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途径方法研究_第1页
“双创”背景下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途径方法研究_第2页
“双创”背景下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途径方法研究_第3页
“双创”背景下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途径方法研究_第4页
“双创”背景下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途径方法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装订线 目录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15793 摘 要 HYPERLINK l _Toc20049 1. 引言 PAGEREF _Toc20049 1 HYPERLINK l _Toc22991 1.1“双创”的提出及其含义 PAGEREF _Toc22991 1 HYPERLINK l _Toc31206 1.2创新创业 PAGEREF _Toc31206 2 HYPERLINK l _Toc8663 1.3创新创业意识 PAGEREF _Toc8663 2 HYPERLINK l _Toc24978 2.“双创”背景下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重要性

2、PAGEREF _Toc24978 3 HYPERLINK l _Toc19243 2.1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PAGEREF _Toc19243 4 HYPERLINK l _Toc26037 2.2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PAGEREF _Toc26037 4 HYPERLINK l _Toc23302 2.3转变大学生的传统就业观念,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PAGEREF _Toc23302 5 HYPERLINK l _Toc2935 2.4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PAGEREF _Toc2935 6 HYPERLINK l _Toc27492 3.“双创”背景下高校培养大学生

3、创新创业意识存在的问题 PAGEREF _Toc27492 7 HYPERLINK l _Toc20626 3.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资源缺乏 PAGEREF _Toc20626 7 HYPERLINK l _Toc18457 3.2高校忽视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PAGEREF _Toc18457 8 HYPERLINK l _Toc2686 3.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缺失 PAGEREF _Toc2686 9 HYPERLINK l _Toc11729 3.4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PAGEREF _Toc11729 10 HYPERLINK l _Toc5127 4. “双创

4、”背景下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PAGEREF _Toc5127 11 HYPERLINK l _Toc453 4.1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PAGEREF _Toc453 11 HYPERLINK l _Toc25752 4.2传统的教育模式落后 PAGEREF _Toc25752 12 HYPERLINK l _Toc20589 4.3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不到位 PAGEREF _Toc20589 12 HYPERLINK l _Toc18100 5.“双创”背景下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基本途径 PAGEREF _Toc18100 13 HYPERLINK l

5、_Toc4731 5.1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PAGEREF _Toc4731 13 HYPERLINK l _Toc20351 5.2创建创新创业服务系统,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 PAGEREF _Toc20351 14 HYPERLINK l _Toc29402 5.3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PAGEREF _Toc29402 15 HYPERLINK l _Toc1858 5.4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氛围 PAGEREF _Toc1858 16 HYPERLINK l _Toc25999 6. 结 论 PAGEREF _Toc25999 16共17页 第 页引言现如今

6、,创新已经处在了我国五大发展理念的第一位,它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驱动力,也指明了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在2014年被李克强总理提出来以后就一直受到很大的重视,它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席卷了全国各地,在这样一个“双创”的大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只有这种人才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那么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如何通过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思想,这对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拓展新的就业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也对高校打破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实

7、现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的目标具有非凡意义,所以无论从大学生的发展来看还是从高校的发展来看,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都是极为必要的。 1.1“双创”的提出及其含义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 张锡.李克强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发表致辞(全文)EB/OL.,2014-09-10/2017-04-13。“双创”一词自此而红。2016 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创新是十三五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李克强.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EB/OL

8、.,2016-03-05/2017-04-135。“双创”本来是指我国各个城市和单位的两项创建工作,“双创”的具体含义因各个地方具体政策的不同而不同,比如有的城市所提出来的“创文化城市、创绿色城市”也是可以称之为“双创”的。但近年来,我们提到的“双创”多是指李克强总理所提出来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就是要鼓励大家都参与创新,每个人都参与创业,也就是要通过各种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同时开展各种相关的实践活动,以激发广大群众的创新、创业激情,进而使得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昂扬向上的创新创业氛围,最终可以推动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双创”不是单单的创新或者创业,它一方面

