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1单元 长度单位第1课时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课本第23页例1、例2、例3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的产生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形成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课件、直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课桌图片。)师: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
2、想量出这张课桌的长,你会怎么做?预设1:用书量。预设2:用手比。二、探究新知1.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认识古代人们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物体长度吗?(学生各抒己见,课件演示。)用庹测量石头的长度;用拃测量布的长度;用脚测量竹竿的长度。师: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1拃、1脚长等都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2)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师:现在请一位同学和我分别用拃测量一张课桌的长。预设:师生量出来的数据不一样。师:同样的课桌,学生量着是5拃,老师量着是3拃,为什么量得结果不一样呢?预设:老师和学生一拃的长度不同。师:要怎样才能得到准确的
3、结果呢?(学生各抒己见。)小结:需要统一长度单位。2.认识厘米。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课件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师:看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预设1:尺子上有数字,还有一根根线。师:这些线叫作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个比较长的刻度线,长线对着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作刻度几。预设2:这把尺子上还有“厘米”两个字。师:有些尺子上写的是“cm”,意思是一样的,“厘米”可以用“cm”表示。“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2)认识1厘米。师:尺子上“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刻度0到刻度1
4、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课件演示,让学生知道在尺子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巩固1厘米的表象。师分步提出如下要求让学生活动:同桌两人以厘米尺上的1厘米为标准,互相比划1厘米。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3.用厘米量。(1)从刻度0起量纸条的长度。(课件出示正确的测量方法和错误的测量方法进行对比,明确在用尺子测量纸条的长度时,要注意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2)从非0刻度起量纸条的长度。(课件出示把尺子的刻度“1”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用
5、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4.即时训练,强化新知。完成课本第4页上面的做一做。引导学生说出测量时看数据的方法。学生自主测量。三、巩固运用1.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正确?在括号内画“”。自主判断。2.量一量。用尺子量一量,食指宽约( )厘米, 手掌宽约( )厘米, 一拃长约( )厘米。根据测量结果填写。3.填一填。纸条长( )厘米。纸条长( )厘米。仔细观察,自主填空。4.完成课本第10页第10题。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1.课本第8页第1题,第2题。2.完成学练优或新领程本课时相关练习。【板书设计】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长度单位 1厘米测量比
6、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教学反思】本课时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1拃、1脚长等都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但要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还得统一长度单位,引出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如何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整体设计上环环紧扣,学生学习兴趣也比较高涨,整节课下来,所教知识基本都已掌握,只是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还需多多实践才行。第2课时 认识米 用米量【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4、例5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通过测
7、量、比较、观察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重点: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掌握用米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难点: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记住1米100厘米。【教学准备】课件、1米的直尺、卷尺、绳子。【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师:谁愿意用自己手上长20厘米的学生用尺来量一量黑板的长?(点名上台测量。)师:说一下你的测量感受。预设:尺子太短,量起来太麻烦,不容易得出结果。师:有没有更快、更方便的方法来测量黑板的长度?预设:用一把更长的尺子量。探究新知1.认识米尺。师:这是一把米尺,拿这把尺子
8、量一量,然后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预设:只量两次就量完了,黑板有两个米尺长。师: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这是我们今天新认识的长度单位。2.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1)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师:这把米尺的长度是1米,伸直双臂,量一量。预设:一位同学两只胳膊打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师: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身高吗?预设1:我一米二。预设2:我1米25厘米。师: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预设1:鼻子。预设2:眼睛。预设3:嘴巴。师:用米尺量一量,看你估计得对不对。(2)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
9、1米。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3.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课件演示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直观感知1米100厘米。(2)每个小组先测量出1米长的绳子,再用手上的学生用尺量一量有多少个厘米。师:你是怎么量的?预设1:用直尺量了5次。2020202020100(厘米)预设2:我的尺子最长能量15厘米,我量了6次,还多10厘米。15+15+15+15+15+1510100(厘米)师: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预设:100个。师:拿自己的学生用尺和老师的米尺比一比,看上面的1厘米是不是一样长?预设:一样长。小结
