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腧学总论1课件_第1页
经腧学总论1课件_第2页
经腧学总论1课件_第3页
经腧学总论1课件_第4页
经腧学总论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针灸学 陶加平 第一节 经 络一、经络的概念1、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 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2、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与络的关系:主干与分支,深与浅。经络学说 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 不仅是针灸、推拿、气功等学科的理论基础与核心,而且对指导中医临床各科均有十分重要意义,与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理论、病因学说等结合起来,才能比较完整的阐述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诊断和确定方法。 目的要求1.掌握经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内容和分布概况。掌握经络的生理功能。2.熟悉经络与阴阳、五行、脏腑的关系。熟悉经络学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2、。3.了解其理论形成和发展概况。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史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关经脉的记载。 记载了脉的循行与主病; 提及十一条脉,而无“经”字; 治疗方法只提及了“灸”而无针。 春秋战国内经.灵枢奠定了经络学的理论基础。 十二经脉在人体的循行分布及与脏腑器官的关系; 十二经脉功能失调时发生的病候; 论述了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筋和皮部的分布与作用; 阐述了十二经脉的标本、根结联系; 阐述了人体营、卫、气、血在经络内外流行散布情况及作用。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经脉和络脉组成: 经脉:正经和奇经 十二经别、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络脉:别络、浮络和孙络

3、 十二经脉 手三阴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经脉 足三阳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胃经 十二经别、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奇经八脉 任脉 督脉 阴跷脉 阳跷脉 冲脉 带脉 阴维脉 阳维脉 正经 十二经脉,即手足三阳经和手足三阴经。 为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特点:有一定的起止、一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和走向有一定的规律,同体内的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四、十二经脉(一)十二经脉的命名 手足 三阴三阳 脏腑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

4、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二)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 四肢部:阳(三阳)在外,阴(三阴)在内。 阳明、少阳、太阳 前后 太阴、厥阴、少阴 前后 头面部:阳明经-面部、额部 太阳经- 面颊、头顶、后头 少阳经-头侧部 躯干部: 手三阳-肩胛部; 足三阳-阳明行于前,太阳行于 后,少阳行于侧面; 手三阴均从腋下走出; 足三阴经均行腹部。 腹 部: 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内 外 (三)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1、分布: 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脏走手; 手之三阳 ,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5、足阳明胃经(四)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规律 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合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 。均在四肢末端交接,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 所以,在生理上是互相配合,在病理上是互相影响的。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阴经属脏主里络腑, 阳经属腑主表络脏 。 五、奇经八脉: (一)概念: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二)特点: 分布和作用有异于十二正经;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相互络属,相互之间也没有表里关系。 (三)与十二

6、经脉的关系: 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调节正经气血。 十二经脉中气血满溢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不足时,由奇脉补充。 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腑的关系较为密切。 督脉“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经。体表循行路线;行于后正中线,起于尾骨尖下长强穴 腰背项部正中 巅顶 前额正中 人中沟 止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相接处龈交穴。入脑、贯心,络肾。 冲脉: 十二经脉之海血海-月经经脉循行路线: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上循行于脊柱之内,其外行者经气冲与足少阴肾经交会,沿着腹部两侧,上达咽喉,环绕口唇。与足少阴经及任脉、足阳明经的多穴位交会。督、任、冲三经均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带脉:经脉循行

7、路线:起于季胁下,束腰而前垂,统束纵行诸经。固护胎儿。交会腧穴:带脉、五枢、维道(均属足少阳经)。 阴跷脉: 经脉循行路线:左右成对,起于足跟内侧(足舟骨的后方,上行内踝上,沿大腿内侧,经阴部,向上沿胸部内侧,进入锁骨上窝,过颧部,至目内眦,与足太阳经、阳跷脉会合。 交会腧穴:照海、交信(足少阴经)、睛明(足太阳经)。 阳跷脉: 经脉循行路线:左右成对,起于足跟外侧,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外侧和胁后上肩,过颈部上挟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与足少阳胆经合于风池。 与诸阳经多腧穴交会。 阴、阳跷脉主一身左右的阴阳,共同调节下肢的运动和眼睑的开合功能。 阴维脉: 经脉

