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初级的学习方法_第1页
中药学初级的学习方法_第2页
中药学初级的学习方法_第3页
中药学初级的学习方法_第4页
中药学初级的学习方法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药学第一单元 药性理论前言中药学的学习方法:一个基本要求:一定要记住大纲要求的内容,一定不要记大纲不要求的内容;记住前两点。五个基本方法:1.背 2.悟 3.串 4.用 5.通第一单元药性理论大纲要求:药性理论药物的IQ(一)四气 1.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2.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二)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三)升降浮沉 1.影响升降浮沉的2.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四)归经 1.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2.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五)毒性 1.毒性的含义2.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3.引起中药的主要原因4.掌握药物毒性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何谓中药性能?又称药性,即中药作用的基本

2、性质与特征的概括。 2.何谓药性理论?即有关药性的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无毒等。药性理论,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 1.包括了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2.是药物性质和功能的高度概括。3.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称为中药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这一部分的内容解决两个问题:一、中药性能中的这几个方面是什么无毒等。解决是什么!二、这几个方面干什么用解决用!细目一 四气第 1页一、四气重点: 1.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2.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要点一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物的性质。1.寒凉药:

3、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2.温热药:分别具有散寒、暖肝散结、补火作用。、水、通络、引火、回阳救逆等要点二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本经提出“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素问至真要大论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了寒热与治则的关系;属于正治范畴。这是一分为二。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这是临床用药的一般原则,不得;由于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具有程度上的差异,因而在用药时也要注意。如当用热药而用温药、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则病重药轻,达不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反之,当用温药而用热药则反伤其阴,当用凉药反用寒药则易伤其阳。对于表寒里热、

4、上热下寒、寒热中阻而致的寒热错杂的复杂病证,则当寒热药并用,使寒热并除。若为寒热错杂、阴阳的复杂病证,又当采用寒热并用之之,即“以热治寒,而寒拒热,则反佐以寒药而入之;以寒治热,而热拒寒,则反佐以热药而入之”之谓也。4.掌握四气理论,根据季节不同,指导临床用药的规律。一般是指在寒冬时无实热证,不要随便使用寒药,以免损伤阳气;在炎热夏季无寒证者不要随便使用热药,以免伤津化燥。辨时用药5.如遇到真寒假热则当用热药治疗,真热假寒证则当选用寒药以治之,不可真假辨真伪。细目二 五味重点: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酸苦咸(淡、涩)要点 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

5、,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因此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实例: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等。内经云:“之”,就是说药还有润养的作用。实例:如款冬花润肺止咳、菟丝子滋养补肾等。大多数药以行散为功,故“”缺乏代表性。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第 2页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等几个方面。实例: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调和药性并解药食等。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酸味药

6、多用治体虚多汗、肺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实例: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遗以及赤石脂固崩止带等。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来讲,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实例:如黄芩、栀子清热泻火,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陈皮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热通便,龙胆草、清热燥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黄柏泻火存阴等。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

7、用。一般来讲,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咸味。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痰核、瘿瘤、癥瘕痞块等证。实例:如芒硝泻热通便,海藻、牡蛎消散瘿瘤,鳖甲软坚消癥等。其它,肾属水,咸入肾,心属火而主血,五行生克即以水胜火之意。实例:药物本性如大青叶、玄参、紫草、青黛、毒之功。都具有咸味,均入血分,同具有清热凉血解实例:药物本性不少入肾经的咸味药如紫河车、海狗肾、蚧、龟甲、鳖甲等都具有良好的补肾作用。实例:药物制后药性改变同时为了引药入肾,增强补肾作用,不少药物如巴戟天等药用盐水制也是这个意思。淡:“能渗、能利”,即具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故有些利水渗湿的药物具有淡味。淡味药多用治水肿、脚气

8、、小便不利之证。实例:薏苡仁、通草、灯心草、茯苓、猪苓、泽泻等。、黄柏、由于神农本草经未提淡味,后世医家主张“淡附于甘”,故只言五味,不称六味。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实例:如莲子固精止带、禹余粮涩肠止泻、乌贼骨收涩止血等。故本草文献常以酸味代表涩味功效,或与酸味并列,标明药性。故酸涩并提。等证。细目三 升降浮沉重点: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1.影响升降浮沉的2.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要点一 影响升降浮沉的升降在物,亦在人也药物的升降浮沉主要与四气五味及药物质地轻重有密切关系,并受到1.药物的升降浮沉与四气五味有关制和配伍的影响。凡味属,气属温、热的药物,

