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专题鉴赏之写意课件_第1页
绘画专题鉴赏之写意课件_第2页
绘画专题鉴赏之写意课件_第3页
绘画专题鉴赏之写意课件_第4页
绘画专题鉴赏之写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绘画专题鉴赏 中国写意绘画中国画从技法形式上分为工笔画、写意画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要用极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写意画用简练、豪放、洒落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风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国画的类型 向日葵 梵高鲜花提篮 虚谷花卉水果 虚谷静物水果 塞尚写意花鸟画写意画的特点:主张神似写意 花鸟画写意画的特点:注重笔墨 局部写意 花鸟 徐渭 明 杂花图卷局部 局部 明徐渭 孔雀图 清 朱耷写意画的特点:强调个性鹌鹑图 清代朱耷(白眼)秋风纨扇图 明 唐寅墨葡萄图 明 徐渭写意画的发展宋初 石恪 二祖调心图 :纵355厘米 横129厘米 石恪,生卒年不详,五代末宋初画家。字

2、子专,成都郫县(今属四川省)人。幼无羁束,长有声名,虽博综儒学,志惟好画。初事张南本学画,后笔墨放逸,不专规矩。在蜀地余圣寿寺、龙兴观等作宗教壁画。宋灭后蜀(965),石恪至都城开封,奉旨绘相国寺壁画,后授以画院之职,坚辞还乡。二祖调心图传为他所写。 图中表现慧可、丰干二位禅宗祖师调心师禅时的景象。慧可为禅宗二祖。画卷中,双足交叉趺坐,以胳膊支肘托腮的便是慧可,另一幅画奉干伏于温驯如猫的老虎的背上。前者突出一个“静”字,后者突出一个“酣”字。在画法上,简化了笔法,发挥水墨效果,体现了画家“惟面部手足用画法,衣纹皆粗笔成之”的风格。以强劲飞动和毫不经意的草草逸笔表现出高僧微妙深邃的禅境。笔意纵逸

3、苍劲,开大写意人物画之先河,对南宋梁楷及以后减笔人物画家颇有影响。此图经日本学者论证为宋末元初摹本。石恪 二祖调心图南宋 梁楷泼墨仙人图纵487厘米 横277厘米 梁楷,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居钱塘(今浙江杭州)。贾师古高足。工画人物、佛道、鬼神,兼擅山水、花鸟。有出蓝之誉。性格豪放不羁,画分二体:一曰“细笔”;一曰“减笔”,继承五代石恪,寥寥数笔,概括飘逸,对明清及现代画家有着重要影响。传世作品有六祖斫竹图、八高僧故事图、泼墨仙人图。 梁楷泼墨仙人图 纵487厘米 横277厘米此图画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那双小眼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的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4、。那副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的滑稽相,使仙人超凡脱俗又满带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作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那浑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的大片泼墨,可谓笔简神具、自然潇洒,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湖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南宋 梁楷太白行吟图 纵812厘米 横304厘米 太白行吟图是梁楷减笔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寥寥数笔就把“诗仙”那种纵酒飘逸、才思横溢的风度神韵,勾画得惟妙惟肖。画家不拘泥于琐末细节,而是突出诗人的性格特征,选取最能反映诗人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的瞬间动作,加以概略的描绘。虽是逸笔草草,却言简意赅,以一当十,毫无雕琢造作之气。人物神韵

5、的体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南宋 梁楷六祖斫竹图 纵73厘米 横31,8厘米 此图描绘六祖慧能斫竹的故事。慧能,俗姓卢,世居范阳,曾为樵夫。为禅宗南宗的开创者。图中的六祖在古树衬托下,一手拿刀,一手持竹竿,正砍伐枯竹。画面以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六祖的生动神态,充分表现了慧能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这一身世特征。用笔刚劲老辣而又简括,气势非凡,是作者的“简笔”佳作。 文人画:文人水墨画的兴起和发展是从南宋末年开始的。(1)作者多是学者、诗人又是画家, (2)文人画重表达观念和情感、畅神、抒情、寄兴、多借物寓意来表达志向和意趣。 (3)文人画重墨轻色,重笔墨情趣,轻刻意求似,重潇洒洗练,轻繁缛纤细;重天真

6、幽淡,轻富丽工艳。(4)在作品中将梅、兰、竹、菊、松、石等作为人格化的形象象征,以此寄托画家的情感和精神。苏轼善画枯木怪石,遒劲盘曲,如其胸中盘郁也宋 文同墨竹图 绢本水墨 纵131.6厘米 横105.4厘米此图写倒垂竹一梢,出枝微曲取横空之势。着叶不多,疏密有致,其茎多新枝,以淡墨渲写,生趣蓬勃。 墨竹图 宋代 文同米芾(1061-1107年),字元章,与苏要好。米芾初见苏轼是在苏被贬黄州不久(1082年前后),酒酣,苏轼诗性大发,请米芾在墙面贴上观音纸,挥毫作画,一枯树,一怪石,两枝竹,送给米作纪念。此画后来被王晋卿借去不还,米芾终生引为憾事。 与其子米友仁开创米家山水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

