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化工新材料行业研究报告_第1页
2022年化工新材料行业研究报告_第2页
2022年化工新材料行业研究报告_第3页
2022年化工新材料行业研究报告_第4页
2022年化工新材料行业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化工新材料行业研究报告1、投资策略以及近期热点1.1近期观点:降准落地,看好估值合理的成长股降准落地,看好估值合理的成长股。央行4月15日宣布,将于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降准目的在于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降准落地,货币政策或趋于宽松,市场流动性或提升,看好处于估值合理区间内的高成长的新能源及半导体化工材料企业。2、磷化工行业跟踪2.1磷酸铁结构性错配,配套磷矿石企业构筑成本优势磷矿石资源属性不断凸显,磷酸铁锂带来增量需求。2021年以来,受农产品价格高位、锂电池赛道景气影响,磷

2、肥、黄磷、磷酸盐价格推涨,对磷矿石需求不断提升。磷矿石库存低位下,供应相对较紧,导致价格持续提升。长期来看,供给方面,我国是磷矿石生产大国,据USGS,2019年我国磷矿石产量为世界产量的45.8%,而我国磷矿石储量仅为全球储量的4.6%。受我国将磷列为战略性金属矿产、“三磷整治”等政策影响,磷矿产量从2017年起逐渐下降,且因环保政策趋严、扩产计划受限、扩产周期长等因素,未来新增产能有限。需求方面,磷肥为磷矿石下游主要需求,随着世界人口持续上升,磷肥需求相对刚性,未来或将稳定增长,新能源板块磷酸铁锂的快速发展将带来磷矿石的增量需求,未来磷矿石的资源属性不断凸显。展望2022年,供给方面,行业

3、部分产地停采、限采情况对供应量有所影响,但受磷矿石价格高位影响,年开工、年产量或有小幅提升。目前农产品价格仍处历史高位,农民种植积极性提升拉动肥料需求提升。磷酸铁结构性错配,投产进度、资源禀赋、工艺路线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根据百川盈孚,2021年磷酸铁价格持续上涨,在10月13日达到2.7万元/吨,主要是受到下游磷酸铁锂需求增长、磷酸铁供应偏紧影响。长期来看,供给方面,磷化工企业与钛白粉企业纷纷布局磷酸铁,根据百川盈孚,在2025年前约有113万吨/年磷酸铁产能投产,或将出现产能过剩,届时投产进度快、自备上游磷源、铁源的企业将率先取得客户认证,且拥有一定成本优势。需求方面,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

4、展规划,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20%,随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行业快速发展,以及磷酸铁锂电池的占比或将持续提升,将带动磷酸铁需求快速增长。展望2022年,供给方面,根据百川盈孚,22年新洋丰、云翔聚能、湖南雅城、司尔特、彩客电池共有34.5万吨/年磷酸铁产能释放,其中上半年释放28万吨产能,短期供应偏紧。需求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持续景气、磷酸铁锂对磷酸铁的需求将持续增加。2.2本周磷化工板块表现弱势,龙佰集团发布年报2.3磷酸铁锂价格环比下跌3.6%磷矿石:本周磷矿石价格为700元/吨,周环比持平。供给端,磷矿石市场价格持续上涨,部分黄磷厂家反馈现货紧张、采购困难,短期内

5、价格可能高位运行。需求端,需求稳定。预计短期内市场价格高位稳定。磷酸一铵:本周磷酸一铵价格为19000元/吨,周环比持平。供给端,价格维持高位,国内终端市场心态谨慎,基层新单商谈积极性不高,企业提价心态转淡。需求端,国外需求尚存,部分地区可适当接受高价,进一步支撑企业主发出口,有意提价。预计市场价格维持窄幅整理。磷酸二铵:本周磷酸二铵价格为6000元/吨,周环比持平,同比上涨47.9%。供给端,开工率为71.25%,较上周上涨1.93pct,周产量约为30.10万吨。需求端,市场交投氛围一般,下游终端接受略显乏力,观望情绪依旧浓厚,与往年相比,需求还未完全释放。预计短期内市场成交价高位盘整。磷

6、酸铁锂:本周磷酸铁锂价格为16.3万元/吨,周环比下降3.6%,同比上涨229.3%。供给端,开工率在77%,较上周下降6pct,行业整体锂源短缺建短期难有较大改变。需求端,下游厂家成本压力较大,需求面不乐观。预计短期内价格稳定,业者观望情绪渐浓,下周产量变动不大。多聚甲醛:本周多聚甲醛价格为5544元/吨,周环比上涨0.76%。供给端,开工率为65.69%,本周多聚甲醛装置开工稳定,整体市场供应充足。需求端,受疫情影响,原料运输困难,下游市场需求疲软。预计装置开工稳定,市场供应充足,短期内价格维持稳定。乌洛托品:本周乌洛托品价格为7875元/吨,周环比增长3%。供给端,开工率为51.33%,

