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_第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_第2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_第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_第4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能够让教学工作愈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一、学情分析由于二年级新升入三年级的学生面临从新分班的新情况,新学生、新班级还没有建立新集体。只能就原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整体概述: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惯例。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留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把握所学的知识技能,到达该

2、册的目的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到达学段目的。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升成就。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领会到要遵守“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详细情境,探寻求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详细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

3、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重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详细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络,探寻求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过,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重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详细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寻求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别人沟通各自算法的经过,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适宜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

4、简单问题。能结合详细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经过。5第七单元“年、月、日本单元重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定平年和闰年。领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需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的详细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经过;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沟通。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会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

5、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第五单元“周长本单元重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详细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寻求索并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详细情境,感悟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络,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三数学好玩本册教材在数学好玩中布置了“校园中的测量“搭配中的学问“时间与数学三个专题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领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考虑经历体验,开阔眼界。三、提升教学质量的详细办法1.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加强直观演示和理论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成经过,感受成功的体验

6、。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络,探寻求索规律。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培养自立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敬学生个体差别,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理论中学会学习。5.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敏性和创新意识。6.重视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意识。7.遵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十分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四、课时布置一、混合运算6课时二、观察物体3课时三、加与减8课时四、乘与除6课时整理与复习2课时五、周长5课时六、乘法13课时七、年、月、日5课时数学好玩3课时八、认识小数8课时总复习4课时三年级上册数学

7、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把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2.会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灵敏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充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4.通过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寻求索意识和求异思维,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应意图识和创新精神。重点:把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连除的两步计算题。难点: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算式的意义。教学流程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今天方教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很愿意去的地方学校阅览室。在那里可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走!咱们一起看看去。

8、讲明:由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又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进而带着良好的学习状况进入新课的学习。二、沟通合作,解决问题摆书1.学生细看课件的信息,领会题意。师:谁能来讲一讲发现的数学信息生:阅览室有200本书,2个4层的书架(随着学生讲的课件出示条件)师:根据图中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生:2个书架有几层?生:一个书架能够放几本书?生: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2.合作探究。师:看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猜猜看教师今天最想请大家解决哪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展现,今天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3.学生自己独立考虑并列式计算,再在小组内沟通

9、你是怎么想的,总结一下有几种方法4、汇报,展现沟通4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在黑板上汇报的时候讲一讲你列的算式的意思,并讲一讲你是怎么算的。12002=100(本)224=8(层)1004=25(本)2008=25(本)320024420024=1004=2008=25本=25本5、汇报时发问:12002求的是什么?结果再除以4是什么意思?224算出的是什么?2008表示什么意思?442是什么意思?20042求的是什么?去掉括号可不能够?师总结:第一个是按书架分先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第二个不按书架分,先求的总层数。然后按总层数分,固然思路不一样但是都是平均分,我们都能解决同一个问

10、题。6、比较这几种算法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和同桌讲讲看。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师:1、2列的是分步算式,3和4列的是综合算式。像这样有乘有除的算式叫乘除混合运算。7、观察算式,发现运算顺序师:像这种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在算的时候如何判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请大家细心观察3、4两个算式,比较一下,看看在计算顺序上你有什么发现?可能情况:算式不同,得到的结果一样;从左往右算,3式没有括号,先算2002,后算1004;4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除法;8、小结:像连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这样的同级运算都是从左到右一步一步计算的,假如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板书三

11、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习了表内除法后对除法学习的进一步拖展和延伸,是对除法意义的又一次认知,同时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教材在编排上,重视布置观察和操作活动内容,在实际的操作中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含义,余数的产生是实际需要的,他与所分物体的多少和分成几份有主要的关系。学情分析1、本班学生活泼好动,擅长发问题,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2、这节教材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能整除的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能够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使学生承受新的知识。3、学生学习的困难在于他们对余数的现实有感性的认识和经历体验,但对余数产生的意义

12、缺少深刻的数学考虑经过。因而,在教学中应侧重从现实的情景中,把有余数的这一数学现象剥离出来,结合现实背景来详细考虑余数产生的意义以及和除法之间各部分的关系。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把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把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经过与方法:通过探究经过,使学生领会有余数除法产生的实际背景,明白余数的意义并把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考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把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

