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功、能、动量考题应试策略课件_第1页
2022-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功、能、动量考题应试策略课件_第2页
2022-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功、能、动量考题应试策略课件_第3页
2022-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功、能、动量考题应试策略课件_第4页
2022-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功、能、动量考题应试策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讲功、能、动量考题应试策略一、熟练应用功和功率的观念分析问题1.掌握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2.明确计算功和功率的应注意的问题(1)计算力所做的功时,一定要注意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若是恒力做功,可用公式W=Flcos 进行计算.若是变力做功,可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求解:把物体的运动分成无数个小段,计算每一小段力F做的功(微元法);将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用动能定理或功能关系进行求解;用平均力求功或图象法求功.(2)对于功率的计算要区分是瞬时功率还是平均功率. 只能用来计算平均功率.P=Fvcos 中的v是瞬时速度时,计算出的功率是瞬时功率;v是平均速度时,计算出的功率是平均功率.二、正确应

2、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解决问题1.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需注意的问题(1)动能定理适用于物体做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段作用.只要求出在作用过程中各力做功的多少和正、负即可.这正是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所在.(2)动能定理是计算物体的位移或速率的简捷方法,当题目中涉及力和位移时可优先考虑动能定理.(3)若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包含几个不同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把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4)应用动能定理的关键是写出各力做功的代数和,不要漏掉某个力做的功,同时要注意各力做功的

3、正、负.三、会用机械能守恒分析物理问题1.明确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中的“三选取”(1)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对象的选取是解题的首要环节,有的问题选单个物体(实为一个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有的选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如图所示单选物体A机械能减少不守恒,但由物体A、B二者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2)研究过程的选取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分几个阶段,有的阶段机械能守恒,而有的阶段机械能不守恒,因此在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时要注意过程的选取.(3)机械能守恒表达式的选取守恒观点:Ek1+Ep1=Ek2+Ep2.(需选取参考面)转化观点:Ep=-Ek.(不需选取参考面)转移观点:EA增=EB减.

4、(不需选取参考面)2.掌握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求解问题的基本步骤: 四、理解常见的功能关系 五、应用能量守恒定律的两条基本思路1.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即E减=E增.2.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即EA减=EB增.六、把握动量与动能、冲量的关系,会用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分析问题1.动量和动能的关系动量和动能都与物体的某一运动状态相对应,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但它们存在明显的不同:动量的大小与速度成正比,p=mv;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两者的关系:p2=2mEk.2.对于“连续”质点

5、系发生持续作用,物体动量(或其他量)连续发生变化这类问题的处理思路是:(1)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即选取很短时间t内动量(或其他量)发生变化的那部分物体作为研究对象.(2)建立如下的“柱状模型”:在时间t内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分布在以S为截面积、长为vt的柱体内,这部分质点的质量为m=Svt,以这部分质量为研究对象,研究它在t时间内动量(或其他量)的变化情况.(3)根据动量定理(或其他规律)求出有关的物理量.另外在对“微元”进行受力分析时,一般情况下其重力可以忽略.3.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应该首先判断动量是否守恒,这就需要理解好动量守恒的条件,基本思路如下七、多过程问题的分析思路及模型 处理方法:

6、1.抓住物理情景中出现的运动状态与运动过程,将整个物理过程分成几个简单的子过程.2.对每一个子过程分别进行受力分析、过程分析、能量分析,选择合适的规律对相应的子过程列方程,若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问题应用牛顿定律;某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选用动力学方法求解;某一匀变速曲线运动,并涉及方向问题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若某过程涉及做功和能量转化问题,则要考虑应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或功能关系求解;某一相互作用过程或力和时间的问题要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等.3.注意:这类模型各阶段的运动过程具有独立性,只要对不同过程分别选用相应规律即可,两个相邻的过程连接点的速度是联系两过程的纽带.【典例1】 如图所

7、示,斜面AB和AC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53和37,两斜面的B端和C端在同一竖直面上.现让两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分别从两斜面的顶端同时由静止开始下滑结果两物块同时滑到斜面底端的A点.已知两物块质量相等,sin 53=0.8,cos 53=0.6,则在两物块沿斜面AB、AC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与两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之比为43B.摩擦力的冲量之比为43C.物块运动到斜面最底端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为43D.物块损失的机械能之比为169【分析】(1)先根据底边相等求出物块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在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摩擦因数之比.(2)重力的瞬时功率应该等于重力乘以重力方向上的速度,

