万年历史,出现城市5000年。古代科技:五十万年人类懂得开火,2万年前使用弓箭、驯养动物、栽培农作物、烧制陶器,能盖简易房屋;五千年前由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器与铁器,出现文字;公元前7世纪公元2世纪欧洲一批自然哲学家冲破宗教迷信,提出元素论和逻辑推理论;公元3世纪一15世纪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世界上首先进入封建社会,科技大发展出众所周知,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及造纸业,其实远不止这些,还有铸铁、瓷器、文化地震仪、丝绸、水利工程、建筑营造业、地图学、数学上的园周率、中医学等.近代科技(16世纪一19世纪)400年以欧洲为代表,首先

46、是意大利人反抗封建迷信为名,大批学者携带古希腊和罗马文献逃亡到西欧成为近代科技的先驱,是文艺复兴的产物。此后1492年在美洲发现新大陆,由于航海业大发展带动了工业大发展。出现了纺织、钟表、磨坊、印染、治金、酿酒。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他临终前提出“天体运行”新宇宙观。1635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行星运动规律(用自制的望远镜)。他被宗教头领惊慌失色地以宗教法庭判为终生监禁(当时七十岁)。1978年牛顿在伽利略研究基础上找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并归纳为物体规律三大定律及万有引力,形成了力学体系。(近代科技以物理学发展为标志。为以后的科学家的发明奠定了基础。)1784年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

47、1807年发明轮船;1814年发明火车,同时炼钢、机械工业都相应发展;1813年英国法拉弟发现电流及电磁反应;1862年发明内燃机;1876年发明电话;1879年发明电灯;1895年发明无线电通讯。现代科技1903年发明飞机;1906年发明电子三极管;1908年发明汽车;1942年原子能工业产生(原子物理学);1946年电子计算机出现;1957年空间技术(流体力学、材料力学);从而又带来工业自动化控制遥感、激光、由量子论产生激光技术,由固体物理学产生半导体。近20年又出现生物工程、克隆技术、纳米技术;科技进步促进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的迅速发展又促进农业机械化。大量劳动力拥入城市,随之带动了商业

48、、贸易及交通事业的发展,城市人口膨胀,新兴城市不断涌现;科技发展促进市政工程及公用事业的发展(自来水、电话、电灯、公共汽车、地铁、污水处理系统、学校商店、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等)。城市发展英国:1801年1851年半个世纪里,由于蒸汽机发明,工业突飞猛进发展,英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个发展到265个,城镇人口由26%增长到45%,到1900年增至到75%(当时有电灯电话)。美国:城镇数1800年33个增至到1890年1384个;城市化水平从601%增至到35%.日本:二战后工业大发展,19501970年城市化水平50.1%上升到71%.韩国:1960年1980年经济“腾飞”,城市化水

49、平27.7%58.9%,增长一倍。2、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趋势城市化是一切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具有客观性。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必然会由种植为主逐步转向以制造业为主,再转向以面向社会服务业为主。要实现以上的转化必须满足制造业和服务业本身要求以及劳动者的相对集中,而城市化过程正好满足了这个条件。因此可以这样讲,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化程度越高,亦即第二、第三产业越发达,则城市化程度必定越高。、城市化的基本特征: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城市的规模和数量的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长,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城市公用设施现代化,居民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相应变化等,但其中最

50、突出的是人口。世界总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地区199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453275城市人口数(亿)24159200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514575城市人口数(亿)322392025年城市人占总人口656183城市人口数(亿)554411资料来源:联合国人类聚落研究中心报告资料城市化与国民生产总值198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33个低收入国家260美兀1763个中等收入国家1400美元4519个发达国家10320美元78世界城市化进程与特点:城市化作为世界性现象,其进程有着一般性规律。(一)、城市化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图1-2:城市化发展的S形曲线图1-2:城市化发展的S形曲线中期阶段:城

51、镇人口比重占总人口比重在30-70%这时工业基础比较雄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城镇人口可在短短几十年内突破50%,基本到达70%。后期阶段:城镇人口比重占总人口70-90%之间。这时农村人口相对城市而言已经不大,为了保持必需的农业规模,农村人口转化相对停止,稳定在10%上下,而城市内部职业构成的调整,即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二)、城市化进程(1)1760-1851年英国花了90年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当时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5%,正因为如此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以后欧洲许多国家和北美也开始选择这条道路,即

52、:产业革命和城市化道路。1851-1950年城市化在欧美推广普及当时1850年世界上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总数只有4千万,100年后到1950年增加到4.49亿人口。同期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市人口1850年亦只有4千万到1950年增加到2.68亿人。合起来世界城市人口从8千万增加到7.17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28.4%,这时已经大大超过78.现1950至今:城市化在全世界推进普及和加速。全世界1950年28.4%升到1997年46%o归纳起来世界城市化进程势头猛烈而持续,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移向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我国城市化进程我国是一个发展

53、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这一个现实: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立足于我国客观实际。故我国城市化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城市化有序发展。城市化进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休戚相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势必带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有序进行。各地区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和可能,对城市建设与发展进行有效地调节,控制大城市的规模(畸形膨胀)促进中小城市的合理发展。强调生产力合理布局。城市化要呈现均衡性,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大城市要带动小城市(建制镇)各类城市都能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展。大力发展中、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城市化的基础之一,

