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学写游记毛冯彭州市博骏学校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学写游记毛冯彭州市博骏学校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学写游记毛冯彭州市博骏学校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学写游记毛冯彭州市博骏学校_第4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学写游记毛冯彭州市博骏学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跟着课文学写游记 在文字中遇见世界姓名:毛冯学校:彭州市博骏学校学科:语文手机:19940819741QQ邮箱:跟着课文学写游记 在文字中遇见世界【设计意图】学习游记类文章,对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这节课旨在教学生从已经学过的课文片段中学习写游记的方法,在文字中遇见世界,感悟世界,并学会把世界的美诉诸笔端,传达给这个世界。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有写作需求,并通过所学课文回顾写景和写游记的方法,从而运用到对作文秋游红叶谷的修改中去,在不断修改中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真正把所学的方法运用到作文中去。 【教材分析】游记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文学体裁,它的内容非常广

2、泛,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生活,无不可以成为游记的题材;它的写法比较自由,风格多姿多彩,既能增长读者的知识,广大其见闻,也能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但是,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游记的数量并不多,而且游记文章的篇幅通常比较长,所以在教学中我只是截取一些片段。过去许多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并没有安排游记单元,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游记的课文也寥寥可数,且多为文言文:小石潭记满井游记是游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虽也写景,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游记;三峡与朱元思书等虽然对柳宗元、袁宏道的游记写作影响很大,但本身毕竟还属于游记的“早期形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安排游记单元,是一个颇具新意的设计。八年级

3、上册第五单元安排了四篇风格、写法各异的游记,有助于学生通过集中学习,了解游记这一文体。让学生从课文中学写游记,仅仅这四篇课文是不够的,所以我选取了学生以前学过的课文中写景的片段,这些文章有着不同的写作视角,不同的语言风格,是提升学生语言鉴赏力,提高其写作能力的典范。【学情分析】我校初二学生还没有学习第五单元的游记篇目,对游记知识缺乏整体认识,对写游记的方法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只能让他们跟着已学的小石潭记桃花源记三峡与朱元思书紫藤萝瀑布等写景散文学习方法。初一下学期学校组织的研学途中,有让他们以日记的方式写过游记,但他们写的游记大部分属于流水账形式,以时间顺序记录每天去过的地方,写事没有详略,写景

4、缺乏感染力。时间有限,这节课主要是让他们在修改别人的文章中学会写游记的方法。【教学目标】1.在课文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风俗民情,增强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2.了解游记的相关知识,跟着课文学写游记,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提高写作水平。【教学重难点】1.了解游记的相关知识,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提高写作水平。(重点)2.运用课文所学的手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难点)【教学年级】初二年级【教学准备】学案秋游红叶谷、教案、PPT【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环游世界的梦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不能如愿以偿。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你早已在文字中

5、遇见这个世界了,老舍带我们去看过济南的冬天,白居易带我们去看过西湖的春色,郦道元带我们去看过三峡的四季美景,叶圣陶带我们去看过苏州园林的亭台楼阁,刘成章带我们去陕北看了激昂雄壮的安塞腰鼓,鲁迅带我们去赵庄看了让人昏昏欲睡却难以忘怀的社戏(PPT图)如果把这些都呈现在中国地图上,你会发现初中语文教材早已带我们看遍世间繁华!除了书本带我们看过世界的繁华,我相信每位同学都出去旅游过,看到过很美的风景(PPT图)2.请你为这张图配一句话发朋友圈,你会写什么?预设:很美,很漂亮,好看!师: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这样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对这种意境已经做了最好的描绘,而我们却只能说“好看”。 大

6、家有没有这种情况呢?当你想要发朋友圈或向别人分享时,只会说“美”“好看”“太美了”“太棒了”“太好看了吧”,然后你就词穷了!对于世间繁华不能通过文字传达出去,对于我们是一种遗憾,对于美景就是一种亵渎!为了帮助大家缓解这种尴尬的局面,老师决定专门用一节课来教会大家写游记,让你们面对美景能够有话说,并且说得引人入胜!【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立足于所学课文,用图片和地图等比较直观的方式,带学生在文字中遇见世界,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最好的写作范例。让学生看图发朋友圈活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情,顺势引出学写游记的作用和现实意义,让学生有学写游记的主观意愿。二、回顾课文说游记1.

