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2《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9_第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2《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9_第2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2《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9_第3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2《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9_第4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2《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第 17 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必修()第三单元最终一课第17 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与第 15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首尾呼应,介绍了苏联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到苏联解体所历经的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详细过程为: 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后, 世界历史进入了探究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苏维埃俄国通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政权;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最终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但它本身的严峻缺点和弊端成为后来苏联经济进展的严峻障碍,后几经改革,但积重难返,收效不大,苏联模式失败;本课即苏联三个主要领导人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

2、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起到了承上的作用; 苏联的经济改革也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摆 脱苏联模式的影响, 探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供应了珍贵的体会和教 训,起到了启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 本课学问线索清楚, 便于同学从整体把握苏联的经济改革,但本课内容理论 性强,与政治学科中的方案经济、 价值规律等学问联系比较亲密,高一年同学仍 无法从学科渗透的角度运动政治中某些学问来熟识历史问题,因此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留意引导同学这方面的学习和熟识;同时本课内容较为枯燥, 为调动同学积极性并达到课标要求的熟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难性和曲折性, 在教学 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 创设

3、历史情境,把握基本学问,理清历史线索,探究解 决问题思路” 的原就,充分发挥同学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探究才能;三、教学目标 1、学问与才能(1)熟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作 用、教训;懂得历次改革的成效及局限性;(2)通过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点,提 高归纳历史问题和比较历史问题的才能;通过简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学会评判历史事物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1)情境法:教学过程中展现一些图片,营造历史情境,提高同学探究历 史问题的才能和学习积极性;(2)比较法:在探究活动中让同学归纳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

4、巴乔夫改革在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结果等方面的异同;(3)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如“ 苏联改革过程中的教训给我们今日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带来什么深刻的借鉴呢?”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展现课堂争论, 让同学在探究中解决(1)通过对苏联几次改革的学习,使同学熟识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艰难性和曲折性;(2)通过对苏联改革体会教训的学习和总结,明确经济体制改革必需适应 社会生产力进展水平, 突破传统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调 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进展活力;(3)探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缘由,坚决改革创新和求真务实的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

5、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及作用、失败缘由(2)难点:归纳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 五、课时设计 1 课时 六、教法学法:(1)教法:情境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问题探究法(2)学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 七、教学设计课前探究:组织同学预习苏联的经济改革的过程, 制作一张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表格,包括背景、内容、作用、评判;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农措 施业 工业积评 价极 局限设计意图 : 本课内容较为庞杂和枯燥, 因此必需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以便老师讲解时同学能充分懂得和把握教学内容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教学过程:教学老师活动(

6、含多媒体课件展现)同学活动目的意义要点展现: 1986 年在苏联流传的同学带着深厚的爱好听调 动 学 生 学 习一就笑话;“ 这就笑话把苏联比作老师介绍这就笑话, 对即爱好、吸引留意一列因铁轨已到终点,无法连续将学习的三位领导人的力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已自改革布满奇怪, 是否他们导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的改革方式和失败缘由入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和笑话的寓意相同新晓夫就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课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就拉开窗帘,把身子 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 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同学回答:斯大林上赫复习提问: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台

7、之后,通过施行农业集使 学 生 温体制何时建立的?有何特点?存体化、工业化和五年方案故知新,明白赫在什么弊端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后在 20 世纪 30岁月建立鲁 晓 夫 改 革 背鲁展?斯大林体制; 特点是高度景晓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 弊夫端: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改的作用,用行政性强制性革手段治理经济介绍改革背景为:斯大林体制弊 端造成农业进展滞后,影响工业 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多媒体课件展现赫鲁晓夫图片及 个人简介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黑白相间的大 理石雕塑而成,中间镶着赫鲁晓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夫的铜质头像;黑白相间的构图,使人联想到赫鲁晓夫复杂的性格 和冲突的一生;他是徘徊在新旧 时代十字路口的一

8、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 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缘由,仍旧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中不能自拔同学阅读教材, 明白赫鲁提 高 学 生 归 纳指导同学阅读教材,回答疑题:晓夫改革内容, 进行评判分 析 历 史 问 题如何懂得材料中划线部分对赫鲁自由发言才能晓夫的评判?老师归纳评判:对赫鲁晓夫的这 种评判主要是通过他的改革表达 出来的;一方面赫鲁晓夫改革冲 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肯定成 效 (展现苏联 19531963 年取 得成就的材料及苏联宇航员加加 林图片);另一方面,没有突破旧 体制、脱离实际、盲目性大、个 人问题导致改革归于失败多媒体展现:勃列日涅夫图片及使 学 生 通 过 材勃个人

9、简介,他通过发动政变,推料 分 析 历 史 事列翻赫鲁晓夫,连续进行经济改革;件之间联系,了日勃列日涅夫由于沉迷于各种各解 勃 列 日 涅 夫涅改革背景夫样的荣誉之中,被苏联人民讥笑改为“ 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正革是在胸前挂满勋章的勃列日涅夫的统治下,号称“ 世界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的苏联如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浑身浮肿、跌跌撞同学通过阅读勃列日涅提 高 学 生 归 纳撞、步履蹒跚地跨进了80 岁月;夫改革内容, 摸索并回答分 析 历 史 问 题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才能,由感性认请回答:为何会发生划线句造成这种现象的缘由;子所描述的那种状况?识 上 升 到 理 性 熟识老师归纳总结:(指导同学

10、阅读小 字部分)(1)他的改革由于新经 济体制的作用,前期取得肯定成 效,但后期趋于保守改革停滞(2)没有突破传统体制束缚(3)与美国军备竞赛 这种种缘由导致苏联到 80 岁月 初经济全面滑坡 多媒体展现: 他是一位苏联政治家,从 1985 年至 1991 年他是苏 联共产党中心委员会总书记;戈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同学阅读归纳教材并通 过 问 题 使尔冷战的终止,他于 1990 年获得诺巴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乔使得苏联解体;夫指导同学阅读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学 生 注 意 力 集改容,提问:他的改革分为几方面?回答疑题中,发挥同学自革为何会失败并导致苏联解体?主 学 习 能 力 和分 析

11、 归 纳 历 史 问题的才能老师归纳总结内容及失败缘由:经济体制改革:(1)“ 加速发 展战略” 指导思想错误(2)“ 加 速进展战略”的重点放在重工业 上,使经济结构更加失调 (3)经 济改革宏观决策缺乏详细可行配套措施(4)严格的间接掌握使企 业自主权无法真正实现 经济改革失败后转向政治改 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导致苏联解体自主探究 : 由同学展现课前探究的表格, 分析三者改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提示:同: 1 都是为明白决斯大林体制弊端;2 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3 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异:1 赫氏改革侧重农业,

12、勃氏改革侧重重工业,戈氏侧重全部制和商品经济入手 2 前两者都取得肯定成效 , 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3 前两者失败是由于未转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综合探究 : 1 苏联经济改革为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究供应哪些体会教训 . 2 苏联经济改革带来哪些启示 . 学法指导 : . 我们应当如何客观地评判历史大事 应当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原就:(1)客观原就:把历史大事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判;(2)全面的原就 : 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历史大事,但要把握主次;(3)史论结合的原就:评判时要有史有论,史实有典型,有说服力,结论要客观、精确;2、标准:(1)生产力标准;生产关系的调整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进展;(2)实践的标准;改革要实事求是 , 从国情动身;课堂小结:本课内容位置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