10、:1米100厘米,米可以用“m”表示,写成1m100cm动手操作,用米尺量。师:你能测量出教室的宽度吗?怎样测量更准确且简便呢?(引导学生先用一根长绳量教室的宽度,接着测量绳子的长度即可。注意拉绳时绳要拉紧,拉直。)师:现在请一组同学来测量绳子的长度,其他同学看他们测量的方法对不对。(测量时,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是否从起点开始,注意在中间衔接处是否做了标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请观看的同学帮忙。最后部分不够1米的用厘米为单位记录。)小结:测量物体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端开始,一般用尺子的刻度0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5.即时训练,强化新知。完成课本第4页下面做一做。(
11、用卷尺量。对卷尺进行简单的介绍,再次强调无论用哪种尺子测量,都要从物体的一端开始。)巩固运用1.完成课本第8页第4题。提示:可以利用自己熟悉的身体部位作标准,如用跳绳的一半与自己的身高比较,猫的高度与自己的腿进行比较,用人的身高与躺椅的长度比较。2.完成课本第9页第5题。按实际测量结果填写。3.看一看,填一填。纸条长( )厘米。纸条长( )米。100厘米( )米自主完成。集体订正。4.单位换算。 1 米 ( )厘米 100 厘米 ( )米 8 米 ( )厘米 700 厘米 ( )米(1)自主完成。(2)全班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第8
12、9页第3题,第6题。2.完成学练优或新领程本课时相关练习。【板书设计】认识米和用米量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1米100厘米 1m100cm【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厘米”的表象后,又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厘米的认识对米的表象的形成构成了一种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厘米和米在测量物体时的区别。但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对于一米到底有多长心里是完全没有感觉的。以此为教学的切入口,同时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1米的概念。存在不足:1.学生准备的1米绳子较多,因为比较软的关系,在操作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3、,妨碍了学生对1米的精确感受。2.由于年龄的关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仍不够。在操作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偷偷玩,不能做到认真听讲。第3课时 认识线段【教学内容】课本第56页例6、例7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直的和可度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难点:掌握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
14、管、绳子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一根直线一根曲线。)师:这两条线哪一根长?哪一根短?说说你是怎么比的。预设:把弯的绳子拉直了可以比较两根绳子的长短。探究新知教学例6。1.感知线段的特征。师: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线段有什么特点呢?(小组讨论,交流。)预设:线段是直的。2.实物感知。师:你能在教室中找到线段吗?预设1:桌子边、椅子边。预设2:书边。预设3:黑板边。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还能发现线段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各抒己见,师引导学生说出:线段是一条直直的线,这条线不能拉长,也不能缩短。)师:生活中你还能在哪里找到线段?自己想一想,也可以拿出学具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
15、,寻找线段。3.估线段和量线段。(师在黑板上画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整厘米线段,让学生观察。)师:估计一下,这两条线段哪条长?预设:右边的线段长。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预设:学生通过用尺子度量,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师:看到这样的测量结果,你有什么感想?预设: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要因具体情况而定。4.即时训练,强化新知。(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自主判断。引导学生说出理由,理解线段的特征。(2)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
16、题。引导学生画出3条线段。观察画出的是什么图形。教学例7。学画线段。任意画一条线段。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那你会画线段吗?自己在练习本上试着画一条。预设:学生们按自己的想法画出了长短不一的线段。画指定长度的线段。自主探究。师:看样子同学们都会画线段了,那你能再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学生尝试画线段,师巡视,让几个画法不同的同学上讲台演示。)交流汇报。师:谁能说一说你是如何画的?预设1:0起点画线段。先画一个点;左手按住尺子,让刻度0与所画的点对齐,从尺的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刻度3的地方停止;在停止的地方画出另一个点。预设2:非0起点画线段。从尺子的任意一个刻度画起,画到这个刻度再加3厘米对
17、应的刻度处。2.即时训练,强化新知。(1)完成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1题。预设:学生可能会比着上面一条线画一条。教师提示学生这样画的并不准确,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方法:量出给的线段的长度。画一条同等长度的线段。(2)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正确审题。弄清起点具体在哪里。动手画一画。三、巩固运用1.下面图形各有几条线段?(1)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汇报做题依据和方法。2.画一条比8厘米短4厘米的线段。(1)学生先判断要画一个多长的线段。(2)自己动手画线段,注意方法。3.完成课本第10页第11题。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四、认识更多的测量工具。师:测量的工具很多,实际测量时,根据所测物体的不
18、同,需要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自由讨论,说一说上面这些测量工具会用在哪些地方。)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第910页第7题,第10题。2.完成学练优或新领程本课时相关练习。【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线段的特点:直直的,可以量出长度。画线段:【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初步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充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课始,要让学生动手实践:想办法将弯曲的细线变直,让学生充分感知线段的本质特征。再让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变一变等多种形式建立清晰的表象,从而直观地认识抽象的线段的特征。在画线段