13、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73页练习十五的第7-9、1112题。教学目的:1、复习乘法估算的方法,使学生能运用所学习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教学重点:口算乘法和估算的方法。教学难点:估算的方法。教学经过:一、情境引入,回首再现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练习课。在上一节课里,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指名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把学习内容适当的记录下来。1、口算题有什么特点?例:3052003如何能又准又快地计算?需要留意什么问题?留意末尾的“0。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开火

14、车算,大家判定;6082096002909700520047073009增长难度:一人出题,一人算;口算后针对学生情况小结。师:通过刚刚的开火车、两人分工的游戏,同学们都能够又快又准的算出来,真棒!2、估算:你会碰到什么困难吗?生:忘记近似数、忘写约等号。师:把两位数、三位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例:10833003032600让学生互讲估算经过: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回忆再现新授课中的有关知识,为后面的练习做好预备。二、分层练习,强化提升基本练习:1、口算。11044067083004400520460770032练习十五第8题2、估算:494659388547131428773、

15、完成练习十五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评析。设计意图:为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提升已有的认识和能力。综合练习1、练习十五第11题: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学生独立考虑后汇报沟通。2、练习十五第12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相互检查订正答。设计意图:在保证所有学生到达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调动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其能力,保卫好学困生的自负心。三、自立检测,评价完善1、轻松过关。9064508050088062006+200200320 xx340052、我能估算。494388131428773、灵敏解决问题。曹冲称象: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假如我告诉大家曹冲

16、用了8块大石头,每块石头大约有490千克阁下,请问大家,这大象大约有多重呢?设计意图:通过检测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存在的不足,老师能够及时采集反应信息,采用相应的办法或者进行个别指点。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师: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讲的吗?生活中许多地方都要用到口算乘法,只要你细心观察,擅长考虑,有意识地运用口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会觉得数学很有趣。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顶用好我们的数学!设计意图:留意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络,构建合理的认知构造,进一步加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教学目的1、根据所学知识适时对学生进行保卫动物和环境的教育。2、引导学生用迁移的

17、方法,利用旧知识,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3、学生经历与别人沟通各自算法经过,培养他们能与人合作学习的能力。4、通太多种形式练习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经过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看看你认识这些湿地野生动物吗?把你了解的情况给大家讲一讲。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主题图。学生自在回答。师: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表格。学生沟通自己搜集到的其他湿地野生动物。师:这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

18、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讲一讲: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生1:知道了湿地动物重要能够分为三类:鸟类、爬行类、哺乳类。生2:知道了其中鸟类最多有271种,爬行类122种,哺乳类起码,只要31种。师: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与这些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有自信心学好吗?【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统计表,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二、探究体验新知1、教学例1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师根据表中信息,该如何列式计算呢?指生列式生列式:271+122。师:这两个数有点大,又不是整十整百的数,能口算吗?那我们该怎么办?生

19、:用竖式计算。师:一起讲笔算方法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生尝试独立列竖式笔算,师巡视了解情况。展现沟通竖式计算的方法及结果,对表现好的学生表扬鼓励。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一样吗?生:跟我们一起学习过的笔算方法一样,都是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2、教学例2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学生尝试独立解答,老师巡视了解情况,指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沟通展现271+31的竖式计算方法。重点讲清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写0,同时向百位进1。师:想一想,271+903,该如何计算呢?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老师巡视

20、了解情况,指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师:你在计算的经过中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生:当百位上相加满十,我不知该怎么办了。想起“十位上满十,向百位上进一,我觉得应该是百位上满十,向千位上进一。师:讲得很有道理,同学们,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能解决未知的问题,很好!师:比较这三个竖式,你发现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生:我发现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生:我发现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就有进位也有不进位。师:观察的真细心,也就是讲,第二个加数变化,就会出现不进位和一次进位的情况。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沟通“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留意什么?。组织学生汇报沟通: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

21、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的加法。板书:三位数加三位数三、练习提升1、我是小医生,把毛病的改正过来。1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共需要多少钱?2你想买什么?要花多少钱?3和同桌相互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四、总结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讲一讲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学生自在沟通各自的收获、感受。【板书设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271271271+122+31+9033933021174【课外作业】1、用竖式计算126+242320+485107+385542+1752、电饭锅358元,微波炉329元,台灯176元,电风扇385元,假如让你买两