7、我们所学过的游记有哪些?文言文现代文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郦道元三峡 陶渊明桃花源记 柳宗元小石潭记梁衡壶口瀑布马丽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马克吐温登勃朗峰阿来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就是最好的范例!我们这节课主要是跟着这些课文找方法,学写游记!2.你知道什么是游记吗?(分别为甲骨文、金文、篆文)“游”的含义由“游学”向“旅游、游玩”转变。游记是一种记录游览过程中所见所闻,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凡是游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以作为游记的素材。(游记流水账)【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回顾教材中的游记篇目以及已学的游记篇目,加上老师对“游”

8、字意思转变的讲解,让学生对“游记”的意思和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为后文的写作教学奠定基础。三、撷取例文添枝叶1.找出问题,梳理游踪(明确游记的特点)请你当一次小老师,看看这篇游记存在哪些问题? (PPT示例文秋游红叶谷)师:这篇文章没有打动我,相信你们也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2分钟思考)预设:语言干瘪不生动,没有展开论述;详略不得当,“红叶谷”重点不突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师:大家找到了这么多问题,看来个个都是修改作文的高手哦,我更期待后面与大家的合作了!不过,大家是从内容上(详略)和形式上(语言)来说的,似乎忽略了游记类文章的一大特点游踪,看看这篇文章的游踪有没有问题呢?预设:6、7段顺序交

9、换一下。师:那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篇文章的游踪吧!生:大门前进了大门绚秋湖山脚下万叶塔蔓园回家师:那这么多地方我们是不是都要面面俱到呢?(详略得当)2.如何表现“红叶”(修辞、动静、衬托、想象、多感官)先语言引导学生想象红叶,后PPT出示红叶图片(各种角度)自古以来写枫叶的千千万,我们记住的也只有杜牧的那一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所以怎么写往往比写什么更重要,面面俱到的问题就是重点不突出,详略不当。那这篇文章最应该详写突出的就是什么?预设:红叶(板书)师:那红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标题)预设:红师:文中有没有关于红叶“红”的描写?怎样才能让人对这种颜色印象深刻呢?预设:修辞手法比

10、喻(板书)师:那现在请大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一句话来表现红叶的“红”。(师点评)除了用比喻表现红叶的颜色,还有其他表现红叶的方法吗?(形状)预设:动静结合(刚刚说颜色是静态的,在风中则是动态的)、联想(由眼前的红叶飘落联想到生命的衰落,由红叶的绽放联想到生命的激情)、想象(红叶是一个生命,红叶落下的心理过程,如果你是红叶或红叶是我)师:请大家参照PPT图片,运用刚刚的方法,写一段话描写红叶。(4分钟)师:老师也修改了一段。(PPT展示,学生评价) 又一阵风吹过,带起一片红叶,那叶子便随风舞动。既是一小团正燃烧得旺烈的火苗,又是一只火红的正在翩翩起舞的蝴蝶。飞到我身边时,风儿竟然调皮地停止了

11、吹拂,那片叶子便摇摇晃晃地摔在地上。你向我展示了秋天的胸怀,秋天的风采,秋天的生命啊!我愿化成一片枫叶,在秋天里高歌,在秋天里自由自在地燃烧激情,管他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寥”!我将不再为人生之秋而感伤,今后的每一天都像这些红叶一样热烈、激情、燃烧!3.如何表现 “红叶谷”(远近结合、整体与局部、联想与想象)先语言引导学生想象红叶谷,后PPT展示图片。师:“谷”是山谷,整个山谷都是红叶,由刚刚的一片树叶到了整个山野,那可以描写整个山谷都是红叶的状态。预设:漫山遍野、层林浸染(点评)生展示,生评价,师评价,碰撞智慧的火花。师:老师也修改了一段。(PPT展示)小路旁的石壁上悬挂着用红绸子做的枫叶,格外

12、引人注目。举目远望,山坡上树木葱茏,颜色还不尽相同,有火红的,有深红的,有暗绿的,与头顶蓝色的天空相互映衬着。风儿一吹过,植被稀疏的地方还隐约裸露出一块儿山的肌肤,让本来庄重的大山显示出别样的风情,看那山坡上的一抹红色,它是不是也有一点害羞了呢? (由近及远,动静结合,写出远山的色彩美与动态美)走了许久,终于来到了一座山的脚下。我驻足仰望,觉得山顶好像比天空还高。山上大片大片的树叶格外红艳,在灿烂的阳光下,像晚霞在天空飘浮。我曾问过妈妈,枫叶为什么是红色的?妈妈说山海经里记载,黄帝杀了蚩尤后,兵器上染了血,变成了枫树,枫叶当然是红色的了。(联想,人文典故)爸爸给我照了一张相,身后有漫山遍野的红

13、叶作为背景,非常好看。红色本是秋天的本色,当她迈着步子缓缓向我们走来时,她把所有的最浓烈的颜色都送给了红叶,红叶才会如火炬般烧出秋天的热情。我不禁感叹为什么秋天不下雪,这时候如果天空散下一朵朵雪花,雪花的白与枫叶的红会搭配出什么奇妙的色彩呢?(奇思妙想,由漫山遍野的红叶联想到冬天的白雪)4.如何表现“秋游”红叶谷(以他物衬托、对比)先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后PPT展示图片。预设:衬托(秋高气爽,白云、蓝天、鱼儿衬托红叶,或他物凋零衬托红叶) 我走上前去仔细观看,绚秋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湖中的游鱼、水草、红叶清晰可见,那红叶好像成了鱼儿的新玩具,它们争相追逐,玩得不亦乐乎,颇有一种“鱼

