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果胶相关知识1膳食纤维简介膳食纤维是指不能被人体消化道酵素分解的多糖类及木植素膳食纤维是非淀粉多糖的多种植物物质,主要来自于动植物的细胞壁,包括纤维素、木质素、蜡、甲壳质、果胶、葡聚糖、菊糖和低聚糖等,通常分为非水溶性膳食纤维及水溶性膳食纤维两大类。纤维素、部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3种常见的非水溶性纤维,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而果胶和树胶等属于水溶性纤维,则存在于自然界的非纤维性物质中2功能简介在消化系统中有吸收水份的作用;增加肠道及胃内的食物体积,可增加饱足感促进肠胃蠕动,可舒解便秘同时膳食纤维也能吸附肠道中的有害物质以便排出改善肠道菌群,为益生菌的增殖提供能量和营养水溶性纤维可减缓消化速度和最
2、快速排泄胆固醇,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促进体内有毒重金属的排出可让血液中的血糖和胆固醇控制在最理想的水准之上,还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善胰岛素水平和三酸甘油脂非水溶性纤维可降低罹患肠癌的风险,同时可经由吸收食物中有毒物质预防便秘和憩室炎,并且减低消化道中细菌排出的毒素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每日膳食纤维适宜摄入量为30.2克美国食品药监局(FDA)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推荐值为25-30克实际国情却是,每人平均每日摄入的膳食纤维仅为13.3克大多数一线城市居民的膳食纤维日摄入量不足10克,摄入量严重不足我国居民膳食纤维摄入量严重不足,是富贵病高发的重要因素
3、果 胶 2、果胶对常见病的防治作用2.1降压、降脂作用 果胶可降低食盐的吸收率,增加钠离子的排出,因此抑制血压上升。食盐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而果胶可吸附体内的含钠化合物而与之同时排出体外,从而有利于降低血压。 果胶能有效的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有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的作用。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的研究。目前的解释是,果胶具有吸附胆固醇的作用,使胆固醇不易透过肠黏膜吸收。果胶可部分阻断胆汁酸与胆固醇的肠肝循环,使胆酸等迅速排出体外。同时与胆酸结合的结果,会使胆固醇向胆酸转化,从而降低胆固醇水平。 果胶降低血糖的作用机制为:果胶进入胃肠吸水后,在肠道内形成凝胶过滤系统,改变
4、营养素包括单糖和双糖的消化吸收,同时会在小肠黏膜表面形成一层隔离层,阻碍肠道对葡萄糖吸收,使多余葡萄糖排出体外。果胶能减少胃肠道激素“胃抑多肽”的分泌,使葡萄糖吸收率降低。2.3 对肿瘤的防治作用 果胶具有较强的预防结肠癌的作用,其机理为: 促进胃肠道蠕动,在结肠中起着较强的渗透作用,从而稀释了胃肠内的药物,食品添加剂及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缩短了肠内容物通过肠道的时间,降低结肠内压力,缩短了肠内致癌物质与肠壁接触时间将毒物包裹起来,减少对肠道黏膜的刺激与金属阳离子结合,对抗药物与食品添加剂的有害作用 最近的科学研究证明,果胶还可以通过增强和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阻止癌基因突变的发生、改变癌细胞
5、对周围组织细胞的粘附特性,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的形成来达到其防治恶性肿瘤的作用 2.5 防止便秘和痤疮 果胶具有吸水膨胀的特性,果胶中的水溶性纤维吸水性强,能吸收相当于纤维本身30倍的水分,从而促进肠蠕动,减少食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果胶能在大肠内经细菌发酵,使大便变软,产生通便作用 痤疮的发生是因为大便秘结而使血液长期阻滞与淤积引起的。由于果胶的通便作用,可降低肛门周围的压力,使血液流畅,从而能防止痤疮 2.6 预防胆结石形成 大部分胆结石是由于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过高所致,胆固醇在胆汁中的溶解度与胆汁酸有关,当胆固醇与胆汁酸的比例失去平衡时,就会释放出胆固醇结晶而形成结石。