19、时,也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画线段的方法和注意点。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7页例8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2.巩固对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3.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重点:根据物体长度的不同,会正确地使用长度单位。难点:学会借助参照物判断和估测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国旗图。)师:每周星期一,学校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 我们站在红旗下,高唱国歌,向五星红旗敬礼。那一刻,会感到特别自豪,我们是光荣
20、的少先队员,热爱五星红旗,也热爱自己的祖国。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师:旗杆又高又直,你认为旗杆高是13米还是13厘米呢?你的判断理由又是什么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派代表汇报。)2.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师: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预设1:排除法:1厘米这么长,13厘米就这么高,旗杆不可能这么矮。预设2:估算法:我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底下。 10 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预设3:借助参照物法:一支新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师小结:要确定答案有多种方法,在选择合适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3.即时训练,强化新知。
21、完成课本第7页“做一做”。(虽然课桌、麻雀、篮球场等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并不一定都清楚它们的长度,如果学生判断单位有难度,教学时,可以用学生都熟悉的实物代替课本中选用的实物。)三、巩固运用1.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1)数学书长 26 米。( )(2)房间高 3 厘米。 ( )(3)大树高 8 米。 ( )(4)教室长 10 厘米。 ( )2.填上合适的单位。(1)筷子长为 15 ( )。(2)一本书厚约 1( )。(3)电视塔高 120( )。(4)一根跳绳长 2( )。3.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一把椅子大约高( )。 A.45 米 B.45 厘
22、米(2)一棵树大约高5( )。 A.米 B.厘米4. 在合适的答案后面画“”。桌子高:8 厘米 ( )80 厘米 ( )8 米 ( )(所有题目学生先自主完成,完成后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第9页第8题。2.完成学练优或新领程本课时相关练习。【板书设计】解决问题旗杆的高度是13米。【教学反思】 课堂上,对于学生解答问题方法的指导非常重要,而有效地指导来自教师对各类问题对应解决方法的深刻认识与解读,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还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各类方法并归纳整理成简洁的语言运用于方法指导教学中,以使课堂教学达到更佳的效果。 第2单元
2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课时 不进位加(1)【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难点: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书写格式。【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博物馆图。)师: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已知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4)班34人,每班有2名老师带队。师:你可以提出什么
24、数学问题?预设:学生会根据图中信息提出许多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有的是本节课要计算的,有的是后面要计算的。师: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二、探究新知1.体会加法的意义。师:要解决“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条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预设:二(1)班学生人数和本班带队老师人数。师:你找到这两个已知条件了吗?你会列式吗?预设:二(1)班学生有35人,带队老师有2人,352。2.明白算理,掌握算法。(1)交流口算方法。师:你能口算出结果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先将个位数相加,再与整十数相加。
25、5+2=7,30+7=37。探究笔算方法。师: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预设:师: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算法:列竖式计算。(课件演示结合小棒图列竖式的过程及要注意的地方。)师相机提问:2为什么不和3对齐?让学生明白列竖式计算时,个位与个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师:同学们刚才看明白竖式的书写步骤了吗?预设:先写35,再写2,再写 ,最后写得数。(师补充, 相当于横式中的等号。)师:大家自主整理本题解答过程。课件展示本题完整解答: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答: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37人。3.即时训练,强化新知。(1)完成课本第12页“做一做”第1题。326,竖式
26、中6和谁对齐?243,竖式应该如何写?543, 5要和谁对齐写?(2)完成课本第12页“做一做”第2题。自主看图列式计算。全班交流。三、巩固运用1.列竖式计算。35 3 7 41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森林医生。找出错因。订正,计算出正确结果。填一填,算一算。(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蝴蝶后面藏着数字几?(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说一说是如何思考的。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第15页第1题,第2题。2.完成学练优或新领程本课时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1) 35237 个位与个位对齐。【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
27、识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呈现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提取信息,从而提出问题,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广阔的空间。面对一个新的知识,教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思考、去探索、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认识不同的算法,既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又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在交流不同算法的基础上,突出笔算的方法,既传承了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第2课时 不进位加(2)【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理解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笔算。经历两位数加两