9、大都是升浮药。实例:如麻黄、升麻、黄芪等药;凡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第 3页实例:如大黄、芒硝、山楂等。2.药物的升降浮沉与药物的质地轻重有关一般来讲,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实例:如、菊花、蝉衣等;而、果实、矿物、贝壳及质重者大多都是沉降药。实例:如苏子、枳实、牡蛎、代赭石等。特殊:除上述一般规律外,某些药也有特殊性,如旋覆花虽然是花,但功能降气消痰、止呕止噫,药性沉降而不升浮;苍耳子虽然是果实,但功能通窍发汗、散风除湿,药性升浮而不沉降,故有“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其它部分药物本身就具有双向性。实例:如川芎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

10、白花蛇能内走脏腑、外彻皮肤。由此可见,既要掌握药物的一般共性,又要掌握每味药物的不同个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确切掌握药物的作用趋向。应当,药物质地轻重与升降浮沉的关系,是前人用药的经验总结,因为两者之间没有本质的联系,故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从一个侧面论述了与药物升降浮沉有关的 3.药物的升降浮沉与制配伍的影响有关药物的制可以影响、转变其升降浮沉的性能。实例:制些药物酒制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如大黄,属于沉降药,峻下热结,泻热通便,经酒炒后,大黄则可清上焦火热,可治目赤头痛。配伍药物的升降浮沉通过配伍也可发生转化,如升浮药升麻配当归、肉苁蓉等咸温润下药同用,虽有升降合用之意,究

11、成润下之剂,即少量升浮药配大量沉降药也随之下降;又牛膝引血下行为沉降药,与桃仁、红花及桔梗、柴胡、枳壳等升达清阳、开胸行气药同用,也随之上升,主治胸中瘀血证,这就是少量沉降药与大队升浮药同用,随之上升的例证。一般来讲,升浮药在大队沉降药中能随之下降;反之,沉降药在大队升浮药中能随之上升。由此可见,药物的升降浮沉是受多种在人也。”的影响,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正如所说: “升降在物,亦要点二 升降与浮沉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药物具有升降浮沉的性能,可以调整脏腑气机的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或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部位,祛邪外出,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具体而言:1.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

12、不宜沉降。实例:如外感风热,则应选用薄荷、菊花等升浮药来疏散。 2.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实例:如热结肠燥大便秘结者,则应选用大黄、芒硝等沉降药来泻热通便。3.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实例:如肝头晕目眩,则应选用代赭石、等沉降药来平肝潜阳。4.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实例:如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则应用:黄芪、升麻、柴胡等升浮药来升阳举陷。总之,必须针对疾病发生部位有在上、在下、在表、在里的区别,病势上有上逆、下陷的区别,根据第 4页药物有升、降、浮、沉的不同特性,恰当选用药物,这也是指导临床用药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5.为了适应复杂病机,更好地调节紊乱的脏腑功能,还可采用升降浮沉并用的

13、用药方法。实例:如治疗表邪未解,邪热壅肺,汗出而喘的表寒里热证,常用石膏清泄肺火,肃降肺气,配麻黄解表散寒,宣肺止咳,二药相伍,一清一宣,升降并用,以成宣降肺气的配伍。实例:如用治心肾不交,虚烦不眠,腰冷便溏,上热下寒证,常用清心降火安神,配肉桂补肾引火,以成交通心肾、水火既济的配伍。可见升降并用是适应复杂病机,调节紊乱脏腑功能的有效用药方法。细目四 归经重点: 1.归经的理论基础和确定依据2.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要点一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确定依据解决是什么中药归经理论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要点二

14、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解决治疗目标靶及生克制约1.掌握归经便于临床辨证用药。即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通过辨证审因,位,按照归经来选择适当药物进行治疗。实例:如病患热证,有肺热、心火、胃火、肝火等的不同,治疗时用药不同。若肺热咳喘,当用桑白皮、地骨皮等肺经药来泻肺平喘;出病变所在脏腑经络部若胃火牙痛当用石膏、等胃经药来清泻胃火;若心火心悸失眠,当用朱砂、丹参等心经药以清心安神;若肝热目赤,当用夏枯草、龙胆草等肝经药以清肝明目。可见归经理论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了方便。 2.掌握归经理论有助于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实例:如同是利尿药,有麻黄的宣肺利尿、黄芪的健脾利尿、附子的湿等的不同。实例:如羌活、

15、葛根、柴胡、吴茱萸、细辛同为治头痛之药,但羌活水、猪苓的通利之水经头痛、葛根经头痛、柴胡少阳经头痛、吴茱萸厥阴经头痛、细辛少阴经头痛。因此,在熟悉药物功效的同时,掌握药物的归经对相似药物的鉴别应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运用归经理论指导临床用药,还要依据脏腑经络相关学说,注意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恰当选择用药。脏腑相关及相互影响实例:如肾阴,水不涵木,肝火上炎,目赤头晕,治疗时当选用黄柏、枸杞、菊花、地黄等肝肾两经的药物来治疗,以益阴降火,滋水涵木;而肺病久咳,痰湿稽留,损伤脾气,肺病及脾,脾肺两虚,治疗时则要肺脾兼顾,采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等肺脾两经的药物来治疗,以补脾益肺,培金。