7、本周各地乌洛托品装置情况保持稳定,市场供应充足。需求端,下游市场仍受疫情影响,多数厂家暂未开工,对原料的需求欠佳。预计短期内价格上涨乏力,延续平稳走势。三聚磷酸钠(工业级):本周三聚磷酸钠价格为7364元/吨,周环比上涨3.0%。供给端,部分地区运输受限,少部分终端开工减少。需求端,总体按需采购为主。预计维持平稳。六偏磷酸钠(工业级):本周六偏磷酸钠价格为9880元/吨,周环比持平。供给端,市场维持低位相对平稳开工,现货供应充足。局部地区受疫情影响,物流运输持续受限,企业多反馈发运不畅,运费上涨。需求端,下游需求端暂无较大利好带动,仍以随用随采为主,整体市场刚需有限,企业新单销售量表现持续较清

8、淡。预计短期不会出现明显变化,市场平稳发展。3、氟化工行业跟踪3.1新能源快速发展,高端含氟新材料景气延续氟化工结构持续向高端拓展。氟化工主要可以分为无机氟化工和有机氟化工两大行业。其中,无机氟化工中的氟化铝、冰晶石等氟化盐产品,广泛用于机械、冶金等领域。有机氟化工,生产制冷剂、氟聚合物等产品,应用于家电、光伏等领域。从产业链看,萤石是氟化工的起点,通过萤石生产氢氟酸,进而生产制冷剂、PVDF、六氟磷酸锂、电子级氢氟酸等产品。萤石作为稀缺不可再生资源,全球多个国家建立较为完善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制度,萤石资源属性持续提升。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成为氟化工大国,但在高端、环境友好度高的氟化工产品

9、研发方面尚有不足。根据中国氟化工“十四五”规划,鼓励产业向高端发展,实现自氟化工大国到氟化工强国的转变。新能源快速发展,含氟产品景气向上。聚偏二氟乙烯(PVDF)是重要的高分子材料。由于氟原子极化率更低、电负性更强、氧化能力强且C-F键能较高,因此PVDF具备耐腐蚀、耐高温、机械强度高和电击穿强度大等多种优良特性。PVDF可以应用于涂料、注塑、光伏背板膜、锂电和水处理膜。在锂电领域,PVDF主要用作正极粘结剂和隔膜涂覆材料。伴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PVDF进入景气周期。六氟磷酸锂(LiPF6),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质,主要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锂离子储能电池及其他日用电池,同时是近中期不可替代的锂

10、离子电池电解质。与其它电解质相比,六氟磷酸锂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电导率、安全性和环保性方面最具优势,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锂盐电解质。伴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六氟磷酸锂进入景气周期。3.2氟化工板块整体下跌,永太科技跌幅居前3.3氟化工市场维稳运行,氢氟酸价格环比持平萤石:根据百川盈孚,本周萤石最新报价2550元/吨,环比持平。供给端,行业开工率在30.1%左右,较上周同期小幅下滑,但由于下游需求未回暖,场内供需双方依旧略显僵持。华北厂商受环保政策及寒潮影响,复工企业较少;南方萤石厂商整体装置开工情况较好。需求端,国内氟化氢以及氟化铝市场负压运行,受疫情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运输受限,实际成交量偏

11、低。当前生产还是以消耗年前库存为主,下游行业接货能力不高,需求相对疲软。后市展望,预计下游企业检修结束后萤石需求将逐步回暖,实单成交额小幅回升,下周萤石报价有望继续探涨趋势。4、半导体材料行业跟踪4.1下游密集扩产&技术突破&供应链安全,国内企业持续成长半导体制造商密集扩产,半导体材料市场有望快速增长。2020年以来,全球芯片持续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供给端,新冠疫情等不可抗力导致半导体产业链各个环节供给不畅,行业供给整体偏紧。需求端,5G、电动车等行业快速发展,芯片需求快速提升。在供给偏紧情况下,半导体制造商密集扩厂,硅片、电子气体等材料市场有望快速增长。半导体材料是用来生产芯片的直接和间接辅助

