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_第1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_第2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_第3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_第4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珍藏。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才能:确切、流利、有感情地读词。 2、过程和方法: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难点) 二、教材分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四十岁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这是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

2、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形象。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浣溪沙等篇章,对苏轼的生平经历和精神品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品味语言的才能有所欠缺,因此学习该词,主要是学习多角度,体会情感。 四、重点难点: 本节重点: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 本节难点: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难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空明澄澈时,他与好友,庭下溜达,吟出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而的达观。中秋月圆时,他与亲人天各一方,诵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豪放。潇潇暮雨时,他唱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他就是苏轼,那么在江城子密州出

3、猎中他又会描绘怎样的场景,给我们呈现别样的风味呢? 2、学案反馈: (1)通过导学案的批改,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学生,下面让我们把强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同学。 导入: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聪慧的结晶,只有反复吟唱才能更深切地理解诗意。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词。 朗读全诗 活动指导: 1、听录音朗读,留神朗读的字音、节奏、情感。 2、自己反复练读,读出其中的节奏、感情。 3、小组内互读,并选派代表在班上赛读。 3、探究活动: 链接语: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了解词的内容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感情。 合作探究: 一、理解诗意 活动指导: 1、结合课下解释,自主理解词意。 2、存疑之处,组内探讨解决。 3、请同学根据自己的

4、理解,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导入:我们往往被词的感情所震撼,一颦一笑,一滴眼泪一条河流,一颗星星两片花朵,都深深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二:多角度鉴赏词情。 品读鉴赏本词,理解词所表达的感情? 温馨提醒: 1、分析题目,理解词情。 2、抓关键词语,理解词情。 3、从词中的景物或者典故,理解词情。 4、知人论世,理解词情。 5、通过想象画面,更加深入理解词情 6、留神诗的结果两句,词人往往卒章显志。 训练案 1、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5、、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的潇洒豪放,也依稀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说明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猛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顽强威风的英雄气概。 2、整理、汇总本组所提问题。 结语:苏轼的狂,是一种霸气!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狂热的期待!是一种永不放弃的报国豪情!是一种敞亮不刺眼的光芒,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是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泊,一种无

6、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5、总结点评: (1)合作探究后动后,小组展示,学生点评,进行知识、方法总结。 (2)课堂小结:小组之间共享本节课的收获,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3)课堂优秀小结:评比优秀小组、优秀个人。 6、布置作业: 1、赏析陆游诉衷情所蕴含的感情。 2、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和余秋雨苏东坡的突围。 7、预习新课。 破阵子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欣赏词的才能。 2、感知苏东坡豪放的词风,繁杂的性格。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一首水调歌头牵动了多少人的情思,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表达了天下多少离人的美好祝愿。这位北宋的苏

7、轼又引起了多少后人的关注。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就接触到几篇与苏轼相关的文章。请作回忆。 水调歌头涣溪纱核舟记记承天寺夜游荷 二、温故知新,简介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三、文体小常识 是否问过自己何谓豪放,何谓婉约?(学生思考) 婉约派:语言畅达流利奔放,高亢昂扬,直抒胸臆;内容多以雄奇阔大意境抒发猛烈的政治热心,豪爽的英雄本色。 豪放派:语言清爽、含蓄、委婉,情思曲折而诚恳;内容以情感为题材。 四、文

8、本解析 (一)初读感知判断风格 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及有理解障碍的词句。 2、组合作,交流疑难,理解词的大意 3、小组推选代表概述词意,可以合作完善。 4、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初步判定风格豪放 5、以怎样的语气腔调读这种风格的作品?豪迈奔放,高亢昂扬 6、个别试读听录音齐读(留神读出高亢昂扬,豪迈奔放) (二)二读品析感受豪放 1、听同学们的朗读,老师感受到风格豪放的作品在语言上的气势。刚刚仅仅是了解大意,初步判断风格为豪放,现在细读课文找出判断的依据,作进一步确实认。请再读本文从内容上判断哪个字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豪放之情?狂 2、狂在何处,采用什么手法写出这种狂?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