6、果胶能够吸附胆固醇,使胆固醇不易透过肠黏膜吸收,降低了血浆和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从而可能预防结石的形成 国外动物实验证实果胶对铅等重金属有较大的亲和力,果胶有排铅作用。还有实验证实,果胶对钙离子和锌离子的结合作用较弱,在促进胃肠道中铝、汞等有害金属排出体外的同时,对钙、锌的吸收影响很小 2.9 果胶的其他药理作用 果胶与车前子按适当比例配伍可以抑制胃溃疡。果胶可减轻抗癌药物对胃黏膜的损害。某些非甾体抗炎药服用后而有腹部不适的不良反应,服用果胶可减轻。果胶的有效作用还表现在能与奎宁、磺胺嘧啶等制成长效口服制剂,具有延效作用,提高了药物的生物有效度。果胶在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中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大进
7、展以上来源于吉林医学 2009年第21期 果胶对常见疾病的防治作用 作者:徐大伟 其他文章摘录: 果胶是存在于所有水果和蔬菜,尤其是苹果和柑橘果皮中的一种可溶性纤维。它具有许多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特性。与许多可溶性纤维一样,果胶能够降低胆固醇的含量。但是果胶的其它特性实际上更为重要。 果胶几乎会被肠中细菌完全发酵,也就是说,它可以向肠中的”好家伙”提供食物来源。这些有益菌群能够合成B类维生素;酸化结肠;形成短链脂肪酸;保护结肠以及抑制有害细菌及酵母发挥作用。 饮食中摄入果胶可促进粪便中脂肪、中性类固醇及胆汁的排泄。增加中性类固醇的排泄有利于降低与性激素有关癌症的患病率。苹果中果胶含量高,这有利于将
8、刺激癌症发作的过多激素排出体外。 饮料或饮食中补充果胶能明显降低血糖的浓度。糖尿病患者使用果胶有利于治疗糖尿病,但是这种效果取决于血糖浓度高时果胶是否在肠内。同时,果胶具有稳定血糖浓度的作用,对正常受试者的测试表面,它有利于降低血糖浓度,减少情绪及能量变化快等症状的发生。 与小麦麸等其它纤维来源不同的是,摄入果胶不会引起血液中钙、镁、锌、铜等矿物质含量下降。 众所周知,果胶在途经消化道时会吸收重金属。俄国专家经研究后指出,果胶及含果胶的食物能促进胃肠道中的铅、汞、锰及铍的排放。不管是在接触铅之前还是在接触中,食用果胶均能起到防止铅中毒的作用。 黄秋葵中果胶及不溶纤维的提取刘娜 2007 沈阳农
9、业大学硕士论文 摘录摘要:膳食纤维是指能抗人体小肠消化吸收的、而在人体大肠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其相类似物质的总和,包括多糖、寡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的植物物质。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防止如便秘、痔疾、血胆脂醇过多和结肠癌方面等多方面的疾病的作用。膳食纤维可分为可溶性的纤维(SDF)和不溶性纤维(IDF)两种。可溶性纤维中的果胶是一种天然的线性多糖高分子化合物 1.2果胶1.2.1果胶存在形态与结构果胶的分子主链是由150500个-D-半乳糖醛酸通过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在主链中相隔一定距离含有-L-鼠李半乳糖醛酸。白色至黄褐色粉末,无嗅,不溶于乙醇和其他有机溶剂,
10、可溶于水,在20倍水中溶解成粘稠液体 1.2.2果胶的性质和用途1.2.2.1果胶的主要性质凝胶性:凝胶化是果胶最重要的特性,其水溶液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形成凝胶。这一特性被食品工业广泛利用以生产低糖果酱、果冻等食品持水性:指每单位重量干纤维所吸收的水分。果胶可通过网状结构形式吸收水分。这一特性可使动物消化道内食糜的粘性增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不利(史红兵等,2002) 以下来源于 孙元琳等 果胶类多糖的研究进展发表于2004年12月食品与机械1 美国药典已收载了药用果胶的质量标准。2 由于果胶类多糖具有降低血糖预防糖尿病、降血脂、防止肠癌增强抗癌力、防止肥胖以及抑制肠内致病菌的繁殖等功效,
11、因此可以用于制作防治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的等症的保健品。3 果胶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 果胶类多糖具有抗菌、止血、消肿、解毒 、止泻、降血脂、抗辐射等作用,还是一种优良的药物制剂基质,可单独或与其它制剂合用配制软膏、膜、栓剂、微囊等药物制剂果胶对维持血液中正常的胆固醇含量具有非常好的效果。Mietinnen和Tarplia报道:服用果胶两周后,血清胆固醇含量降低了13%。Cedra等发现在冠状心脏病患者的膳食中补给果胶使血液胆固醇含量降低了7.6%。国外多项研究显示,果胶能令餐后升高的血糖降低。糖尿病患者如摄入果胶类多糖, 果胶还能防止有毒阳离子中毒,能有效地去除肠胃和呼吸道中的铅和汞;据报道,
