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调整在观察中提升-中班结构游戏《桥》之观察记录_第1页
且行且调整在观察中提升-中班结构游戏《桥》之观察记录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且行且调整,在观察中提升中班结构游戏桥之观察记录 【游戏记录背景】 在我们的家乡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关注到了家乡造型各异的桥,许多孩子尝试在建构区用不同材料表现自己对桥的认知与发现。但是,观察孩子们的建构,却存在较多问题,阻碍了他们成功的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桥的表达与表现。因此,我们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开展了以桥为主题的建构活动。 【案例描述、分析与调整】 1.初次建构:引桥与桥墩 老师在区域中提供了许多桥的图片,孩子们自发结伴分组,开始建构桥梁。 宸宸选择了小方块积木。他将积木竖起来,间隔一点距离放一块,连着放了几块。之后,又拿来一块方块积木,将它搁在刚才竖立摆放的积木上,然后开始

2、往旁边延伸,不一会儿,桥就变得长长的了。宸宸似乎很满意,起身去看朋友们搭得怎样了。他看到一边的博源在桥两边搭了引桥,想了想,也拿了两块长木板,搁在自己的桥两端。老师问他:这是什么?宸宸说:这是从桥上下来的地方。 铭铭用小方块积木直接在地上连接,铺了长长的一条路。慧慧说:你这不是桥,没有桥墩。铭铭看看其他孩子搭的桥,说:那我给它装一下吧!他拿来许多方形积木往路面上一层层地垒。慧慧又说:你这个不是桥墩,连牢的。铭铭看看慧慧,不太明白,于是没理慧慧,又管自己去加长了 分析反思:孩子们对桥的建构目的比较明确,能够围绕着目标进行创作。但从他们对桥的建构表征来看,对桥的认识比较粗浅,且层次不一。 首先,他

3、们都关注到了桥有长长的桥面这一特征,在表征中也都体现了这一点。但铭铭对桥的认知仅在于桥是长长的,没有桥墩、引桥等概念;宸宸、慧慧显然在观察中已经感知到了桥面与桥墩的关系,但宸宸对引桥是缺乏认知的,不过他很善于同伴学习,能从同伴的作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借助模仿学习丰富了自己的作品。 其次,他们对桥这一建筑生活经验比较缺乏,大多只关注桥的大概形状。 跟进策略:分析孩子们的能力特点,后期我们提供的支持策略是: (1)提供各种普通桥梁的图片,引导孩子关注桥的主要特征与结构。 (2)借助谈话,引导孩子关注桥的结构及用途,丰富孩子对桥梁的认知。 (3)提供桥梁设计图纸,引导孩子学着设计自己喜欢的桥梁,并

4、尝试按设计图进行建构表征。(设计图纸是对孩子全局思考、计划能力的培养,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经验,对桥进行深层、全面的思考) 2.二次建构:计划与实践 建构活动前,老师引导孩子回忆上一次建构时存在的问题:没有桥墩、引桥,并请孩子们讨论:桥墩、引桥有什么作用?讨论中,孩子们了解了桥墩对桥跨重力、水流压力等的承受作用,以及对船只、车辆通行的便利性,引桥则是行人、车辆上下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后,老师又请孩子们在图纸上设计了自己想要建构的桥,然后开始建构。 浩诚设计的是圆形桥墩的桥梁。他在积木堆中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两块圆弧形的积木,将之并排竖立,并拿了块长方形积木放在上面。之后,浩诚又看了看自己的图纸,想

5、了想说:好像还有这个。他又找来了长方形的积木,小心地架在两边:这样就可以走到桥上去了。 皓然、媛媛、霆霆等许多孩子也都看着图纸,搭桥墩、铺桥面、架引桥,很快就将自己的桥完成了。老师拿着一辆小汽车开到霆霆的桥上,并嘭一声撞到了高于桥面的引桥。老师说:哎呀,这座桥怎么引桥那么高?我可怎么过去呀?霆霆说:要不我把它弄低一点吧!霆霆将用作引桥的积木往下调,可怎么也无法与桥面放平。霆霆又试了几次,见无法成功,摸摸脑袋走掉了。 栋栋、丰丰、楠楠在图纸上设计了栏杆等装饰。栋栋说:我的桥像彩虹桥。丰丰在桥的外侧装了许多立式柱子。倩倩在桥两边装了护栏,说这样人就不会掉到桥下去了,可装了护栏后,桥面窄得只剩下一条