16、而不能拘泥于见肝治肝、见肺治肺的单纯分经用药的方法。细目五 毒性第 5页重点: 1.毒性的含义2.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3.引起中药的主要原因4.掌握药物毒性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要点一 毒性的含义古代毒性的概念:古代药物毒性的含义较广,既认为是药物的总称,毒性是药物的偏性,又认为毒性是药物毒副租用大小的标志。而后世本草述及在其药物性味下标明“则大都指药物的毒副作用的大小。”、“大毒”、“小毒”等,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一般系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所谓一般系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

17、、疾病甚至的物质。要点二 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保安全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是安全用药的保证,这里包含如何总体评价中药的毒性、如何正确文献记载及如何正确临床。1.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低毒性目前中药品种已达 12800 多种,而见的才 100 余种,其中许多还是临床很少使用的剧,因此大多数中药品种是安全的,这是中药一大优势,尤其与西药化学药造成众多药源性疾病的危害相比,中药安全低毒的优势就更加突出了,这也是提倡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中药受到世界青睐的主要原因。2.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崇古而不泥古。历代本草对药物毒性多有记载,这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值得借鉴。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出现了不少缺漏和错误的地

18、方。实例:如本草纲目认为无毒,中国药学大辞典认为、桃仁无毒等,说明对待药物毒性的认识,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社会的发展,有一个不断修改,逐步认识的过程。相信文献,不能尽信文献,实事求是,才是科学态度。3.重视中药的临床百种中药自成立以来,出现了大量中药,仅单味药引起就达上百种之多。植物药九十多种,如、苍耳子、苦楝根皮、山海棠、狼毒、萱草、附子、乌头、夹竹桃、雪上一枝蒿、福寿草、槟榔、乌桕、巴豆、半夏、牵牛子、山豆根、艾叶、子、杏仁、桃仁、枇杷仁、曼陀罗花和苗、等;、动物药及矿物药各十多种,如皂矾、雄黄、降药等。、鱼胆、芫青、蜂蛹及砒霜、升药、胆矾、铅丹、由此可见,文献中认为大毒、剧毒的固然有致死

19、的,小毒、微毒甚至无毒的同样也有病例发生,故临床应用:中草药固然要慎重,就是“无毒”的也不可掉以轻心。认真总结经验,既要尊重文献记载,更要注视临床经验,相互借鉴,才能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掌握中药的毒性,对保证安全用药是十分必要的。4.加强对中药的使用管理管理和规定此处所称的中药,系指列入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的中药品种,即砒石、砒霜、水银、生、生川乌、生草乌、生、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青娘虫、红娘虫、第 6页生、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要点三 引起中药的主要原因引起中药的主要原因有:剂量过大;大实例:砒霜、胆矾、误

20、服伪品;伪、蟾酥、附子、乌头实例:华山参、商陆代人参,独角莲代天麻制不当;实例:生附子、生乌头制剂服法不当;服实例:乌头、附子煎煮时间太短,或服后受寒、进食生冷配伍不当。配实例:与通用,乌头与瓜蒌同用药不对证、自行服药、乳母用药及差异要点四 掌握药物毒性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避免,利用好,学好预案1.在应用:避免时要针对体质的强弱、疾病部位的深浅,恰当选择药物并确定剂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防止过量和蓄积;同时要注意配伍低毒性;,凡两药合用能产生剧烈毒副作用的同用,并严格的 制工艺,以降对某些要采用适当的制剂形式给药;还要注意差异,适当增减用量,说服患者不可自行服药。部门要抓好药品鉴别,防止

21、伪品混用,注意保管好剧毒中药,从不同的环节努力,确保用药安全,的发生。以避免2.根据中医“以毒攻毒”的原则,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也可采用某些治疗某些疾病。利用好实例:如用雄黄治疗疔疮恶肿、水银治疗疥癣、砒霜治疗白血病等等,让服务。中药更好地为临床3.掌握药物的毒性及其后的临床表现,便于原因,以便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抢救治疗,这对于搞好中药抢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好预案,应对不时之需。本单元重点回顾:(一)四气1.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2.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二)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三)升降浮沉1.影响升降浮沉的2.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四)归经1.归经的理论基础和确