8、循行路线:左右成对,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交汇之处,沿下肢内侧上行,经腹、胁,与脾经、肝经会合后,复上行夹咽与任脉相并,主一身之里。 与足三阴经及任脉多腧穴交会。 阳维脉: 经脉循行路线:左右成对,起于小腿外侧外踝下方,沿下肢外侧上行,经躯干部的外侧,上腋、颈、面颊部而达额与督脉相并,主一身之表。 作用:维络诸阴经或阳经,使之功能协调。 六、十二经别 含义: 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有具体的循行路线,循行分布具有“离、入、出、合”的特点: 从四肢部肘膝以上正经别出离 入于胸腹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 浅出于体表上行出于头颈部出 阴经经别合入阳经经别而分别注入六阳经脉合 作用: 1、加强表里经在体内的联系。

9、2、补正经的不足。 3、加强了十二经脉在头面的联系及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 4、扩大了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 七、十五络脉 含义:是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及脾之大络的总称。 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即阴经别络于阳经,阳经别络于阴经。 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散布于背,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散布于胸胁。 十五络脉之络穴: 手太阴肺经列缺足阳明胃经丰隆手厥阴心包经内关足少阳胆经光明手少阴心经通里 足太阳膀胱经飞扬手阳明大肠经偏历足太阴脾经公孙手少阳三焦经外关足厥阴肝经蠡沟手太阳小肠经支正足少阴肾经大钟督脉长

10、强任脉鳩尾脾之大络大包 功能: 1、加强了表里经之间在体表的联系。 2、对全身无数细小的络脉起着主导作用和统率作用。 3、灌渗气血以濡养全身。 八、十二经筋 含义:是十二经脉之气渗灌、濡养、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膜系统。 其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不入内脏。 作用:联络约束筋骨,屈伸关节,维持人体的正常运动。 九、十二皮部 含义:十二经脉循行的体表区域,亦是十二经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作用: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体 表、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 疾病传变层次 皮-络-经-腑-脏 疾病反应于皮部 十、经络的生理、病理,

11、及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1、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 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全身组织器官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体现中医理论思维特点-整体观念 。 2、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3、调节机能平衡。 4、感应传导作用。 (二)阐释病理变化: 发生病变时,经络: 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 为脏腑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 为脏腑与体表组织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 素问缪刺论“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

12、。(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症状部位-反映相应脏腑疾病。如头痛:前额为阳明;头侧为少阳;头枕为太阳膀胱经;巅顶为厥阴肝经。 、经络循行部位或穴位异常-反映疾病。如压痛点、结节等。(四)治疗预防经络是针灸、推拿的基础,经络是药物的归经渠道。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求,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经络的现代研究概况 一、循经感传现象与规律的研究 (一)循经感传的主要特征 1、循经感传的性质 2、循经感传的宽度和深度 3、循经感传的方向和回流 4、循经感传的速度 5、循经感传对脏腑器官活动的影响 6、循经感传的趋病性 7、循经感传的可阻滞性 (二)隐性感传 (三)循经感传的激发 1、传统针刺

13、手法导气 2、电緹针的短程接力 3、入静诱发 (四)循经感传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五)其他经络现象 1、循经皮肤病 2、循经性疼痛与循经感觉异常 3、伴随感传出现的一些功能反应 二、经络实质的几种主要观点与假说 1、经络与神经系统相关说 2、经络与血管、淋巴管相关说 3、第三平衡系统说 4、其他假说 三、体表循经线检测方法的研究 1、皮肤电测定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 、穴位声发射信号 四、循经感传形成机制的研究、中枢兴奋扩散、外周动因激发 五、经穴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的研究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它既是脏腑疾病在体表的反映点,又是针灸时疏通气血、调整经脉脏腑功能的刺激点。 休息 第二

14、节 腧穴 目的要求 1、掌握腧穴的概念、分类、作用; 2、掌握腧穴的定位法 3、了解腧穴的发展与命名。 一、腧穴的概念、发展与命名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与“输”同义,有传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内经中称作“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俗称 “穴位”。 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一) 腧穴的发展 1、“以痛为腧” 阶段-初步 2、“定位、定名” 阶段-深入 3、“定位、定名、归经” 阶段-成熟 内经160 晋代甲乙经349-北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54-元代十四经发挥354-明代针灸大成359-清代针灸逢源361。近代医

