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亡羊补牢教学设计反思范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38dc1595147705cc65509bcb5fd7192/838dc1595147705cc65509bcb5fd71921.gif)
![9亡羊补牢教学设计反思范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38dc1595147705cc65509bcb5fd7192/838dc1595147705cc65509bcb5fd71922.gif)
![9亡羊补牢教学设计反思范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38dc1595147705cc65509bcb5fd7192/838dc1595147705cc65509bcb5fd71923.gif)
![9亡羊补牢教学设计反思范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38dc1595147705cc65509bcb5fd7192/838dc1595147705cc65509bcb5fd71924.gif)
![9亡羊补牢教学设计反思范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38dc1595147705cc65509bcb5fd7192/838dc1595147705cc65509bcb5fd719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亡羊补牢教学设计反思范文9 寓言两则之亡羊补牢教学设计勉县地钢小学付东成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语;掌握“亡”“牢”在本文中的意思2、了解亡羊补牢的寓意;3、能把寓言的道理和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的寓意并联系到生活。教学难点:能通过引导自己归纳寓意。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寓言定义-已知寓言-看图识寓言二、初读课文1、解题2、字词(包括多音字“圈”)3、整体感知试一试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三、精读感悟1、思考(1)羊丢了几次?(2)丢羊后养羊人是怎么做的?从他的态度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3)结果如何?2、归纳寓意-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四、
2、拓展延伸1、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类似“亡羊补牢”的事吗?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谈,如如不交作业,不讲卫生,或者环境污染、乱砍滥伐.2、在学习了这则寓言之后,如果你在学习上和生活中犯了错误,你会怎么做呢?五、我的知识库积累“和亡羊补牢”意思相近的成语A 吃一堑,长一智B知错就改C 悬崖勒马D 回头是岸E 知过则改F 浪子回头G 迷途知返六、板书设计第一次丢羊不听劝告知错不改第二次丢羊后悔有错就改从此以后,羊再没丢过为时未晚亡羊补牢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比较满意学生们的表现,学习兴致高涨,参与意识强烈,、学习效果良好。就本课的教学,发表几点不成熟的见解。一、目标明确,方法落实: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
3、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老师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进行,落实有效。从题目激趣导入,探究“寓言”的意思,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引导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设平台,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落实到位。二、读的不够,体会的不够读故事,悟出道理,却这节课同学们读的却不够,因为怕读得太多导致后边时间不够,这还要改进:因为读故事,体会人物的心理才更容易懂道理。三、要扩展学生视野课中,在拓展延伸时,很多同学不能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是对寓意理解还不够深刻,另一方面是学生视野狭窄,以后还应让同学
4、们多多接触社会。第二篇:9.亡羊补牢教学反思9.亡羊补牢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校组织的“双优课”评选活动中,展示给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我亲切、谦和的教态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许,同时对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致关的重要。我非常满意的是学生们的表现,学习兴致高涨,参与意识强烈,发散思维活跃、学习效果良好。一节课的教学安排,老师可以精心准备,但课上的突发事件(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或是无关的),确实往往让老师始料未及的,怎样巧妙的处理好,就要看老师的应变能力,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继而就本课书的教学,发表几点不成熟的见解:、目标明确,方法落实: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
5、的方法,老师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进行,落实有效。从题目激趣导入,探究“寓言”的意思,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引导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扎实到位。、循环反复,螺旋深化:简单的环节,训练却绝不简单,训练在反复中提高。第一,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积极的,第二,读故事,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读故事,体会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语句体会;创