22、定依据2.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第 7页(五)毒性1.毒性的含义2.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3.引起中药的主要原因4.掌握药物毒性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第二单元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大纲要求: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目的高效,精准,安全(一)中药的配伍 1.配伍的意义2.配伍的内容(二)中药的用药 1.配伍2.妊娠用药3.服药时的饮食药物的EQ细目一 中药的配伍重点: 1.配伍的意义2.配伍的内容要点一 配伍的意义在行政中人与人配合的目的:增高效率,监督中药配伍的目的和意义:增效,减毒从中药的发展史来看,在萌芽时代治疗疾病一般都是采用单味药物的形式,后来由于药物品种日趋增多,对药性特点不断明确,对疾病的认识

23、逐渐深化,由于疾病可表现为数病相兼、或表里同病、或虚实互见,或寒热错杂的复杂病情,因而用药也就由简到繁出现了多种药物配合应用的方法,并逐步积累了配伍用药的规律,其目的是既照顾到复杂病情,又增进了疗效,扩大治疗范围,减少了毒副作用。因此,掌握中药配伍规律对指导临床用药意义最佳选择题:配伍的目的不包括() A.增强治疗效果 B.扩大治疗范围 C.适应复杂病情 D.减少不良反应E.改变药物归经。答疑【正确2369102101】E要点二 配伍的内容神农本草经序例 将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归纳为“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第 8页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这“七情”之

24、中除单行者外,都是谈药物配伍 关系的,分述如下:1.单行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对于病情比较单纯的病证,往往选择一种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实例:如古方独参汤,即单用一味人参,治疗大失血所引起元气虚脱的危重病证;清金散,即单用一味黄芩,治疗肺热咳嗽的病证;马齿苋治疗痢疾;夏枯草膏消瘿瘤;益母草膏调经止痛等。 2.相须相须: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实例:如麻黄配桂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附子、干姜配合应用,以增强守中,回阳救逆的功效;全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平肝息风,止痉定搐的作用。 像这类同类相须配伍应用的例证,历代文

25、献有不少记载,它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3.相使了复方用药的配伍,是中药配伍相使: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实例:如黄芪配茯苓治脾虚水肿,黄芪为健脾益气,利尿消肿的主药,茯苓淡渗利湿,可增强黄芪益气利尿的作用;枸杞子配菊花治目暗昏花,枸杞子为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主药,菊花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可以增强枸杞的补虚明目的作用。相使配伍药不必同类。一主一辅,相辅相成。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即是相使的配伍。 4.相畏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实例:如半夏畏生姜,即生姜可以抑制半夏的毒副作用,生半夏可“戟人咽喉”令人咽痛音哑,用生姜制后成

26、姜半夏,其毒副作用大为缓和;大枣,大枣可抑制5.相杀下逐水,损伤正气的毒副作用。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实例:如羊血杀钩吻毒;金钱草杀毒;麝香杀杏仁毒; 绿豆杀巴豆毒; 生白蜜杀乌头毒;防风杀砒霜毒等。可见相畏和相杀没有质的区别,是从自身的毒副作用受到对方的抑制和自身能消除对方毒副作用的不同角度提出来的配伍方法,也就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不同提法。6.相恶相恶:就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实例: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第 9页生姜恶黄芩,黄芩能削弱生姜的温胃止呕的作用。恶:读音 1、e 2、Wu7.相反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

27、用。实例:如反,贝母反乌头等,详见用药“十八反”、“十九畏”中若干药物。上述七情配伍除单行外相须、相使可以起到协同作用,能提高药效,是临床常用的配伍方法;增效相畏、相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以保证安全用药,是使用毒副作用较强药物的配伍方法,也可用于中药的制及;减毒相恶则是因为药物的拮抗作用,抵消或消弱其中一种药物的功效;减效相反则是药物相互作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故相恶、相反则是配伍用药的o 增毒最佳选择题: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消除的配伍关系是()A.相使 C.相杀 E.相须答疑【正确B.相畏D.相反2369102102】B细目二 中药的用药重点: 1.配伍2.妊娠用药3.

28、服药时的饮食中药的用药要点一 配伍主要包括配伍、证候、妊娠和服药时的饮食四个方面。含义:所谓配伍配合应用。,就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因而应该避免神农本草经所谓:“勿用相恶、相反者。”内容“十八反”:和儒门事亲:“本草 18 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十八反”歌诀最早见于诸参辛芍叛藜芦。”共载相药 18 种,即: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反、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 “十九畏”歌诀首见于明医经小学:“硫黄原是火中精,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

29、,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修合看顺逆, (火监)炙煿莫相依。”第 10页了 19 个相畏(反)的药物:硫黄畏,狼毒畏,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要点二 妊娠用药含义:它是指妇女妊娠期治疗用药的。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作为妊娠的药物。内容: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慎用与禁用两大类。(易考点!)慎用的药物: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及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大黄、枳实,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等;背记口诀:红牛有四子,麦黄通干肉禁用的药物:是指

