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教学设计优秀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fcc42ba5a34118b3ddea9ea442dc60/b2fcc42ba5a34118b3ddea9ea442dc601.gif)
![《观沧海》教学设计优秀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fcc42ba5a34118b3ddea9ea442dc60/b2fcc42ba5a34118b3ddea9ea442dc602.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观沧海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想】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的名篇,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当年五月,曹操率军北片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感慨万分,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诗中描写了大海吞暗吐日月,包孕万千的壮美图景,抒发了诗人酷爱祖国河山,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诗歌先突出写大海边碣石山高高屹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朝气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涛咆哮翻腾,勾画了一幅壮丽的海山秋色图。接着诗人虚走一笔,把不同时空段内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美景象切换过
2、来,使这海山秋色图平添出一股浩荡磅礴的气概。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太阳,月亮给人类送来暖和和光明,是诗人挽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理想的真实比拟,绚丽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这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教学时应适当介绍诗人的经验及写作背景,也可布置学生提前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学生才能理解诗意,理解诗人的感情。教学时,以朗诵为载体,读中理解,解后再读。充分领悟诗人的感情。 【教学目标】 、积累诗词中的字词,特殊是现在很少出现的文言词。如“澹澹”,“竦峙”,“星汉”,能背诵默写这首诗。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的意思,能理解诗歌的思想
3、感情。 、学习寄情于景的写法,激发为志向奋斗的豪情壮志。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我们先闭上眼想象一会儿,然后用一个词归纳你心中“海”的印象。(学生说) 引导:海是神奇的,时而波涛汹涌,时而安静和顺,每一个看海的人感受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会用同一个词形容海:壮阔。是啊,与海相比,人真是太渺小了。今日,我们将学习一首观海抒情的闻名诗篇观沧海,细读这首诗,去感受诗人心灵的震颤,诗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会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二、初读感悟 、听课件录音范读。留意字音。 、请学生相互提示应留意的生字生词。(暗含了找,说,练的
4、过程,这一步不必老师提示,字数很少,学生相互提示,记忆更深) 、学生自由朗诵一遍,留意看课下的注释。 、抽学生配乐朗诵(课件展示画面)。(二至三人,抽学生点评。) 、学生小组内讲解并描述初步理解的内容,并相互评价。(还可相互提问考查字词或是诗句意思) 三、精读理解 、课件展示:作者经验及写作背景。 、字词疏通。沧海,临,以,何,澹澹,竦峙,萧瑟,洪,日月之行,星汉,歌,咏。 、内容层次理解。这首诗写了几方面怕内容。(课件展示明确) 、学生调整自己的理解。(抽学生评价自己的理解,以“我原来认为,现在我明白了”的句式讲解并描述自己理解的变更。) 、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 、学生讲解并描述:我最喜爱朗
5、读的诗句是,因为 四、品读探究 、提出探究的问题,可补充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内容方面: 诗从看到了哪些景象?你能根据他看的依次叙述吗? 诗人产生了哪些联想? 情感方面: 文中哪个词是大海留给诗人的最初体验? 澹澹再现了海水浩渺动荡的神韵,“何”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是千古传颂的绝句。 想象诗人写作时的情景,思索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重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情与景的交融。边读边理解,理解后再读。 、你曾经在什么自然景物面前产生过豪壮的情感?(意在培育学生融情于景) 师可引导自己的经验(如:在高山悬崖边,俯视山谷,看鹰在谷中回旋,然后飞过远山,
6、产生了要走出大山的想法) 五、小结拓展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诗歌景中有情,情寓景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你能说出古代一些写景抒情的诗句吗?说说它们都主要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课内沟通或布置课外搜集) 、写一篇表达自己豪情壮志的诗歌或散文,运用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方法。 六、齐诵结束(或背诵结束) 观沧海教学设计优秀4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广袤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2、体会雄伟壮美的景象。 3、写实与想象。 教学重点: 目标1、目标2。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写作背景导入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
7、塞,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二、简介作者,揭示目标 曹操,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曾历任 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三、新授内容 1、师范读,生跟读。 2、生自由朗读,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3、生齐读。 4、分析课文内容 分析字义 临,登上,有巡游的意思。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观,看,统领全篇。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洪,大。 行,运行。若,犹如。 星汉,银河。志,志向。 内容 A、诗的前两句写什么?最终两句是写什么?中间十句写了什么? 叙事合乐时所加,
8、与正文内容无关写景 B、写景部分采纳手法,勾画了汹涌的,屹立海中的,岛上繁茂的,给人以如画的感觉。 C、“日月之行”四句采纳了什么手法?(想象、夸张)写出了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 D、写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博大的胸襟。 四、总结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内容。 先突出写大海的碣石山高高屹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朝气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涛咆哮翻腾,上欲接天,风助浪势,浪壮风色。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一幅壮丽的海山秋色图,敏锐的视察,开阔的视野,统揽全局的谋篇,显示出作者超人的才智和非凡的学识。 写完眼前的山海
9、,诗人虚走一笔,把不同时空段内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美景象切换过来,使这海山秋色图平添出一股浩荡磅礴的气概。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太阳、月亮给人类送来暖和和光明,是诗人挽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理想的真实比拟;绚丽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五、作业: 完成书后习题; 背诵默写课文。 六、预习下一课。 观沧海教学设计优秀4篇3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精确把握本诗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2、学习通过朗读、想像阅读诗歌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精确把握本诗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朗读、想像。 (三)教学难点 通过想像体