6、设口语交际训练平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结合教材特点,选择学法,但切入点的问题缺少讨论的价值:这节课环节清楚紧凑,老师以“问题: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先自己在文中找,再在小组里交流。还有就是老师对养羊人有一种评价,不知对不对,待你们解决完第一个问题后告诉你们,帮我分析一下。”为切入点,引导孩子读故事,在生生的合作学习和师生的交流探究中,巧妙的使孩子读懂了故事,体会了寓意。这种探究合作学习在此运用得如此自然与高效。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但是我觉得作为切入点的问题过于简单,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小组讨论的意义不大。、教学无小事,更应关注细节:课后,学
7、生向我指出课堂上我出现的问题,例如:甲同学在读“则”时,发音不准,我没有及时纠正;乙同学在对养羊人评价时,说了一个同学们不理解的成语,教师忽视了这一环节,含糊而过,给同学带来了学习上的阴影。这些只是学生给我提出的,可能还有一些细节出现了纰漏,作为“当局者”的我也没有意识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悉心聆听、快速分析、及时指出。第三篇: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与反思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
8、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3、指名读,齐读。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集体交流:(羊圈破了个窟窿)(1)出示生字
9、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小组讨论:对两次丢羊,养羊人分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1、街坊劝告,他不听。(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3)引导评议,齐读。(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6)指名读,评议。(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2、让我们来
10、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1)指名读第4节,评议。(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3)齐读第4节。3、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4、讨论交流:(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看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
11、导学生用“从此”造句。五、体会寓意。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2、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3、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4、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六、总结全文。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3、总结寓意。七、作业设计:1、背诵这则寓言。2、联系学习、生活
12、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板书设计:想法已经丢后悔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结果又少再没丢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校组织的“双优课”评选活动中,展示给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我亲切、谦和的教态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许,同时对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致关的重要。我非常满意的是学生们的表现,学习兴致高涨,参与意识强烈,发散思维活跃、学习效果良好。一节课的教学安排,老师可以精心准备,但课上的突发事件(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或是无关的),确实往往让老师始料未及的,怎样巧妙的处理好,就要看老师的应变能力,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继而就本课书的教学,发表几点不成熟的见解:、目标明确,方法落实: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
13、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老师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进行,落实有效。从题目激趣导入,探究“寓言”的意思,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引导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扎实到位。、循环反复,螺旋深化:简单的环节,训练却绝不简单,训练在反复中提高。第一,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积极的,第二,读故事,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
14、撞:读故事,体会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语句体会;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平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结合教材特点,选择学法,但切入点的问题缺少讨论的价值:这节课环节清楚紧凑,老师以“问题: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先自己在文中找,再在小组里交流。还有就是老师对养羊人有一种评价,不知对不对,待你们解决完第一个问题后告诉你们,帮我分析一下。”为切入点,引导孩子读故事,在生生的合作学习和师生的交流探究中,巧妙的使孩子读懂了故事,体会了寓意。这种探究合作学习在此运用得如此自然与高效。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但是我觉得作为切入点的问题过于简单,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小组讨