30、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子、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雄黄、砒霜等。背记口诀:三蝥术,大陆麝要点三 服药时的饮食含义: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又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内容:在服药期间,一般也有区别。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此外,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实例:如热,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寒,食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胸痹患者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等;肝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之品;黄疸、胁痛食动物脂肪及辛辣烟酒刺激物品;脾胃虚弱者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肾病水肿食盐、碱过多的和酸辣太过的刺激食品;疮疡、皮肤

31、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此外,古代文献记载:、桔梗、乌梅忌;鳖甲忌苋菜;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丹参、茯苓、茯神忌醋;土茯苓、使君子忌茶;薄荷忌蟹肉,以及蜜反生葱、柿反蟹等等,也应作为服药的参考。本节重点回顾: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目的高效,精准,安全(一)中药的配伍 1.配伍的意义2.配伍的内容(二)中药的用药 1.配伍2.妊娠用药3.服药时的饮食药物的EQ中药学第三单元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大纲要求: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第 11页(一)剂量 确定剂量的(二)用法 1.特殊煎法2.服药法细目一 剂量重点:剂量 确定剂量的要点 确定剂量的一般来讲,确定中药的剂量,应

32、考虑如下几方面的1.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剧或作用峻烈的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开始时用量宜轻,逐渐加量,一旦病情好转后,应当立即减量或停服,中病即止,防止过量或蓄积。花、叶、皮、枝等量轻质松及性味浓厚、作用较强的药物用量宜小;矿物、介壳质重沉坠及性味淡薄、作用温和的药物用量宜大;鲜品药材含水分较多,用量宜大(一般为干品的 24 倍);干品药材用量当小;过于苦寒的药物也不要久服过量,免伤脾胃。羚羊角、麝香、牛黄、猴枣、鹿茸、珍珠等贵重药材,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用量。 2.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同样的药物入汤剂比入丸散剂的用量要大些;单味药使用比复应用:剂量要大些;在复方配伍

33、使用时,主要药物比辅助药物用量要大些。3.、体质、病情与剂量的关系由于、体质的不同,对药物耐受程度不同,则药物用量也就有了差别。一般老年、小儿、妇女产后及体质虚弱的成人及平素体质壮实的患者用量宜重。,都要减少用量;一般 5 岁以下的儿童用成人药量的 14,5 岁以上的儿童按成人用量减半服用。病情轻重,病势缓急,病程长短与药物剂量也有密切关系。一般病情轻、病势缓、病程长者用量宜小;病情重、病势急、病程短者用量宜大。4.季节变化与剂量的关系夏季发汗解表药及大热药不宜多用,冬季发汗解表药及热药可以多用;夏季苦寒降用量宜重,冬季苦寒降则用量宜轻。除了剧、峻烈药、精制药及某些贵重药外,一般中药常用内服剂

34、量为 510g,部分常用量,较大剂量为 1530g,新鲜药物常用量为 3060g。细目二 用法重点: 1.特殊煎法2.服药法要点一 特殊煎法第 12页某些药物因其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需加以注明,归纳起来包括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泡服、冲服、煎先煎:水等不同煎煮法。主要指一些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 2030 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实例:如磁石、代赭石、生铁落、生石膏、寒水石、紫贝齿、龟甲、鳖甲等。、龙骨、牡蛎、海壳、瓦楞子、珍珠母、此外,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 4560 分钟后再下它药,久煎可以降低毒性,安全用药

35、。实例:附子、乌头等。后下:主要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物煎沸 510 分钟后放入。实例: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等此外,有些药物虽不属芳香药,但久煎也能破坏其有效成分。实例: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亦属后下之列。包煎:主要指那些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混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煳化。实例:如粉、滑石、青黛、旋覆前子、蒲黄、灶心土等。另煎:又称另炖,主要是指某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应单独另煎即另炖 23 小时。煎液可以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

36、混合服用。实例: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麝香、鹿茸等。溶化:又称烊化,主要是指某些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黏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溶化即烊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也可将此类药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实例: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及蜂蜜、饴糖等。泡服:又叫焗服,主要是指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以用少量开水或复其他药物滚烫的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实例:如藏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冲服:后去渣即可服用。主要指某些贵重药,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复方其他药物煎液冲服

37、。实例:如麝香、牛黄、珍珠、羚羊角、猴枣、西洋参、鹿茸、人参、蚧等某些药物,根据病情需要,为提高药效,也常研成散剂冲服。实例:如用于止血的三七、花蕊石、紫珠草、血余炭、棕榈炭,用于息风止痉的蜈蚣、全蝎、僵蚕、地龙,用于制酸止痛的乌贼骨、瓦楞子、海壳、延胡索等;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也只能做散剂冲服。实例:如雷丸、鹤草芽、朱砂等。此外,还有一些液体药物实例:如竹沥汁、姜汁、藕汁、荸荠汁、鲜地黄汁等,也须冲服。煎水:主要指某些药物为了防止与其它药物同煎使煎液混浊,难于服用,宜先煎后取其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第 13页实例:如灶心土等。此外,某些药物质轻用量多,体积大,吸水

