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高中数学)_第1页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高中数学)_第2页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高中数学)_第3页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高中数学)_第4页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高中数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课程知识高中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高中数学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高中数学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等其他课程的基础。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数学课程的定位: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培养数学专门人才的基础课。高中数

2、学增加了选择性(整个高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学生发展、培养自己的兴趣、特长提供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需要;是培养自信心的需要;数学应用的广泛性需要学生具有应用意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调发现和提出问题;强调归纳、演绎并重;强调数学探究、数学建模。重视“双基”的发展(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结论的本质;强调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强调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文化

3、的重要作用。全面地认识评价: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学习的水平和情感态度的变化;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总目标: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是本次课程改革最大的变化之一。五大基本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高中数学课程的主线:函数主线、运算主线、几何主线、算法主线、统计概率主线、应用主线。教学建议: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强调

4、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注重联系,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知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评价建议: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问题意识、独立思考、交流与合作、自评与互评)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尊重被评价对象)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进行评价教学知识教学原则抽象与具体相结合、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循序渐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学以致用”)、巩固

5、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温故而知新”)教学过程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课堂教学(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课外工作(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数学补课活动)、成绩的考核与评价(口头考察、书面考察)、教学评价(导向作用、鉴定作用、诊断作用、信息反馈与决策调控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科学性、系统性(循序渐进)、启发性、量力性(因材施教)、艺术性(教学语言)讨论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特点。自学辅导法:卢仲衡教授提出,要求学生肯自学、能自学、会自学、爱自学发现法:又称问题教学法(布鲁纳),步骤是创设问题情境;寻找问题答案,探讨问题解法;完善问题解答,总结思路方法;知识综合

6、,充实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概念教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当概念的内涵扩大时,则概念的外延就缩小;当概念的内涵缩小时,则概念的外延就扩大。内涵和外延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反变关系。概念间的逻辑关系:相容关系(同一关系如“等边三角形”和“正三角形”、交叉关系如“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包含关系如“菱形”和“四边形”)、不相容关系(对立关系如“正数”和“负数”、矛盾关系如“负数”和“非负数”)概念下定义的常见方式:属加种差定义法(被定义的概念=最邻近的属概念+种差,如“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解释外延定义法(不易揭示其内涵,如“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描述性定义法(用简明清晰的语言

7、描述,如“fx=数学概念获得的主要方式:概念形成(由学生发现)、概念同化(教师直接展示定义)命题教学:整体性策略(旨在加强命题知识的横、纵向联系)、准备性策略(教学实施之 前)、问题性策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情境化教学、过程性策略(暴露命题产生于证明的“所以然”过程)、产生式策略(变式练习)推理教学推理的结构:任何推理都是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推理的形式:演绎推理(由一般到特殊;前提真,结论真;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得推理)、归纳推理(由特殊到一般)、类比推理(由特殊到特殊)问题解决教学数学问题的设计原则:可行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应用性原则纯粹数学问题解决:波利亚怎样解题表(分析题意;拟

8、定计划;执行计划;验算所得到的解)非常规问题解决:建模分析(分析问题背景,寻找数学联系;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检验;交流和评价;推广)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学技能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在课堂教学工作进行之前,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研究课堂教学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安排的过程。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关系:内容不同:教学设计的基本组成既包括教学过程,也包括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对学生需要的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定、教学资源的设计与使用以及学习效果评价等。侧重运用现代教学理论进行分析,不仅说明教什

9、么、如何教,而且说明为什么这样教;教案的基本组成是教学过程,侧重教什么、如何教。核心目的不同: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以及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目的;教案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范围不同: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使课堂教学更规范、操作性更强使课堂教学更科学使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辩证认识和处理教学中的多种关系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结构数学

10、教学设计的准备:认真学习新课标,了解当前我国数学课程的目标要求全面关注学生需求认真研读数学教材和参考书,领悟编写意图广泛涉猎数学教育的其他优秀资源,吸取他人精华,丰富自己的教学设计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分析和处理教材是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和核心任务整体系统的观念用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分析学习知识时可能要遇到的困难制定合理教学目标的要求反映学科特点,体现内容本质要有计划性,可评价性格式要规范,用词要考究要全面,不能“重知轻思”、“重知轻情”等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

11、性(记忆、理解、探究)要实在具体,不浮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内容: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个人经验的反思教学反思的步骤:截取课堂教学片段及其相关的教学设计;提炼反思的问题;个人撰写反思材料;集体讨论;个人再反思,并撰写反思论文教学设计的撰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掌握、应用);过程与方法(提高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规律、培养看问题的方法)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作用和地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难点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实施课堂导入:直接导入法、复习导入法、事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趣味导入法、悬念导入法课堂提问的原则:目的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适度