28、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3.通过探索,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感受数学的价值。【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笔算的计算顺序。【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317 415整十数加整十数。3040 2060列竖式计算。343 623 524二、探究新知1.揭示课题。(课件出示例2。)师:要知道两个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怎样列算式?预设:3532。师:这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也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板书课题:不进位加法(2)2.明白算理,掌握算法。(1)交流口
29、算方法。师:你能口算出结果吗?说一说,你是如何口算的。预设:先将个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将十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最后将两部分数相加。527,303060,76067探究笔算方法。师: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如何计算吗?(学生用小棒摆,师巡视。)预设: 3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是6个十,2个一和5个一合在一起是7个一。6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67。师:你能借助小棒图写出竖式吗?(学生试着写竖式,师课件演示。) 师: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预设:学生说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没有注意运算顺序。师:(强调)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师: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合作归纳,师补充。)小结
30、: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3.即时训练,强化新知。(1)完成课本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自主完成。说一说是怎样看小棒图写出加法算式的。(2)完成课本第13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自主完成。师进行评价,集体订正。三、巩固运用1.看图列式计算。 (1)自主看图列式计算。(2)全班交流。2.列竖式计算。3642 2345自主完成。集体订正。3.养鸡场一共有多少只鸡?(1)根据条件列出正确算式。(2)口算或笔算出结果。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第15页第3题。2.完成学练优或新领程本课时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2)
31、353267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交流亲历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这个数学问题的全过程,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要这样写竖式,学生也参与了竖式写法形成的全过程,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这一新知识。第3课时 进位加【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例3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掌握正确的竖式书写格式。2.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3.通过观察、
32、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重点难点】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难点:理解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复习导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85 96 33175 88 25156 78 421 2.帮小兔找到要拔的萝卜。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例3。)1.明白算理,掌握算法。师:要知道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怎样列算式?预设:3537。(1)交流口算方法。师:你能口算出结果吗?说一说,你是如何口算的。预设1:个位5712,十位336,353762。预设2:先算303060,再算5712,最后
33、算601272。预设3:353065,再算65772。师:结果到底是62还是72呢?我们摆小棒看一看。探究笔算方法。(摆小棒。)303010272师:你能借助小棒图写出竖式吗?(学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3 5 3 7师:该从哪一位算起呢?预设:从个位算起,5712。师:该怎么写呢?(学生自由讨论。)师:个位5加7满十,向十位进1,进的1写在十位的右下角。师:个位上还有2个1怎么办?预设: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位的这个十怎么办?预设: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3个十,加进位的1个十,一共是7个十。师: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小结:把相同数位
34、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要加上进位的1。2.即时训练,强化新知。完成教材P14“做一做”。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点评。三、巩固运用1.笔算下面各题。1448 5739 3526 2855课本第15页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错误原因,交流改正方法。看图列式计算。(1)自主看图列式计算。(2)全班交流。4.捡松果。两只松鼠一共捡了多少个松果?(1)根据条件列出正确算式。(2)笔算算式结果。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答案不唯一,学生写出一种即可。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第1516页第6题,第7题,第8题。2
35、.完成学练优或新领程本课时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进位加 353772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要加上进位的1。【教学反思】 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知识的迁移,重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第4课时 不退位减【教学内容】课本第18页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笔算。2.经历算法的探