9、需要创新,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通过创新优化经济结构,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另一方面它也离不开创业,要通过大众创业来活跃市场,开办新企业,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使我国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化,不断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大众创业必须要有万众创新的支撑,首先必须要在产品、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取得创新,只有这样创业才能取得突破与成功,企业也才能赢得长足的发展,创业需求也将推动创新的发展,创业可以为创新提供动力与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所以只有将创新与创业有机结合,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5。1.2创新创业创新创业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既不

10、同于传统的创新,也不同于传统的创业。传统的创新是在现有的思维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不同寻常的、独到的见地,利用已存在的资源创造新东西的一种手段。传统的创业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是指人们为开创新的事业而从事的实践活动,而狭义的创业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是指主体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或者为了创造就业机会而创办企业从而为社会提供产品服务的经济活动19。我们在这里所讲的创新创业是指基于创新基础上的创业活动,比如首先在技术、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管理、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创新,然后在此创新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创业活动就是创新创业,创新创业的本质特征是创新,最终目的是创业,传统创业与我们所讲的创新创业最本质的区别

11、就是创业中是否具有创新因素,只有在创业活动中包含着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创新时才是创新创业,而在任何方面都没有创新的创业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的创业,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创新创业。我们所讲的创新创业是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相对于传统的创业来说,创新创业面临着更大的风险1,因为人们都会受到惯性思维、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影响,这使得人们对创新都有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正所谓新事物战胜旧事物都需要一个过程。但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是对现有的技术、产品、服务等的优化升级,是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大的、更多的新价值,新体验,与传统的创业相比,创新创业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能够获得更大的报酬,所以创新创业是高风

12、险与高回报并存的,它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1.3创新创业意识何为意识?它是感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综合,是人的精神活动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从哲学的角度讲,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外界的一种能动反映,它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同时对客观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错误的意识则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消极的影响,所以为了促进事物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人的人生活动、行为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并具有情感激发的作用20。在意识活动中,人们从感性出发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成理性认识,又运用这些抽象出来的理性

13、认识指导自己有组织、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促进事物更好的发展16。所谓创新创业意识就是指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对创新创业者起鞭策推动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它决定着创新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具有极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是创新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创新创业意识规定着创新创业者活动的方向和力度等,是人们思维活动的产物18。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决不是一瞬间或者空想臆造出来的,它源自于人们内心的强烈需要,该意识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养成、感染和积累。创新创业意识有四个显著的特点,第一,该意识具有自主性,它来自于创新创业者的头脑之中,当创新创业者遇到生存问题而为了解决生存危机或者是他们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实现自己的人

14、生抱负的时候就会产生创新创业意识,所以这种意识的产生具有自主性。第二,创新创业意识具有客观性,这种意识的产生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或主观臆造的,是创新创业者对周围客观存在的一种能动反映,既从自身的客观条件出发,又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使得创新创业意识建立在牢固的客观基础之上,具有了客观性。第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超前性,在当今这个高科技的时代,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高新技术层出不穷,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创新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因此要想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寻得发展就必须具备创新创业意识,而创新创业意识必须具有超前性,要能够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还要有创造性,在这种意识中必须要蕴含新

15、的因素,这样才能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第四,创新创业意识具有能动性,在第二点我们讲到创新创业意识具有客观性,它来源于人们对客观外界的反映,它作为一种思想层面的东西又会反过来指导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规定着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方向等,因此具有能动性的特点18。创新创业意识绝不同于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侧重于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其侧重点在实践活动,而创新创业意识的侧重点在思想层面。2.“双创”背景下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的就业难问题,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条很好的出路。美国是一个注重培养拥有创新创业精神、敢于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人才的国度,

16、美国人认为创业者是时代的英雄,经济是靠创业者来推动的9。在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在2015年5月,为了进一步推动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侯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13/2017-04-13。青年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当今社会处于迅速发展变化时期,首先需要一种精神,这就是伟大的创新创业精神,而我国当前所需要的也