22、件商品,你会怎么买?算算价钱。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一、复习内容:1、万以内的加减法。2、有余数的除法。3、多位数乘一位数。4、四边形。5、时、分、秒和千米和吨。6、分数的初步知识。二、复习目的: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愈加稳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愈加提升,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三、复习重点:1、万以内的加减法。2、多位数乘一位数。四、复习难点:1、万以内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2、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分数的含义。五、复习方法:讲练结合,点线结合。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突出重点,突破

23、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复习时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规范各个小组,教给学生怎样进行小组学习。进行习题练习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检查的好习惯,对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多鼓励,为他们订立小目的,逐步提升做题速度。及时反应,及时订正,使复习的确有效,使大部分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六、复习办法老师方面:1、针对本班的学习情况,制订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2、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留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升学生

24、的学习能力。4、复习作业的设计具体表现出条理性、综合性、兴趣性和开放性,及时修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5、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学生方面:1、要求在态度上自动学习,看重复习,敢于发问,做到不懂就问。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考虑、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补差办法1、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按科就诊,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下手,制订不同的目的,目的要小、细、实。2、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取“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获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催促其进步。3、时刻关注这些学

25、生,做到课上多发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时机。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7教学目的: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能够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3、领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络,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学重点: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教学难点:理解八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教学预备:课件、水彩笔。教学经过:一、情境导

26、入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开心了,可是他们玩得满头大汗,向猴妈妈要水果吃。可是猴妈妈只要一个桃子,想一想:把这个桃分给四只猴子,如何分才公平呢?猴妈妈把这个桃平均分成了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几分之几?学生:1/4。(电脑出示一个1/4)老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由于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得到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老师: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对,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老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分数。二、教学例题1、老师:桃子吃完了,可小猴们还觉得不解渴,这时猴妈妈又端来一盘桃。把一盘

27、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读题,讲讲你知道哪些信息?你能帮猴妈妈分一分吗?(生分)指明沟通,展现分法。发问:这盘桃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在哪里?是几个?指出:通常把4个桃子看成一个整体。(画O)问:要如何分?(平均分)师:我们用虚线表示平均分。出示:把四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这盘桃的()发问:这里的分母分4表示什么?(总分数)分子1呢?2、8个桃。假如这盘有8个桃子呢,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出示:把8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生独立分一分,而且涂色。投影展现。讲讲怎么想的。(

28、四分之一、八分之二)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是这盘桃的()。(齐读)问: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1呢?3、12个桃。假如这盘有12个桃子呢,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出示:把12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4、更多的桃。猴妈妈拿来了更多的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齐读)5、比较。讨论:这4次分桃,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一个整体平均分)6、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2只小猴

29、,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问:刚刚怎么都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而如今怎么变成了这盘桃的二分之一?7、小结:今天学习的分数和以前学的分数有什么不一样?出示: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三、稳固应用刚刚的学习,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好,小猴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闯观游戏,你们敢承受挑战吗?1、想想做做1。生独立填,相互讲一讲自己是如何想的。对后两个,师:你能看着这两个图,提一个问题吗?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讲一讲:刚刚我们分别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我们还能够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举例:你是一个小组的几分之一,是全

30、班的几分之一,为什么分数不一样?2、想想做做2。生自己填写12个的四分之一、12个的三分之一、15个的5分之一、15个的三分之一比较:想个问题考考你的同学出示16个,问:其中的一份还能用三分之一表示吗?3、想想做做3。你觉得先提醒同学们留意什么?(画虚线表示平均分,再涂色)出示:把()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1份,是()个。4、游戏:一堆小棒12根,你能表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5、线段图。出示: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1)取一份。(2)取2份。(3)瘦身。四、自我评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8教学内容:本册教材

31、第6869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13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把握整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2、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构成经过,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情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发现、归纳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经过:一、复习旧知,孕伏铺垫1、口算:64935397857548682、6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5

