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路探索_第1页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路探索_第2页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路探索_第3页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路探索_第4页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路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路探袁洪权I郑剑平摘要:作为理工学科为主的西南科技大学,其人文底蕴并非理想状态,针对现代大学精神 的建设目标,学校人文素质的培养规划值得反思。本文以全校性人文素质课大学语文为考察 中心,结合学校和文学与艺术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提出大学语文改革的思路, 以促进学校人文素质课程的现状改进。关键词:西南科技大学;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路探索按西南科技大学校史沿革,其历史应从1952年7月西南建筑工程学校算起叫 今年学校即将迎来60 华诞。在这喜庆日子到来时,课题组来谈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问题,和这种气氛有点“抵触”,显得 有点“不合时宜二但为了学校人文素质内涵营造和人文精神培育

2、,我们还得从大学语文这门涉及全 校学生人文素质课程的现状着手。从教学培养方案设置中,我们知道:大学语文至今还没成为全校必 修课,只在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学院、经管学院、体育学科部等)有限度展开。要真正塑形如西 南科技大学的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不是大学语文这一门课程的功能,它需要很多辅助课程,但 大写语文课程的处境,却为我们反思学校人文素质课程改革提供了契机。这里,我们先把眼光转向学 校开展的瓶颈一一理工大学的人文素质状况和大学价值核心谈起。一、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现状与大学的价值核心理工为主导的大学,人文素质现状并不乐观,“在校理工科学生大多追求近期的、有形的价值目标, 而忽略长远

3、的、无形的价值目标,尽管后者比前者对社会、个人影响更大。他们认为杰出人才应该文理兼 修,自己只要作为一般人才,学不学文科无关紧要”。西南科技大学也有类似情况。她地处四川省绵阳 市,属二线城市,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以西南地区为主。这里,大学语文课题组把2004-2010年学校在 西南片区学生人数占学校学生人数比例按自然年进行统计,基本情况如下:表格1: 20042010年以来西南科技大学西南片区生源比例年份西南片区学生人数(人)学校总人数(人)所占比例2004166792375870.20%2005158682341967.76%2006165662421768.41%作者简介:袁洪权(1978-

4、),男,土家族,重庆石柱人,文学博士,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史料及现代思想史研究。2007167882387870.31%2008178632506171.28%2009194872627774.16%2010204722791873.32%从数据表显示看,西南片区学生所占比例非常高,在校学生每年比例都没低于65%。众所周知,西南地区 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属欠兴旺地区,经济开展普遍不高,学生主要以农村学子为主。同时,绝大局部大 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养成以自我中心的价值观念,这为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提供了难度。加上学校 以理工科为主,学生多以理科高中生居多,普遍文化素质并不理想状态。学校本着理工

5、为主的办学思维, 人文素质选修课的开设,面临诸多的难题,有些学院就对这种课程进行抵抗。据课题组调研,全国理工科 院校的学生比例,和西南科技大学差不多,存在问题有一致性。课题组依据重庆科技学院的调查报告, 对西南科技大学文科学生的人文素质调研分析,基本情况如下:法学专业学生并不知道现代著名的法学家、 法学历史,以及法学专业表达出来的人文精神;外国语学院学生对著名的翻译家并不了解,对西方人文精 神传统缺乏认知,对经典的西方文学名著并没深入研读;经管学院的经济学人文知识并不理想,他们只知 道经管学院会计学专业就业前景很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强外,其他基础的人文知识存在很 大问题,理论性的东

6、西得并不多;音乐专业对20世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深足迹的音乐家的历史及事迹 没有了解。所以,文学科中各学院的学生素质状况呈现出这种情况,更不用说理工科学院的人文素质情况。 据调查,目前中国大陆高校,没有开设大学语文的学校高达26%。这使我们不得不对“大学精神”进行反思。什么是“大学精神”?研究界引用最多是老清华校长梅贻 琦的话,“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328)大师与大学的关系非常密切,有大师的地方, 才有真正的“大学精神”。解放前的民国时期,国家虽处于战乱的状态中,但我们看到民国大师涌现。大 师并不是随便制造出来的,他需要通过不断的精神培育和人文塑造,才能真正成长起来,而真正

