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篇: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高台镇中心完小白德艳【教 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计算以及几种常见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面积,到学习曲线图形的面积,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方法,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现象、勇于实践,注意突出以下几点: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猜想,探究发现圆可以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鼓励学生“化曲为直”,并分析图形之间的联系,有效渗透“转化”和“极限”思想。2、内容的呈现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由于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是抽象的思维过程,要求学

2、生的思维有质的飞跃。为了使这个重难点更容易理解和突破,在学习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剪一剪”、“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形成过程,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并形成学习知识的方法。3、练习设计要有层次,针对性强。为了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课知识学习的情况,练习的内容设计应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应用,从形象到抽象,有针对性地从学生的易错点开始,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2)会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2、过程与方法经

3、历动手操作、观察、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探索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验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教学重点】: 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学具准备】:整圆纸片及分成十六等分的圆硬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是怎样进行推导的?(课件出示三种图形的转化过程)

4、4、小结:我们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分、剪、拼“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这就是数学中的“转化”思想。(板书:转化)5、最近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图形吗?(圆)那关于圆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后教师引入)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一个问题圆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圆的面积)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1、补充感知、理解圆面积的意义(1)师:在探究圆的面积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圆的面积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片,动手摸一摸,看看圆的面积是哪些部分?(师出示圆片)问:那位同学来指一指圆的面积是哪些部分?(2)谁来说说什么叫做圆的面积呢?(师引导归纳后课件出示:定义:圆所

5、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通常用字母s表示。)让学生齐读。2、比较猜测、探明方向(1)启发: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圆的面积了,那圆的面积到底该怎样计算呢?你们想到用什么方法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了吗?(2)活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折一折,看看能折出什么图形?(半圆、扇形、近似的等腰三角形)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圆片打开,看看有什么发现?(圆片上有很多折痕,圆片被这些折痕等分成了大小相等的很多份,而且分成的份数都是偶数)那我们可不可以沿着这些折痕把圆片剪开,然后再把它们拼起来呢?(可以)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看能不能把圆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如果能,我们就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推出圆的面积公式

6、了,对吧)(3)我们现在就来分一分、剪一剪、拼一拼吧!(请同学们拿出分好的圆硬片,动手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待学生拼好后让学生汇报结果;(进一步验证,老师接着出示课件:演示分一分,拼一拼的详细过程,让学生观察并对比拼的结果与自己拼的是否一致)(4)反馈:通过操作、观察分、剪、拼的过程,你们有什么发现?(圆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当分的份数越多时,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5)发挥想象:如果我们继续分下去,一定能拼出什么图形来?(标准的长方形)既然如此,我们可不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出圆的面积公式呢?(可以)3、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1)现在请同学们观察图形并思考

7、几个问题(课件出示:1、圆和拼成的长方形的对比图;2、出示下面几个问题:(注:括号中的内容先不出示)、圆和(近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形状变了,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的长=圆周长的一半,即C长方形的长=2)、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圆的半径=r)学生观察思考后逐个提问,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用课件补充括号里面的内容(2)公式推导:板书: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r) (r )=( r)用字母表示为:S=r强调r= r r(表示2个r相乘)在计算时,要先算平方,再算乘法,记住了吗?请同学们齐读两遍公式。三、解决问题、形成技能1、

8、师:刚才我们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那你们说说圆的面积大小与什么有关呢?(半径)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圆的半径)现在老师有一个要求,让你们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行吗?好!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例1)认真审题后拿出练习本开始做,要求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2、学生完成后,抽2名汇报结果(有代表性的),师进行板书,然后课件出示解题思路及解答过程,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做法,看看存在什么问题例1:第一步:先算出花园的半径第二步:再算花园的面积202=10(米)3.1410=314(平方米)答:花园的面积是314平方米。3、巩固练习(课件出示习题)、已知圆的

9、半径,求圆的面积例: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3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例:圆形花坛的直径的20 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例:一个圆形储水池的周长是25.12 m,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提高练习(课件出示:数学诊所)(1)直径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不一定相等。()(2)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面积也一定相等。()(3)圆的半径越大,圆所占的面积也越大。()5、拓展练习,结合习题内容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森林保护法:小力量得一棵树桩的周长是125.6厘米。这棵树桩的横截面积约是多少?6、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圆的面积)那

