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用以认识自然和理解自然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的思想内涵。阴阳五行 中医应用阴阳五行学说说明人与自然界的整体关系、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以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阴阳五行(yin-yang and the five elements)第一节.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背日为阴, 向日为阳。一.阴阳的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 of yin-yang) 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有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促进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因而形成了阴阳这一对哲学范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 of yin
2、-yang) 阴阳既可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势力,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阴阳的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 of yin-yang)二. 阴阳的特征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素问二. 阴阳的特征 (character of yin-yang) 属性 空间 时间 季节 温度 湿度 重量 亮度运动状态 阳上、外昼春夏温热干燥轻明亮升、动、兴奋、亢进 阴下、内夜秋冬寒凉湿润重晦暗降、静、抑制、衰退 “三.阴阳的普遍性和相关 性、相对性和可分性1、阴阳的普遍性 和相关性 普遍性指阴阳的概念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事物,而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各种事物或现象之中。 相关性是指
3、这些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同一统一体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而不能是毫不相干的。 如天与地,男与女,水与火,昼与夜,寒与热等各自可分阴阳。但不能把天与水,昼与寒放在一个层次中用阴阳加以分析。 2、阴阳的相对性 和可分性 相对性是指对于具体事物或现象来说,其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不可变的,而是相对的,可变的。 首先,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阴。 人体物质属阴,功能属阳; 在生理条件下,物质可转化为功能,功能也可转化为物质。 其二,是阴阳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的每一方面又可以再分阴阳。 白天为阳,上午为阳中之阳 ,下午为阳中之阴; 夜间为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
4、阳。 四、阴阳之间的 相互关系 1. 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对立制约指阴阳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抑制。 如:水与火;春夏之阳与秋冬之阴。 2. 阴阳的互根互用 互根:阴阳任何一方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互用: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例如人体的气血关系,气能生血,血能化气 。 “孤阴不生 独阳不长” “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 3. 阴阳的消长平衡 指事物或现象相互对立的阴阳两方面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是处于或消或长的运动变化之中。 阴偏盛则损阳, 阳偏盛则损阴; 阴不足则阳亢, 阳不足则阴盛。 4. 阴阳的相互转化 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5、。即所谓“物极必反”。 “重阳必阴, 重阴必阳” “寒极生热, 热极生寒”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the applications in TCM) 1.阐释组织结构 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the applications in TCM) 人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the applications in TCM) 人生有形 不离阴阳 从人体部位来说,头部为阳,足部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 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功能活动属阳,产生这些功能活动的器质和
6、营养物质则属阴。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 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说明病理变化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机理。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病理上的阴阳失调,多表现为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且一方面的异常亦必影响及另一方面。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外热,阴胜则内寒。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 用于临床诊法辨证 (1)色阳:黄、赤、鲜明 (2)声音阳:宏亮高亢、呼吸有力;(3)症状阳:热躁动为主要表
7、现 ;(4)脉阳:浮、洪、滑、数;(1)色阴:青、白、黑、 晦暗 (2)声音阴:声低气怯、呼吸微弱 (3)症状阴:寒润静为主要表现 (4)脉 阴:沉、细、涩、迟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诊断以阴阳作为辨证的总纲,用以辨别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阳证表证实证热证阴证里证虚证寒证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 指导临床治疗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6. 归纳药物性能 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四气: 寒凉属阴, 温热属阳; 五.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味: 酸苦咸属阴, 辛甘淡属阳; 第
8、二节 五行学说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的运动变化。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古人认为宇宙是由此五种属性物质所构成,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此五种属性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二.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五行特性现象木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土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金曰从革肃杀、潜降、收敛水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静藏三. 五行的属性分类自 然 界 五行人 体五味五色五气五季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五液酸青风春木肝胆目筋怒泪苦赤暑夏火心小肠舌脉喜汗甘黄湿长夏土脾胃口肉思涎辛白燥秋金肺大肠鼻皮悲涕咸黑寒冬水肾膀胱耳骨
9、恐唾五行的分类 以五行之特性,说明五脏之功能: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形成以五脏为主体,外应五方、五季、五气、五色等,内联五脏、五官、五体、五志等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说明人体的内环境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相互通应、相互影响的联系。四、五行的生克关系(一)五行的相生相克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一)五行的相生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火克金, 金克木(一)五行的相生相克五行生克制化,说明任一事物都受整体调节控制,而本身又影响着整体,通过这种调控机制,维持整体的动态平衡。(一)五行的相生相克(二)五行的相乘相侮相乘,即相克太过, 超过正常制约 相克:
10、 木 土 水 火 金 相乘: 木 土 水 火 金(二)五行的相乘相侮 相侮,即指持强凌弱 又称反克 相克: 木 土 水 火 金相侮: 木 土 水 火 金(二)五行的相乘相侮五、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一)解释生理现象 1.说明五脏生理特性: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 肺属金肾属水2.阐释五脏的相互关系: 肾水滋养肝木肝木上济心火 心火温运脾土脾土生养肺金 肺金滋养肾水(二)解释病理传变 传变,即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之病亦可以传至本脏。病理传变常见类型含义病理举例相生关系的传变母病及子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水能生木,肾病及肝子病犯母指病变由子脏累及到母脏。木能生火,心病及肝相克关系的传变相乘指相克太过为病。木能克土,肝气横逆犯脾胃相侮意即反克为病。肺可制约肝,肝来侮肺,表现为肝火犯肺(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四)指导临床治疗 1. 控制疾病传变 “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实脾气” 难经 2. 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3 Wrapping Up the Topic-Project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仁爱科普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2糖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科学冀人版
-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资源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7 校园绿化设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粤教版
- 冀中职业学院《书法艺术与欣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学设计-5.1 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信号分析与处理C》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微波技术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儿科护理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八年级 下册《黄河两岸的歌(1)》课件
- 春季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T-CIAPS 0035-2024 储能电池液冷散热器
- 《ZN真空断路器》课件
- 2024年低压电工特种作业证考试题库模拟考试及答案
- 《山东修缮交底培训》课件
- 2024.8.1十七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值得借鉴)
- 幼儿园大班音乐《歌唱春天》课件
-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电影《白日梦想家》课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