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第1课,在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本课有4个子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政权的巩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程标准】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核心素养培育】1、唯物史观认识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举措的学习,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其必要性及影响。2、时空观念通过本课教学内容时空要素及其关联性的梳理和研究,培育学生时空观念。3、史料实证通过探析课件中历史图片,文献史料以及毛

2、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领导人文献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研习,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和方法。4、历史解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领会,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5、家国情怀通过新中国成立,新政权的巩固以及社会主义过渡历史的学习,激励学生为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教学重难点】重点:人民政权巩固措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难点:新中国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课前准备】按照学案指引进行课前准备,研究教材图片、史料和完成思考题。【教学方法】文献材料分析法、自学辅导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导入新课】播放开国大典片段,由此导入新课。【新课探究】学案导引

3、:一、新中国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1949年9月召开。制定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规定新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选举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3、意义:1、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3、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4、以崭新姿态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1、肃清土匪和反革命武装。2、土地改革:1950年颁布土地改革法,1952年基本完成。农民从封建

4、土地束缚中彻底解放,农业生产力发展,为实现工业化扫除障碍。3、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对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结束物价暴涨局面。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质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统一全国财政经济。4、抗美援朝: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操纵“联合国军”直逼鸭绿江。毛泽东派彭德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3年,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新中国成立初:“一边倒”,与苏联等10国建交。“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新中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2、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

5、瓦会议,讨论朝鲜问题,但未达成协议。讨论印度支那问题,得到解决。3、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1953年,周恩来因中印问题提出,后来成为国际关系准则。4、亚非会议:1955年在印尼万隆举行,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内容:“一化三改”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造: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意义: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2、制度建设:A、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6、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影响:A、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毛泽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南。史料探究: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工业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说明。参考答案1信息:民国初年工业化布局集中在沿海沿江,尤其是江浙地区为最;新中国工业布局扩展至内地,尤其是东北为最。说明:近代中国沿海沿江最先受到外来侵略,西方工业文明影响较早较深;新中国建立后,实行计划经济,注重整体工业布局。信息:民国初年轻工业发达,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在半殖地半封

7、建社会,先天不足,产业发展不平衡;新中国致力于国家工业化基础,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大力发展重工业。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二 2008年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请回答:(1)材料一中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实现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在联系是什么?(3)指出材料二中5个自治区的名称。材料二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

8、行有什么意义?(4)谈谈我国目前的民族关系状况。(5)概括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主要内容。参考答案:(1)原则:平等、团结、互助。目的:实现共同繁荣。(2)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了真正的体现。(3)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意义:这一政策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4)状况:实现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5)主要内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

9、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问题探究: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学生思考,然后分组讨论,最后小结: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1)人民解放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和平解放西藏,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在全国建立了各级人民政权。(2)抗美援朝,打败美国侵略者,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反帝斗争的继续。(3)19501952年,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在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4)为巩固政权,人民政府进行了“米棉之战”和“银元之战”,稳定了物价,到1952年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为巩固政权奠定了基础。抗

10、美援朝战争的影响(1)对朝鲜的影响: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韩国跟随着美国加入资本主义阵营,朝鲜加入社会主义阵营。(2)对美国的影响:在朝鲜战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进行了3年的战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了。(3)对中国的影响: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支持了朝鲜人民的正义事业,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4)对中美两国关系的影响:两国关系彻底破裂,长期处于敌对状态。2、试列表比较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学生自主练习,然后教师示范: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特点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