15、家命名穴较多。 (二)腧穴的命名 1、根据所在部位命名 如腕骨、大椎。 2、根据治疗作用命名 如光明、牵正。 3、以天体地貌命名 结合腧穴所在部位的形态与气血流注的情况,如水沟、涌泉、合谷、承山、大陵、丘墟等。 4、参照动植物命名 如鱼际、伏兔。 5、借助建筑物命名 如天井、地仓。 6、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 如三阴交、气海、血海、百会、肺俞、肝俞、心俞等。 二、腧穴的分类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一)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分布于十二正经和督、任两脉,共 361个(双309,单52) 有固定的名称、位置和归经,且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和各自特殊作用。是腧穴的主要部分,为临床所常用。 (二)经外奇

16、穴 简称奇穴 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或不在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包括近代发现穴),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对某些病症有奇特疗效。如四缝、定喘。 (三) 阿是穴 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 灵枢,经筋”以痛为腧”,无固定的名称、也无固定的位置,以痛为腧。 三、腧穴的作用 (一)在诊断上的应用 1、扪穴检查诊断疾病。如肝病可在肝俞有压痛;急性阑尾炎往往在足三里下12寸或上巨虚穴找到压痛。 2、检测穴位诊断疾病,如耳穴探测。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 十四经穴的主治规律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原则,凡属同一经脉的腧穴均有其共同性。例:肺经穴位-主治肺及咽喉方面的病症;胃经穴位-主治胃肠及头面

17、部病症。 就个穴而言,依据其部位、特点又有其特殊治疗作用。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远治作用 十二经在四肢肘膝以下穴位,不仅能治疗局部,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器官的病症,有的还有全身性作用。 例:合谷穴不仅治疗手部的局部病症,还能治疗本经经脉所过处的颈部和头面部病症。 2、近治作用 所有的穴位都可以治疗所在局部病痛,例:中脘治疗胃痛;膝眼治疗膝关节疼痛;迎香治疗鼻的病变。 3、特殊作用 例:大椎穴退热;至阴穴调整胎位;内关、足三里双向调节作用;督、任俩脉对全身的调节作用;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脏腑腧穴对相应脏腑的调节治疗作用。 四、腧穴定位法 1、解剖标志取穴法 (自然标志取穴法)

18、 固定标志:如神阙穴-肚脐 动态标志:如听宫穴-耳前张口凹陷 2、骨度分寸定位法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寸 前两额发角之间:9寸 眉心至前发际正中:3寸 骨度分寸定位法 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9寸 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8寸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寸 两乳头之间:8寸 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3寸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寸 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9寸 肘横纹至腕掌侧横纹:12寸 骨度分寸定位法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寸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寸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13寸 腘横纹至外踝尖:16寸 3、手指同身寸法 中指同身寸 拇指同身寸 横指同身寸 简便取穴法 第三节 十四

19、经穴 目的要求 1、掌握十二正经与督任两脉的循行路线与主要穴位的定位、主治与刺法。 2、掌握常用经外奇穴的定位和主治。 3 、熟悉穴位的主要配伍与禁忌。手太阴肺经 【循行】 灵枢经脉: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手太阴肺经 【注释】 (1)中焦:宋王维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注:“中焦者,在胃中脘,主腐熟水谷,水谷精微上注于肺”。 (2)胃口:铜人注:“胃口,谓胃之上口,赉门之位也。”(3)肺系:元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注:“谓喉咙也。

20、”喉咙,兼指气管而言。(4)臑内:臑音闹。指上臂。屈侧称臑内,当肱二头肌部;伸侧称臑外,当肱三头肌部。手太阴肺经【注释】 (5)少阴:此处指手少阴 心经。 (6)心主:指手厥阴心包 经。 (7)臂内:臂,指前臂; 内,指内侧,即掌侧。 (8)上骨:“臂之上骨”指桡 骨。 (9)廉:指侧边而言。手太阴肺经【注释】 (10)寸口:腕后桡动脉 搏动处。(11)鱼,鱼际:“鱼”或称 “手鱼”,今称“大鱼 际”,“鱼际”即指鱼 的边缘部分。 手太阴肺经 【语译】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

21、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阴肺经主治概要: 主治喉、胸、肺疾病,如咳嗽、气喘、咽喉疼痛、胸部胀满、胸痛,肩背上肢疼痛,及热病等。 共计11个穴位。尺泽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配伍: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热;配曲池, 肘臂挛痛。刺灸法: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2、附注:手太阴经所入为“合”。列缺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 腕横纹上 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 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 喉肿 痛,口眼歪斜,齿痛。配伍:配合谷治伤风头痛项强; 配肺俞治咳嗽 气喘。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附注: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孔最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痛、痔疾。 操作:直刺0.51.2寸;可灸。太渊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 动处。主治 咳嗽,

