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你认为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 “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 “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
2、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2颔联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
3、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4怎样理解尾联?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鉴赏】一首联: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 高大。 “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 “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 , 青翠之色一望无际。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
4、、惊叹仰慕之情。这是远望之景。未了:不尽。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二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1 近望之势“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特点;“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高大神奇秀丽;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写出“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诗中的“阴”“阳”分别指山北、山
5、南 。三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 “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 “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四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 “ 望” , 而不是 “登”, 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 “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 “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1 解释下列
6、加点的词的意思(2 分)会当凌绝顶会当:终要,终当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示例一: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示例二: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
7、概示例三: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4、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5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泰山?答:雄伟壮丽,高大神秀( 1)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高大巍峨( 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2 分)诗歌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2 分) 请赏析 “烽火连三月,
8、家书抵万金。” 这一名句的妙处。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
9、景。( 2 分)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 分)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爱。 ( 2 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 3 分)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从本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
10、景象?(写两个以上)( 2 分) 从以下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象:“水面初平” “争暖树” “啄春泥” “没马蹄” “浅草” “几处” “新燕” “早莺” 。4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初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分)诗人喜悦的感情(或“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或“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情紧急,战事迫在眉睫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中的千古名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请设想
11、“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4诗中“角声满无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分别从哪两方面写战地气氛?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 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 而前, 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 白昼持续到黄昏。晚霞映照着战场, 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
12、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5“报 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含义是什么?黄金台是战国时期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的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89 题。 ( 5 分)6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 分)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 3 分)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泊秦淮杜牧
1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k.Com10诗中用一个“笼”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近酒家”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1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2 分)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
14、,只缘身在最高层。 “闻说鸡鸣见日升” “闻说”的“鸡鸣见日升”的景象,象征诗人所向往的改革事业力量非凡,前程似锦。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是作者登高所感 , 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拔云见日,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第三、 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眼底的景物一览无余,再也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了。“自缘”的“缘”,是“因为”“由于”的意思。这两句乍听起来,作者像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细细品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
15、能看得远吗?对于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于读者,这是引入向上的启示。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诗歌颔联中可以看出国家和诗人分别处在一种怎么样的境地?(3 分)颔联写出了大宋国势的危亡和诗人一生坎坷,时起时沉的命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 2 分)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16、,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3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 分 ) 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 “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 “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4首句“辛苦遭逢起一经”中的“经”为经书之意。颔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国家的不幸比喻为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把个人的命运比喻为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3 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地
17、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2 分)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本诗开头两句,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2 分)全诗最后两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 分)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八年级下册】一、闻雁韦应物 唐故园 渺 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读诗需要联想和想象,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淅淅沥沥的秋雨,也听到了自远而近的归雁的悲鸣之声