14、戏莲叶间”的诗意。山里的鱼儿怕生人,人一走近,湖中的鱼儿就突然向远处游去,伴随着一声鱼尾滑入水中的声音,湖面便泛起鱼鳞似的波纹,一圈一圈荡开去了,水底的红叶又获得了短暂的安宁。(定点观察,特写镜头,用鱼儿的追逐来衬托红叶的鲜艳,也形象地描绘出了绚秋湖清澈。)5.深化主题,补写结尾师:我们把这篇文章的语言都修改了,更生动了,但总觉得少了“神”,它的主题就只是“热爱自然”吗?未必太浅显了。师:面对自然山水,与朱元思书表达的是高洁的人格志趣,紫藤萝瀑布体现对生命的思考。这些都是人与自然、世界、生存状态的关系。请大家补写一个更有深意的结尾。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断地回头张望,树往后跑去了,山往后跑去了,今

15、年的秋天似乎也全留在了红叶谷。想想回去喧嚣的城市生活,就忍不住再多看一眼那被抛在车后的红叶谷,直到它在路的尽头消失不见。(情感升华,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升华到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每年我们一家人都会来红叶谷,一年又一年,随着红叶的一次又一次凋零飘落,我的爸妈也渐渐老去了,或许我该长大了。(联想到父母的衰老)6.重取标题,完善美文师:我们从内容和结构上对这篇文章进行了重塑,标题似乎已经配不上这篇文章的血肉了,大家能不能取一个更好的标题呢?说明理由。方法:结尾段提炼、情感升华、诗意引用。预设:“红掌”拨“清波”【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立足于标题“秋游红叶谷”,由“红叶”到“红叶谷”到“秋游红叶谷”,三个

16、环节从浅入深,层层递进。由老师创设写作情境,为学生写作搭桥铺路,具体引导学生从所学过的课文中找方法,并板书在黑板上,学生根据方法和图片辅助,进行片段写作并展示,老师也下水写作文,给出范例和学生交流。该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生展示师生互评,师展示生朗读生评价,真正让学生在写作、朗读、评价环节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课本学起,从身边的作文学起,真正是自己“下水学游泳”,而不是“在岸边看老师游泳”。四、合作修改成美文师:今天我们全方位对这篇作文进行了修改,相信你手中的作文已经成为一篇美文,把你修改好的文章给大家读一读吧!(生展示)师:今天我们讲的所有方法都来自

17、于课文所学,你发现了吗?为了大家进一步学习,课下可以把这些方法整理出来印发给大家。【设计意图】该环节主要让学生把刚刚修改好的文章读给同桌听,读给同学们听,让学生在展示中激发写作热情,在分享中学习优秀作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升!五、课堂小结游记属于文学作品,写游记是一项综合的语言艺术。各种手法综合运用,才能成就一段具体而生动的描写。相信大家在修改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希望你们今后能在文字中遇见世界的美,也能将你发现的美传达给这个世界!【设计意图】总结写游记需要多种手法综合运用,回应了第一个环节,也照应标题。让学生在文字中遇见世界的美,也能将发现的美传达给这个世界,这不正是这节课的主要目的

18、吗?作业布置【设计意图】活学活用,巩固写游记的方法。1.简单画出“成都一日游”路线图。2.重点介绍一处美景或一种民俗或一种美食, 用上今天所学的方法,200字左右。板书设计【设计意图】这节课的板书主要有两个部分,副板书写学生发现例文的问题,主板书写修改的方法即写游记的方法。主板书以思维导图的方式,从“红叶”“红叶谷”“秋游红叶谷”发散开来,最终组成一片红叶的形状,呼应主题。【教学反思】这节课不是教师为主场的课,学生才是这节课主角,他们真正在写作,在交流,在运用方法。上课之前我特别担心,我班孩子作文水平不是最优秀的,我怕他们在真正录课时候写不出来作文,那这节课就变成我的独角戏了。这节课结束后,我

19、发现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他们写出来的作品让我很吃惊,没想到平时爱捣蛋的孩子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片段,很是惊喜。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平时的作文课真的太少了,缺乏这方面的引导,学生写不出来的主要原因在教师。我们可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和方法,因为课文是最好的范例,以后可以有这样的尝试,让他们“跟着课文写人物”,“跟着课文学叙事”,“跟着课文写美食”等等。孩子们有了写作兴趣和方法,写作文便不是难事。 这次课也存在不少问题,课堂生成性太多,特别考验老师的教学机智和临场反应,当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时,我对学生的点评不是很到位,还要继续加油! 课后我有两个思考和大家共勉:如何教会学生写游记,让他们在