23、气喘,咳血,胸痛,咽 喉肿痛,腕臂痛,无 脉症。配伍 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 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 0.5寸附注 手太阴经所注为“输”;肺经原穴;脉会太渊 中府: 定位:胸前壁外上方,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 6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胸闷、肩背痛。 操作:向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免伤肺。 云门: 定位: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 中线6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关节内侧痛。 操作:向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免伤肺。 天府: 定位: 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 3寸处。 主治:咳嗽、气喘、瘿气

24、、上臂内侧痛、鼻衄。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侠白: 定位: 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 4寸处。 主治:咳嗽、气喘、上臂内侧痛、干呕、烦满。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经渠: 定位: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 处,腕横纹上1寸。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胸痛、手腕痛。 操作: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可灸。 鱼际: 定位: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发热、乳痈、掌中热。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少商: 定位:在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咽喉肿痛、中暑呕吐、中风昏迷、小儿惊风、癫狂、 咳嗽、鼻衄。 操作:

25、直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手阳明大肠经主治概要: 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热病、经脉循行部位病症、及大肠等疾病。 共计20个穴位。 合谷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主治:头痛、齿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牙关紧闭、小儿惊风、耳鸣耳聋、发热、闭经、腹痛、痢疾、疟疾、指挛臂痛等

26、。操作:直刺0.51寸,可灸,孕妇禁针。曲池定位:曲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侧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主治:齿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半身不遂、热病、腹痛、吐泻、风疹、手臂肿痛无力、癫狂等。操作:直刺11.5寸,可灸。肩 髃 定位 在臂外侧,三角肌上, 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 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瘾疹, 瘰病。配伍 配肩髎治肩臂疼痛。刺灸法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附注 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迎香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中沟中。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20.5寸;不宜灸。 商阳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中风昏迷、热病无汗、

27、中暑。 操作:直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二间 定位:微握拳,手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口眼歪斜、目痛、热病。 操作:直刺0.20.4寸,可灸。 三间 定位:微握拳,手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身热、腹胀肠鸣。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阳溪 定位: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和拇 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齿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腕臂痛。 操作:直刺0.0.寸,可灸。 手三里 定位: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主治:肘臂疼痛、上肢瘫痪麻木、腹痛腹泻、

28、齿痛、失音。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手五里 定位: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寸。 主治:肘臂疼痛挛急、瘰疬。 操作:直刺0.1寸,可灸。 臂臑 定位: 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 上,曲池上寸。 主治:肩臂疼痛、目疾、颈项拘挛、瘰疬。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1.寸,可灸。 天鼎 定位: 颈外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当喉结旁,扶突穴与缺盆连线中点 主治:咽喉肿痛、暴喑、气梗、梅核气、瘰疬。 操作:直刺0.30.寸,可灸。 扶突 定位:颈外侧,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当喉结旁。 主治:咽喉肿痛、暴喑、瘿气、咳嗽、气喘、瘰疬。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胃足阳明

29、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 ,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 ,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主治概要 胃肠病和头面、目鼻、口齿疾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疾病。 共计45个穴位。地仓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主治

30、口歪,流涎,眼睑润 动。配伍 配颊车、合谷、治口歪、流涎。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附注 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 穴。承泣 定位: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眼睑润动、目赤肿痛、口眼蝸斜、迎风流泪。 操作:紧靠眶下缘直刺0.30.7寸,不宜灸。应缓慢进针, 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眶内出血。四白 定位: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眼睑润动、目赤痛痒、口眼蝸斜、迎风流泪、头面 疼痛、目翳。 操作:直刺0.20.4寸,不宜灸。巨髎 定位: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主治:眼睑润动、口眼蝸斜、鼻衄、齿痛、面痛。 操作:直刺0.30.6寸,可灸。颊车

31、 定位:面颊部,下頜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 按之凹陷处。 主治:口眼蝸斜、頬肿、齿痛、牙关紧闭、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30.5寸,或向地仓斜刺11.5寸;可灸。头维 定位: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头痛、目眩、迎风流泪、眼睑润动、视物不清、目痛。 操作:向后平刺0.51.0寸,不宜灸。人迎 定位: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主治:咽喉肿痛、头痛、饮食难下、胸满气喘、瘰疬、高血压。 操作: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20.4寸,不宜灸。天 枢 定位 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主治 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