17、是这种精神,因此,高校加大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力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9。2.1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开创新局面,社会价值大的人才 鲁玲玉.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3.。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却并非是一个人口强国,在我国每年都有大批量的人投身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他们具有创新创业的激情和勇气,但是这部分人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就是所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大部分人都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所以他们在创新创业的知识、技能、理论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空有热情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面对着各种障碍,所以创新创业成功的几率就比较低。要让我国从人口大国

18、变为人口强国,改变这种人口多但人才欠缺的状况,就要培养人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校加大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力度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让创新创业意识充实学生头脑,用敏锐的眼光找到身边可以进行创新的点,勇于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创业,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勇气,使大学生敢于创业,激发创业潜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7。2.2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要求,提高

19、服务社会的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高等教育也必须要不断的完善,变革教育模式,完善教育体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都高度正视创新创业教育15。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与行动世界宣言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在这两个文件中再三指出,创新创业精神和技能的培养必须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目标,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发展为一种国际化的趋势1。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社会,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上,而高科技产业要想取得进展不光需要创新型人才

20、的支撑,还需要一个系统的创新创业体制作为支柱,创新创业已经成为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因此,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技能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方向,这反映了世界高等教育的未来走势,我国高等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发展所要求的人才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高校毕业生创造性、开拓性较差,整体素质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校必须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1,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只有不断实现自身的变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迎合国家间竞争的要求。当前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就业难问

21、题,这一问题貌似是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与产业布局不适宜酿成的,但它实际上反映了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缺少真正的人才。要解决这一问题,高等院校必须在各个方面实现完全的转变,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力培植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了大幅度的跃升,已存行业对人力的需求趋于减少,而社会的发展又造就了一批新行业,产生了新需求,需要一批更具竞争力的新型人才,传统意义上的由国家规划就业已经失效,所以要满足社会对新岗位的需求就必须经过创新研发,在一定意义上也解决了当前存在的就业难问题,扩大了就业人数

22、,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进步。而要开发新岗位,一方面社会要对这一岗位有需求,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必须发展到足以开发新岗位的地步,最重要的是一个全新岗位的开发必然需要一批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以说,高校注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对高等教育的转型和国家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9。2.3转变大学生的传统就业观念,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 765 万,同比2015年 749 万增长了近 16 万,再创历史新高,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严峻,意味今后的高校毕业生将面临更残酷、更激烈的就业竞争。在我国,应届毕业生加上已经毕业而未就业的毕业生,大学生出现了严重“过

23、剩”的状况,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愈发显著7。从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大部分人都愿意跻身于那些高回报、高地位的行业,这就使得一些热门行业出现了“人才过剩”的状况,而另一方面,那些艰苦行业,边远地区,那些真正需要建设的地方又难以留住有用之才,出现了“人才短缺”的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表面上看是人才市场机制运行失衡,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我国的教育固步自封,教育形式和宗旨仍然没有摆脱旧有模式,无法顺应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没有适应教育为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需要。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学而优则仕”、“重仕轻商”等观念长期以来都深刻的影响着人们,这使得我国的教育不同于西方开放型的教育

24、,我国的教育是封闭式、管理式的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和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必然缺少创新创业意识。其实,在社会向知识经济过渡的时期,高校毕业生中只有一部分人可以从事已有的行业,剩下的则需要自谋发展。然而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植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多数学校为了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高就业率,只是在大四就业的高峰期给学生一些就业指导,提供就业信息,召开就业座谈会,但这些都是简单的就业教育,都不是从创新创业这一最终途径出发思考问题,这样的就业教育不能根治病患,学生依然无法树立起自主创业的意识,改变不了他们就业靠学校、靠政府、靠他人的被动思想18,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大学生必须抛弃旧的

25、就业观,树立新的就业观。从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高校应该在大学生入学之日起就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在大四毕业之际简单的做一些表面文章,要改变学生的传统就业观念,让学生明白就业最终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除了激励学生到艰苦岗位、偏远地域去就业,还要鼓励学生树立自我就业的思想。这种自我就业的精神更可贵,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素质,而这种精神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要从大学起始阶段就抓起,并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这样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缓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压力14。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在2016年12月16日通过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