15、论的意义不大。、教学无小事,更应关注细节:课后,学生向我指出课堂上我出现的问题,例如:甲同学在读“则”时,发音不准,我没有及时纠正;乙同学在对养羊人评价时,说了一个同学们不理解的成语,教师忽视了这一环节,含糊而过,给同学带来了学习上的阴影。这些只是学生给我提出的,可能还有一些细节出现了纰漏,作为“当局者”的我也没有意识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悉心聆听、快速分析、及时指出。第四篇:亡羊补牢教学反思亡羊补牢教学反思本学期我校教研活动由我上了一堂语文公开课,我选择了语文三下教材第九课寓言两则的其中之一亡羊补牢。由于这则寓言比较短,所以安排了一课时完成。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全文共有5
16、个自然段。第13自然段写的是从前有一个人养了几只羊,第一次丢羊后,不听邻居劝告去修补羊圈。第4自然段写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第5自然段写他后悔不听邻居的话,立刻把养圈修好,从此再没有丢过羊。故事告诉我们: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这个成语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时,我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和行为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的反复阅读和理解,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通过教学和课后听课老师的点评,对本堂课做了如下反思:一、出示课题,引入新课(课题的教学反思)我采用了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的寓言并且举例,从而引出课题,并且对课题中“亡”和“牢”这两个字让学生先
17、解释他们的理解,他们认为“亡是死亡”、“牢是牢固”,我也没有多加讲解,一直到课文学习完,总结的时候我在来回顾这里,让学生再次理解“亡”和“牢”的意思,大部分学生能说出“亡是丢失”、“牢是羊圈”,这个方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两字的记忆和理解,但是有听课老师指出,我应该再加一句引导的话,如“这两个意思同学们到底有没有解释正确,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这样可以使学生不会产生对错误知识的记忆。我对于这个说法也比较赞同。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生字词和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反思)这个环节,我采用了指名读,让学生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划一划,然后幻灯片出示一些词语,一起学习。然后在读课文,思
18、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对于词语的教学中,虽然学生练习了很多遍,大部分同学能说会读了,但是还缺少正确地书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生字、词语的书写也比较重视,我恰恰在教学设计时忽略了这个。2.在再读课文时,我的要求是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但是当学生出现齐读时,我没有及时阻止。在说课文主要内容时,也只是请了几位同学说,而且她说的比较繁琐,我就马上去帮助她说完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补充扩写。3.在学生划生字词的过程中,我没有反馈。在学习词语时,也没有出现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三、理解内容、体会寓意(课文内容理解的教学反思)这个环节,我的设计是,学习了第一次丢羊
19、的原因和第二次丢羊的原因,然后又学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丢羊后的做法,然后又回头来学习第一次丢羊后“街坊”和“养羊人”对话对于这个设计,我自己也感觉不错。对于流程的设计合理,几个问题的追问设计的比较好。环环相扣学生理解的很好。在学习完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后,我提出了“如果养羊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有我让学生对养羊人两次丢羊后的行为做了讨论和评价,也是出于这个目的以及能够对寓意进行感悟。最后我还联系实际谈想法以及总结了这个寓言的道理。第五篇:亡羊补牢(教学反思)亡羊补牢教学反思三年二班吴桂英本节课是在学校组织的“双优课”评选活动中,展示给校领导和
20、老师们的。我亲切、谦和的教态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许,同时对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致关的重要。我非常满意的是学生们的表现,学习兴致高涨,参与意识强烈,发散思维活跃、学习效果良好。一节课的教学安排,老师可以精心准备,但课上的突发事件(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或是无关的),确实往往让老师始料未及的,怎样巧妙的处理好,就要看老师的应变能力,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继而就本课书的教学,发表几点不成熟的见解:、目标明确,方法落实: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老师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进行,落实有效。从题目激趣导入,探究“寓言”的意思,
21、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引导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扎实到位。、循环反复,螺旋深化:简单的环节,训练却绝不简单,训练在反复中提高。第一,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积极的,第二,读故事,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读故事,体会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语句体会;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平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及反思五年级语文教研组组内研讨课
22、活动资料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及反思骊城学区第一小学陈丽娜【授课教师】陈丽娜【授课时间】2017年3月28日【教材理解】本单元的主题是他们让我们感动,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设计理念】选择这篇文章的目的有两