20、写作时下笔如有神呢?课文是最好的写作范例。本堂课我们从统编教材游记单元入手,以课文为例,指导学生回顾文本内容,提取写游记的方法,并将游记写作知识自然地渗透于对例文秋游红叶谷修改中,学习游记写作技巧,落实游记写作任务。写作课是让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还是教师根据学生需要铺路搭桥?答案当然是后者。游记在“旅游热”的今天来说,特别重要,熟练掌握游记的写法很有必要。其实游记是一种散文,大家都写得出来,但是要写得有味道让人觉得有意思就比较困难。本次作文课通过多次师生互动,成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的兴趣很高,纷纷为秋游红叶谷添枝加叶。【教学材料】修改前秋游红叶谷(学案)毕棚沟位于理县境内,是国内非常

21、知名的红叶观赏圣地。来到红叶谷的大门前,只见门前的空地上停放着各种各样的车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陆陆续续走下车。登上几十级台阶,进了大门。顺着小路往前走,我看见路两边摆满了鲜花。小路旁的石壁上悬挂着用红绸子做的枫叶,格外引人注目。我们随着人流向前走了一会儿,就看到了有名的绚秋湖。我走上前去仔细观看,绚秋湖很静,很绿。湖旁边的凉亭里、长廊里坐满了游人。离开绚秋湖,我们继续向上攀登。路两旁的树叶早已变成红色,引得无数游人驻足观赏。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最高处的万叶塔。站在塔上向下观望,红叶谷的景色太美了,叶子都红透了,放眼望去,美极了。我忍不住让爸爸给我照了一张相,身后有大片的红叶作为背景,非

22、常好看。沿着石径往上走,步步登高。走了许久,终于来到了一座山的脚下。从山上下来,走进蔓园。我站在蔓园里,身上突然一凉。细细观看,啊,原来是一座假山喷泉!我好像进入了仙境一般。再见了,红叶谷,明年秋天我还会来的。修改后秋游红叶谷毕棚沟位于境内,是国内非常知名的红叶观赏圣地。早就听说这里的秋景非同一般,我很想亲自去看一看。今天,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早上,我们一家人乘坐汽车来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红叶谷。(开篇点题:开头交代文章的主题,点明了游览的景点是红叶谷。)来到红叶谷的大门前,只见门前的空地上停放着各种各样的车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陆陆续续走下车。看看四周,到处都是前来观光的人。他们三个一群,五个

23、一伙。有的是旅游团体,有的是好朋友结伴而来,有的则是全家出动。看来,慕名而来的人还真不少。(侧面烘托:红叶谷门前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烘托出红叶谷的确名不虚传。)登上几十级台阶,进了大门。(交代游踪:交代了游览的开始地点,由此开启游览之旅。)顺着小路往前走,我看见路两边摆满了鲜花。小路旁的石壁上悬挂着用红绸子做的枫叶,格外引人注目。举目远望,山坡上树木葱茏,颜色还不尽相同,有火红的,有深红的,有暗绿的,与头顶蓝色的天空相互映衬着。风儿一吹过,植被稀疏的地方还隐约裸露出一块儿山的肌肤,让本来庄重的大山显示出别样的风情,他是不是也有一点害羞了呢?我们随着人流向前走了一会儿,就看到了有名的绚秋湖。我

24、走上前去仔细观看,绚秋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湖中的游鱼、水草、红叶清晰可见,那红叶好像成了鱼儿的新玩具,它们争相追逐,玩得不亦乐乎,颇有一种“鱼戏莲叶间”的诗意。山里的鱼儿怕生人,人一走近,湖中的鱼儿就突然向远处游去,伴随着一声鱼尾滑入水中的声音,湖面便泛起鱼鳞似的波纹,一圈一圈荡开去了,水底的红叶又获得了短暂的安宁,此刻的“红掌”不再拨清波。(定点观察,特写镜头,用鱼儿的追逐来衬托红叶的鲜艳,也形象地描绘出了绚秋湖清澈。)湖旁边的凉亭里、长廊里坐满了游人。有人在欣赏绚秋湖的美景,有人坐在长廊里休息,有人在拍照留念。我看着这美丽的景色,顿觉神清气爽,对后面的行程也有了更多的期待。离开绚秋湖,我们继续向上攀登。路两旁的树叶早已变成红色,引得无数游人驻足观赏。有的摘下一片红叶拿在手中,有的摘下一片夹进书页里,有的干脆摘一片红叶别在头发上。(运用修辞: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游人对红叶的喜爱之情。)沿着石径往上走,步步登高。走了许久,终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