12、降解后的果胶与铁形成复合物对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非常好;英国专利报道,铋-D-聚半乳糖醛酸复合物是药品中强化铋的有效途径;果胶与其他胶相结合被广泛用于治疗腹泻疾病,特别是婴幼儿的腹泻疾病;果胶、氢氧化铝和氧化镁的混合物对于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也很显著下面节选于果胶多糖结构与降血脂研究进展蔡为荣等 食品科学2010,Vol.31,No.052 果胶多糖调节血脂机理 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人和大鼠的研究中就已发现果胶多糖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从此,在胆固醇的消化、吸收、转运等方面开展了有关果胶多糖降低血清胆固醇的研究。 2.1果胶多糖对胆固醇吸收的影响 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有两种来源,一
13、种是肠道内吸收的膳食胆固醇、胆固醇酯和胆汁中的胆固醇,另一种是肝脏和外围组织中产生的胆固醇。饮食中胆固醇酯在胰腺分泌的胆固醇酯酶水解下生成胆固醇,与胆汁酸、磷脂、甘油酯一起组成混合,吸入黏膜细胞,在内质网内形成乳糜微粒,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完成消化吸收 Kelley等采用C14标记胆固醇,考察结果显示,摄入果胶、瓜尔胶、车前子胶均可使肝中胆固醇吸收下降,仅果胶可使血浆胆固醇吸收下降。多数学者认为,果胶具有凝胶特性,影响胆固醇与消化酶、胆汁酸微团及肠粘膜的接触,同时束缚胆酸,造成脂质乳化障碍,减慢肠系膜的淋巴循环及胆汁再循环 2.2果胶多糖对胆汁酸的束缚与排出的影响 胆汁酸在肝脏中由胆固醇合成后经
14、肝肠循环排入十二指肠,维持人体对脂质物质的消化吸收。正常情况下,大部分胆汁酸在小肠中经肝肠循环重新吸收进入肝脏,从而使胆汁酸保持稳定。果胶束缚胆汁酸、促进其排出,通过肝内胆固醇池平衡,调用血浆胆固醇,从而起到降胆固醇的作用 2.3果胶多糖对脂蛋白代谢调控的影响 20世纪初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血浆胆固醇(TC)水平、甘油三酯(TG)与冠心病的病死率密切相关。90年代通过对脂质,尤其是脂蛋白的研究显示,LDL-C增高促进动脉粥状硬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高则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作用。HDL-C视为“好的胆固醇” 李茂言等研究了果胶对高脂血症大鼠调脂作用,结果显示果胶呈剂量依赖性地明
15、显降低肝胆固醇、TC、LDL-C、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3胆固醇及血清TG的含量,可明显提高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2胆固醇的含量 2.4果胶多糖对结肠发酵作用的影响 机体本身不分泌降解果胶的酶,果胶可被大肠内的微生物发酵降解,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后经门脉系统进入肝脏代谢。肠菌对果胶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是乙酸、丙酸、丁酸,被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 动物实验表明,丙酸盐可使血浆胆固醇水平下降,乙酸盐抑制肝内胆固醇合成,并使血浆胆固醇向肝内转移。也有人认为酵解增加了大肠内细菌的活性,使胆汁酸离散,不易被结肠粘膜吸收而被排出,导致从头合成胆固醇来补充胆汁酸 综上所述,果胶多糖是通过降低胆固醇吸收、促进胆汁