32、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肠鸣;配气海治绕脐痛;配上巨虚,下巨 虚治便秘、泄泻。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附注 (l)大肠的募穴;(2)千金 孕妇不可灸。归来 定位: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少腹疼痛、经闭、痛经、子宫下垂、小便不利、疝气、 茎痛。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髀关 定位:大腿前,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屈股时平会 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髀股痿痹、下肢不遂、腰腿疼痛、筋急不得屈伸。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梁丘 定位:屈膝,大腿前,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2寸。 主治:胃痛、膝关节肿痛、伸屈不利、乳痈。 操作:直刺11.5

33、寸,可灸。足三里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主治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配伍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配内关治呕吐;配气海治腹胀;配膻中、乳根治乳痛;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痹痛;常灸三里可养生保健。刺灸法 直刺12寸。附注 (l)足阳明经所入为“合”。 (2)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足三里 参考资料: a.据报道,针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观察发现胃弛缓时针刺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 b.据报道,针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儿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

34、可使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 c.据报道:针刺人及家兔的足三里,发现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17.85单位,兔增加62.1单位,两者均在针后12小时增加最显。 d.据报道: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使其调理素明显增加,从而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丰 隆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 上8寸,条口外, 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中指)。主治 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配伍 配风池治眩晕;膻中、 肺俞治痰多咳嗽。刺灸法 直刺 l1.5寸。附注 足阳明经络穴。

35、条口 定位: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 横指。 主治:下肢冷痛、脘腹疼痛、跗肿、转筋、肩臂不 得举。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内庭 定位: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齿痛、口蜗、喉痹、鼻衄、腹痛腹胀、痢疾 泄泻、足背肿痛、 热病、胃痛吐酸。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足阳明胃经循行特点穴位分布: 1、头面:分布于面部、颊部; 2、胸部:距前正中线4寸,从气户穴(锁骨中 点下缘)到乳根穴(第5肋间隙)共六个穴 位,每两穴间相隔一个肋骨。 3、腹部:距前正中线2寸,从不容穴(脐中上 6寸)到气冲穴(脐中下5寸)共12个穴, 上下两穴相隔1寸。 足太阴脾

36、经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 ,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足太阴脾经主治概要: 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共21个穴位。 三阴交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 胫骨内侧缘后方。主治 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配伍 配足三理治肠鸣泄泻;配中极治月经不调;配子宫治疗阴挺;配大敦治疝气;配内关、神门治失眠。刺灸法 直刺

37、l1.5寸。附注 (1)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2)孕妇禁针。阴陵泉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主治 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配伍 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附注 足太阴经所人为“合”。 血海 定位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简便取穴法 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解剖 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主治 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配

38、伍 配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配曲池治瘾疹。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隐白 定位: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腹胀、便血、尿血、崩漏、月经过多、癫狂、多梦、 惊风、昏厥、胸痛。 操作: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公孙 定位: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主治: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痢疾、泄泻、 心烦失眠、水肿、发狂、嗜卧、脚气。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冲门 定位: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主治:腹痛、疝气、痔疾、崩漏、带下。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足太阴脾经循行特点穴位分布: 1、腹部:距前正中线

39、4寸,从府舍穴(脐中下4寸)到腹哀穴(脐中上3寸)共4个穴。 2、胸部:距前正中线寸,从食窦(第肋间隙)到周荣(第肋间隙),共个穴位。 手少阴心经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少阴心经主治概要 心、胸、神志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 其他病证。 共9个穴位。极泉 定位 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 动处。 主治 心痛,咽干烦渴, 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 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刺灸法 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

40、.30.5寸。 神门 定位 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 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 陷处。主治 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配伍 配内关、心俞治心痛;配内关、三阴交治健忘、失眠。刺灸法 直刺0.30。5寸。附注 手少阴经所注为“输”,心经原穴。 神门 参考资料: 1、据报道,给狗注射垂体素造成垂体性高血压,针刺“神门穴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2、据报道,针刺癫痫病人的神门、阴郄、通里、百会、大陵等穴,可使部分癫痫大发作患者脑电图趋向规则或使病理性脑电波电位降低。少海 定位:屈肘,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心痛、臂麻酸痛、手颤、健忘、暴喑、肘臂伸屈不利、 瘰疬、