10、会诗歌意境的详细方法。 教学过程 录音机播放:海潮声,温柔音乐声 此处的导入设计,用诗化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本堂课的学习情境诗歌阅读中;同时,也是作为一个例子,让学生感性地了解一种诗歌阅读的方法朗读,想像,进而体会诗的意境。这里的设计也明确地揭示出本堂课的思路:以学法来指导课文阅读。 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板书:海 你们喜爱大海吗?我也喜爱。从小,海就是我的梦。于是,读了许多描绘海的诗文。 “看那闪闪的白沙闪闪地光明/是珠贝的摇篮/是星星的憩园/是珊瑚的梦乡/太阳的梦是红的/月亮的梦是白的/也曾有美人鱼在晒月光” 边读边想着那些美丽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突然发觉,原来,我与海贴得那么近。 今日,
11、我们就用这种朗读方法一起来神游大海。 首先,听老师把这首诗朗读一遍,大家熟识一下。(老师范读)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诵读,要求读精确。 请同学们一齐朗读,并绽开你的想像,在眼前呈现诗所描绘的图景,感受意境。(配乐朗读)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赐予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空间,激起学生尝摸索求的主动性。 我不知道你是否像我小时候一样,体会到了诗的画面和意境。假如是,那么将你最喜爱的诗句绽开充分的想像,并把它描绘出来。喜爱图画的同学,画幅画;喜爱写作的同学,用三五个句子进行描绘。 四位同学一组,相互沟通。然后各组推举1至2篇较好的作品。(老师巡察,预选。) 我们一起来观赏和评点同学的作品,看看是否描绘出了
12、诗所描绘的图景,表现出诗所表现的意境。 (老师选出第一种类型的作品一份图画类,是否扣住诗歌文辞的描述。在投影仪上显示,由本作品作者解说。) 观沧海教学设计优秀4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美丽语句和深邃内涵。 2、通过朗读体会诗人阔大的胸襟和宏大的理想,学习古人昂扬奋勉的精神。 3、背诵、默写诗歌并赏析名句。 教学重点: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丰富、奇妙的想象;背诵、默写诗歌并赏析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诵曹操的龟虽寿引入观沧海。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曹操,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市)人。善诗歌,其诗大都抒发自己的
13、政治理想,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宏伟,慷慨悲凉。他的散文亦清峻整齐。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2、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美的诗篇。 三、解题 观沧海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作何解,能否换“观大海”这个题目? 探讨、归纳、明确:“沧”是暗绿色的意思,“沧海”就显示了大海的色调,比用“大海”更形象、更生动,所以不能换。 四、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播放音频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知诗意;(出示补充注释) 临,来到,文中指登
14、上的意思。沧,通“苍”,青绿色。海,渤海。竦,同“耸”,高。观,看,统领全篇。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洪,大。行,运行。若,犹如。星汉,银河。志,思想感情。 3、出示画面,感受形象。 4、理解诗歌大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多么宽敞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非常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阳和月亮的运行,似乎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绚丽,似乎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
15、产生出来的。 我很兴奋,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五、品读诗歌,感受意境 1、这首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本诗是写景诗,还是抒情诗?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景:(实)海水、树木、草、秋风、洪波生气勃勃 (虚)日月星汉宽敞、博大情: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美图景,表现诗人开阔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六、赏析诗歌及名句: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
16、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屹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奇妙壮丽。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化描写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详细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3、赏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 赏析一:这四句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涵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出诗人
17、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理想。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赏析二:日月的运行好象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星汉是指银河,绚丽的银河斜贯天空,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象也发源于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宛如是日月星辰的母亲,表现大海的一种宽敞、博大的胸怀。让学生思索、探讨:1、这是实景,还是虚景,即诗人想象?2、假如是虚景,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象?(明确:前面几句描绘了大海的壮美,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酷爱。目睹这壮美的山河,激发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剧烈愿望,因而借助想象,表达愿望。诗人以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概,事实上是诗人宽广胸怀、豪迈气魄的写照。) 七、写作特点分析: 这首诗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可谓诗中有画,画中含情,这种写法,诗人们常用,但古代也有些诗歌情景是分开的。 曹操这首观沧海精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似乎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珍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给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意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家居设计与生活品质的提升
- 现代办公环境中营销自动化策略的实施
- Unit2 An Accident(说课稿)-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3-1《百合花》(说课稿)高一语文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必修上册)
- 2023二年级数学上册 七 分一分与除法第5课时 小熊开店说课稿 北师大版
- 3 天窗(说课稿)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8和9的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Unit 1 Art Using language 2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Unit 5 Colours Lesson 1(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新起点版英语一年级上册
-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 1 大数的认识第4课时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新人教版
- 偶函数讲课课件
- 中医治疗“湿疹”医案72例
- 《X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14000字(论文)》
- 交通工程公司乳化沥青储油罐拆除工程安全协议书
- YS/T 441.1-2014有色金属平衡管理规范第1部分:铜选矿冶炼
- GB/T 23791-2009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
- 员工自主报告和举报事故隐患奖励汇总表
- 清代文学绪论
- 阿里云数字化转型生态介绍课件
- 《控轧控冷》课件
- KET词汇表(英文中文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