9、情 狂在“左举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英姿 狂在,“干骑卷平冈的阵容 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 狂在“亲射虎,看孙狼的气概 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 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 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典故:(补充背景,出示地图,帮忙理解词人情感) 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虽年近四十,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发愤。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小结:以“狂字统摄全词,豪放在其出猎场景的壮阔,在其报国之心的浓烈。上片的叙事为下片的抒情铺垫。全词巧用典故

10、,借出猎的表达报国之心。这也确实是一首风格豪放的词篇。(中心主题) (三)三读吟诵再现豪放 以高亢的音调、充足的激情,再现词人不成抑制的豪情!(对照板书,尝试背诵) 五、拓展研读 1、这首词不仅我们读来感受到万丈豪情,就连苏轼自己也较为得意,他自己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其实这是他的第一首豪放风格的词,在豪放派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苏轼也成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再欣赏他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豪放风格的词篇。(读出豪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11、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思考:假如说密州出猎豪放在其场面的壮阔,报国心的浓烈,那这首词有表现在何处?雄奇宏大的风景、如画的江山、深邃无比的历史深思,一切都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气。 2、词人在豪放词篇中表现出其昂扬的风姿,豪迈的气概,是一名响当当的汉子。可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殊不知苏轼同样擅长婉约风格。 就在创作本文的同一年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被陈师道夸赞为“有声当彻天

12、,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起欣赏,并结合对苏轼的了解用一句话来概括苏轼的形象。 3、一句话概括苏轼形象 (我心目中的苏轼)例如: 他是一位有着铮铮铁骨而又绵绵情意的词人; 他是一位内柔外刚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 他是一个儿女私情与家国在计兼顾的矛盾体; 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背诵本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3 一、一副对联,导入新课: 1、四川眉山三苏祠有这样一副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请问同学们这三苏指的是谁? 2、介绍苏轼,以及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二、品读文题,粗知文意。 1、“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才是题

13、目。 2、“密州出猎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出猎和出猎的地点:密州。 主要事件:出城打猎,它不同于一般的消遣式的打猎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是在哪里出猎?谁在出猎? 苏轼和他的同僚在密州出猎。 三、初步诵读,体会词风。 1、听录音。 2、补充材料: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3、齐读读出风格:豪放昂扬。 四、条分缕析,感悟形象。 1、找词眼“狂 2、学生小组探讨“狂在哪里? 左牵黄,右擎苍。装备狂 千骑卷平冈倾城阵容狂 亲射虎,看孙郎举止狂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抱负狂 留神:

14、卷、两个典故的作用、苍、黄 边分析边强朗读体会情感 请同学起来个别再读,读出情感。 3、小结上下片主要内容。 4、重点分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句,体会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悲哀。 五、知人论世,拓展体悟 PPT: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 了解他的仕途坎坷。 苏轼贬谪期间的诗句和政绩 感悟她的乐观豁达、心系百姓。 六、小结: 老夫聊发少年狂,少年当逞少年强。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4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目标 1、借助手头资料,能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能说出词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主旨,体会感情。 3、名句积累与赏析。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

15、1,设计一个活动:借助手头资料,能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朗读,能说出词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主旨,体会感情。 3.针对目标3,通过交流合作,学生能说出赏析名句的方法。 四新课讲解 学习目标: 1、借助手头资料,能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通过朗读,能说出词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主旨,体会感情。 3、名句积累与赏析。 教学活动: 自学指导一: 内容:江城子 方法:默读、独学、合作交流 时间:( )分钟 要求:请同学们结合手中资料及课下解释了解及写作背景。 自学检测一: 1、苏轼(朝代)有名的_、_家。字_,号_,眉州眉山人