16、酸的束缚和排出、上调LDL受体、加速再脂蛋白运转和结肠发酵作用,多途径调控体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 以下节选于果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段红,曹稳根 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12月3.2 近年来果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美国药典XXI版已收载了药用果胶的质量标准 医学研究发现果胶有降胆固醇和血糖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硬化、糖尿病和胃溃疡。 人体会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胆盐,当胆盐被用于消化食物后又会以胆固醇的形式被再次吸收和储存,而果胶在小肠内能吸收肝脏分泌的消化液包括胆盐,所以当果胶与胆盐混合后小肠就无法重新吸收胆固醇,而是将混合物排出体外。当要再制造胆盐时就必须提取体内储存的胆固醇,体内胆固醇
17、量就会逐渐降低。 果胶具有降糖作用是因为果胶能增加糜物的粘稠度。凝胶物在小肠内阻碍了糖的吸收,使胰岛素的分泌也有所降低。专家认为糖尿病患者饮食中单靠控制碳水化合物是不足取的,如果摄入果胶类纤维食物,血糖并不会升高,还可以避免为了补充碳水化合物而多吃脂肪多的食品所诱发的心脏病 研究表明果胶能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所以果胶是铅、汞、钴等金属中毒的良好解毒剂和预防剂。而且果胶可与甲醛结合成甲酯,故果胶也可用于甲醇中毒的辅助治疗。除此之外,果胶还可用于血浆代用品、治疗腹泻和动脉粥状硬化以及用来延长抗菌素的作用 以下节选于果胶的性质、功能及其应用刘文等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6月
18、3.2苹果果胶的特殊功效 苹果果胶具有特殊的保健和药用特性。据报道,日本一家公司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苹果中含有的果胶对致癌的氧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日本农业研究机构果树研究所宣布,经实验证明,过敏者在一定时期内摄取定量苹果果胶,可使血液内导致过敏的组胺浓度下降,从而起到预防过敏症的效果 新华网报道,早在1960至1985年间,荷兰曾对哮喘等慢性病与饮食的关系进行调查,结论是:吃一定量的苹果可减少呼吸道疾病及肺病的发生,后经实验证明,这种在苹果中真正起作用的物质就是果胶。苹果果胶除了具有以上所提及的天然保健效果外,还有许多药用功效。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果胶的药用功效的研究表明:果胶对高血压
19、、便秘等慢性病有一定疗效,可降低血糖、血脂和胆固醇,并可帮助人体疏散近一半的放射性元素,直接排出体外。低酯果胶还能有效排除人体内汞、砷、钡、铅等有害重金属物质 从甜菜制糖副产品中提取果胶及其降脂作用研究刘新亚 新疆医科大学 硕士 用所提果胶进行调脂实验研究,采用雄性昆明种小鼠84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果胶高、中、低剂量组、齐墩果酸组(OA)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4只。模型组每日早晨灌喂一次高脂乳剂;果胶组和齐墩果酸组除每日早晨灌喂一次高脂乳剂外,下午灌喂受试物一次;空白对照组灌喂同容积的生理盐水。一周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并取一叶肝组织
20、固定后病理检查。血清学检查发现中、高剂量 果胶组都能降低TC,高剂量果胶组还能降低TG;病理学检查显示高剂量果胶组及OA组小鼠的肝脏脂肪沉积明显好于高脂模型组以下节选于水溶性膳食纤维对乳酸菌增值及重金属离子吸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Vol.32,No.04,2011,林莹,王旭清,李坚斌,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 2 结果与分析2.1 豆渣水溶性膳食纤维对乳杆菌的增值作用 在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基础培养基添加各种经过物理场-酶法制备的膳食纤维均能提高乳酸菌的最大生长量,与对照组的最大生长量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延长菌种的稳定期作用也比较显著2.2 豆渣膳食纤维对重金属离子汞、铅、镉的吸附作用同样的