7、的大学, 为大师的成长起到关键的作用。要成就一个大学拥有大师,关键的问题还是孕育大学的精神内核一一知识 的创造,美国著名教育家克拉克,克尔就意识到这一点,他认为:“大学的无形产品一一知识一一可以是我 们文化中唯一最强大的因素,它影响各种职业,甚至社会阶级、地区和国家的兴衰。”)这种所谓的“知 识”,并不指直接的社会经济财富,而是精神财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文精神。大学的核心价值就是人 文精神,它是大学的灵魂,但在功利价值作为唯一取向的现实中,人文精神普遍缺失,导致当代大学精神 萎缩甚至消失。这为人文素质课程的设置增加了难度,导致人文素质培养课程无法在大学真正实施。二、大学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按教

8、育部2006年11月的共识,大学语文应该完成如下的功能:“大学语文在提升大学生汉语言素 养和能力方面是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在素质教育课程中居于核心地位,大学语文是帮助大学生建立 良好的精神家园和继承、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公共必修课程。”文学与艺术学院根据教育部会谈纪 要的精神,制定出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促进文理渗透,增强学科间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对中学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化和深入化,从而 全面提高文学修养、思想认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水平。”课题组认为,大学语文应该强调其 “系统化和深入化”,它应该有别于“中学语文”,

9、其核心的价值在于人文素质的熏陶和培养,即在传授人 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体验、理解、感悟、运用文化的能力,使之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一种生活态度、 价值诉求和终极关怀,最终养成诗性文化品格,获得对生存价值和意义之领悟。问题是,在当下这样一个“重功利,轻正义;重物质,轻精神”的时代,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语文教 育都在执行时被扭曲,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无法完满地执行这一课程的要义。学生需要的是实用、功利 和娱乐,老师要教的那么是“无用”、非功利和严肃,于是就有了激烈的碰撞。在碰撞中,老师渐渐不敌并 败下阵来,语文课堂逐渐向实用主义倾斜,工具理性再次压倒人文感性,整体的素质性要求也被阉割得 支离破碎,成了空洞

10、的代名词。更为关键的是,最核心的人文精神遭到了雪藏与遗弃,离课堂渐行渐远。一个极能说明此问题的事例是,当下有局部大学语文教材,在编著时加入了应用文写作、公文 写作等,而对传统及现代的经典诗、文、小说等进行了大幅删减。显然,这种教材正是实用性、功利性 思潮影响下的产物。但是,这样的做法却潜在的助长了大学中的功利主义思潮,不仅违背了文化素质教 育的初衷,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人文素质教育本应具有的地位和功用。因此,当出现诸如重庆工商 大学的典型例子也就缺乏为怪:“比方说讲到徐志摩,学生们更喜欢听的是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情史。而对 于徐志摩的精神创作和思想层面上的东西,大多数学生毫无兴趣。”这些问题不得

11、不让我们反思,大学 语文课程到底该怎么改革呢?三、文学与艺术学院对大学语文改革的措施大学语文,属于西南科技大学人文素质课,目前归属于文学与艺术学院,学院教科办和中文系负 责课程的日常管理工作。2010年11月底,课题组至华东师范大学调研,并与谭帆教授进行交谈,就大 学语文课程改革方案和华东师大中文系做了沟通交流。12月,课题组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 调研。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属于部属高校、985高校,其人文底蕴非常深厚,其人文 学科(特别是涉及文艺学院中文学科)的相关措施,可以成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借鉴经验。比方, 谭帆教授建议课题组可以从最小的事情做起,即开展人文素质

12、课程试点改革。吴小如先生在谈及大学语文现状时,提出把大学语文建设成为公共基础课的设想,但真要做 到这样的设想,难度很大,“要想让全体学生重视,首先要学校领导人和决策人对公共基础课重视”,“其 次,必须有过硬的师资。”教育部、财政部转发相关文件,特别强调对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加强本科 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结 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鼓励和支持校内及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 业人才承当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推动

13、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J I本着从学院目前教学资源的状况,文艺学院对大学语文进行了全面改革,试图把这门学科建设成 为学院的品牌课程,引领学校人文素质课程的改革。为了推动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试点工作,文学与 艺术学院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总体规划:(1)成立以学院和系共同管理的模式。大学语文课程原先由中文系进行管理,课程由愿意承当的 教师接受教学任务。这种课程任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难免在教学环节中出现问 题。2011年开始,大学语文更改教学管理方式,由主管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院长、中文系主任和教学 科研办公室负责,加强该门课程在学院的日常管理力度,力争从学院教学上