7、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卖处,闲抛闲掷野藤中! 天池明 徐渭 墨葡萄图徐渭明榴实图勇于创新的清代写意八大勇于创新的清代写意扬州八怪 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个性。他们突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大胆地张扬个性,这也是后来被称为“怪”的原因。 墨竹图 清代 郑燮墨梅图 清 金 农渔翁渔归途 清 黄慎黄慎作品鲇鱼图 清 李鱓吴昌硕 上海博物馆徐悲鸿群马图此幅群马图作于一九四O年,徐悲鸿当时正旅居印度,他从报上得知中国军队在鄂北痛击了日本侵略者,喜不自禁,乘兴挥毫,写下这幅逸兴遄飞的佳作。在图中左上侧,他自题曰:“昔有狂人为诗云:一得从千虑,狂愚辄自夸,以为真不恶

8、,古人莫之加”。借这幅奔马图,他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对民族的明天满怀的希望以反对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念。托物言志是他绘画的一大特色。 齐白石齐白石(1864一1957),名璜,小名阿芝,字萍生,号白石、白石翁、老白,又号寄萍、老萍、借山翁、杏子呜老民、齐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湖南湘潭人。家贫,十二岁学木工,擅雕花。少年时从芥子园画谱开始习画,至二十七岁才拜师学书画,进而学诗、篆刻、兼画肖像等。四十岁后多次游历南北各地,画成著名的借山图四十余幅。近六十岁定居北京,因受陈师曾影响,由工笔和小写意转为大写意,上承徐青藤、八大山人和扬州画派,近师吴昌硕等,自创一体。其花卉鱼虫、山水、人物,俱生动传神。常

9、用诗画抒怀,爱憎十分鲜明。他的画热烈、诙谐、有趣,雅俗共赏。 齐白石群虾图齐白石画虾可说是画坛一绝,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此图中写六只虾,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细笔写须、爪、大螯,刚柔并济、凝练传神,显示了画家高妙的书法功力。画家写虾,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大胆概括简化,更得传神妙笔。齐白石牡丹图 此画款题“九十七岁白石”,是齐白石仙逝之年的作品。画中牡丹大笔重点,写意豪宕,动姿飞扬;不写枝干,只以墨点彩染,刻画出叶片浓郁苍翠之态,墨笔撇飞,便将叶随风动,风吹叶涌之神尽情描出。 齐白石牵牛葫芦图 此画为大写意

10、绘画之精品,无论是构图、行笔、着色,皆得传神高妙。画中纯以泼墨写出瓜叶,不着墨线勾筋写脉,笔法简洁传神,墨色酣畅淋漓。牵牛、葫芦之红、黄艳彩与浓淡墨色交相辉映。以焦墨渴笔写藤,宛转如飞,似游龙入江,挥洒自如。气韵充盈笔端。此画作于画家八十八岁高龄之时,书画技艺已皆达化境。其炉火纯青的妙写之法,从此图中可见一斑。 齐白石 大桃图齐白 石 芙蓉鸭子图四君子:中国画术语。指以梅、兰、竹、菊四种花卉为题材的总称。花鸟画之分支。宋元若干画家好写竹、梅,加上松树,称“岁寒三友”。元代吴镇在“三友”外加画兰花,名“四友图”。明神宗万历(1573一1619)间,黄凤池辑梅竹兰菊四谱,陈继儒称“四君”,后即名“

11、四君子”。后人又加上松树(或水仙,或奇石)合称“五清”或“五友”。清代王概编芥子园画传第三集,即为梅、兰、竹、菊四谱。这类题材,能象征高洁的品格和正直、坚强、坚忍、乐观以及不畏强暴的精神,历代画家久画不衰。郑板桥 四君子 四屏墨梅图 王冕 元代墨兰图 南宋 郑思肖宋 文同墨竹图 绢本水墨 纵131.6厘米 横105.4厘米此图写倒垂竹一梢,出枝微曲取横空之势。着叶不多,疏密有致,其茎多新枝,以淡墨渲写,生趣蓬勃。 元 管道升墨竹图卷 此图描绘一株竹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小枝左右分开,竹叶浓密,生动有致,用笔尖劲有力,颇见功力。兰竹图 明 文征明勇于创新的清代写意扬州八怪 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个性。他们突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大胆地张扬个性,这也是后来被称为“怪”的原因。 郑板桥擅长画竹、兰、石,用墨干淡并兼,笔法挺拔,布局疏密相间,以少胜多。他还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用作画的方法来书写,自创出一种“六分半书”。他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作画阶段。郑板桥笔下的竹子,往往就是自己思想和人品的化身。 郑燮墨竹图 此画中写修竹数竿,长短有殊,左斜右倾,顾盼有情。用笔遒劲圆润,疏爽飞动。竹后几根石柱挺立,水墨勾画,笔法秀挺硬气,皴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