38、量大。实例: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也须煎水用。要点二 服药法1.服药时间汤剂一般1 剂,煎 2 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 46 小时。临床用药时可根据病情增减,如急、热可一日 2 剂。至于饭前还是饭后服则主要取决于病变部位和性质。一般来讲,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宜饭后服;如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脏疾患,则宜饭前服。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补益药多滋腻碍胃,宜空腹服;治疟药宜在疟疾发作前的两小时服用;安神药宜睡前服;慢定时服;急2.服药方法、惊厥及、咽喉病须煎茶饮者,均可不定时服。(1)汤剂:一般宜温服。但解表药要偏热服,服后还须温覆盖好衣被,或进热粥,以助

39、汗出。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如出现真热假寒当寒药温服,真寒假热者则当热药冷服,以防药势。(2)丸剂:颗粒较小者,可直接用温开水送服;大蜜丸者,可以分成小粒吞服;若水丸质硬者,可用开水溶化后服。(3)散剂、粉剂:可加以调和送服,或装入胶囊中吞服,避免直接吞服,刺激咽喉。(4)膏剂:宜用开水冲服,避免直接倒中吞咽,以免粘喉引起。(5)冲剂、糖浆剂:冲剂宜用开水冲服,糖浆剂可以直接吞服。此外,危重宜少量频服;患者可以浓煎药汁,少量频服;对于神志不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口服时,可采用鼻饲给药法。在应用:发汗、泻下、清热药时,若药力较强,要注意患者差异,一般得汗、泻下、热降即可停药,适可而止,

40、不必尽剂,以免汗、下、清热太过,损伤的正气。本单元重点回顾: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一)剂量(二)用法 1.特殊煎法2.服药法确定剂量的中药学第四单元 解表药大纲要求:(一)概述 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2.解表药的功效3.解表药的适应范围4.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5.各类解表药的性能特点6.各类解表药的功效7.各类解表药的适应范围(二)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的功效、应第 14页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三)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的攻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细目一 概述重点 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2.解表药的功效3.解表

41、药的适应范围4.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5.各类解表药的性能特点6.各类解表药的功效7.各类解表药的适应范围要点一 解表药的性能特点本类药物大多辛散轻扬,主入肺、经,偏行肌表,能促进机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要点二 解表药的功效发散表邪,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要点三 解表药的适应范围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要点四 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时,用量不宜过大。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

42、疮疡日久、失血患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注意因时因地而异,如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轻;冬季腠理致密,不易汗出,解表药用量宜重;北方严寒地区用药宜重;南方炎热地区用药宜轻。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要点五 各类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发散风寒药:性味多属,发散,祛寒。发散风热药:性味多辛苦而偏寒凉,发散,凉可祛热。要点六 各类解表药的功效发散风寒药:有发散肌表风寒邪气的作用。部分发散风寒药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发散风热药: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部分发散风热药分别兼有清第 15页头

43、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的作用。要点七 各类解表药的适应范围发散风寒药:主要用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部分药物又可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以及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发散风热药:主要用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部分药物又可用治风热所致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以及风热咳嗽等证。细目二 发散风寒药重点:麻黄、桂枝、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麻黄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

44、寒通滞麻黄应用:风寒感冒。本品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多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无汗,脉浮紧。咳嗽气喘。本品宣肺平喘作用强。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3.水肿。4.风寒痹证,阴疽,痰核。麻黄用法用量: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桂枝功效:第 16页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化气桂枝应用:1.风寒感冒。本品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 对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均可使用本品。用治风寒表虚有汗证,常与白芍配伍。2.血滞诸痛证。本品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常与枳实、薤白同用;中

45、,脘腹冷痛,每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妇女血滞,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常与当归、吴茱萸同用;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可与附子同用。3.痰饮、蓄水证。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脾阳不运,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眩晕、心悸,可与茯苓、白术配伍;气化,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猪苓等同用。4.心悸。能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治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所致的心悸动、脉结代,常与人参、麦冬同用;若阴寒内盛,引动下焦冲气,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常重用本品。桂枝用法用量:煎服,39g。、使用注意:本品过多者慎用。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功效: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第

46、 17页应用:1.风寒感冒。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轻证可以单用,重证须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合用。因其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宽中,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故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脘满闷,多者,较为适宜。呕逆,或咳喘痰2.脾胃气滞,胸闷砂仁、陈皮同用。能行气以宽中除胀,和胃止呕,兼有理气安胎之功,可用于妊娠,常与3.食鱼蟹而致腹痛吐泻者。能和中解毒。用法用量:煎服,59g,不宜久煎。生姜功效: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生姜应用:风寒感冒。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但作用较弱, 故适用寒感冒轻证,可单煎或配红糖、葱白煎服。脾胃寒证。能温中散寒,对寒犯中焦或脾胃虚寒之胃脘冷痛、食少、者,可收祛寒开胃、止痛止