32、0是几个十?8个百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1200是几个百?二、探究新知1、教学主题图。同学们,今天教师带你们去游乐场玩,高兴吗?1出示第68页主题图。谁能讲讲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指名汇报2出示: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组织学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918、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订正。3出示: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10人要多少钱?、学生独立列出算式,老师板书:210、考虑算法:列式后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里沟通自己的想法。学生汇报:a、能够先算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所以21020;b、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10个2相加是20,所以21020;c、第三种想法非常巧妙,

33、根据乘法的意义,可以以把210看成是2个十,由于2个十是20,所以21020。这种方法口算得很快。3出示: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组织学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03、考虑:203?同学们先自己独立地想,然后在小组里沟通自己的想法,学生进行班内沟通。可能出现下面几种想法:a、由于3个20是60,所以20360;b、由于236,所以20360;师:你觉得哪个方法快又好?我看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棒,算出了得数,还能讲出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口算乘法。板书课题2、总结规律:师:游乐场的小松鼠要请大家帮助了。出示:24=204=2004=20 xx4=同桌沟通:如何算?然后汇

34、报。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讨论,汇报小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计算时先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看整十,整百,整千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三、反应练习1、赛一赛:看谁口算的又对又快!104106108204406608300450067008100092、帮一帮:帮售货员阿姨解决问题。出示教科书71页2题、3题主题图。发问: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独立列式口算。3、找一找: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要求: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乘法算式。看谁写得多!240=四、全课总结:师:同学们你们在游乐园玩得高兴吗?在高兴的同时你又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如何进行口算乘法

35、?在口算乘法时你预备提醒你的同学留意哪些问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9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3638页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探寻求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经过,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能讲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2、使学生能领会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经过,尝试反思认识图形的经过和方法,积累学习经历体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图形的初步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感受图形来自现实世界,现实生活里充斥几何图形,培养认真观察、比较和互相沟通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36、特征。2、构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空间观念。课前预热:交代一下有哪些工具。把方格纸夹在数学书第一页。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很多多的平面图形,在教室里找找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呢?是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最常见了。教师也找了一些,让我们乘着动听的音乐,一起走进美丽的图形世界。教师发现三班的同学们都很擅长观察。就让我们带着擅长观察的眼睛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刚刚的画面中既有长方形又有正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经过:一、猜想长方形特征:引导学生从边和角两个角度进行研究。教师这儿还有一些平面图形,都是四边形,这是长方形,这是正方形。你能从中找出所

37、有的长方形、正方形吗?请一人上台回答毛病时:有没有不同意见?/回答正确时:和你想的一样吗?教师想采访采访你,这些图形大小不一样、形状也不一样,为什么都是长方形,你是怎么想的?它们能否具有共同的特征呢?让我们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好吗?预设:学生可能讲长方形是长的。学生可能讲长方形一条边长,一条边短。请你来指一指长边在哪?短边呢?你不仅关注了边,还留意到长方形有的边长、有的边短在他指的经过中你有没有发现长方形有几条边啊?我们一起类似数一数哪四条边?2条长的边怎么样?短的边呢?板书:边、长边、短边。像这样的两条长边我们能够叫一组对边,还有一组对面你发现了吗?谁来指一指同学们发现长方形长边相等,短边相

38、等,我们能够简单的讲是对边相等。除了边还能够观察哪个角度?生:角是直直的。请你指一指哪个角是直直的?还有补充吗?像这样直直的角我们给他个名称,叫什么角?板:长方形的特征小结:指着板书讲同学们想到了长方形有这些特征。二、验证长方形特征。这些是我们用眼睛观察到的,是不是这样呢?有办法验证吗?请大家从学具篮中,拿出长方形纸片,举起来。在操作之前,教师想给大家一些建议。屏幕展现:温馨提示老师点读:先再有想法了吗?好,开始。学生独立操作反应:下面,谁先来讲讲你是如何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的?1量一量:反应数据:你能讲讲量的结果和发现吗?还有谁也用了量的方法?讲讲你的结果。小结:刚刚几位同学用量一量的方法板书

