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第十二章课件_第1页
逻辑学第十二章课件_第2页
逻辑学第十二章课件_第3页
逻辑学第十二章课件_第4页
逻辑学第十二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逻辑学第十二章逻辑学第十二章本章知识分析角度具体逻辑规则 逻辑基本规律逻辑基本规律刻画思维的确定性 同一性 无矛盾性 明确性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9/10/20222本章知识分析角度具体逻辑规则 逻辑基本规第一节 逻辑基本规律的地位及条件一、地位 逻辑基本规律体现了逻辑学的根本特点。它商定了逻辑学的学科基础,其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1、逻辑基本规律对所有的思维形式结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2、逻辑基本规律是古典的二值演算系统,即命题演算及谓词演算的基础,是构造 一个逻辑系统根本性的指导原则。9/10/20223第一节 逻辑基本规律的地位及条件一、地位9/4/20225二、条件(一)客观事物质的稳定

2、性条件:同一事物事物的同一方面时间段(二)思维的确定性条件:同一思维过程,体现在同一对象同一关系同一时间9/10/20224二、条件(一)客观事物质的稳定性(二)思维的确定性9/4/2第二节同一律一、同一律及对正确思维的要求(一)同一律的认知1、基本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具有同一性。2、公式: A是A AA9/10/20225第二节同一律一、同一律及对正确思维的要求9/4/202对同一律内容的理解(1)同一思维过程;(2)“每一思想” 是指每个词项或命题;(3)“自身具有同一性”是指在同一思维过 程中,每个词项所反映的对象、属性是确定的。每个命题所断定的情况、真值也是确定的。9

3、/10/20226对同一律内容的理解(1)同一思维过程;9/4/20228(二)同一律的逻辑要求1、对词项的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个词项的内涵和外延应当始终如一,不能任意变换;2、对命题的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个命题断定什么情况就断定什么情况。真值应当前后一致,不能随意转移。9/10/20227(二)同一律的逻辑要求1、对词项的要求9/4/20229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1、混淆词项 无意犯错2、偷换词项 故意犯错3、转移论题 无意犯错4、偷换论题 故意犯错9/10/20228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1、混淆词项9/4/202210混淆词项例析:邮局里的营业员把信称了称说:“

4、小姑娘,你的信超重了,请再贴一张贰角的邮票。”小姑娘惊奇地说:“再贴一张贰角的邮票,信不是更重了吗?”9/10/20229混淆词项例析:9/4/202211偷换词项例析: 某律师有如下辩护:“被告李虽然盗窃公款属实,但他在部队服役期间曾两次荣立三等功,是有立功表现的。根据我国刑法第68条之规定,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被告李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9/10/202210偷换词项例析: 某律师有如下辩护:“被告李虽然盗窃9/转移论题例析:审判员:“你是怎么走上贪污犯罪道路的?”贪官:“我对不起人民,对不起政府!”甲:“你的儿子考上大学了吗?”乙:“我的儿子心灵手巧,可能干了

5、。9/10/202211转移论题例析:审判员:“你是怎么走上贪污犯罪道路的?”9/4偷换论题例析: 怎么能说人是由猴子变的呢?试问有那个人不是父母所生,是猴子变的?又有哪一只猴子变成了人? 所以,人类是由猿演变而来 的,这太荒谬了。9/10/202212偷换论题例析: 怎么能说人是由猴子变的呢三、正确理解同一律1、同一律不是形而上学,也不与辩证 法对立。2、同一律要求语义同一,而不是语形 同一。9/10/202213三、正确理解同一律1、同一律不是形而上学,也不与辩证9/4/第三节矛盾律一、矛盾律及对正确思维的要求(一)矛盾律认知1、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不能既反映某个对象,又不

6、反映这一对象。或者说,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为真,至少有一个为假。2、公式: A不是非A (AA) 如何理解这一公式?9/10/202214第三节矛盾律一、矛盾律及对正确思维的要求9/4/202公式的具体含义 “A”表示任意的词项或命题,“非A”表示对“A”的否定。 这种否定具体指得是:“A”与“非A”是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词项或命题。 A词项不是 非A词项, A命题不是非A命题,二者不能同真,至少有一假。9/10/202215公式的具体含义 “A”表示任意的词项或命题,“非A”表示(二)矛盾律的逻辑要求1、对词项的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A和非A不能指称同一对象;2、对命题的要求 在同

7、一思维过程中,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命题不能同时断定同一对象。A和非A不能都真,必有一假。9/10/202216(二)矛盾律的逻辑要求1、对词项的要求9/4/202218二、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两可”、“自相矛盾”具体表现为:1、自相矛盾的词项。2、自相矛盾的命题。3、自相矛盾的理论或思想体系。9/10/202217二、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两可”、“自相矛盾”9/方的圆五颜六色的红旗杂乱无章的和谐可计算的无限序列例如:9/10/202218方的圆例如:9/4/202220例如: 有个青年想到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工作,并且雄心勃勃地说:“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能溶解一