41、腋胁痛。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通里 定位: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主治:暴喑、 舌强不语、心悸怔仲、腕臂痛。 操作:直刺0.20.5寸,可灸。少冲 定位: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心悸、心痛、癫狂、热病、中风昏迷、臂内后廉痛。 操作: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 手太阳小肠经主治概要 主治

42、头、项、耳、目、咽喉病和热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共19个穴位。后溪 定位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主治 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配伍 配列缺、悬钟治项强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刺灸法 直刺0.5l寸。附注 手太阳经所注为“输”;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少泽 定位: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热病、昏迷、 耳鸣耳聋、肩臂外后侧疼痛。 操作:斜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养老 定位: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主治

43、:目视不明、肩臂疼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支正 定位: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主治:项强、手指痛、头痛、热病、目眩、肘挛、好笑善忘、 消渴。 操作:直刺0.30.8寸,可灸。肩贞 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主治:肩胛痛、手臂麻痛、上肢不举、缺盆中痛。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臑俞 定位:在肩部,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主治:肩臂疼痛、瘰疬。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天宗 定位: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主治:肩胛疼痛,肘臂外后侧痛、气喘,乳痈。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可

44、灸。肩外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肩背酸痛,颈项强急。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肩中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主治:肩背疼痛,咳嗽、哮喘。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颧髎 定位: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润动、齿痛、唇肿。 操作:直刺0.30.5寸,或斜刺0.51寸,可灸。 听宫 定位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主治 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狂痫。配伍 配翳风、中渚治耳鸣、耳聋。刺灸法 张口,直刺 l1.5寸。附注 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足太

45、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循肩膊,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脾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 至小指外侧。 足太阳膀胱经主治概要 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脏腑、神志病。 共67个穴位。睛明 定位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 夜盲,色盲。配伍 配球后、光明治目视不明。刺灸法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l寸。不捻转,不提

46、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 以防出血。本穴禁灸。附注 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素问气府论注)攒竹 定位 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主治 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润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配伍 配阳白治口眼歪斜、眼睑下垂。刺灸法 平刺0.50.8寸。禁灸。天柱 定位:在项部,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主治:头痛,项强,眩晕、目赤肿痛、肩背痛、鼻塞。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可灸。心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癫狂、痫证、惊悸、失眠、健忘、心烦、咳

47、嗽、吐血、 梦遗、心痛,胸背痛。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肝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视不明、眩晕、夜盲、癫 狂、痫证、背痛。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肺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 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配伍 配风门治咳嗽喘;配合谷 、 迎香治鼻疾。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肺的背俞穴。肾俞 定位 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 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配伍 配太溪 、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配翳风、耳门治耳鸣、耳聋。刺灸法

48、直刺0.5l寸。附注 (l)肾的背俞穴。 (2)据实验观察针刺对正常人水负荷后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刺肾俞或京门穴时可抑制肾脏的泌尿功能。脾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胀、泄泻、呕吐、胃痛、消化不良、水肿、背痛、 黄疸。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大肠俞 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脊疼痛、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痢疾。 操作:直刺0.51.2寸,可灸。膀胱俞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 主治:遗尿、遗精、小便不利、泄泻、腰骶部疼痛。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次髎 定位:在骶部,

49、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主治:遗尿、遗精、小便不利、痛经、月经不调、腰痛、下肢 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承扶 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庤疾。 操作:直刺12.5寸,可灸。殷门 定位:在大腿后面,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主治:腰腿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2寸,可灸。委中 定位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遗尿,丹毒。配伍 配大肠俞治腰痛。刺灸法 直刺 l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附注 足太阳经所入为“合”。 秩边 定位 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

50、旁开3寸。主治 小便不利,便秘,痔 疾,腰骶痛,下肢痿痹。配伍 配委中、大肠俞治腰腿 疼痛。刺灸法 直刺1.52寸。承山 定位 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直上七寸,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主治 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痔疾。配伍 配委中治腿痛。刺灸法 直刺 l1.5寸。附注 足太阳经络穴昆仑 定位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癫痫,难产,腰骶疼 痛,脚跟肿痛。配伍 配风池治头痛目眩。刺灸法 直刺0.50.8寸.附注 (l)足太阳经所“经”。(2)针灸大成:“妊妇刺之落胎。” 申脉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痫证、癫