10、你会计算圆的面积了吗?用哪个公式计算?( S=r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先算平方,后算乘法;还要注意单位名称)五、布置作业:练习十六第24题.附:板书设计: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圆的面积 =(r) (r )=( r)用字母表示:S = r例1:第一步:先算花园的半径;第二步:再算花园的面积。202=10(m)3.1410=314(m)答:它的面积是314 m。【教学反思】一、以旧引新,渗透“转化”思想课堂中我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本节教学内容原先的教材是直接让学生操作把圆平均分成16份,用转化法推导出圆的面积。这样学生固然也能掌握

11、圆的面积,但对知识的推导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先根据旧知概括出求面积的方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获得用转化法可能求出圆的面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猜测、操作、观察、验证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过程的设计正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不仅重视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更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形成。使学生学得更有趣,更有价值。二自主探究,感受知识形成“过程”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再创造”。数学学习的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教材和教师给出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给学生搭建探究的舞台,强化过程意

12、识,以激励学生再创新。课堂的生命活力正是来自于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情不自禁的、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直觉,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更来自于探究体验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险和喜悦。只有经历这样的感悟、体验的过程,才能得到能力的锤炼,智慧的升华。在突现圆的面积的意义以后,通过对比复习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方法,让学生大胆猜测圆的面积怎样推导。学生猜测后,再拿出准备好的圆片,将其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学生动手拼好后,进行观察对比,发现如果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这个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个环节的设计也是“极限”思想渗透的最好体验。再对比圆形

13、和这个拼成的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将圆与拼成图形有关的部分用彩色笔标出来,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为后面推导面积的计算公式作了充分的铺垫。三、分层次练习,体验运用价值结合课本中的例题,设计了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三个层次,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第一,基础练习巩固计算公式的运用,强调规范的书写格式。第二,提高练习是针对学生的易错点来设计的,也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升华,让学生学以致用。第三,拓展练习既联系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已知圆周长,先求半径,再求圆的面积),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结合习题内容巧妙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到了法律,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总之

14、,在每一道习题的设计上,都有不同的目的性,既围绕主题,又各有侧重,达到了较好的练习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篇: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2)会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2、过程与方法经历动手操作讨论等探索圆的面积公式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验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公式的确定性和转化的数学思想。二、教学重点:圆的面积的计算三、教学难点:

15、推导圆的公式的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胶水、剪刀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动画片。(出示课件)2、师:我们要求小朋友的活动场地有多大,就是求圆的什么? (圆的面积)3、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形学具,摸一摸,指一指,感受圆的周长和面积。4、设疑:那么圆的面积怎样求呢?5、教师让学生说出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行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的来的?然后复习演示平行四边行的公式推导过程。6、要求圆的面积,怎样把圆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呢?(1)、设疑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 )、复习渗透转化的思想,为推导圆的面积埋下伏笔.(二 )合作探究把

16、圆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探究圆的面积公式师:同学们开动脑筋,小组合作看能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1) 学生动手操作;(2) 交流演示各组拼出的图形。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3)教师用课件演示。教师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的长与宽和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得出圆的面积公式问: 那么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三)解决问题(一)、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例1、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3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二)、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例2、圆形花坛的直径的20 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三)、已知圆的周长,求圆

17、的面积例3、一个圆形储水池的周长是25.12 m,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四 巩固练习1、判断对错:(1)直径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不一定相等。(2)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面积也一定相等。(3)圆的半径越大,圆所占的面积也越大。2、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1)半径3分米(2)直径20厘米) ) ( ) (五、知识拓展在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六、总结:学生谈收获反思: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学生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动手实践,分析验证,通过把圆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新知的兴

18、趣,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想象,动口说理等活动,用多种感官感知拼成图形与圆形的关系,运用推理得出圆的面积公式,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对知识进行再创造,体验了学习新知的喜悦。其次,通过利用面积公式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篇: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P67-68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

19、有的知识出发学习新内容。 学法指导:教学本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提出将圆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圆面积的概念,通过猜测、操作、验证、讨论、归纳,使学生经历并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2、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圆面积的实际问题。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分析、观察、概括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通过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初步了解极限思想。教学重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通过观

20、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1 学具准备:每个学习小组把圆片分成十六等份,圆片、胶水、剪刀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公园逛一逛。课件出示课本的情境图1。我们来到公园一角,看到几位工人叔叔正在给一个圆形的花坛铺草坪。这时,一个工人叔叔说:这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另一个叔叔问:绕花坛走一周,走了多少米?大家能解答这个问题吗?生计算汇报。 师提问:(1)怎样用字母表示求圆周长的计算公式?(C=d或C=2r)(2)怎样用字母表示圆周长的一半?2、揭示课题看主题图2继续提问:工人叔叔再问我们“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