16、。南宋时追谥号_。与父_、弟_共享文名,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_; 2、唐宋八大家指:、。 3.背景简介: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自学指导二: 内容:江城子 方法:默读、独学、合作交流 时间:( )分钟 要求:1.听朗读,请同学们听清字音和节奏,体会其中的感情。2.请结合手中资料或课下解释,概括出词的大意。 自学检测二: 1.理解词意:(上)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

17、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过去的孙郎。 (下)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2、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 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 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狂) (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 (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 (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3、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18、 4、本词两部分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 上片:记叙打猎的威风场面。 下片:抒发要报效国家的决心。 自学指导三: 内容:江城子 方法:默读、独学、合作交流 时间:( )分钟 要求:小组探讨,赏析名句。 自学检测三:(名句赏析) 1.鬓微霜,又何妨! 两鬓虽有微霜,可自己根本不衰弱,尚有用武之地。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运用典故,意在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遇去建功立业。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志向。 4.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 情感? A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突出呈现了虽年纪已老,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

19、表达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C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五当堂训练 1、你能找出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吗?特点是什么?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威武凛凛。 2、你能找出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吗?特点是什么? “千骑卷平冈 威风雄壮,场面浩大 3、请你找出表现苏轼豪迈气概的句子。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表现词人心胸开阔,胆气豪壮的句子。 “酒酣胸胆尚开张 5、表现太守年愈长而志弥坚的句子是哪句? “鬓微霜,又何妨! 6、表现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7、表现要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句子。 “会挽雕弓

20、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六布置作业 1.默写背诵全词。 2.完成同步练习题。 七、教后反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在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苏轼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自动请求外任,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年已四十,时值西北边事慌张,西夏屡屡进攻边境。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风豪迈。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

21、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3、把握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的爱国思想。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词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通过设疑、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鉴赏关键词、句,结合时代背景、写作背景体会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喜欢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品的内容和的思想感情。学习比较阅读,体会四首词作的异同点。 四、教法和学法: 1.诵读法。诵读入文本,诵读涵咏体验文字包含的情味儿,诵读体悟词人愁绪的不同滋味儿,诵读感受词人不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中,诵读是涵咏、品析、体验、感悟的前提,诵读是输

22、入,也是情感再现的手段。 2.比较品析法。比较解读,是解读这两首词愁因不同、愁滋味不同、愁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有效方法,有对比才有鉴别。对比法,是发觉事物不同的常用方法,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3.主观想象。诗歌往往是借助意象来营造意境的。辞海中说:“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 4.主问题引路。疑问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笔者用“头发为何而白“愁的理由一样吗“愁的滋味一样吗“愁的表现形式一样吗来激发学生带着问题比读这两首词,同时用这样的问题链作为教学的主线。 五、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

23、课本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江城子密州出猎练习附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阅读试题及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6 一、导入并介绍: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说到宋词,我们不能不讲到苏东坡,讲苏东坡的词又不能不了解苏东坡为人品性: 苏轼少年时代就有两种特性两种特色。一种特性和特色是有儒家用世的志意士以天下为己任。他这种用世的志意从他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有一次读到后汉书范滂传,范滂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后来受迫害遭遇灾难,他不逃避、不苟且逢迎、不委屈求全,宁可付上生命。苏轼范滂传的时候内心冲动感发,就问他母亲,他日儿做范滂,你能做范滂的母亲吗?由于范滂传中记载,范滂为了梦想要以生命为

24、代价的时候,他跟母亲说,我是对不起母亲的,范滂说一个人要想有美好的品德节义,又想有富贵寿考,两者不能得全,我乐意你去完成你的梦想。他另一面特性和特色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他很小的时候读庄子,庄子中那种高远的、不受约束的、超远旷达的修养和想象故事有好多,苏轼曾感慨的说,我从前也有一些想法就是说不出来,今天看了庄子,庄子上所写的就是我想的。他从小就把儒道两家的美好品格和修养融会到自己的修养之中,这为他后来虽屡屡遭贬谪,但能以超然的态度处理,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忠爱则始终执著没有改变打下了基础。你只要把他召回朝廷,该说的什么正直话,他还照说;贬官在外他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在密州,救过旱灾;在徐州,救