26、三章“学籍管理”中规定“学校应当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Z.2016-12-16。这表明国家对创新创业的重视度正在提高,将会缓解当前严重的就业压力。2.4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邓小平同志曾经高度论述了人才对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而大学生又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社会要实现良性发展就必须要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素质和才华,这样才能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创新创业意识是意识层面的力量,它激励学生勇于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发扬创造精神,开创新局面,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使自身的自我价值

27、和社会价值实现高度的统一15。身处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有些大学生过于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脱离了社会发展的轨迹而被社会淘汰,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下,高校加大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力度能够更好的激发大学生的潜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大学生要应对社会中的种种挑战,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的完善自己,让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4。因此,大学生既要学习必要的专业课,还要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这样才能全方位的完善自己,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对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具有重要意义。3.“双创”背景下高校

28、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了解在“双创”背景下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存在着哪些问题,进而找出解决措施,本次论文我特地设计了问卷来详细的了解这个问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1份,回收201份,有效问卷195份,其中男生81人,女生114人,大四学生66人,所占比例最大,大三学生54人,大一大二学生人数基本相等,在被调查对象的专业类别中,理工类的占到66.15%,文科类的占到32.31%,艺术类学生只有3人。我将主要分析“双创”背景下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存在的问题。 3.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资源缺乏在被调查的195名大学生中,有101(51.79%)名大学生认为自己所

29、在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的师资资源是缺乏的,仅有35名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的师资资源充足(见图一)。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教育,要求从事这一教育的教师要具备比文化课教师更高的水平,无论在知识方面还是在经验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而从当前我国的师资队伍情况来看,文化课教师尚且欠缺,就更不用说创新创业课教师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了。当前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数并没有创业的经验经历,他们甚至没有在企业中工作的经验,这就使得老师自身的素质并不过硬,或者是其他老师来兼任创新创业课老师,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

30、经验,这就迫切需要一批有相当高的理论水平,还有企业管理经验,尤其是有丰富创业经验的师资队伍加入到教学一线来。图一 高校创新创业课师资资源 3.2高校忽视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学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视情况这一问题上我设置了几个相关的问题来了解。在老师在课堂上是否会向学生灌输创新创业的理念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73.33%的被调查者表示偶尔会有,有17.44%的被调查者表示经常会有,也有人表示从来都没有(见图二),这表明高校并没有将创新创业的理念、精神渗透到各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之中,课堂上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缺少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所在高校是否有专门的创新创业方面的指导这一问题的调查中,

31、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所在高校有这方面的指导,12.82%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自己所在的高校没有这方面的指导,另有29.74%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并不清楚自己所在高校是否有这种指导(见图三),这反映出在不同的高校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并不尽相同,可能有些高校对此教育的力度非常小甚至只是一个空样子,以至于同学都不清楚是否有这方面的教育。环境氛围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在你感觉你们学校创新创业的氛围浓厚吗(能否时刻从创新创业名人名事、标志性建筑物、社团活动等方面感受到创新创业精神)?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4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浓厚,38%的被调查者表示还可以,只有少数人表示浓厚(如图四),这表

32、明高校创新创业的气氛不浓,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也必然无法全面调动起来。这说明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图二 老师是否会在课堂上灌输创新创业理念图三 高校是否有专门的创新创业方面的指导图四 你所在的高校创新创业的氛围浓厚吗 3.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缺失在实践方面,在对被调查者所在的高校是否经常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这一问题的回答上,有68.2%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所在的高校很少或几乎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实践活动,仅有29.23%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所在的高校经常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见图五)。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是检验

33、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标准。所以,注重对受教育者动手动脑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社会实践,使受教育者正确的定位自我,认清社会现实,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在实际操作中,高校基本都把理论知识作为教育的重点,而实践活动只是一个辅助环节,有些高校甚至直接没有实践活动的环节,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了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很容易发生,实践活动如果只是一种形式,那么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就体现不出来,当前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讲授要多于实践活动,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创新创业实践的缺乏必然会