51、狂、头痛、失眠、眩晕、腰痛、目赤痛、项强。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至阴 定位: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头痛、鼻塞、鼻衄、目痛、胞衣不下、胎位不正、难产。 操作:浅刺.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特点穴位分布:、头部:前额、头顶、枕次中部;、距背正中线旁开1.寸,从大抒穴(第1胸 椎棘突下),到白环俞(平第4骶后孔), 共20个穴位。 3、距背正中线旁开3寸,从附会穴(第2胸椎 棘突下),到秩边穴(平第4骶后孔),共 14个穴位。 足少阴肾经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 上股骨内后廉, 贯脊

52、属肾,络膀胱。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入胸,与手厥阴心包经相交接。 足少阴肾经主治概要 主治妇科、前阴病和肾、肺、咽喉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共27个穴位。涌泉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与后/交点上。主治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配伍配然谷治喉痹;配阴陵泉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配水沟、照海治癫痫。配太冲、百会治头项痛。刺灸法直刺.寸;可灸。附注肾经井穴。太溪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53、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 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配伍配然谷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治肾胀;配支沟、然谷治心痛如锥刺。刺灸法直刺.寸;可灸。附注肾经腧穴、原穴 足少阴肾经循行特点与穴位分布: 1、腹部:腹正中旁开0.5寸,从横骨穴(脐中 下5寸)到幽门穴(脐上6寸)共11个穴位。 2、胸部:距前正中线旁开2寸,步廊穴(第五 肋间隙)到俞府穴(锁骨下缘)共6个穴位。 手厥阴心包经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

54、、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手厥阴心包经主治概要: 主治心、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共计9个穴位。内关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配伍配公孙治肚痛;配膈俞治胸满肢肿;配中脘、足三里治胃脘痛、呕吐、呃逆;配外关、曲池治上肢不遂、手振颤。配患侧悬厘治偏头痛;配建里除胸闷。刺灸法直刺.寸;可灸。附注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曲泽 定位:在

55、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泄泻、热病、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8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间使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 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狂痫、热病、疟疾、臂痛。 操作:直刺.寸;可灸。劳宫 定位: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主治:心痛、呕吐、癫狂痫、口疮、口臭。 操作:直刺.30.5寸;可灸。中冲 定位:在手中指末节端中央。 主治:心痛、昏迷、舌强肿痛、热病、小儿夜啼、中暑、昏厥。 操作:浅刺.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手少阳之

56、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 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角,以 屈下颊至.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手少阳三焦经主治概要: 主治侧头、耳、胸胁、咽喉病和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共计23个穴位。 外关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配伍配足临泣治颈项强痛、肩背痛;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配阳

57、陵泉治胁痛。刺灸法直刺.寸;可灸。附注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关冲 定位: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头痛、目赤、热病、耳聋、喉痹、昏厥。 操作:浅刺.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中渚 定位:在手背部,当手环指本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赤、热病、耳鸣、耳聋、喉痹、手指不能屈伸。 操作:直刺.30.5寸;可灸。支沟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 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热病、耳鸣、耳聋、暴喑、瘰疬、便秘、胁肋痛。 操作:直刺.51寸;可灸。 翳风 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 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口眼喎斜,牙关紧闭

58、,颊肿,瘰疬。配伍配地仓、承浆、水沟、合谷治口噤不开。刺灸法直刺.寸;可灸,勿直接灸。 肩髎 定位: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主治:臂痛、肩重不能举。 操作:向直刺11.5寸;可灸。角孙 定位: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主治:颊肿、目翳、齿痛、项强。 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丝竹空 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眼睑润动、齿痛、癫狂痫。 操作:平刺0.51寸。 足少阳胆经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

59、: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肋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足少阳胆经主治概要: 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和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共计44个穴位。风池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

60、,热病,感冒,瘿气。配伍配合谷、丝竹空治偏正头痛;配脑户、玉枕、风府、上星治目痛不能视;配百会、太冲、水沟、足三里、十宣治中风。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完骨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主治头痛,颈项强痛,颊肿,喉痹,龋齿,口眼歪斜,癫痫,疟疾。配伍配风池、大杼治疟疾;配风池治癫疾僵仆;配风池、合谷治风热上犯喉痹、齿痛、痄腮、口歪。刺灸法斜刺.-.寸;可灸。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瞳子髎 定位: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目翳、青盲。 操作: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听会 定位: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