25、过黄河水灾;在杭州,疏浚西湖的淤泥,建了苏堤;晚年被贬惠州,设法修建桥梁,解决了老百姓渡江渡海的困难。(我们这些人既然读了圣贤之书,虽是老且穷,但不管我们生命上有什么挫折困难,而我们所学的这些道理是贯彻在内心之中,布满于我们的骨髓之内的。就是在死生忧患之间,直须笑谈于死生之际。) 苏东坡开创了豪放词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壮,总在历代壮土耳边回响。今天我们要学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他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有人对此词作了评论,说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意思说,词到苏轼,以“逸怀浩气的豪放词,取代了五代以来专写儿女情长的婉约词,改变了一代

26、词风,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感受诗人的郁闷、无奈和超脱的情怀 2、通过对典故的理解体悟诗人的雄心壮志。 三、朗读: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并正音 3、集体朗读 四、请同学们结合解释试着意译全词: 讲重点词及典故的意思 六、词中一个“狂字总括了全文内容,也总括了全文情感。 1、下面咱们就文中内容找写狂态的语句,体会那种狂情,找出来后就用“狂在说话。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狂在“亲射虎,看孙郎,学孙权骑马射虎,以逞自己的豪兴。 狂在“聊发小年狂的雄心勃勃。 狂在“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气宇轩昂。 狂在“千骑卷平冈的浩大声势。 狂在“倾

27、城随太守“的受民爱戴的得意。 狂在又出猎联想到“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狂在又出猎联想到“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期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宿愿。 2、齐读,读出他的狂情。 七、拓展: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虽不乏大方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布满阳刚之美,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可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苏轼受儒道两家的影响,既有豪放的一面,也有韶秀的一面。在这里,我们再读一篇苏轼写于密州的另一首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

28、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1、自由朗读 2、指名读、齐读 3、完成练习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全词表现了词人对亡妻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的思想感情。 、思考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感情基调有何不同及分别用什么手法来表达感情的。 密州出猎和记梦,一个是气韵高旷,一个是声情凄婉,风格迥异。密州出猎主要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表示希望得到朝廷起用,委以边任,抗敌建功。记梦以“梦的形式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对忘妻的思念之情。 密州出猎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用小词写习武狩猎,将词从花间月下解放出来,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苏轼江城子记梦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

29、,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结合对这两首词以及我们对苏轼人品的了解,结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苏轼的形象。 他是一位有铮铮着铁骨绵绵情意的词人; 他是一位内柔外刚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 他是一个儿女私情与家国在计兼顾的矛盾体; 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苏轼的经

30、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柳永的蝶恋花、晏殊的浣溪沙、李之仪的卜算子、李清照的如梦令,你能概括这些词在语言风格和表现主题上的共性吗? 曲折委婉,情意绵长 2、当一种文学体裁发展到一定程度以至于缺乏新意时,它要么选择改变,要么只能接受消亡。当词的发展面对这一十字路口时,是哪一位文学家指明白词发展的道路呢? 补充: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道自振。 3、苏轼“新在哪里?“向上一路是怎样的一路?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相信通过学习,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补充材料:“

31、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二、豪放词的朗读方法 1、从标题来看,这首词在表现的内容方面,与之前柳永、晏殊等人的词有怎样的不同?标题中的“江城子与“密州出猎分别是什么? 不再局限于儿女情长,闺阁情愁,而是表现出猎这一男性化的事件,表达的是男子的豪情。 2、自由朗读这首词,体会这首词在朗读的时候与之前所学的词在朗读方法上应有哪些不同? 音量大、吐字饱满、语调高亢、断句果断不拖沓、有英雄气概 3、补充材料: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4、以小组朗读评比的形式,强调豪放派作品的朗读气势,在朗读中感受苏词豪放的特点 三、感性体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