14、提升课程的地位。(2)成立大学语文教学团队。为了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学院高度重视大学语文师资力量 的调度。课题组在调研华东师范大学时,谭帆教授谈及,大学语文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但 师资队伍的建设,不要为师资而师资,应该采取灵活的方式。师资队伍的凝固,并不等于教师队伍的凝固, 课题组针对教师队伍,最终凝练出以博士和教授为主讲教师队伍。学院为课题组提出的大胆方案实行了采 纳,最终于2011年5月成立了大学语文教学团队,以教授和博士为团队成员,全面提升大学语文 授课的质量。目前,教学团队有教授4人,有博士4人,是目前文艺学院开设人文素质课程师资力量最强的。(3)改革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15、。随着大学语文教学团队组建的成功,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改变。以往的大学语文授课,采取的是一人负责一个班,从头讲到 尾,实行的是包干制。大学语文课程并不是真正的专业课,它同我们各专业的课程教学应该有区别。 或许,一门中国古代文学史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由一个专业课老师讲授,并不成为问题。但是, 大学语文的授课内容,却包含语言、文字、文学(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这样的版块设计并不能由 一个老师全部承当。毕竟每个老师有自己的专长,教学是要发挥教师专长,才真正有助于教与学。大学 语文教学团队形成以教授和博士为主讲教师,其目的就是要适应大学语文的授课版块,让在学术上 有专长的老师,讲

16、授他最擅长的东西(当然,这种擅长的东西肯定是通俗易懂的)。所以,我们的大学 语文试点班教学,各任课教师的教学都能结合着自己的专长,实施自由的、丰富的教学活动。我们在大 学语文试点班的教学改革中,还加强了对教材的编辑工作。教学试点班目前的教学中,我们课题组只罗 列参考教材,提供给学生进行泛读,其讲授的教学内容,由主讲教师提前统一汇总到教学科研办公室进行 管理和备案,再由教学科研办公室分散资料给学生。(4)辅助性学术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学院从2011年9月起,自主设置了 “龙山讲坛”人文系列讲座。龙山讲坛主要邀请国内著名大学学者、社会知名创业人士至学院讲座,目前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7场讲座,先后邀请到

17、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怡教授、丰谷酒业总经理马斌先生、四川师范大学宋子然教授、四 川省郭沫假设研究中心主任廖久明教授、中央电视台知名节目主持人沙玛阿果、谭老丫、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鄢烈山先生等。这些讲座,结合专业建设和人文素质课程拓展建设的需要,丰富了学院和学校的校园文化 活动,也提升了学校的人文精神气氛,今后文艺学院将加大力度,促进龙山讲坛人文系列讲座的学术化建 设,提升讲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5)改革大学语文考试方式。当前人文素质课考试,一般由开卷考试、闭卷考试两种方式进行。 不管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考试要讲求灵活性,真正检验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 考试不仅是考试学习的

18、知识,更应该全面的去权衡。比方,学生的思维能力、口才能力的考察,常规的考 试是无法检测到的。大学语文本身是塑形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修养,锻炼大学生。课题组对考 试方式进行了思考,期待用口试、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写论文等方式相结合,而不是一种考试方式决定 一个学生的成绩。课题组一直想采用口试的方式,来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情况。当然,这种考试 方式的改革,面临很多的难题,还期待学校能够予以大力支持,推进这种改革思路的实行。(6)建立人文素质教育教育网,提供丰富的课外人文素质经典读本。学校的理工科定位,决定了学 校在图书资源建设上,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面对文科、理科学生的求知欲,书本知识限

19、于图书资源的缺 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现在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是1988年以后出生,他们接受文化的一个重 要来源,就是网络平台。文学与艺术学院为了拓展学生学习知识,建立了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中 文系人文素质教育网( :/ 文章资料,方便学生阅读和拓展。结束语当前,大学语文等人文素质课程的改革有待开展,但学生在就业前景的诱惑下变得很实用,“他们 选课不能不考虑就业需要,这是非常实际的”,“除了专业课和要求必选的英语、政治课,多数学生都可能 选一些技能性的、应用性的课“小】,这也是大学语文的尴尬之地。怎样有效地实现大学语文课程 建设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课程所在学院和教学系的本质工作,更应该让这种课程在学校教学培养方案中 确立起它的重要地位,这才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之所在。改革的路很长,但我们课题组还得继续前行,做好 本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