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临摹技法唐孙过庭《书谱》翁志飞_第1页
草书临摹技法唐孙过庭《书谱》翁志飞_第2页
草书临摹技法唐孙过庭《书谱》翁志飞_第3页
草书临摹技法唐孙过庭《书谱》翁志飞_第4页
草书临摹技法唐孙过庭《书谱》翁志飞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草书临摹技法(唐孙过庭书谱 ) ?翁志飞翁志飞简历一九七三年五月生于浙江省丽水市。一九九二年七月结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专业 ( 现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进修班。一九九七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并获学士学位。二。五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现为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书法篆刻教学、 创作与理论研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作品曾入选第六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首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 第四届全国篆刻艺术展、 第三界全国楹联书法展, 并获西泠印社第三、 四届全国篆刻评展优秀奖、 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篆刻书

2、法作品大展优秀奖、 第二届赵孟奖全国书画人赛铜奖、全国大学生书画大赛铜奖。作品及论文曾发表于新美术、书法、 书法研究、书法赏评、 东方艺术- 书法、 现代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报刊杂志,论文入选第五届全国书学研讨会、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三等奖。草书的基本特征可用以下二段话来说明:一、汉崔瑗草书势云:“草书之法,盖先简略,应时谕旨,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 圆不副规, 抑左扬右, 望之若欹, 竦企鸟跬, 志在飞移, 狡兽暴骇,将驰未奔,或黜点染,状似连珠,绝而不离,蓄怒怫郁,放逸生奇;或凌遽而惴栗,若据槁而临危,傍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杖

3、;绝笔收势,余名廷虬结,若山峰施毒,看隙缘山戏,滕蛇赴穴,头没尾重,是故远而望之,?崔焉若注岸奔涯; 就而望之, 即一画不可移, 纤微要妙, 临事从宜, 略举大较, 仿佛若斯。 ”草书肇自秦末汉初,由于秦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而小篆已不能赴一时之急,于是就形成一种简便的字体,即隶书。隶书之草率即为“隶草”,此草书之滥觞,其初之意在删难省烦,务从简易,临事从宜。至章帝始有草法,史称“章草”。汉末,草书逐渐脱离实用功能,而具有纯艺术之特性。这是由于一大批士大夫的倾心投入,如杜度、崔瑗、张芝等, 有所谓笔法的研求, 赋予其独特的审美内含, 使本来“急而速”的草书变得“难

4、而迟”了。 到东晋王羲之, 今草之体基本定型, 此时的草书已具备纵情快意的抒情功能。 至唐人更发展至极点狂草。 成为书家达其情性, 形其哀乐的手段。 草书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就在于书写的不确定性, 需要书家“临事从宜”,虽然草书也有规定的写法,但由于点画简略,所以不确定,可变的空间仍然极大。 在这个大空间中, 书家可以将自己的性情与字势进行不断地谋合, 并在特定的状态下将对自然人生的感发在瞬间以笔墨的形式迹化。 这是一个适意畅怀的过程,性情与笔墨形式的相融无间,即“故远而望之,?崔焉若注岸奔涯;就而望之,即一画不可移,纤微要妙,临事从宜。”二、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若欲学草书,又有别法

5、。须缓前急后,字体形势,状如龙蛇,相钩连不断,仍需棱侧起伏。用笔亦不得齐平、大小一等。每作一点须有点处,且作余字总竟,然后安点,其点须空中遥掷笔作之。其草书亦复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若急作意思浅薄,而笔即直过。”笔草至献之创为“一笔书”,即一行一笔完成,中间不停顿,又称“连绵体”。特别注重点画及上下字的钩连,就如 行进中的龙蛇, 有时身体为云气、 草木所遮挡, 却有首尾连贯之意。 用笔的“棱侧起伏”指侧势运腕,点画在使转中起伏振动。如惊蛇入草,飞鸟出林。同时 草书要有篆隶用笔之意才有古意,才能避免用笔的浮薄。草书可以说是最能寄托书家胸臆的书体,是书法的极则。能读懂草 书

6、,才算真正体悟到了书法的真意。唐孙过庭书谱一、用笔特点:孙过庭草书宗法二王,书谱不单是一件小草巨迹,同时也是书论精典,理 论与实践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在书法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的。对于草书用笔,就先让我们看看他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一画之间,变起 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触挫于毫芒。”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 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 “变起伏于峰抄”指起始用笔,书谱亦如兰亭多露锋, 露锋取势,决定于入锋的角度。入锋又决定了之后的用笔起伏。当然这不局限 于一画,点画之间亦是如此。注意入锋出锋的方向是极为关键的。“殊触

7、挫于 毫芒”的“贼”指笔既下行,又往上去的用笔,“挫”指顿后以笔略提,使笔 锋转动,以离于顿处的用笔,主要指点的写法,点是见书家情性的用笔,要写 得活泼生动,节奏明快。“触挫”是顿中有转,使运笔有振动跳跃感。(图) 用笔入锋后,接下来的就是使转,“草贵流而畅”是在运笔有力度的情况下说 的。那么如何才能使运笔丰富而有力度呢?用羲之的话说就是用笔要“棱侧起 伏”。用虞世南的话说就是:“覆腕转蹙,悬管聚锋,柔毫外拓,左为外,右 为内,起伏连卷,收揽吐纳,内转藏锋也。”(笔髓论“棱侧起伏”指用 笔取侧势,侧锋使转形成自然起伏之状。如何才能使转有起伏呢?虞世南所说 就更具体了,即“覆腕转蹙”、“柔毫外拓

8、”,指运腕的翻转及运笔的向外拓 张,这样的连续运动就是草书使转的精髓。(图书谱“乖”字)二、结构特点:虽然草书有固定的写法,但因其点画简略,为形体结构的变化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正如宋姜夔续书谱所云:“草书之体,如人坐卧行立,揖逊忿 争,乘舟跃马,歌舞僻踊,一切变态,非苟然者。又一字之体,率有多变,有 起有应,如此起者,当如此应,各有义理。”注重字间点画的连带呼应,并合 于用笔使转之理。不然点画结构就会显得散乱无章。笔势的连续转换就形成字 势,草书特别重视字势或称体势,可以说势是草书结构的内核。三、行气章法特点:唐张怀瑾书议云:“然草与真有异,真侧字终意亦终草则行尽势未 尽,或烟收雾合,或电激星流,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有类云霞聚散,触 遇成形;龙虎威神,飞动增势。是以天为而用,同自然之功;物类其形, 得造化之理,皆不知其然也。可以心契,不可以言宣,观之者,似入庙见神, 如窥谷无底,俯猛兽之牙爪,逼利剑之锋芒。肃然巍然,方知草之微妙也。” 字势的组合即为行气,行与行的组合即为章法。在各体书中,草书是最重行气 与章法的,因为草书结体无常形,若坐、若行、若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