39、:量一量发现长方形上下两边相等、阁下两边也相等。过渡:教师发现你的方法和他们的不一样,你能上来和大家共享吗?2折一折:上台演示。他是用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的。咱们一起试试他的方法。先上下对折,这两条边完全重合,讲明相等;翻开,再阁下对折,发现完全重合,讲明相等。小结:我们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板书:折一折也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过渡:那你又是如何来验证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3比一比:请一人上台演示,要标出直角符号通过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老师举出三角板他想到了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的方法。你们都是用这个方法验证的吗?发现了什么?都想到了用一个直角去比一比板书:比一比验证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小结特征:通过

40、刚刚的操作我们验证了长方形学生接着讲拿出你的长方形,和同桌相互讲一讲它的特征。三、研究正方形特征。回忆一下,刚刚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验证长方形特征的,又用了哪些方法呢?如今,咱们就用这些方法来研究正方形边有什么特征,角有什么特征?学生独立操作。谁先来讲讲你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反应预设:1采取量的方法。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每条边都相等2两边对折,你发现了什么?请学生上台折屏幕展现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上下对折,讲明,阁下对折,讲明,就能讲明四条边都相等了,红边和蓝边可没比过,怎么折能讲明它们相等?学生讲对角折发现红边和蓝边完全重合,就讲明相等。看来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这两条相邻的边也相等,所以

41、稍作停顿每条边都相等。看来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还得周全一点。发问:还有其它折法吗?学生不出现时,老师演示3正方形角的特征,你是怎么验证的?你们也是这样吗?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小结特征:如今能讲讲正方形的特征了吗?指名讲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哪些一样的地方呢?教师一开始给出的图形中,哪些图形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呢?讲讲你的理由四、介绍四边名称。这节课我们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每条边的长都有名称,想知道吗?答案就在大家的数学书里,请把书翻到59页,找到了就把它划出来。找到了吗?读读看。变式:横着放教师手里的长方形这一条叫做,这一条呢?四条全部指一指

42、再竖着放如今你能找到它的长和宽吗?看来同学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来判定下下面这些图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呢?看来判定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既要看边的特点还要看角的特点。五、练习1在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经过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是最聪明。你能用两副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吗?同桌合作完成动手拼一拼。反应: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都放在展台上,老师指着屏幕讲选出的是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能讲讲为什么这样拼吗?引导学生用特征讲出这样拼就能使它的边怎么样?角呢?你能讲明它是正方形吗?2刚刚我们用三角尺拼一拼,如今咱们来剪一剪,你能在长方形纸上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43、吗?讲讲你怎么折的?为什么是正方形呢?3接下来我们再来量一量请一个同学来读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看明白了吗?好,开始。讲讲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呢?确实长方形的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那你知道我们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吗?你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厘米?请你再量一量。讲一讲你是怎么量的?4教师这有一张方格纸,有一个要求,谁来读一读细心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每个小方格的实际变长不是1厘米,但他们都表示变长1厘米的正方形请你在这张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好后讲一讲你画的长方形长和宽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呢?你是如何看出来的?指出:某条边占领几个方格的长,它的长度就是几厘

44、米。六、全课总结。让我们回首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我们是如何研究的?你还知道了什么?我们以后还要学习更多的图形,等待大家去探寻求索、去发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0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2、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构成经过。在实际测量的经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3、会用毫米作为测量物体长度,进而提升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4、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领会数学和生活的严密联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浸透长度单位;于生

45、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教学经过一、导入新课1、谈话:在二年级我们学习过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要精到准确地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2、请讲一讲你是如何测量物体长度的?学生汇报: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一条边,看这边的另一端指向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读数时要平视。3、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并用手比一比有多长?学生回答4、填上适宜的单位课件演示,指生回答5、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提出问题。24人小组合作,分别

46、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应。6、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7、发问: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办呢?8、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精到准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设计意图:借助游戏以及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在活动中产生知识上的冲突,为新知的出现做好铺垫】二、新授知识1、建立1毫米的概念,认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观察自己的直尺,你能发

47、现什么呢?同桌沟通1许多个1厘米。01、12都是1厘米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间还有更小的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3一个小格一个小格地数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0个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25px=10mm。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长?1厘米2毫米5填一填:2厘米=毫米5厘米=毫米70毫米=厘米6你能测量出版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个小格,是6毫米三、想一想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长?拿出一张光盘,看一看,摸一摸。这张光盘的厚度就大约是1毫米。小魔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盘,再渐渐把它抽出,拇指和