36、索过程,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3.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能正确笔算。【教学准备】课件、圆片。【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小兔子得到了一些萝卜,想把这些萝卜按照由重到轻的顺序搬回家,你有什么办法帮着小兔子给这些萝卜排序吗?预设:计算出萝卜上算式的结果,按得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行前往后排。二、探究新知(出示教材第17页的情境图。)1.解读情境图。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
37、数学问题吗?预设:学生会根据图中信息提出许多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有的是本节课要计算的,有的是后面要计算的。师: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今天我们来解决有关减法计算的问题。2.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1)体会减法的意义。师: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怎样列算式?预设: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3623。明白算理,掌握算法。交流口算方法。师:你会口算此题吗?预设1:30-2010,633,10313。预设2:362016,16313。探究笔算方法。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能不能用竖式计算呢?(引导学生尝试用圆片摆一摆,先自主探索,教师巡视,然后集体交流。)预设: 十位
38、摆4个圆片,表示4个十,个位摆8个圆片,表示8个一。减去36,就从十位拿走3个圆片,还剩1个圆片,就是10,从个位拿走6个圆片,还剩2个圆片,就是2,所以得12。(结合学生的汇报,课件演示计算方法。)师: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小组交流讨论。师小结:列竖式计算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得数写在相应数位的下面。3.即时训练,强化新知。(1)完成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自主完成。互相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说说自己是怎样看圆片图写出减法竖式的。(2)完成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自主完成。全班汇报交流结果。三、巩固运用1.帮小动物回家。(1)计算出小动物所带卡片上算式的得数
39、。(2)将小动物送到相应得数的屋子中。2.森林医生。先找出错因,再改正。3.二年级同学去植树,二(1)班植了32棵树,二(2)班植了46棵树。(1)二(2)班比二(1)班多植了多少棵树?(2)两个班一共植了多少棵树?4.蝴蝶下面藏着几?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第20页第1题,第2题,第3题。2.完成学练优或新领程本课时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不退位减 483612 4 8 3 6 1 2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环环紧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得数,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40、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圆片图操作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掌握竖式解法及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做计算题的注意点。在强化笔算练习之后,再用所学的笔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5课时 退位减【教学内容】课本第19页例2、例3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笔算减法的算理,会正确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2.经历操作小棒的学习过程,理解算理,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探索笔算10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
41、算方法,会列竖式正确计算。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口算我最棒。168 104 157 125 178 116128 105 137 2.算一算,连一连。二、探究新知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1.获取信息,列式解答。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1:已知美国代表团获得36枚金牌,英国代表团获得19枚金牌。预设2:求美国比英国多获得多少枚金牌?师:该如何列式解答呢?预设:3619。2.明白算理,掌握算法。(1)自主探究。 师:如何计算呢?根据上节课的笔算方法,拿出小棒,试着摆一摆并列竖式计算。(2)交流汇报。师:你们计算出来了吗?
42、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预设:个位上的6不够减9。师:那你是如何解决的呢? 预设:拆开一捆小棒,10根与原来的1根合在一起是11根。师:非常棒!现在谁能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预设:个位上6减9不够减,从十位退1,与个位的6合成16,16减9得7写在个位,十位的3退了1,还剩2,减1 得1写在十位上。(学生如果在表述过程有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小棒图进行引导,理解算理。在此过程中规范退位减竖式书写格式。)师:想一想,从十位减起方便吗?(让学生试一试从十位减起,引导学生发现退位减从十位减起不方便。)教学例3。(课件出示例3。)1.学生独立计算。(请两名同学板演。)2.讨论算法,说计算过程。(课件演示。
43、)重点强调:从十位退“1”后,个位应算几减几;十位向个位退“1”后,十位应算几减几。3.小组合作,总结算法。师:谁能总结一下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 预设: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当10再计算;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位的1。4.即时训练,强化新知。完成课本第19页“做一做”。(1)学生自主完成。(2)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三、巩固运用1.完成课本第20页第4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板演。2.完成课本第21页第6题。(1)学生独立完成。(2)说一说错因及改正方法。3.我会解决问题。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所提问题不唯一,举一例即可。)四、课
44、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21页第7题,第8题,第9题。2.完成学练优或新领程本课时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退位减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后再减。【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教授新课时,我直接出示了例题让学生自主探索,目的是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为了让学生理解,我让学生实际摆小棒,明确怎样退位,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突破了难点。做习题时大部分同学都能做正确,还有个别同学出现了错误,我进行了一一讲解