21、是多少平方米?”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圆)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设计意图:将教学融于具体情境之中,在“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既关注“承前”温习圆的旧知,又关注“启后”设问引发新 2 知。课题的揭示水到渠成。二、探究新知1、明确概念师出示一个圆片:圆的面积在哪里?请同学们拿出圆片,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圆的面积,你想说什么?出示结语: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把圆片贴在黑板上)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在充分直观感知圆面积的基础上,概括出圆面积的意义。2、探究公式 (1)、启发引导师:我们知道,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那么圆的面积

22、和半径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同学们猜猜看。师:同学们猜测得对吗?我们来想办法验证一下。同学们回忆一下: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呢?生:我们是通过割补、平移拼接成长方形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生:借用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旋转于原图拼接成平行四边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3 师:学习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又是怎样把公式推导出来的呢?生:借用完全相同的梯形旋转与原图拼接成平行四边形得出:梯形的面积=底高(学生回答,师用课件演示。)师:通过回忆这三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你发现了什么

23、?生:发现这三种平面图形都是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师: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生:看是否能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师:想法不错,怎样才能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在圆片下板书:转化)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激起学生用旧知探索新知的兴趣。这样,既实现了有意识的学法指导,又帮助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2)、尝试转化师:那圆可转化为哪一个学过的图形呢?老师先给大家一点提示。 课件展示:请看大屏幕,把圆分成4等份、8等份、16等份和32等份,拼

24、成了近似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什么?(如果分的份数越多,4 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师:现在,我们就把圆进行十六等分来研究。请四人学习小组拿出十六等份的圆,小组合作探究,动手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边观察、边讨论、边记录、边推导,看哪组合作得最快最好!课件出现以下问题:、近似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 )?、近似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 )?、因为长方形的面=( ) 所以圆的面积 =( ) 学生动手操作、讨论、记录,教师巡视辅导。设计意图:利用计算机的演示,化静为动,帮助学生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然后给学生提供自主剪拼的机会,分组操作能有效地激发小组成员的干劲,更能促进不同层次

25、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3、推导公式师:选一个学习小组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贴在圆片下面,然后让这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讨论的问题说说: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圆的面积等于(圆周长的一半乘半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完成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 圆周长一半 半径S=rrS=r2师:小组内说说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然后完成书本P68填空,读公式并理解记忆。师小结: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半径)如果知道了直径、周长怎么办?(如果已知直径、周长要先根据r=d2或r=C2求出圆的半径。)设

26、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试写面积计算公式等不同形式,再利用学生的作品,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化曲为直的转化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拼成的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加深对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4、运用公式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例题1(课件出示),大家试试看,能解决吗?学生尝试独立解决。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1: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圆的半径,首先用直径除以2求出半径,再用公式S=r2求出圆的面积。全班交流,学生的汇报: 半径:202=10(m)6 面积:3.14102 =3.141010 =314(m2 )答:它的面积是314m2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面积的

27、计算公式,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从而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巩固运用(课件出示练习)四、课堂小结课件出示:今天我学习了圆的面积。我知道了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分,然后拼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近似( )。长方形的长是圆( ),宽是圆的( ),求圆的面积用字母公式表示为( )。板书设计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 圆周长一半 半径7S=rrS=r2教学反思: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的圆的初步认识和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求“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的情境中展开,这一情境主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圆的面积,以及求圆面积的实际需要

28、,然后通过复习已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和计算公式,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求圆的面积,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动脑,剪一剪、拼一拼,再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最终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发现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圆的什么部分转化而来,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两点:一、运用迁移规律,从直观到抽象,促进知识内化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教师通过适当的复习,启发学生思考,并动手操作,让学生把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通过动手实践,比较分析,从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从而获得新知。这样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促进知识内化。这一过程

29、的设计正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不仅重视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更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形成,使学生学得更有趣,更有价 8 值。二、通过演示操作,加深理解本节课通过大量的课件展示及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了本节课的教学,自己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因此,从整个教学设计来看还做得较为可行,重点把握的比较准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1、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实践操作花费了过多的时间,所以在巩固练习时就显得仓促,没有给学生发表自我见解的时间;对接受能力慢的学生的指导不足。2、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没