6、缝了。 分析反思:建构前,老师引导孩子做的前期准备,如对桥墩、引桥作用的讨论、图纸的设计等,在孩子们的建构中体现了其效果,主要表现为孩子们对桥结构的表征比较完整,并且能够根据图纸调整自己的作品,如浩诚借助图纸补充了自己桥两边的引桥,楠楠、丰丰等孩子在实际作品中体现了计划中的护栏、装饰等。培养孩子做事的计划性非常重要,中班孩子已经具备事先计划的意识与能力,这次的尝试也验证了这一点。 不过,从孩子们的建构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对引桥的设计未能考虑其实际运用效果。图纸设计中,孩子们设计的引桥大多与桥面齐平,但实际建构中,引桥却高于桥面,这显然不符合引桥的实际运用要求。但孩子们并不考虑到这一点,即

7、使在老师的提醒下试图调整,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 二是对护栏的设计未考虑对桥面宽窄的影响。从倩倩装好护栏后桥面狭窄的情况看,孩子们只是单纯考虑了护栏的装饰作用,而未考虑护栏与桥面宽窄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跟进策略:针对孩子出现的情况,下阶段我们的调整策略是: (1)呈现孩子的问题,用实际操作的方法,引导孩子发现引桥高于桥面、装护栏导致桥面过窄等问题,并鼓励孩子带着问题在实践中寻求解决方法。 (2)运用群体智慧,借助讨论寻求解决方法。 3.三次建构:问题与实践 建构活动前,老师提出两个问题:如何解决桥面与引桥之间高低差异大的问题,使连接处变得平整?如何将桥面加宽,使桥梁装上栏杆等装饰后,桥面上依

8、旧可以畅通? 带着问题,孩子们各自分散开始结伴建构。 霆霆搭好桥面后,开始搭引桥。他试着将长条积木架在桥面上,一头高出了桥面。霆霆将之小心地往下挪,感觉两边有点平了,一放手,啪!引桥掉下去了。连试几次后,霆霆沮丧地说:怎么放不牢呀!之后,霆霆找了几块小方块积木,小心地往上叠,每块之间露出一点,变成了台阶的样式。到了最上面一块时,台阶放不稳,倒掉了。霆霆想了想,将每块积木之间的遮挡部分变小一点,再往上放,终于放稳了。霆霆很高兴,转身去垒另一边的台阶,边垒边说:这样就能走到桥上去了。两边垒好了,刚好看到老师走过来,霆霆介绍说:我的桥是人走上去的,不是开车的。 诚浩发现引桥高于桥面后,试着在桥面上又

9、放了一块长条形积木,发现桥面变高了,但桥面与引桥间仍有一点小距离。他回到积木筐边,拿了一块比桥墩小点的积木,放到桥墩边,再将引桥架在上面,这下桥面与引桥之间的距离基本上没有了,显得比较平整。诚浩非常开心,又去另一边用同样的方法架引桥。 锦宏、王悦选择的方法有点不一样,他们的桥墩是一样大小的积木,只是桥面只放到了半块桥墩的位置,另一半位置给引桥,这样一来,引桥与桥面的连接也比较平整。 晨晨在连接引桥时,选择了将三角形积木直角朝下,一边对着桥墩摆放,三角形的长斜边就成了引桥,非常平整。倩倩也是用三角形的长斜边作为引桥或引桥的支架,再在上面搁长条形积木,也非常平整。 栋栋、媛媛在解决桥面太窄的问题。

10、栋栋说:我有办法让它变宽。他放了两排桥墩,再在上面架桥面,桥就变得宽宽的了,媛媛则在一边给桥面做栏杆。傲玥、馨儿也用了双排加宽桥面的方法,可心则加宽成了三排宽的桥面,同时还用和前面小朋友一样的办法,解决了引桥与桥面的连接问题,桥上的栏杆装起来、桥顶加起来,孩子们的桥变得更丰富了 分析反思: 这次操作中,我们采用了带着问题去建构的方法,孩子们的目的性非常明确:要解决引桥与桥面的连接不平整、桥面过窄的问题。 建构中,孩子们一直在努力尝试解决问题,他们使用的方法主要有这么几种: 一是发现了桥墩高低对引桥与桥面连接的影响,因此使用了调整桥墩的方法,或使桥墩变低,这样引桥一端就不会高于桥面;或者引桥与桥