54、只有确保我国人民吃饭问题,同时发展乡镇企业才能促进城市化。我国不能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使农民破产成为廉价劳动力来实现城市化,亦不能靠盲目发展大城市来吸引农村劳动力以加快城市化进程。我们可以通过小城镇的发展,使大量农民就地转向,不大量流入大城市,使农村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以及农民的经济收入达到和接近城市水平从而达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目的,这是我国实现城市化的一个重要途径。50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1951年为11.7%,1978年为19%;1996年为29.45;全国城市数量从1949年132个,1993年570个,1995年640个。建制镇数量从2628个

55、增加到16992个。根据我国政府1996年向联合国人类住区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中称:图1-3:卡洪城平面图预计2000年全国城镇人口将达到4.5亿左右,城市化水平将达到35%;到2010年全国城镇人口将达到6.3亿左右,城市水平将达到45%.现在看来这个预计可能还会突破,达到4850%图1-3:卡洪城平面图第二节古代城市缺图图1-4:孟斐斯城一、缺图图1-4:孟斐斯城1、古埃及城市古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的在北部尼罗河的下游,是沙漠中的绿洲,终年少雨,流域每年泛滥,但土地十分肥沃,成为古埃及文化的摇篮。孟斐斯:公元前3200年建立埃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首都

56、就建于尼罗河下游的孟斐斯,城外用白色城墙围绕,故又称白城。到了第三王朝约瑟王统治时期,又重新规划设计了孟斐斯城,同时按照约瑟王生前生活方式设计了国王陵墓庙宇,认为人生是短暂的,死后灵魂是永存的。城市内建筑只是个陪衬。卡洪城:是古埃及有名的城市,建于公元前2000年。城市平面为长方形,由砖围成。城市又用墙分隔东、西两部分。城西是奴隶住区,在城东区有一条东西向280M的道路,路北为贵族区,路南是商人、手工业者及小官吏等中产阶层住所。等级十分明显。卡洪城亦有说是为建造金字塔而建,亦有说是它位于通往法尤姆绿洲的通道,为开发绿洲而建。2、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位于亚洲西南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古称

57、两河流域,也叫美索不达米亚。流域的南部即下游为巴比伦,上游为亚述。气候干燥。巴比伦和亚述均建于公元前4000年,为奴隶制国家,信奉多神教,崇拜国王。宫殿和庙宇形成城市宗教社会活动的中心。吾尔城:其中典型的城市是吾尔城,建于公元前2000年,城市平面呈卵形,有城墙亦有城壕。从平面图中可以看到:在西北部高地上由厚墙围抱的宫殿庙宇和贵族僧侣的府第,在墙外是普通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地,四周是耕地,还有若干散居的居民。(详见图)新巴比伦:公元前650年,亚述王国灭亡后。总平面大体呈矩形,为了防御修筑两层城墙(两城墙相隔12米),外还挖有壕沟,城墙上设有九个城门。在得马尔都克城门,正对的马尔都克神庙的圣地有八

58、层高,上有星象台。新巴比伦国王还为皇后修造了空中花园(20米高处),希腊人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3、古希腊的城市古希腊是古代文化的先驱。它的文明深深影响着欧洲2000多年的建筑史与城市史。古希腊人所建立的国家都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村镇,所以又称为城邦。著名的有雅典、斯巴达等。公元前479年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在反抗波斯人入侵的战争胜利,使希腊的奴隶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建立了奴隶主的民主政治,这是奴隶主高度发展的国家形态。雅典背山面海,城市布局呈不规则状,城市中心是卫城。早期居民点位于卫城的山脚下,有广场是群众集聚中心。并具有商业、社交、宗教、司法的功能。街道狭窄,小巷只能供一人牵一驴。到

59、了雅典全盛时期,建筑类型是甚为丰富,有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店、商店、作坊、船埠、体育场、剧场,充分结合地形,取得良好音质效果,又节约土量。强调公民平等居住,以方格划分街坊,贫富混居。卫城建在70-80米高的陡峭山顶上。其主要建筑物是献给城邦保护神帕提农神庙。卫城大门设于西端,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尊高达10米的青铜塑像,体现了雅典人的智慧。4、古罗马的城市古罗马是西方奴隶制度发展到最高阶级,罗马人依仗着巨大的财富和奴隶,运用卓越的营造技术和性能良好的材料,受到希腊与东方的建筑造型的影响,结合自己的传统创造出了罗马独特建筑与城市风格。罗马城奠基日|,公元前753年至公元2世纪,罗马城

60、区发展到313.86平方公里。到了公元3世纪,人口超过100万。市中心建设有着辉煌成就,广场全部用大理石。后来在中心广场北侧又逐渐形成了如凯撒广场、奥古斯都、杜拉真广场等广场群。建筑华丽,大街宽阔,人行、车行分开,街道两侧建有立柱形成长长的柱廊,交叉口设转变半径。罗马发明了发券结构,不仅大量用于庞大建筑物,还用于桥梁、输水道。二、中国古代典型城市中国原始公社向私有制过渡大约是公元前21世纪。在夏代逐渐形成了奴隶社会。至公元前17世纪商部落灭夏朝,生产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从殷墟(商代后期都城遗址)中发现,已经有治炼业、制陶业、石、玉器,并有货币。图1-10:周王城想象平面图图1-10:周王城想象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