34、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植产生恶果,使高校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佳。图五 高校是否经常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3.4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创新创业意识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着重大影响,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孕育创新创业意识的关键时期,而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具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合理与否会极大的影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大学生能在全面、系统、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迅速成长,吸收创新创业知识,提高创新创业自觉性。但从调查来看,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在学校是否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68%的同学表示没有,表示有

35、和不清楚的人数基本相当(如图六),从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方式来看,有63%显示是以讲座的形式开设的,另有一部分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必修课所占比例极小(如图七),这表明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并没有足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着诸多不合理。图六 学校是否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图七 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形式“双创”背景下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在“双创”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创新创业的高潮,高校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相较于以往,高校更加强调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植,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可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依然存在着种种

36、挑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4.1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庸”、“学而优则仕”、“不患寡而患不均”等传统思想在中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可以说我们国家是缺乏鼓励个人创新创业的文化底蕴的,传统思想对人们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在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其自主性、创新性、独立性和进取性都是比较差的,他们的个性意识不鲜明,创新创业意识薄弱,这将严重影响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植15。当前,高校出于一些功利性目的的考虑,存在着就业率至上的不正确理念,高校认为只要教给学生一定的专业知识,让学生掌握一些必备技能,在毕业之际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自己就算圆满的完成了使命

37、。所以高校只是单单灌输给学生知识,教给其技术,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教师的传统观念认为,大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习文化专业知识为主,况且大多数大学生在资金、人脉等方面并不具备创新创业的条件,所以在大学期间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他们不一定能够接受,会为时尚早,教师这样的观念造成了他们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忽视,使得学生在创新创业的问题上出现了不敢想、不敢做、不会做的情况。而在大学生中也存在着学历本位、文凭本位的思想,有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凭一张优秀的毕业文凭就能在毕业后出人头地,寻得良好的发展机遇,这造成了大学生不注意自己综合素质的提升,一味注重文化成绩、重学历的现象,他们没有抓住一切可能的

38、机遇去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不懂得完善自身,只想着毕业后能找一个合适的工作,从未想过自己创新创业。这一切都是传统教育思想作祟的结果16。4.2传统的教育模式落后近年来,高校在教育模式方面做了各种有益的尝试,在教学思想观念、教学途径、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宗旨各个层面都有了较大发展,但高校仍然没有走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18。在我国长期以来都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显得过于标准化,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老师习惯于用固有的知识和经验规律“轰炸”学生,这样就使得学生被束缚在经验和规律之中,从而丧失了自由想象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缺少灵活性和创新性。教育方法依旧比较

39、封闭,课堂以老师为主导,导致学生的主动性被忽略,思想和行为受到很大的束缚。课堂上缺少对学生的积极启发和学生之间的探讨,学生的主动性无法调动起来,其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必然得不到提高。课堂教学模式形式单调,理论性强而实践性不足,这样的教育模式必然影响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4.3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不到位 只有当对一个事物有正确的理解时人们才会正确的对待这个事物,它才能获得好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如此,只有当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有一个正确到位的理解时,高校才能正确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是开发培植大学生的开拓性、创新性、进取性的性格,使大学生具备相关的关于创新创业的知识,提高意识,

40、锻炼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生,使大学生能够自如应对社会中存在的种种挑战,而当前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有一定偏差,有些高校简单的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即教大学生怎样创设自己的企业,就是教给大学生创办企业的技能,是应对就业难问题的一个举措13。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了人们的功利主义思想,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注重功利和效益,于此同时也造成了一种唯利是图的道德滑坡现象,高校教育中也存在着此类情况,大学持续扩张,社会上现存的工作岗位相对来说在不断的变少,就业难问题日益显著,于是创新创业教育就成了高校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就业率的一种手段,因而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从一开始就带有功利化的色彩,高校