47、呕之效,宜与、胡椒等药同用。3.胃寒。能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素有“呕家圣称,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因其本为温胃之品,故对胃寒最为适合。4.肺寒咳嗽。对于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5.解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及鱼蟹等食物,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生姜用法用量:煎服,39g,或捣汁服。使用注意: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香薷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第 18页利水消肿香薷应用:1.风寒感冒。入肺经能发汗解表而散寒,入于脾胃又能化湿和中而祛暑,多用寒感冒而兼脾胃湿困,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脘满,苔腻,或,腹泻者,可收外解风寒、内化湿浊之功。该证多见于暑

48、天贪凉饮冷之人,故前人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2.水肿脚气。多用于水肿而有表证者。香薷用法用量:煎服,39g。用于浓煎。,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肿,量大,且须使用注意:本品荆芥功效: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荆芥应用:1.外感表证。本品药性较平和,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还是风热表证,均可广泛使用。第 19页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质轻透散,祛风止痒,宣散疹毒。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能祛风解表,透散邪气,宣通壅结,而达消疮之功,故可用于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4.吐衄下血。炒炭有止血作用,长于理血止血,可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伍其他止血

49、药同用。证。常配荆芥用法用量:煎服,4.59g,不宜久煎。防风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防风应用:1.外感表证。本品祛风力强,为治风通用之品。常与荆芥相须为用。2.风疹瘙痒。能祛风止痒,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其中尤以长,药性平和,风寒、风热所致之瘾疹瘙痒皆可配伍使用。所致之瘾疹瘙痒较为常用。以祛风见3.风湿痹痛。本品祛风散寒,胜湿止痛,对风寒湿痹,肢节疼痛,可配羌活、当归等。4.破伤风证。既能辛散外风,又能息内风以止痉。用治风毒内侵,贯于经络,引动内风而致肌肉痉挛、四肢、项背强急、角弓反张的破伤风证,能祛风解痉。5.脾虚湿盛,清阳不升所致的泄泻;肝

50、郁侮脾,肝脾不和,腹泻而痛者。防风用法用量:煎服,4.59g。使用注意:本品药性偏温,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羌活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羌活应用:1.风寒感冒。升散,有较强的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之功。故外感风寒夹湿,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肢体酸痛较重者,尤为适宜。第 20页2.风寒湿痹。善入足多用。可配防风、姜黄等。经,以除头项肩背之痛见长,故上半身风寒湿痹、肩背肢节疼痛者尤为羌活用法用量:煎服,39g。使用注意:本品白芷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 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燥之性较烈,故阴血亏虚者慎用。用量过多,易致,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白芷应用:1.风寒感冒。本品祛风解表散

51、寒之力较温和,而以止痛、通鼻窍见长。常与防风、羌活等药配伍。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长于止痛,且善入足胃经,故头额痛以及牙龈肿痛尤为多用。3.鼻渊。常与苍耳子、肺气,升等配伍。清气,通鼻窍而止疼痛,用治鼻渊,鼻塞不通,浊涕不止,前额疼痛,4.带下证。善除湿邪而燥湿止带。也可配伍用于湿热带下。5.疮痈肿毒。对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者,可收散结消肿止痛之功。治疮痈未溃者可消散,已溃者可排脓,为外科常用之品。6.皮肤风湿瘙痒。能祛风止痒。白芷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本品细辛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燥,阴虚血热者忌服。第 21页细辛应用:1.风寒感冒。长于解表散寒,祛风

52、止痛,宜于外感风寒,头身疼痛较甚者,常与羌活、防风、白芷等同用;既入肺经散在表汗、脉反沉者。寒,又入肾经而除在里之寒邪,配麻黄、附子,可治阳虚外感,恶寒发热、无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止痛之力颇强,头痛,足寒气逆,脉象沉细者,常配伍独活、川芎等药。寒性头痛、牙痛、痹痛等多种寒痛证。治疗少阴3.鼻渊。能散药。,化湿浊,通鼻窍,常用治鼻渊等鼻科疾病之鼻塞、流涕、头痛者,为治鼻渊之良4.肺寒咳喘。本品辛散温通,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温肺化饮。细辛用法用量:煎服,13g;散剂,每次服 0.51g。使用注意:藁本功效: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藁本应用: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1.风寒表证,颠