18、,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更不知道故乡远在何处,归思之情无穷无尽。. 诗歌第一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 分)设问,表达诗人无限低徊惆怅之情,为第三、四句高斋闻雁蓄势,引起下文作者情思。3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语或句子简要分析。表达了作者悠长的思乡之情。第一二句中“故园渺何处”“归思”“悠”表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归家之愿无穷无尽;第二三句中“秋雨夜”“归雁”,描绘出漫漫长夜、绵绵秋雨、由远而近的雁叫声,诗人思乡愁绪更浓了。4. 这首诗的中心意思:诗人通过“归思” “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涵着诗人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二、池鹤白居易 唐高竹笼前无伴侣
19、,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1 诗歌里出现的乱鸡、鸬鹚、鹦鹉等形象,对塑造池鹤形象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这些形象起对比和衬托的作用。乱鸡形象突出了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它的品格、风度也不是群鸡能比的;丹顶鹤和鸬鹚对比,突出丹顶鹤的风姿的不是权贵的品格;鹦鹉学舌无主见,突显了诗人痛恨邀宠献媚的行为。2尾联“思何事”三字耐人寻味,你认为池鹤所思应为何事?本诗托物言志,据此理解,这一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丹顶鹤所思是自己何时(是否)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在遥不可及的云水之乡。尾联借丹顶鹤的动作和心理描写,
20、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从而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3读诗贵在品,试品味“怅”字运用的精妙 。一个“怅”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4. 诗人以鹤自喻,抒发自己什么感情?抒发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向往而不可得的无奈感情。三、迎燕葛天民宋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诗中表现人们欢迎燕子到来的诗句是: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诗中“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二句,更是把燕子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了。赏析颈联“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1 )着力刻画新
21、燕的“微雨飞燕图”:暮春三月,繁花似锦,细雨霏霏,燕衔春泥,在雨中穿梭来往。(2)“泥香”是“微雨”“落花”所致。“翅湿”是雨中飞行的结果。(3)燕子筑巢生育,为追求幸福生活而辛苦劳碌。4这是一首平易浅显的咏物诗,全诗借“燕”表达作者怎样的情趣?全诗写人与燕的关系,借对“燕”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无拘无束的隐居生活的喜爱(燕之乐,亦足见诗人之乐)。5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这首诗不仅生动描绘燕子的生活习性,而且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暗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四、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
22、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诗人李白才高志远,但他的一生却很不得意。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使他长期陷于苦闷之中。这首诗抒写的就是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从题目看,这是首饯别诗。但诗中并无惜别之语。开头就以两个散文式的句子直抒心中的郁结。表现他的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两句借景抒情。目接风送秋雁之景,精神为之一振,烦忧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秋”字点明饯别的季节,“酣高楼”点明饯别的地点和方
23、式。“蓬莱文章”以下四句自成一段,写登楼引发的感慨,也是李白与族叔李去酒酣耳热之后谈话的中心。诗中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以“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一句李白自比小谢谢谢朓,也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主客双方谈古论今,雄心勃发,连天上的明月也想摘下来。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在“欲上青天揽明月”句中形象地表现出来。然而,这不过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当他从幻想回到现实里,就会更强烈地感到理想与现实难以统一的苦闷。“抽刀断水”以下四句写壮志难酬的悲慨。诗人从高楼上远远望去,溪水如带绕城而过,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极易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
24、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 “抽刀断水水更流”是生活中的现象,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由于这一比喻源于眼前景,合乎心中情,因此读来感到自然天成。李白一生借酒消愁,自想解脱,但就此“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一句诗中三个“愁”字,足见愁思之多,与开头“多烦忧”相照应。李白长期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逃避现实虽不是其本愿,便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的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放纵的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最后这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五、渔家傲范仲淹 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
25、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 这首词情景交融,由“异”字统领上阕的景物描写,“塞下秋来风景异”“异”在何处?基本要点:荒芜、凄凉、大雁南飞,各种声音充满边寨特色,两军对垒战事紧迫。(意思对就可以,完全机械抄原文得1 分)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抒发了将士们功业未立、壮志难酬、思念亲人的情怀。4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借边地夜景表
26、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5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军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六、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 天涯 人的思乡愁绪。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七、酬乐天扬
27、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 么? 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痛苦、困难、 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 规律。2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闻笛赋:怀念故友;烂柯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
28、样理解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4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八、无题李商隐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 “别亦难”的“难”指难受, 两个“难”意思不同。 见面本来已很困难, 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29、?“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 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30、。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九、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 金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赞美海棠花品位之高,寄语儿女学习海棠品质,坚守自己的节操。2描写红绿映衬,娇艳动人,表现海棠花美丽的诗句: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3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枝叶繁茂,新叶翠微;含苞未放。4 “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做赏析。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绽放的桃李作对比,说明了做人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蕴积,保持成稳。十、 题红叶宣宗宫人唐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表达了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企业办公租赁合同模板【标准】
- 部门承包合同二零二五年
- 2025年耐磨球段项目发展计划
- 劳务分包单位中途退场协议书
- 保护膜合同样本
- 简易铁棚安装合同范例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论行政合同中的行政主体优先权
- 二零二五定制品销售合同范例
- 个人服务设计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工人工资协议书模板
- 浙江宇翔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测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给小学生科普地质学知识
- 提高手卫生正确率品管圈课件
- 医院劳务派遣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高中数学开放题赏析
- 非工伤人道主义赔偿协议(标准版)
- 中华民族的复兴
- 品质部工作计划
- 《浙江省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修订)
- 【区域地理】《日本》【公开课教学PPT课件】高中地理
- 配对齿轮参数全程计算(史上最全最好用的齿轮计算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