12、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充分思考性原则、及时评价性原则课堂提问的类型:复习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归纳提问、比较提问、分析综合提问、评价提问学生活动:学生活动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学生活动”是意义建构的组成部分学生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理解从总体上说,学生活动必须是思维活动课堂结束技能的实施方法:练习法、比较法与归纳法、提问法和答疑法、呈上法和启下法、发散法和拓展法结束技能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自然贴切,水到渠成;语言精练,紧扣中心;内外沟通,立疑开拓教学评价数学教育评价的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心理环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13、、教学效果数学教育评价的功能:管理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激发功能、诊断功能常用数学公式函数、导数函数的单调性设x1、x2a,bfx1-ffx1-f设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fx0,则在该区间内fx为增函数;若f函数的奇偶性(该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都有f-x=fx,则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都有f-x=-fx,则f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轴对称。函数在点x0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fx0是曲线y=f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C=0(C为常数);xn=nxn-1sinx=arc sinxarc tanxlnx=1导数的运算法则uv=u幂函数f

14、x=x=001性质p为奇数,q为奇数奇函数p为奇数,q为偶数p为偶数,q为奇数偶函数第一象限图像减函数增函数增函数过定点1,1求函数y=fx的极值的方法:解方程fx=0。如果在x0附近的左侧fx00如果在x0附近的左侧fx00,则fx在若对任意xI,有f“x0)的周期T=2;函数y=Atan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函数y=Asin+,xR即y=sinx横坐标伸长(01)到原来的1倍,再向左(0)或向右(0)或向右(0)平移个单位,再横坐标伸长(01)到原来的1倍,再,最后纵坐标伸长(A1)或正弦定理asinA=bsinB=余弦定理a2=b2三角形面积公式S=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ab=abcos

15、(是向量的坐标运算设Ax1,y1设ax1,y1设ax,y,z,则a两向量的夹角公式设ax1,y1,z1,向量的平行与垂直abab数列、集合与命题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an=S1Sn-S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an=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an=数列求和常见结论:1pq=11+3+5+2n-11213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原命题:若p则q;否命题:若p则q;命题的否定:若p则全称量词即“所有”,“全部”,可写作“”;存在量词又称特称量词,写作“”。不等式均值不等式设a,bR+,柯西不等式a12+a22+aJensen不等式f三角不等式:a指数不等式:a解

16、析几何与立体几何直线的五种方程点斜式:y-y0=kx-x0(直线斜截式:y=kx+b(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两点式:y-y1y2-y1=x-x1x2-x截距式:xa+yb=0(a一般式:Ax+By+C=0(其中A、B不同时为0)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若l1:l1l点x0,y0d=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tan=k-k11+kk1=圆的三种方程圆的一般方程:x圆的标准方程:x-a圆的参数方程:x=a+r两个圆的公共弦所在方程x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l:Ax+By+C=0与圆x-adr相离0;d=r相切=0;d0,弦长=2r其中d=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图形、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椭圆:x2a2+

17、y2b2=1ab0,a2-c2=双曲线:x2a2-y2b2=1ab0,c2-a2=b2,抛物线:y2=2px,焦点p2,0,准线x=-p2,焦半径PF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若双曲线方程为x2若渐近线方程为y=bax若双曲线与x2a2-y2b2=1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x2a2-y若斜率为k的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于AxAB=1+k2柱体、锥体、球体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侧面积=2rl,表面积=2rl+2r2,体积= Sh(S是柱体的底面积,h是柱体的高);圆锥侧面积=rl,表面积=rl+r2,球的半径是 R,则其体积V=43空间几何平面方程:点法式:Ax-x0+B一般式:Ax+B

18、y+Cz+D=0(A,B,C参数式:已知平面上一点Mx0,y0,z0以及平行于平面的两两平面间的关系:121与2的夹角(直线方程:一般式(交面式):A参数式:x=对称式(标准式):x-直线与平面的关系:lll与的夹角(0时,方程有一个实根,一对共轭复根;当=0时,方程有三个实根,其中有一个二重根;当0,存在整数N0,使 得当n,mN极限的定义:limxx0fx=A:对于任意0,存在正数,当x0时,有ex-1xsinxln函数极限的计算:limxx0fx洛必达法则:若函数和满足下列条件:limxafx=limxa在点a的某去心邻域内两者均可导,且g则有lim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如果函数fx满足在闭区间a,b上连续;在开区间a,b内可导;那 么在开区间a,b内至少有一点(a1;limn幂级数收敛半径及收敛域:设幂级数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