30、有提示学生除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外还能不能转化成其它已经学过的图形。在这节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性的学习以及任务的完成,而没有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学期的教研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它留给我的思考还很多,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第四篇: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圆的面积教学设计蕲春县第四实验小学 何国栋一、教材内容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平面几何的最后阶,(教材6768页)它既是前面所学直观地认识平面图形及有关计算的延续和发展,又为今后逐步由实践几何转入论证几何作了渗透和准备。因此,在教学时,主要是让学生用转化的思想进行操作、观察和比较,推导圆

31、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让他们初步学会用确切、简明的数学语言表述概念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归纳推导出公式并理解并掌握公式的应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具有一定的转化和类比推理能力,并具对圆和圆的周长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易于在转化和类比推理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实现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但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图形,学生很难跟以往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因此,在利用转化和类比推理基础上,要结合操作演示,让学生在学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激发学

32、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增加感性的认识,从而真正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且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经过“感知动脑观察合作探究”等系列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向学生展示生动、活泼的数学天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魅力,让学生领会图形转化的神奇和魅力。四

33、、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注重情境创设,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实际情境,既创设了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而且在直观的动画情境中很好地展示了圆的面积概念。使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中计算圆的面积的必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2、注重实践操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习是学生的内部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其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其学习过程,学生的创造潜能,存在于学习过程、探究过程之中,而不存在于数学结论中,只有实实在在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探究过程,才能有所创造,培养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

34、。这节课的教学,紧紧抓住“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教学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归纳整理。通过学生的剪拼,转化,利用等积变形把圆面积转化成了其他的平面图形,进而归纳、概括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种多角度的思考,既打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3、注重学法指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应用转化的方法 :本节课中,在求圆面积公式时,不是教师灌输式地教会学生S=r,而是由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猜测操作分析探究”, 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转化”的思想,将圆变成已学的图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剪拼,然后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实现圆

35、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从而推导出圆面积公式。整节课,始终围绕这个主题,从创设生活情境,到提出研究的方向与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公式,教师只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适当进行点拨,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4、注重教具和学具的应用,有意识地突破学生学习知识的难点 利用圆的面积这一节的教学用具辅助课堂教学,有其直观、形象而又生动的特点,它能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同时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节课恰当地运用教学用具和教材学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五、教学准备教学用具,圆形卡片学具六、教学过程关键词:情境 教

36、具 学具准备 操作 转化 推导 猜测 观察 讨论 运用 交流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创设情境学校的花坛的半径为10米,我们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2,揭示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圆的面积”好不好?板书:圆的面积 3,说一说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把你知道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生答: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用以前我们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来算一算圆的面积。二、动手操作,实践探究1,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2、动手操作,尝试转化1),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圆)什么叫圆的面积?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

37、2),如果把圆平分成8等份、16等份,那请你们拿出自己动手剪开后的学具,用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小纸片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3),用教具演示,把圆平分成16份,让学生观察圆面积的“转化”。(圆近似成了长方形)4)、通过上面的操作,你们知道圆的面积公式推导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吗?从上面的操作你得到了什么结论?3、探究联系,推导公式现在来看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联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呢? 1),猜测,再一次观察老师的示范2),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每一组学生回答,并展示自己拼成的作品 3),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圆的面积采用的是“化曲为直”的“转化”法。如果把

38、圆平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分得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4),小组讨论总结出: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和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5),观察,小组讨论得出公式:(板书)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圆的面积= 周长的一半 半 径S =r r = r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1、下面我们就应用圆的面积公式来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出练习让学生做,巩固所学知识2、再次出示上课前提出的情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帮助学生订正 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全班汇报交流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既能达到巩固的作用,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

39、加深对知识的正确认识,掌握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四、课堂小结(一)组织交流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1)本节所学的主要公式是什么?(2)如果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量?(二)总结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一般都用到“转化法”这种数学思想。圆的面积公式,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如计算:环形面积、圆形花坛的面积、麦田自动喷灌的面积、树干的横截面积、圆形蒙古包的面积、圆形凉亭的面积、圆形饭桌的面积、水桶底面积、圆锥沙堆的底面积等都用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希望大家多留意观察身边周围的事情,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再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它,这样你的学习成绩会大有进步的!七,板书设计圆的面积(1)长方形的积

40、= 长宽 圆的面积 = 周长的一半半 径S = rr = r八、教学评价设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力争做到:(一)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在复习旧知识时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在运用旧知识时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圆的面积教学反思蕲春县第四实验小学 何国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教学和设计中充分利用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在教学和设计中大胆运用以下环节:1,既然数学源于生活,那么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感受到所研究的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直观地唤起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41、2,启发学生归纳出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是采用 “割补法”、“旋转平移法”等数学“转化”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3,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尤其是让学生自己“剪”、“拼”,进一步使学生感知圆的边缘是曲线,拼成的图形边缘接近直线。体现了让学生在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中获取知识的新理念,这样跟进一步运用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把问题化归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利用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找到推导圆面积公式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及创新意识,引导和帮助学生成