23、个: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是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情简介】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再见了,亲人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教学目标】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教学重难点】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指导小组合作学
24、习【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题解,领略思想内容1 “金色”是什么意思?2 (轻声朗读)把和题目相关的句子写出来。3 说说本文记叙一件什么事?4 (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二、绘形,激发思想感情1、浏览课文,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的?(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来揭示的。)2、从课文中画出老班长外表的句子,从老板长的外貌特征你明白什么?3、老班长这种崇高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行动:他是“一棵一棵地摸着”;他挖草根,想尽办法做鱼钩钓鱼;他翻了很多草皮,才能找到
25、鱼饵;他那么苍老,还为三位小战士洗衣裳。)师: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行动,让我们体会到老班长那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党的忠诚。(出示小黑板)“合不拢眼、喜出望外、收敛笑容、露出笑意”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为什么这样描写?(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老班长的神情的。“合不拢眼”这个词可以看出老班长整夜睡不着;面对“饥饿威胁”,眼看三位伤员一天天瘦下去,老班长焦急不安;“喜出望外”是写一个偶然机会,老班长发现一条鱼跃出水面时的高兴劲儿;“收敛笑容”是当老班长不吃鱼汤的秘密被发现后,伤员端着鱼汤,怎么也“送不到嘴”,老班长见后的神情。三、入境、掀起情感波澜1、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
26、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2、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是什么滋味?当你和小梁一样看到了老班长把鱼汤让给病员吃,自己却嚼草根和鱼骨,“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时,你的心情怎么样?3、一个搪瓷碗有千斤重吗?为什么总送不嘴边?在这情景下,你将会怎么样?四、剖析、接受品德熏陶细读老班长牺牲这一重点段,并设身处地想象当时的情景1、老班长昏迷不醒时,我们为什么着慌了?2、快接近草地的边了,老班长终于精力耗尽,生命垂危,说明这段时间来,他是坚持着走过来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坚持呢?(他牢记党的委托,是党给他的力量。他坚信一定能走出草
27、地,有坚强的信念。3、当老班长奄奄一息时,小梁把鱼汤送到他的嘴边。可是老班长依然一滴不沾,他说了什么?你对这一席话是怎样体会的?(1)读老班长的.话老班长的话感人肺腑。读之更为动情,再次体现老班长形象的伟大。(2)引导学生谈体会:(这席话说明老班长在生命垂危关头,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老班长把党的话永记心头;老班长把生的希望让给病员,把饿和死的痛苦留给自己;要学习老班长赤胆忠心为革命的品质!)五、归纳,提高思想认识1 、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2、 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说明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老班长的光辉形象
28、。略)3、感情朗读,加深印象,倍受教育。【板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舍己为人忠于革命【教学反思】记得上这一篇课文我准备得还比较充分,上课的前一天晚上钻研教材到很晚。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一节课结束。在一小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困难比较大,而且这篇课文比较长。怎么办?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精选教学内容!首先,我已经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把认识生字的问题解决掉,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其次,对教学内容要有取舍,不能面面俱到,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疑难所在取舍教学内容。一开始,简单的一两句话就切入到课文:清明节,我们缅怀先烈,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两万五千里长征的途中,在过草地的
29、时候,有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金色的鱼钩。我让学生跟我一起板书课题(目的是注意“钩”的写法);如何读题目,哪个词语应该读重一点?学生有说“金色”,有的说是“鱼钩”,我让他们试着读一下,他们发现还是应该重读“金色”。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有学生举手问:“为什么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呢?”还有一个同学问:“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为题目呢?”我对他们敢于提出问题表示赞扬。随后,进入初读了解大意,提出自己困惑的阶段。我给了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大约10分钟左右。学生概括大意的积极性不是太高,举手的仅一、两个。下面让学生提出自己阅读中的困惑。有一两个学生重复了刚出示题目时的问题,即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另外有两个问