21、物理场处理,对铅、镉的吸附中,作用效果显著的酶依次是果胶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 4 讨论 豆渣膳食纤维在发酵过程中,不仅供给乳酸菌繁殖需要的能量,并在纤维代谢中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如乙酸、乳酸等,可改善有益菌的繁殖环境,使得有益菌等群落能够迅速扩大。这对抑制腐生菌生长,防止肠道粘膜萎缩和支持肠粘膜屏障功能,维持维生素供应,保护肝脏等都有重要意义。 膳食纤维对重金属离子的束缚主要依靠化学吸附,同时也存在物理吸附。化学吸附主要依靠膳食纤维中羧基如糖醛酸及结合于膳食纤维上的酚酸和氨基酸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缔合体。 在胃肠排空前,膳食纤维能完成对摄入的有害金属离子的吸附 以下节选于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22、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3月第五期 刘静2.3 阳离子交换作用 膳食纤维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对各种矿质元素和电解质产生吸附作用,特别是对重金属元素有很强的吸附力。膳食纤维可与铜、铅等重金属离子进行交换,缓解金属中毒,所以,果胶可作为重金属的解毒剂。膳食纤维能与肠道中的钾、钠进行交换,促使尿液和粪便中大量排出钠、钾,从而降低血液中钠、钾含量,产生降压作用。果胶可降低铁元素的生物活性和维生素C在尿中的排泄量,但对钙、镁、铜和维生素A的影响较小 1.膳食纤维概述1.1膳食纤维定义膳食纤维是指植物中天然存在的、提取的或合成的碳水化合物的聚合物,其聚合度DP3、不能被人体小肠
23、消化吸收、对人体有健康意义的物质。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菊粉及其它一些膳食纤维单体成分等。根据其能否在温水或热水中溶解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可溶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fiber,IDF),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部分半纤维素;另一类是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既可以溶解于水,又可以吸水膨胀,并能被结直肠中的微生物酵解的一类纤维。膳食纤维在体内不产生热量,并最终随食物残渣一起排出体外,对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作用愈趋明显,在人体新陈代谢中有着重要意义,被誉为除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水,六大营养素后的“第7营养素”。膳食纤
24、维参与了机体内的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如通便、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血脂、控制血糖、减肥、癌症预防等4,国际粮农组织推荐的总膳食纤维摄入量为27 gd,英国营养学家建议为(25-30)gd;美国FDA推荐量为(20-35)gd,我国营养学会2000年提出成年人适宜摄入量约为30 gd 6。 1.2水溶性膳食纤维1.2.1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机械作用水溶性膳食纤维结构中含有更多亲水性基团,有很强的的吸水能力或与水结合的能力。此作用可使肠道中粪便的体积增大,加快其转运速度,减少其中有害物质接触肠壁的时间。其在肠道内结合无机盐,如钾、钠等阳离子形成膳食纤维复合物,影响其吸收,从而降低血液中的钠和钾,起到降血压的
25、作用。 7 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临床医院临床实验证实,水溶性膳食纤维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II型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可以作为糖尿病人的辅助食品。1.2.2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酵解作用 膳食纤维经发酵后产生能被宿主吸收和利用的能量和底物,并为微生物自身的生长和增殖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水溶性膳食纤维酵解后可更好的增加肠道酸性,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改善肠道菌群。人的胃肠道栖息着大约30个属500多种细菌,主要由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组成,其中专性厌氧菌占99%以上。胃、十二指肠、空肠细菌的种类及数量极少,在回肠末端,细菌数量逐渐增加到105-108cfu/ml,主要含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等。至