42、为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让每个学生各方面都能有所提高和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由于教学设备的不完善,使得这节课的教学还是显得有些呆板,特别是由于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使这节课的教学还不够生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以改进,在此,我希望得到各位教师的指导,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第五篇: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与评析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与评析”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与评析杨秀莉 董延玲 设计徐树东 评析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5页至116页。教学目的: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

43、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教学重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关键:弄清圆与转化后的近似图形之间的关系。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具:多媒体计算机、幻灯片。学具:16等份和32等份的圆形、剪刀、刻度尺、一张圆形纸片。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微机演示)2.微机显示一个圆,再把圆涂成红色。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看到圆想到什么?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叫什么?(圆的面积)出示课题。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请同学们思

44、考。二、新课教学1.通过度量,猜想圆面积的大小。用边长等于半径的小正方形透明塑料片,直接度量圆面积,(如图)观察后得出圆面积比4个小正方形小,好象又比3个小正方形大一些。初步猜想:圆的面积相当于r2的3倍多由此看出,要求圆的精确面积通过度量是无法得出的。我们在学习推导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时,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分割、拼合等办法,将它们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今天我们能不能也用这样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2.学生操作。(1)学生分别把16等份和32等份的圆形剪开,拼成两个近似的长方形。(微机显示)老师提问:拼成的图形是长方形吗?(是近似的长方形,因为它的上下两条边不是线段。)圆和近似的长方形有

45、什么关系?(形状变了,但面积相等)把圆16等份和32等份后,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区别?(32等份后拼成的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如果把一个圆等分成64份、128份拼成的长方形会怎样呢?(微机显示)(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怎样用字母表示?(圆周长的一半,C/2=r),它的宽是圆的哪一部分?(半径r)你能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吗?(2)把圆16等份分割后拼插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四分之一,高等于圆半径的2倍(2r),所以S=r/22r=r2(见图一)(3)把圆16等份分割后可拼插成近似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1

46、/4,高相当于圆半径的4倍,所以S=1/22r/4r=r2(见图二)。(4)把圆分割后,可拼成近似的等腰梯形。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高等于圆半径的2倍,所以S=1/2r2r=r2(见图三)。3.小结:无论我们把圆拼成什么样的近似图形,都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r2,验证了原来猜想的正确。说明在求圆的面积时,都要知道半径。第一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及反思【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在读中感悟、

47、读中积累、读中迁移。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2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中快乐的学习,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欣赏者,力求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3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关系。立足本课教材实际,科学的确立三维目标。教学中紧紧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以语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目标,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使相互交

48、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一篇想象奇特、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课文以秋雨为线索,抓住秋天的特点,写了秋雨到来后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作者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文章描写具体生动,用词精确。 【学情分析】学生由二年级刚刚升入三年级,经过前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同时,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赖无意注意,有意

49、注意的时间较短,依然以感性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阅读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方法和速度,但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还不够,城里孩子对秋天原野的直观感受不如农村孩子。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钥、匙、趁、柿、菠、喇、衔、裳”等8个生字,会写“扇、邮、爽、柿、仙、梨、菠、萝、粮、紧、杨”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引导学生在理解

50、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抓具体的语言文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课文中描写的秋天美景,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1学生:初步预习课文。2教具与学具: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播放课件)同学们,我们一起伴着绵绵的秋雨走进这快乐的课堂,今天我们就学习秋天的雨。2齐读课题。(板书:秋天的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1)同位互相指读生字:同桌之间互相用手指着双线格里的8

51、个生字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2)集体反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重点强调“钥匙、菠萝、扇”的读音。 (3)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2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一个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 (2)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在秋雨里,你都看到什么了?(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鹊) 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鹊准备过冬,是不是?你们除了这些还看到什么了?(银杏树、枫树、柳树、柿子、橘子。)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1感悟“五彩缤纷”。(1)学生默读课文,寻找描写的颜色词语。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