45、。第6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23页例4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2.学会用画图的策略表示、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重点难点】重点: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在上周的学习中,李亮和王强分别得了7朵小红花和11朵小黄花。师:小黄花比小红花多多少朵?你是怎样想的?(生说自己的想法,师课件演示,得出结果。)二、探究新知1.读
46、懂情境图。(课件出示例4情境图。)师:学校开展卫生评比活动,观察二年级卫生评比结果表,从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预设:图的下部分被遮挡,数不出各班获得小红旗的面数,但学生可以观察得到各班之间相差的面数。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问题。(课件出示例4(1)。)获取信息。师:读题,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预设1:已知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预设2:求二班得了多少面。(2)解决问题。师:怎样解答?同学们试着画一画。预设:(如果学生画得不太标准,教师进行规范指导。)师:现在你会解答了吗?预设:求二班的小红旗就是把和一班同样多的12面与比一班多的3面合起来。12315(面)(3)回顾反思。
47、师:解答正确吗?预设:15123,二班确实比一班多得了3面,解答正确。总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课件出示例4(2)。)(1)获取信息。师:已知信息是什么?问题是什么?预设:已知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三班比一班少得了4面,要求三班得了多少面。(2)解决问题。师:怎样解答?预设:照第(1)题的方法画一画。师:通过画图分析,应该用如何解答?预设:三班比一班的小红旗少了4面,就是比12少4,用减法计算,即1248(面)(3)回顾反思。师:解答正确吗?预设:12减8等于4,三班确实比一班少得了4面,解答正确。总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48、。4.即时训练,强化新知。完成课本第24页“做一做”。(1)比较第一问和第二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画图,自主列式计算。三、巩固运用1.小明有36枚邮票,小丽的邮票数比小明少8枚,小丽有多少枚邮票?“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学生自主完成,点名汇报。)2.乐乐家养了24只鸡,养的鸭比鸡少5只,养的鹅比鸡多6只。乐乐家养了多少只鹅?“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学生自主完成,点名汇报。)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1.课本第25页第1题,第2题,第3题。2.完成学练优或新领程本课时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2315(面) 1248
49、(面)【教学反思】 整节课教师始终处于一个引导地位,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及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画图、交流、解决问题,掌握了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学问题。实际生活中,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要活学活用。第7课时 连加、连减【教学内容】课本第27页例1、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计算连加、连减的两步算式,掌握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2.在对比中优化算法,感受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性。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难点: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50、。【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口算我最棒。765 2410774630 726402.填一填。探究新知教学例1。师:南瓜丰收了,幸福小学二(1)班的同学去王大伯家的南瓜地里帮助王大伯摘南瓜,他们分成了三组。第一组摘了28个,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2个。我们计算一下,这3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2.解决问题。师:想一想,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小组内讨论并尝试列式计算,教师巡视。)预设1:283462 622284 先用28加34等于62,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62个南瓜。再用62加22等于84,3个组一共摘了84个南瓜。预设2:把两个加法横式连起来写,用2834,接着加22,2834228
51、4。3.探究加法竖式的连写方法。师:仔细观察这两个加法竖式,他们有什么特点? 预设:第一个加法竖式的得数就是第二个加法竖式的第一个加数。师:大家能不能想办法将这两个加法算式连起来,找到一种简便写法呢?(课件演示。)总结:像这样连加的算式,我们用前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和第三个数相加就是最后的结果,我们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连加竖式计算时,写成一个连写竖式更简便。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题。)1.自主探究。组织学生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明确要求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指名学生板演,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交流完后,师课件演示。)2.交流汇报。选取
52、有代表性的解法进行集中展示交流:分步计算。84402618(个)第一步口算,第二步列竖式。84402618(个)写连减算式。84402618(个)(对于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予以肯定。对第四种写法进行提问。)师:能不能这样写呢?预设:这样写不好计算。师:一般竖式计算连减不会这样写。师:除了连减,还有其他的列式方法吗?预设:84(4026),先算运走了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3.即时训练,强化新知。完成课本第28页上面“做一做”第12题。三、巩固运用1.完成课本第29页第4题。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先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原因,再改正。3.水果店进了80箱苹果,第一天卖出22箱,第二
53、天卖出25箱,还剩多少箱?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第29页第1题,第2题,第3题。2.完成学练优或新领程本课时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我都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本组的计算方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寻求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在展示交流中互相质疑,补充回答,完全是学生自己在自主学习。作为老师的我,只是学生在出现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给予引导或补充,让学生自己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不影响