30、题是对课文中句子的理解: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为什么有千斤重?2、还是这一节,最后一句“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这个意思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书,然后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掉。另外一个问题是:“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的还有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这个最后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一个学生认为是语意未尽,另一个学生马上反对,认为是说话被打断,因为下文有我打断说的话,应该是说话的省略。我当时都肯定了他们的观点。但是现在想想,不应该是语意未尽,第二种观点更有根据。学生的这几个问题解决掉,时间只剩下4分钟。我预设的几个问题只好搁置起来,例如,课文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
31、表现他的精神的?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深情地朗读出来。最后,我回到课文最后一节,结束了一堂课的教学。我在反思,略读课文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处理?是全部在课堂上解决,还是部分解决?如今天,把学生的全部问题放到课堂来解决,就出现自己预设的一些重要的教学内容被耽误掉的情况。看来,要客观看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对他们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归并,对于个别的问题(远离教学目标的)可以让他们课外去解决。要把学生的问题和自己预设的问题整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灵活的教学机智,这一点我还做得不够,需要进一步提高。第一篇:从手绘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表达反思工程制图的教学从手绘及计算机辅助设
32、计表达反思工程制图的教学摘 要:工程制图作为高职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提高设计表达的科学性,为后续设计表达课程打下基础。因此从学生在后续课程设计手绘和计算机辅助产品建模中出现的问题入手,重新思考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重点,对于制图课的教学改革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工程制图;产品造型设计;构型分析;构型设计;截交线;相贯线对于设计师来说,设计表达是举足轻重的专业技能,特别是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产品造型专业毕业生来说,最重要的两种设计表达技能手绘和计算机辅助产品建模就是核心职业竞争力。手绘表达是快速展示创意和设计思路重要方式
33、,在设计创新、产品开发流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记录创意构思、拓展思维、方案沟通与创意共享。1手绘的一大特征是直观性,能把脑海中无形的思维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化抽象为具象,让客户或者企业其他部门人员,甚至非专业人员看到表现图都可以了解设计者的创意。2计算机辅助产品建模指借助计算机软件如PRO-E(Pro/engineer)、Rhino(Rhinoceros犀牛)及SolidWorks等模拟出产品的造型、结构与材料。工程制图课程作为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绘制和识读工程图样的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绘图的实际技能。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一方面决定了学生在
34、设计实践中绘制工程图样的水平,另一方面则影响一些后续设计表达课程(主要是手绘课和计算机辅助产品建模课)的开展这一点常常被忽略。但随着软件PRO-E(Pro/engineer)与SolidWorks的普及,该门课程对于设计工程图制作的影响已经弱化,而对于后续设计表达课程的影响虽隐匿实则十分深远。原因如下:第一,高职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生源基本都是艺术生,在入学时他们大多已具备了将三维形象转化为二维平面图形的能力。第二,三维软件PRO-E(Pro/engineer)与SolidWorks已经能轻松实现从三维模型到工程图的自动输出,从业人员只需知晓工程图相关格式标准即可获取精确的工程图,换言之,设计工
35、程图的绘制很大程度上已不再依赖设计师的制图技能。第三,构型分析是工程制图课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如逻辑判断、分析和推理方面起重要作用,并直接影响其建模思路的形成。因此,后续设计表达课程(手绘课和计算机辅助产品建模课)能客观地反映出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其课程改革提供一些依据。笔者通过对近几年手绘课和计算机辅助产品建模课的分析,发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应与工程制图的教学有关:第一,手绘表达想象形态(即头脑中所构想的形态)时往往无从下手,特别是对复杂形体、截交线和相贯线的表达,一直是学生的弱项。第二,手绘时对形体的表达常出现透视上的错误,例如同一件产品中各个部件的透
36、视关系相互矛盾。第三,利用计算机辅助产品建模时,许多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分析产品各部分形体的构成,导致三维建模低效甚至失败,后续的模型渲染更无从谈起,直接影响效果图的制作。这些情况表明,学生在设计表达方面,缺乏在二维平面上准确直观地表现想象形态的三维立体图形的能力,而在三维空间中建模受阻则是构型分析能力不足的必然结果,而究其根本原因,则是学生欠缺必要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形体的构成缺乏理解和判断。其实,这也正是大多数艺术生的普遍特点,他们在入学之前均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以及绘画技巧。然而,学生对于形体的描绘大多是建立在感性的观察和感受上,未能理解和分析形体的体块关系;同时他们所接受的美术训练基本上以再现