52、一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 (2)美读句子,体会色彩之美。自己小声读一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美美地多读几遍。 2重点体会、美读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 (1)学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2)去词体会。如果我把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飘哇飘哇去掉,自己再来读读看,好不好?为什么? (“扇哪扇哪”让我们仿佛看到银杏叶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地、轻轻地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而“飘哇飘哇”让我们感受到红红的枫叶多像一枚枚邮票,为我们邮来了秋天的凉爽。)(3)指导朗读。运用联系上下文和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走进情

53、境,美读课文。 (4)看录像,感悟“五彩缤纷”。小朋友们,这么美的景色,想不想去看一看?让我们一边看,一边读出它的美丽吧。 (多媒体出示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学生根据画面读相关文字。) (5)美读全段。3体会“气味的香甜”。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呢。(板书:藏着气味)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一段? 4表演朗读。(1)熟读课文。通过表演入情入境,以演促读。咱们就来把小动物和植物们是怎样准备过冬的演一演,怎么样? (2)师生互动演一演。 (3)指导朗读。 这么快乐的景象,就让我们来快乐地读一读吧。放开声音读出你的快乐,自己读自己的。四、拓展、积累,升华感情。1小结。难怪课文第

54、一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钥匙)2拓展。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美丽、欢乐) 3积累背诵。想不想把这么美的景色永远留在脑海里?就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者是段落读一读,背一背吧。五、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选择你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并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3用你手中的画笔为你喜欢的课文内容设计一幅图画。 【教学评价】秋天的雨是一节真实的课,一节朴实无华的课,一节抓语言文字、重诵读的课,主要体现了如下一些特点:一、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为使学生“喜欢阅读”,教师在备课

55、时,设计了很多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比方说在指导第二自然段的阅读中,老师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再通过配乐和课件再现情境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让他们对阅读文本产生兴趣;在指导第四自然段的阅读时,通过表演读的方法,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重视读的层次性。每一次读都有每一次的目的和要求,螺旋上升,层层推进,学生经历了从读得不熟练,到读得流利有感情的过程。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朗读、默读、表演读,在读中感悟、理解、交流。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三、重视读中积累。秋天的雨是一篇写景的抒情小散文,语言文字很美,精彩的描写集中在

56、第二、第四自然段。教师把阅读的重点指导放在这两个自然段,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背诵积累好的的词句。学生在流畅读书的基础上背诵喜欢的精彩的句子、段落,将为他们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的。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音乐引入情境播放秋日的私语)1、同学们,今天黄老师想和大家来谈谈

57、秋天的雨,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2、有位作家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秋天的雨。(板书课题)3、请小朋友读读课题。(展示个人对语言不同的感悟)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1、个性化读书。(自主读)要求读准音,读通课文。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的情况。3、通过这次读书你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说)你是想看看秋的颜色?还是想闻闻秋的味道?还是听听秋的声音呢?三、品读课文,理解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喜欢哪段就来学习哪段?)1、说说是怎样体会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的?(因为它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

58、我们身边,打开秋天的大门)(1)请学生读一读不知不觉,文中是用什么词来写的?(学生说轻轻地,轻轻地)(2)请你读一读。即时评价读得怎样?齐读。(3)它打开了丰收的大门。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你是怎样理解“五彩缤纷”的?(出示多媒体投影)a.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指名学生说。b.这么美的景象,你是如何读的?读读,如何读出五彩缤纷。c.教师范读指导。(配音乐朗读)(学生倾听)d.和老师比赛,相信你们读得要比老师好。学生再读,读出五彩缤纷的味道。(个别读,齐读)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是哪些气味?(学生说)a.请你读一读,黄老师来闻一闻,是不是真的闻到这种气味。b

59、.齐读第三自然段。4、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喇叭吹的是什么?指导学生说读。(个别读,分男女生读)四、自主选择,积累背诵比赛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配乐)五、拓展延伸,鼓励展示1、交流扩展:学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2、自主作业:(1)写一首诗(编写歌词)(2)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第三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设计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大家看完了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请发挥一下你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有位朋友觉得那是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我们的。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今

60、天我们就跟随这位朋友去看看秋天的雨究竟怎么神奇了。齐读课题(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看了这么美的秋雨图我们就一起来看到课文大家根据提示自由地读课文。自由地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并注音把句子读通,并给段落标好序号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开火车找多音字宝宝钥匙柿子喇叭衣裳粮食菠萝趁机衔来邮票扇哪扇哪写“邮、爽”引导观察字的顺序(先结构再关键笔画)带领写字生练写(提醒注意写字的姿势)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感受:秋天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文章中,作者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写出了他的感受,自己读课文,把相应的句子画下来,同桌交流看看找的对不对。讨论这几句话是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