41、试图借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自谋职业以缓解就业的困局,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并不是从根本上考虑,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说,把创新创业教育简单的当作促进就业的手段,目的只是单纯的提高就业率,这种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功利化的理解必将会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完善17。5.“双创”背景下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基本途径当前社会正处在一个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高速发展的阶段,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来新的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及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在“双创”的大背景下,高校作为孕育英才的首要阵地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

42、的创新创业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教育应该秉持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使命,把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效发展。5.1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批优秀的师资力量对学生来说就犹如一盏明亮的灯指引着学生的前进方向,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不仅教给学生创新创业的学识本领,比这个更关键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那么,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到底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算上是合格呢?第一,要有丰富的学识储备,对科技发展大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时代的各种信息能够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去汲取、学习,勇于接受新鲜事物

43、,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第二,在心理素质方面要健康稳定,要拥有顽强不屈的品德意志,这样才能以自身的行动和品质号召、感染到学生,发挥言传身教的影响。老师不光要关心学生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品质性格的养成,能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世界,老师要敏锐的发现学生的优势和发展潜能所在,释放学生的天性,找到适合的方法教育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第三,老师要有创新创业方面的经历,谙熟创新创业程序与原则,对创新创业实践有自己的切身感受,只有这样,老师才能以自身的实际经验经历对学生给予指导,能够切身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学生的难处,而不是简单的讲一些课本上的空话套话,使

44、创新创业的教育成为一个空架子。创新创业教育由于其特殊性,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比其他课程的教师更高,一个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不仅要有长期的知识积累积淀,而且要有丰富的经验,这样的高要求使得极少数人能胜任此岗位,造成了师资资源的匮乏,创新创业教师的培养任重道远,首先要吸收出色的教师,其次要对现存教师进行再教育8。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要做好三方面的转型,一是变更旧有的培养观念,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二是以身作则,上行下效。自己要踊跃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三是要坚持做到与时俱进,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9。为了引进培养出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资源,高校必须要改变旧有观

45、念,要从多角度考察教师,不能仅以学历和科研成果作为评判一个老师的标准。要选拔一批老师,让他们先接受创新创业的教育,还要引进新鲜血液,活跃师资队伍,要根据创新创业教师的具体情况安排他们的考核升迁,保障创新创业教师的合法权益,使他们的教学热情始终高涨,要想激发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教师必须发挥首要作用,只要这样才能厚植我国的创新创业文化底蕴。5.2创建创新创业服务系统,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首先要建立完善一个长效统一的创新创业服务指导系统,设立专门的机构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咨询服务,科学细致的剖析解决大学生的各种疑惑。

46、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端正心态,塑造正确向上的创新创业期望和意识,有效发挥创新创业服务系统的作用,使大学生正确的看待创新创业,时刻准备在合适的时机下自己进行创新创业。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举办“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创业设计大赛等各种各样的比赛活动,使创新创业精神在大学生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孕育起来,这种将意识培养融入具体活动的方法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来源于实践的,所以大学生在参加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的实践项目的过程中也能培养起创新创业的意识5。因此高校应举办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比如专题讲座、辩论、演讲等等,以此来激起大学生的创新

47、创业兴致,这将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观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国家针对大学生创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创业资金、场地等许多方面,这些针对大学生的优惠政策和产业项目的推出,吸引了一大批具有创业梦想的创业者积极申报创业项目,很多大学生都积极参与进去,投身于创业实践过程中,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大的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竞争实力17。5.3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整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系统,其目的并不是像平常人们所理解的那样简单的教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教给他们如何创新创业,怎样应对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问题,而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起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要揭开创新创业的神秘面纱,让大学生正确的看待创新创业,敢于投身于创新创业,这样在面对合适的机会时 ,大学生才会勇敢的践行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去。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教育的先驱,美国的很多大学在很早时期就开设了创业课程12。创业精神的核心是创新,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具备创新精神的民族,创新创业教育顺应了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它关乎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此必须把这项教育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要在中小学阶段就给学生相应的引导,关注学生创新创业品质的开发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