37、所见事物为主,这也是其手绘时对想象形态的表达束手无策的重要原因。但设计是创造,设计表达需要再现的不是所见而是所想。因此,笔者认为,针对生源基本都是艺术生的产品造型设计专业,高职的工程制图课应重视以下几方面教学内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为他们学习后续的设计表达课程打下坚实基础。1 以三视图的读图识图与轴测图的绘制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将二维平面图转化为三维立体形象的能力和构型分析能力在工程制图中,二维平面图与三维立体图之间的转换是可逆的,这两种转化都是传统工程制图的教学内容,但笔者认为,针对对于高职产品造型专业的学生特点以及后续设计表达课程出现的问题,教学重点应放在二维平面图到三维
38、立体图的转化上,即三视图的读图识图与轴测图的绘制,理由如下:第一,产品造型专业的学生大多有绘画基础,轴测图在表现形体方面更具空间感和直观性因而容易识读这两点决定了他们往往较快掌握从三维立体图到二维平面图的转换。第二,二维平面图到三维立体图的转化更能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和构型分析能力。三视图读图识图指的是从二维平面图分析、判断从而建立起形体的三维立体形象。识读三视图不单需要读图者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还需要读图者具备一定的逻辑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方能构建出形体的三维立体形象,这也是准确绘制轴测图的前提。轴测图的绘制建立在正确理解体块关系和构型的基础上,因此掌握轴测图的绘制不仅能为学生日后
39、学习手绘打下基础,而且也有利于日后学习计算机软件辅助产品建模课程良好的构型分析能力是形成建模思路的必备条件。第三,轴测图在表现形体方面更具空间感和直观性,因此对手绘表达也更具参考意义。2 截交线、相贯线的学习重点在于掌握其变化规律无论是对于机械类还是非机类的专业,相贯线的准确求解一直以来都是传统工程制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笔者认为,对于产品造型专业来说,重点不在于准确(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求解,而在于预测各种形体相交时截交线、相贯线的形态变化规律,从而在进行产品造型设计构想时有一定的预判,在手绘表达时才不至于不知所措。教学时可借助三维软件如PRO-E(Pro/engineer)和SolidW
40、orks进行形体相交的模拟,通过各个形体尺寸和位置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其截交线、相贯线的形态变化规律。3 加强构型设计训练,提高学生表达想象形态的能力形体的构型设计是工程图学思维方式培养的重要方法3,同时也是培养想象形态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进行构型设计时需要调动创意思维与逻辑思维,将投影理论灵活运用到形态的设计与表达中,从而在二维平面上表达想象的三维立体形态。加强构型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也为手绘表达产品设计奠定基础。4 小结高职艺术类产品造型设计的工程制图课程应结合本专业与生源的特点,与时俱进调整教学内容促进课程改革,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制图技能与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使工程制图课程在
41、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是作者在从事工程制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对该课程的设置和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参考文献:1 于连.产品设计专业手绘表达改革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6(3):120-121.2 石仙花.手绘能力的培养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6(23):236.3 熊志勇,罗志成,陈锦昌,姜立军,邓学雄,刘林,陈炽坤J.基于创新性构型设计的工程图学教学体系研究.图学学报,2012(2):108-112.第二篇: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教学反思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教学反思保山第十中学李海军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是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课内容,属于“
42、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立体图像的概念和表达方法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丰富的线条表达方法,理解物象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发展个性,能够得心应手的用三维图像描绘立体形态。培养创新精神,学会从生活中去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讲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这一课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方面,虽然相比已学过的课程有一些难度,但在教学中由浅入深、由深及透的教学思路,使学生理解形态与结构的关系,掌握立体物象的呈现规律和表现方法。我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制作课件中运用很多与我们生活相联系的一些图片,使学生容易理解物象的形
43、状、结构、特征等要素,利用各种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的绘画,让学生分析、理解立体图像的多种表达方法。在新课的学习中,采用了观察分析的学习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比较、分析,我及时总结,把重难点解决在这种互动中。本节课的技能训练采用了练习法,设定了两个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呈现几组图形让学生分析所用的是哪种表达方法(学生知识内化过程);任意选择一种或多种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表达生活中常用的立体图形。(学生实践创新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练习。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体会到艺术的乐趣。本节课,我抓过程与方法,用过程和方法带动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带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尽管我在备课的时候对各个教学环节左思