11、面共用桥墩,使两者之间变得平整。 二是改变思维方式,运用铺台阶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案例中霆霆没有找到解决引桥高于桥面这一问题的方法,他采用了自己对桥的不同观察发现,改用铺台阶的方式,这也是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他的这种特殊尝试可以给其他孩子的建构提供新的思路,而在介绍交流中,同伴的方法也能使其获取新的经验。 三是关注到了装栏杆后桥面过窄的原因,在实践中运用加宽的方法,自主地解决了问题。 当然,在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期同伴间的讨论、建构前目标的明确性,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导孩子进行同伴间的互相学习、加强建构的目的性,是我们在建构活动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从中班孩子的能力特点来说,孩子

12、们对桥的建构已经基本上达成了预期目的,而立交桥之类的建构目标对中班孩子来说难度显得过大,今后对桥的建构中,我们应该往哪个方向调整呢? 4.四次建构:观察与留白 新的建构活动开始了,这一次我们没有提新的要求,只是在命题桥之后,给了孩子一个留白式的思考空间。同时,老师提供了一些特殊形状的积木,将之放在了醒目位置。 丰丰和强强在挑选积木时,发现了一块叉形积木,两人拿出来好奇地摆弄着。丰丰说:我们用这个来搭桥吧!他们在叉形积木的每个分叉下放了一块积木,使之横立在地上。丰丰说:看,这个桥可以从这里分开。两人又忙着给桥的三个分叉口铺引桥。这时金奕过来了,看看丰丰他们的桥,问:你们在干什么?丰丰说:我们的桥

13、可以分开的。金奕说:那我们一起搭吧,和我们的桥连牢。丰丰同意了。两组人合在一起,将两座桥进行了连接,同时还在连接时进行了转弯处理。慢慢地,两座桥变成了一个大型的组合 另一边,慧慧他们搭好了自己的桥面之后,也在进行着桥的拓展,桥与路连接在了一起,变得越来越长 分析反思:今天的建构中,老师虽然没有明确要求,只提供了留白式的思考空间,但提供的特殊形状的积木,如前面提到的叉形积木、半圆形积木等,却隐含了拓展的期待。实际操作中,孩子们惊讶之余,也不负期待地进行了尝试与拓展。更让老师惊喜的是,孩子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桥梁的建构,而是出现了小组间的合作建构、对桥与路的组合建构等等。由此我们思考,在有明确目标

14、的同时,偶尔放慢脚步,多点等待,多给孩子一点自主创新的机会,有时孩子真的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跟进策略: (1)提供世界上各种造型各异、特点不同的桥,和孩子一起共同欣赏、交流,为后期高架桥、立交桥等更复杂桥梁的架构作好铺垫。 (2)给孩子一些自主建构的空间,让孩子带着主题去进行图纸的再次设计、桥梁的再次创新建构,当下一个契机出现时,提出新的目标。 【我们的思考】 1.了解是基础,在了解中做好计划。 建构某种事物,首先要了解其特征。因此,教师需要提供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孩子对建构目标进行预先的了解,如图片观察、现场参观、同伴讨论、亲子调研等等。当孩子们对目标有充分的了解后,再引导其进行计划、

15、建构,事半功倍。需要说明的是,计划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有所不同,如小班可以事先说说自己想要搭什么、有什么特点,中大班则可以自己进行图纸的设计,以提升建构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有效性。 2.观察是前提,在观察中发现问题。 在孩子的建构活动中,老师是观察者,观察孩子如何建构、用了哪些方法、存在什么困难、材料是否合适等。只有用心观察,才能了解孩子的水平、了解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调整。值得说明的是,在观察中,老师不要急于介入指导,而是要用心倾听孩子的表达、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只有深入地了解,才能适宜地指导。 3.调整是重点,在调整中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后,及时的调整很重要。调整可以包括很多方面,如果老师制订的目标不符合孩子的年龄与能力特点,就需要对目标进行调整,使其能更符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如果材料的提供不适宜目标物的建构,就需要对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或补充、或组合,使其能更好地满足建构的需要;如果孩子的已有经验比较欠缺,就需要运用不同方法,丰富其认知、拓展其视野,使其能在建构中更有效地表达表现调整是解决问题最关键的环节,只有针对问题有效的调整,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推进孩子的建构活动,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4.等待是策略,在等待中寻找契机。 等待也是一种策略。在建构活动中,如果一时无法发现问题,或不了解孩子可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