48、食指之间的缝隙宽度大约1毫米。让学生反复做一做,加深对1毫米的认识。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猜一猜,几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长度接近1毫米。电话卡的厚度、学生卡的厚度【通太多次的直观操作把抽象的概念详细化、形象化,让概念从实际中来,便于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3讲一讲,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会用到“毫米作单位?小的物体4生活中的毫米:1角硬币、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人的手指甲大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大约20天长1毫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到毫米。四、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或数。一只蚂蚁长约3。一本字典厚70,也就是厘米。三年级上册数学

49、教学设计11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寻求索并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4通太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构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教材讲明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含: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寻求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本单元分三段编排。第一段重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段重要教学周长的

50、含义及计算。第三段重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详细布置如下页表。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留意发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络;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亲密相关的素材,并遵守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标题详细内容及要求主题图校园场景图。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四边形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及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络和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周长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讲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

51、加深对周长的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寻求索活动中发现并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估计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教学建议长期以来,关于“几何的课程内容和目的,在小学阶段重要着重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较少牵涉三维空间的内容,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标准)将以往的“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是对我国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次重大变更,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为此,小学阶段的教材削弱了单纯的平面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经历体验的联络,增长了图形变换、位置确实定等内容,加强了几何

52、建模以及探究的经过。这样,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具体表现出“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因而,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必需留意下面几点: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上所述,增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历体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难得珍贵资源。教材选择了很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如把校园体育运动场景作为单元的主题图,用一个小朋友移推拉门的情境作为

53、平行四边形的导入材料,等等。教学时,要充足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体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2重视数学理论活动,突出几何探究经过。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经过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历体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像、情境描绘叙述等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主要手段。由于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教材在提供大量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时,采取了很多活动化的呈现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教学时,

54、老师就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考虑和推理、沟通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经过,探寻求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经过,进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构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3了解教材编排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升的经过。因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能力,采取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构造,把“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平衡地布置在不同的学段中,每一学段都有相应的目的。这样,既突出每个年级的学习重点,又留意前后连贯。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材就分两段编写。本单元是第

55、一次出现,只要求学生能够从详细的实物或图形中辨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第二次将在第二学段出现,要求学生理解:两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见,同一内容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教材在不同的年段采取不同的表达形式。就拿常见的数学概念来讲,在小学阶段,虽然描绘叙述式和定义式是最重要的两种表示方式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好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法,描绘叙述式是用一些生动、详细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绘叙述,但低年级采取描绘叙述式较多,中年级逐步采取定义式。在全部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历

56、体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实质属性。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也是如此,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等都没有下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如周长,只要学生能结合详细的物体或图形讲明周长的含义即可。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也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宽2和边长4。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考虑、不断感悟和比较的经过,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因而,详细教学时,要认真研读(标准),细心分析教材,恰当把握教学要求。防止任意拔高要求,或者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概念、公式等。4本单元可用6课时完成。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2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

57、,知道1吨=1000千克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学工具ppt教学经过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1、出示苹果,让学生讲一讲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吨的认识)二、自立探究研究问题1、直观感悟,初步认识“吨。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讲讲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

58、吨来作单位。3课件展现: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适宜。发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学生分小组沟通汇报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使学生感遭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1小组同学相互背一背,感受它们的重量。学生汇自己的体重。小组同学相互背一背讲讲自己的感受。感受1吨2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发问:需要几个同学能力抬起来?8个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发问

59、: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你是如何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能力抬起来?80个。讲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通过小组同学反复掂物体的重量,在理论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感受物体的实际重量。迁移出1吨的重量。师引导: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即:1吨=1000千克。师补充板书:1吨=1000千克3稳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师生做个猜体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教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假如平均每个教师的体重按50千克计算,那有多少个教师的体重合起来

60、是1吨?你是如何想的?4填空练习: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千克,是吨。三、看书质疑学生自己看书,标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四、多层练习,稳固深化。1、讲一讲,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种东西的总重恰好是1吨。3、想一想,填一填一条鲸鱼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千克。五、合作总结,解决问题发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思路:本节课是数学概念知识课,在概念教学经过中,我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巧妙的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