26、结肠,细菌数量明显增加,浓度为109-1012cfu/ml,其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占据了优势。肠道微生物菌群可分为三大部分:(1)与宿主共生的生理性细菌,为专性厌氧菌,是肠道的优势菌群,如双歧杆菌,研究证实双歧杆菌的增加有抗肿瘤的作用,主要机制是通过降低肠腔PH值,抑制致癌物或辅致癌物的形成,转化某些致癌物质成非致癌物质,以及激活巨噬细胞等免疫功能。它们是膜菌群的主要构成者,对机体具有占位性保护、营养及免疫调节作用,统称为益生菌。(2)与宿主共栖的条件致病菌,以兼性厌氧菌为主,是肠道的非优势菌群,如肠球菌。肠球菌在肠道微生态平衡时是无害的,一旦肠道微生态发生改变,则有可能对人体有害。(3)病原
27、菌,并非长期定植在人体内,因此种类和数量也不固定。生态平衡时,这些菌数量少,不会致病,如果数量超出正常水平,则可能引起人体发病,如变形杆菌、假单胞菌等。肠道内的梭状芽孢杆菌等有害菌会制造出具有与女性荷尔蒙相似作用的物质,如被人体吸收,可导致乳腺疾病。水溶性膳食纤维在肠道可完全选择性被益生菌酵解,酵解后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如乙酯酸、丙酯酸和丁酯酸均可作为肠道细胞和有益菌的能量来源。 3.便秘便秘是指排便困难,硬便,排便频率减少或排便不尽感。功能性便秘在我国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顾名思义,即结肠蠕动功能差导致排便困难。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排便欲望降低或消失、腹胀等。第二类为出
28、口梗阻型便秘,大便到达直肠肛管后排出不畅或受阻。主要表现为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排便不尽感、排便时直肠肛门部胀痛、有时需要用手辅助或灌肠排便。有些患者即使大便很软也梗阻于直肠无法排出。常见疾病有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套叠、盆底腹膜疝、盆底痉挛综合征等。第三类为混合型,即前两种情况兼而有之。长期便秘可带来下列危害:便秘可诱发肠梗阻、直肠脱垂、肛裂、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大肠癌等疾病。同时,便秘患者长期焦虑,在精神、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煎熬,部分患者甚至有自杀倾向。另外,便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食欲下降、口臭、头痛、腹胀等症状。便秘给国家、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据统计,美国每年为便秘患者支
29、付的医疗费用达22 亿美元 有研究表明,便秘与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有关(OR=26)。目前对便秘的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疗法及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提肛锻炼、通便药物、心理疗法等综合性疗法。其中非手术疗法中人们对膳食纤维改善便秘的功效成为研究热点,并且作为儿童型便秘临床治疗的一线治疗方案。膳食纤维进入人体后一般不被消化和吸收,而是通过刺激肠壁、增加肠蠕动、吸收水分,保持肠道润滑,有的可作为肠道菌群的调节剂发挥作用,从而发挥治疗便秘的功效。大量研究表明,饮食中膳食纤维缺乏是导致便秘形成的重要因素,膳食纤维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组成直接影响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事实上有价值的衡量膳食纤维中质量的唯一标准就是多糖结构中的由B-(1,3)糖苷键直接组成支链的数量,多者为优 3.1水溶性膳食纤维与便秘关系及可能作用机制JenkinsDJ研究指出:SDF为高水溶性,其不仅能通过吸收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来治疗便秘,更能通过降低小肠的吸收功能,并选择性被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