54、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第8课时 加减混合【教学内容】课本第28页例3、例4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2.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推理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以及方法。难点:能正确地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列竖式计算。452816 924423探究新知教学例3。(课件出示例3。)1.获取信息。师: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1:车上原有47人,到南山站下去15人,又上来18人。预
55、设2:求现在有多少人?2.解决问题。 (1)尝试列式。 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预设:原来有47人,下去15人,此时车上剩(4715)人,再加上又上来的18人。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预设:471518。师: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2)探索计算方法。师:你会计算吗?(学生独立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派代表汇报。)预设: 师:有没有更简便的竖式计算方法呢?预设: (3)探寻不同解题方法。师:这一题还有其他解法吗?预设:先算上车比下车多几人,再算现在有多少人,18154750(人)教学例4。(课件出示例4。)1.探究计算方法。师:这也是一道加减混合的算式,你们
56、会算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预设: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的。师:怎样列竖式计算呢?(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师:这道题有简便写法吗?能否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预设:不能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要分步写两个竖式。师:说一说,怎样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呢?(小组讨论,集体汇报。)小结:加减混合运算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2.即时训练,强化新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做一做第12题。(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2)点名说计算过程,集体交流订正。三、巩固运用1.认真填一填。(1)学生自主完成。(2)集体讲解,订正。2.
57、数学门诊。 (1)找出错误原因。(2)独立完成。(3)集体讲解,订正。3.二年级有76人参加宣传“保护地球”活动,已经有26名男生和24名女生集合完毕,还有多少名同学没有集合?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第2930页第5题,第6题,第7题。2.完成学练优或新领程本课时相关练习。【板书设计】加减混合 【教学反思】本节课创设了上车下车这一情境,不断提出问题,带领学生合作探究“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富有兴趣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
58、探究“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学生在组内积极参与,发表意见。这一环节,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教师仅仅是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第9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32页例5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学会用加、减法计算来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2.明确两问中第一问的结果与第二问的关系,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连贯思考的习惯。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两问题目
59、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难点:准确地找出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条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你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吗?(1)小兔采了12个蘑菇,兔妈妈比小兔多采9个蘑菇,(2)图书角有故事书35本,科普书比故事书少11本,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例5。)获取信息。师:读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预设:已知美术兴趣小组有女生14人,男生比女生少5人。师:要解决什么问题?预设: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2.解决问题。师:怎样求男生人数呢?说说你的想法。预设:学生可能画图进行分析。求比14少5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1459(人)师:一共有多少人又该怎么计算呢?预设:把男生人数和女生
60、人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3.回顾反思。师:解答正确吗?预设1:14减9等于5,男生确实比女生少5人。预设2:14加9确实等于23。解答正确。师:这一题解决了几个问题?解答时要注意什么?(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小结: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要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第一个问题,再根据第一个问题的结果和有关联的另一个条件去求第二个问题。所以,一定要保证第一个问题结果的准确性。4.即时训练,强化新知。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要求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巩固运用1.有89只鹅,鹅比鸡多78只,鸡有多少只?鸭比鸡多27只,鸭有多少只?(1)学生独立审题,找出已知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翠鸟听评课记录博客
- 2048java课程设计论文
- 《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课件
- 《语文备考》课件
- 《无脊椎动物总结》课件
- 《固体表面》课件
- 投资拓展专员工作计划
- 《方案介绍》课件
- 合肥消防抗震支架施工方案
- 交通运输局安全应急工作计划
- 生物质燃料的政策法规与标准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笔试题库
- 综合商务英语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哈尔滨金融学院
- 社区文化展览活动规划与实施三篇
- 2024年招录考试-法院书记员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
- 2024公司与个人汽车租赁合同书
- 布景与舞台设计
- 冬季施工焊接施工方案及措施
- 停氧的应急预案与流程
- 职业技术学院中职教育中心绘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MOOC 跨文化交际入门-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