8、切物质。” 爱迪生笑着反问他:“那么你用什么器皿盛放这种溶液呢?”9/10/202219例如: 有个青年想到发明家爱迪生的实9/4/20矛盾之说 楚人有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能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9/10/202220矛盾之说9/4/202222三、正确理解矛盾律(一)分清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二)悖论9/10/202221三、正确理解矛盾律9/4/202223悖论 悖论是一种特殊的自相矛盾。 它的推导形式是AA。 悖论一般分为: 语义悖论 集合论悖论 解决悖论对人类思维极限的挑战,对它的成因分析及解决途径

9、在探索之中。 “自我指涉”、“语言层次理论”9/10/202222悖论 悖论是一种特殊的自相矛盾。9/4/20222说谎者悖论 最早语义悖论 古希腊的麦加拉学派最早提出了这种悖论,严格的表述是:“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谎话” 而这将引出矛盾9/10/202223说谎者悖论 最理发师悖论 典型的集合论悖论 罗素最早提出了集合论悖论,他用“理发师悖论”是拟化的表达他的发现。这个悖论是这样的: 某个村子里有个理发师,他本人有刮胡子的习惯,他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给并且只给村民中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 这里引出的问题是:理发师给不给自己刮胡子?9/10/202224理发师悖论 典型的集合论悖论 第四节排

10、中律一、排中律及对正确思维的要求(一)排中律认知1、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或者反映某个对象,或者不反映这一对象。或者说,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为假,至少有一个为真。2、公式: A或者非A AA 如何理解这一公式?9/10/202225第四节排中律一、排中律及对正确思维的要求9/4/202公式的具体含义 “A”表示任意的词项或命题,“非A”表示对“A”的否定。 这种否定具体指得是:“A”与“非A”是具有矛盾关系的词项;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 A词项或者非A词项, A命题或者非A命题,二者不能同假,至少有一真。9/10/202226公式的具体含义 “A”表示任意的词项或命题,

11、“非A”表示(二)排中律的逻辑要求1、对词项的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具有矛盾关系的词项不能同时否定,必须承认其中一个为真的;2、对命题的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不能同时否认,必须承认其中一个为真的。9/10/202227(二)排中律的逻辑要求1、对词项的要求9/4/202229二、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两不可”、“模棱两可”例如:(1)20042005赛季NBA总决赛中,既不是马刺夺冠,也不是活塞夺冠。(2)甲:这个班有的同学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 乙:有的同学没有通过。 丙:你们两个说的都不对。9/10/202228二、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12、两不可”、“模棱两可”9三、正确理排中律1、分清排中律的“中”与唯物辩证法的 “中介”。2、排中律是二值逻辑的规律。 注意:对复杂问语要作认真的分析,指出其中隐 含的某种错误,不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不违反排中律的要求。9/10/202229三、正确理排中律1、分清排中律的“中”与唯物辩证法的9注意:逻辑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以下材料是否违反逻辑规律?(1)“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2)这个菜不算淡,也不能算咸。(3)对于是否有外星人的问题,在科学未证实之前,我的态度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9/10/202230注意:逻辑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以下材料是否违反逻辑规律?9/

13、4/第五节 逻辑规律之间的关系一、逻辑规律的之间的联系1、具有相同的逻辑功能: 保证思维的确定性2、具有相同的限定条件: 同一思维过程3、具有相同的逻辑真值: (AA) (AA) (AA)9/10/202231第五节 逻辑规律之间的关系一、逻辑规律的之间的联系9/4/二、逻辑规律的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1、适用范围不同(1)矛盾律适用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思想;(2)排中律适用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2、逻辑要求及所犯错误不同(1)矛盾律要求不能同时肯定相互否定的思想,否则要犯”自相矛盾”的错误。(2)排中律要求不能同时否定相互否定的思想,否则要犯“两不可”的错误。3、逻

14、辑作用不同(1)矛盾律能够由真推假,用于反驳;(2)排中律能够由假推真,用于证明。图示9/10/202232二、逻辑规律的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图示矛盾律和排中律图示区别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不能同假不能同真可以由真推假可以由假推真若同时断定若同时否定违反排中律违反矛盾律两不可自相矛盾下反对关系9/10/202233矛盾律和排中律图示区别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不能同假不能同真可以由第六节 逻辑规律在日常思维中的运用一、运用逻辑规律进行推导的理论依据矛盾律求假排中律求真二、运用逻辑规律进行推导的两种情形(1)在相互对立的命题之间进行。(2)在相互对立的命题和其他命题之间展开9/10/202234第六节 逻辑规律在日常思维中的运用一、运用逻辑规律进行推导逻辑规律推导实例1甲、乙、丙、丁四人参加高考后有以下议论:甲:我看咱们四人这次都能考取。乙:我看咱们四人中肯定有人不能考取。丙:丁肯定能考取。丁:如果我能考取,那么我们之中不会有人考不上。考试结果表明:四人之中有一人预测错误。请问:谁预测错误,谁考取?9/10/202235逻辑规律推导实例1甲、乙、丙、丁四人参加高考后有以下议论:9逻辑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