53、顶疼痛。止痛作用。燥,性味俱升,善达颠顶,以发散经风寒湿邪见长,并有较好的2.风寒湿痹。能入于肌肉、经络、筋骨之间,以祛除风寒湿邪,蠲痹止痛。用法用量:煎服,39g。使用注意:本品苍耳子功效: 发散风寒通鼻窍 祛风湿止痛燥,凡阴血亏虚、肝、火热内盛之头痛者忌服。第 22页苍耳子应用: 1.风寒感冒。本品痛,鼻寒流涕者。宣散,既能外散风寒,又能通鼻窍、止痛,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2.鼻渊。善通鼻窍以除鼻塞,止前额及鼻内胀痛,用治鼻渊头痛、不闻香臭、时流浊涕者,一药数效, 标本兼治,可内服亦宜外用,为治鼻渊之良药。3.风湿痹痛。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治风湿痹证,关节疼痛,四肢拘孪。4.风疹

54、瘙痒,疥癣麻风。有散风除湿的功效。苍耳子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使用注意: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过量服用易致。功效: 发散风寒通鼻窍应用:1.风寒感冒。能发散风寒,宣通鼻窍。第 23页2.鼻塞,鼻渊。外能祛除风寒邪气,内能升达肺胃清气,善通鼻窍,为治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用法用量:煎服,39g;本品有毛,易刺激咽喉,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使用注意:鼻病因于阴虚火旺者忌服。细目三 发散风热药重点: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的攻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薄荷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芳香辟秽薄荷应用: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辛散之性较强,是解表药中最能宣散

55、表邪且有一定发汗作用之药, 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风热感冒和温病卫分证十分常用。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等症,常与、连翘、牛蒡子等配伍。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眩晕,宜与川芎、石膏、白芷等祛风、清热、止痛药配伍。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祛风止痒之功。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兼入肝经,能疏肝行气,常配伍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5.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腹胀痛,泄泻。本品芳香辟秽,兼能化湿和中。薄荷用法用量:煎服,36g;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56、使用注意: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牛蒡子功效:第 24页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牛蒡子应用: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疏散风热,发散之力虽不及薄荷等药,但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故风热感冒而见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多不利者常用。2.麻疹不透,风热疹痒。能疏散风热,透泄热毒而促使疹子透发。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能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因其性偏滑利,兼滑肠通便,故上述病证兼有大便热结不通者尤为适宜。牛蒡子用法用量: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蝉蜕 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

57、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第 25页蝉蜕应用: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本品清热, 长于疏散肺经风热以宣肺利咽、开音疗哑,故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症见声音嘶哑或咽喉肿痛者,尤为适宜。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宣散透发,疏散风热,透疹止痒。3.目赤翳障。入肝经,善疏散肝经风热而有明目退翳之功。4.急慢惊风,破伤风证。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可凉肝息风止痉,故可用治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证。5.小儿夜啼不安。现代研究证明,该药能安神,故用之有效。蝉蜕用法用量:煎服,36g,或单味研末冲服。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使用注意:名医别录有“主妇人生子不下”的记载,故孕妇当慎用。桑叶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58、平肝明目凉血止血第 26页桑叶应用: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质轻,轻清疏散,虽疏散风热作用较为缓和,但又能清肺热、润肺燥,用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热犯肺,发热、咽痒、咳嗽等症,常与菊花相须为用。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少痰,咽痒等症。凉润肺燥,故可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咳嗽痰少,色黄而黏稠,或干咳3.肝眩晕。兼入肝经,有平降肝阳之效。4.目赤昏花。既能疏散风热,又苦寒入肝,能清泄肝热,且益阴以明目。5.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衄血。能凉血止血,宜与其他凉血止血药同用。桑叶用法用量: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菊花 功效:疏散风热平

59、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菊花应用: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功能疏散肺经风热,但发散表邪之力不强,常与桑叶相须为用。2.肝阳眩晕,肝风实证。入肝经,能清肝热、平肝阳。常用治肝热极动风者。,头痛眩晕,以及肝经热盛,目赤昏花。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能清泄肝热以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疮痈肿毒。能清热解毒,可用治疮痈肿毒,因其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之力不及野菊花,故临床较野菊花少用。菊花用法用量:煎服,59g。疏散风热宜用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柴胡 功效:第 27页和解退热,疏肝解郁 升阳举陷退热截疟柴胡应用:1.表证发热及少阳证。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对于外感表证发热,

60、无论风热、风寒表证,皆可使用。为治少阳证之要药,常与黄芩同用。2.肝郁气滞。为疏肝解郁要药。性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致的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失调、痛经等症。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本品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可用治中气,气虚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食少倦怠,久泻脱肛,下垂,肾下垂等脏器脱垂,常与人参、黄芪、升麻等同用。4.疟疾寒热。可退热截疟,又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柴胡用法用量:煎服,39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轻。使用注意: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者忌用或慎用。葛根 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