44、右量,但在教学中还是感受到了不足之处。一、细节重视的不够。我自认为我态度认真,积极备课,但是忽略了细节,问题设置的不够精,不够简练,用时稍长,导致时间有些紧张。二、在课件的制作上还存在着图片出边框的现象,这样学生在观看时有些不全面。三、有一小部分学生只是热心地参与活动,掌握知识却如过眼云烟,刚刚讲过的方法,却说不上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目标明确,问题设计精巧,结构清晰,合理安排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课堂上对不乐学的一小部分学生因势利导,抓住闪光点,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碰撞出思维、情感、知识的火花,从中生成能力、方法、习惯。让课堂成为一种有生命的、有质量的、鲜活的真课堂。第
45、三篇:手绘线条图像教学设计及反思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立体的表达教学设计【课型】 绘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本课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形态与结构的关系,掌握立体物象的呈现规律和表现手法,表达立体物象的几种方法。2、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表现出有个性的空间世界,充分发挥想象力,把他们对空间的理解展示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到协调发展。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学生自己的成长环境,消除学生对复杂结构和多维物象表达的恐惧感,发展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使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表达方式,进行自我表达和交流【教学重点】对立体图像的概念和表达方法的了解与认识 【教学难点】对立体图像中的透视的掌握和运用
46、;让学生消除对复杂结构和多维物象表达的恐惧感【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在进行今天的美术课之前,我想先邀请一位同学跟我共同完成一幅作品。(黑板上呈现一个平面图形)师:哪位同学来试一试,怎么办,才能将这个平面图形变为立体图形?学生先观察,再进行尝试。师:通过添加了几笔,这个平面图像就变得立体了起来,神奇吗?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课件呈现课题:手绘线条图像物像立体的表达)二、讲授新课(课件呈现三组图像方形与正方体,圆形与球体,三角形与三角体)师:我们仔细观察,每组图像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区别? 生:一个是平面的图像,一个是立体的图像师:咱们一直在说立体,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立
47、体图像呢?生思考发言(课件呈现立体图像:立体图像指在平面中运用绘画等形式表达具有长、宽、高三种空间度量效果的三维立体形象)师对立体图像的理论进行进一步解释师:你发现了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这样的三维立体形象。你能找到吗?生观察分析后发言(课件呈现图片建筑物,礼品盒等)师: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关于立体形象的描绘,比如课本上给出的示意图。那同学们看了这些立体图像后,再想想那些平面图像,会有什么感觉呢?生:生动(逼真、形象)师:说得好,运用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能最直观、最形象的体现出物体的形状、结构与特征,因此立体图像的表达也同样具有记录、说明、交流、抒情的功能。比如课本上的图例:“吸尘
48、器产品说明书”,“多用柜的设计”等,那么,怎么样来表达所看到的立体形象呢?有什么方法可学吗?(课件呈现手绘线条图像:立体图像的表达的三种方法,教师讲解并演示)(1)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简要讲一下透视知识) (2)表达结构分析的方法 (3)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以上方法逐一讲解并演示,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学习与了解三种不同方法的特征。三:巩固知识比较同一物体的不同表达方法(知识内化)(课件呈现两组图像,让学生猜一猜所用的是哪种方法)四、创作练习请学生选一种方法描绘一至两种物品,可参考课本范例。 学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五、展示与评价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作品,对作品进行自评及学生之间的互评。评价要求:是否体现三种不同的表达方法,线条是否简洁明确,感受是否表达了出来。四、小结师:手绘线条图像是人类除口语、文字以外的第三语言,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尽快的掌握这一本领,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课后反思首先,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同范本:企业投资合同
- 汽车租赁合同补充条款
- 船舶租赁合同标准文本
- 标准建设工程勘察合同样本
- (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大一统”第10课 秦朝的统一说课稿 冀教版
- 森林资源承包合同
- 度爆破器材供需合同
- 3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借款合同纠纷和解协议范本
- 考向三 气体实验定律及其综合应用-2025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课件
- 铜陵油库重油罐区工艺设计
- DB51∕T 2767-2021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 反兴奋剂考试试题与解析
-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清洗消毒保养及注意事项解读
- 建筑工程材料取样及收费标准
- 堤坝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CPIM BSCM__v3_0_VC(课堂PPT)
- 常用的螺纹底孔及公差规定
- 会议审批表模板
- 空调线路安装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检验批填写全套表格+示范填写与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