8、可以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重力功率之比.(3)根据机械能守恒求解机械能的减少量.【素养点拨】该题考查考生是否有清晰的运动和力、功和能的物理观念,要求考生能用运动和力、功和能的物理观念,通过科学归纳总结求解实际问题.【典例2】 如图所示,置于足够长斜面上的盒子A内放有光滑球B,B恰与A前、后壁接触,斜面光滑且放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一轻质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在斜面上的木板P拴接,另一端与A相连.今用外力推A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然后由静止释放,释放盒子前后斜面始终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则从释放盒子直至其获得最大速度的过程中()A.斜面对地面的摩擦力始终向左B.弹簧的弹性势能一直减小直至为零C.A所受重力和弹

9、簧弹力做功的代数和小于A的动能的增加量D.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等于A和B的机械能的增加量【解析及答案】当盒子获得最大速度时,弹簧的弹力等于A、B整体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则此时弹簧仍处于压缩状态,此过程中弹簧对P始终有斜向左下的弹力,即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向右,斜面对地面的摩擦力始终向左,选项A正确;因此时弹簧仍处于压缩状态,可知弹簧的弹性势能没有减到零,选项B错误;此过程中,对A、B系统分析: 即A所受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的代数和大于A的动能的增加量,选项C错误;因A、B和弹簧系统机械能守恒,则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等于A和B的机械能的增加量,选项D正确;故选AD.【素养点拨】解此类问题重在理解

10、常见功能关系,明确物体运动过程中哪些力做功,初、末状态对应的能量形式.该类问题解题时常见误区及提醒:(1)功能关系分析中力做功与能量转化对应关系不明确.(2)公式应用过程中漏掉部分力做功,特别是摩擦力做功.(3)多过程问题中过程分析不清晰出现乱套公式的情况.【典例3】 如图所示,质量m=2 kg的小球以初速度v0沿光滑的水平面飞出后,恰好无碰撞地从A点进入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道,其中B点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C点为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圆弧AB对应的圆心角=53,圆半径R=0.5 m.若小球离开水平面运动到A点所用时间t=0.4 s,求:(sin 53=0.8,cos 53=0.6,g取10 m/

11、s2)(1)小球沿水平面飞出的初速度v0的大小.(2)到达B点时,小球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3)小球能否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C?若能通过,在最高点对轨道的压力是多大?若不能通过,试说明原因.【分析】该题属于多过程综合类问题,2018年全国3卷第25题、2016年全国1卷第25题、2016年全国2卷第25题、2013年浙江卷第23题等都属于该类问题.【素养点拨】解答此类问题的4点技巧1.首先要建立模型,判断物体运动过程中做了哪些运动,如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2.其次分析各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受力情况以及运动情况,判断物体运动过程中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临界点、隐含条件等(如竖直平面内的圆

12、周运动中物体在最高点的临界条件,平抛运动中是分解速度还是分解位移、是否要用到斜面的倾角以及有关推论).3.然后抓住模型之间的联系纽带(是速度、加速度,还是位移等),同时关注在什么位置当成动能定理中的初态和末态.4.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或整体利用动能定理进行列式计算.【典例4】 如图所示,质量为mC=2 kg的光滑半圆形槽C放在光滑水平面上,C内径R=0.2 m,C内最低点处放置一质量为mD=4 kg物体D.C的右端有一质量为mB=1.8 kg的物体B.现有一质量为m=0.2 kg的子弹A以速度v0水平飞来打入B中后向左运动(子弹未射出),与C相碰(碰撞为弹性碰撞),碰后立即与C粘在一起不再分

13、开,然后以v=2.0 m/s的共同速度运动,试求:(1)子弹速度v0.(2)物体D在槽中上升的最大高度.(3)物体D再一次回到最低点时对C的压力.【解析及答案】(1)子弹A以速度v0水平飞来打入B过程中,由动量守恒有:mv0=(m+mB)v1与半圆形槽C相碰,碰后立即与C粘在一起不再分开,动量守恒:(m+mB)v1=(m+mB+mC)v代入可得:v0=40 m/s.(2)当D上升到右端最大高度H时,A、B、C和D速度相等,速度设为v.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有可知:(m+mC+mB)v=(mD+mB+mC+m)v联立代入数据解得:H=0.1 m.(3)设物体D再一次回到最低点时对C的压力F,再一次回到最低点时D的速度设为v2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有(mD+mB+mC+m)v=mDv2+(m+mB+mC)v解得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