12、原料,包括硅片、光刻胶及配套试剂、高纯试剂、电子气体、抛光材料、靶材、掩模板等。根据半导体观察,市场规模前三位分别是硅片(33%)、电子气体(14%)和光刻胶及配套试剂(13%)。未来国内半导体材料企业面临两重机会。1)在低成本、巨大消费市场的驱动下,全球半导体产能逐步向中国转移。2)贸易摩擦、逆全球化导致半导体生产企业对供应链安全重视程度提高。上游材料企业相关产品的切入难度弱化、认证进程加快。半导体材料企业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已经突破相关产品,有望放量增长并形成良性循环,企业成长可期。4.2半导体材料板块跌多涨少,立昂微发布2022年一季度报告本周半导体材料板块弱势运行。其中,ST乐材涨幅最大

13、,周变动+2.9%,PB(LF)为4.29,处在2018年以来的75.7%分位,PE(TTM)为557.0,处在2018年以来的95.1%分位。4.3本周WIND半导体行业指数持续走弱,SW半导体材料指数跌幅2.2%本周WIND半导体行业指数下跌5.0%,WIND光刻胶指数环比下跌0.9%,WIND半导体硅片指数环比下跌1.8%。SW半导体材料指数环比下跌2.2%,SW半导体设备指数环比持平,SW电子化学品指数环比下跌1.6%。5、显示材料行业跟踪5.1面板价格低位,产业链转移&专利过期行业长期向好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更迭,LCD是已成熟商业化的主流显示技术,同时OLED和Mini-LED等新技

14、术逐步渗透,面板行业蓬勃发展。其上游的显示材料作为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的核心环节之一逐步成为信息产业和材料市场的焦点。经过30年的发展,LCD产业逐步从日本转移到到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目前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日韩逐步退出,中国大陆凭借产业集群、资金实力、政策支持及行业后发优势快速成长,京东方、TCL等企业的崛起带动LCD产业链快速向大陆转移。据DSCC预测,2022年显示面板产能大陆占比有望超70%。产业中心的转移使我国显示面板市场持续扩容。同时OLED商业化逐步成熟,据DSCC预计2022年OLED渗透率将与LCD持平并在2023年反超,大陆OLED产线亦有多条为产能爬坡或者在建状态,预计未来两年迎

15、来产能释放高峰期,下游的密集投产带动显示材料市场旺盛需求。显示材料作为高技术壁垒领域,目前国产厂家与海外差距较大,无论出于供应链安全保障或成本降低的角度,显示材料趋势毋庸置疑。随着产能转移与海外寡头核心专利逐步过期,国产受到的专利壁垒&客户认证壁垒等制约将不断削弱。国产厂家在玻璃基板、偏光片等领域技术攻坚打破垄断逐步追赶,未来替代市场空间巨大。根据DSCC预测,2025年大陆LCD/OLED市场份额将达74%/49%。5.2本周显示材料板块普跌,深纺织A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6、膜材料行业跟踪6.1光伏&面板产能打开需求空间,下价值量有望提升按照应用领域,膜材料可以分为光伏膜、光学膜领域

16、。光伏膜是光伏产业中游组件封装环节的关键材料,主要包括封装用EVA、POE胶膜及背板用PET厚膜、氟膜等。国内光伏行业经历发展与调整后,随着国家推进清洁能源、双碳政策的提出,光伏产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增长并带动中游光伏膜行业发展。光伏膜完成后,国内企业全球市占率不断上升。成本降低与市场扩大导致对胶膜的增效性、各类抗性等技术和质量要求不断提升,行业随之加速进入整合期,拥有研发、资金优势企业的份额持续扩大,市场进入以科技创新引领的高效时代。面板市场拉动行业需求,高端产品逐步。光学膜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如用于显示设备及日常生活的眼镜、数码相机、家电用器等,其中最主要的需求来自液晶显示。主要包括背光模组和保

17、护用PET基膜、偏光片用TAC膜和PVA膜及细分的增亮膜、扩散膜、反射膜等。随着电子产品迭代加快,面板行业的高速发展拉动了光学膜行业需求,此前光学膜产品基本由国外企业垄断。目前全球面板产能不断向大陆转移趋势明显,随着国内企业技术不断突破加快,国内光学膜行业蓬勃发展。在光伏快速发展,面板产业链转移的趋势下,国产膜材料行业有望蓬勃发展。双星新材:全球BOPET膜行业龙头,高端膜业务打造新材料平台。公司业务涵盖光学材料、新能源材料、节能窗膜材料、信息材料、热收缩材料五大板块,主要产品有各类光学膜片、光学基材、光伏PET基膜以及高端TTR膜、PETG热收缩膜等。多年深耕光学基膜领域,公司复合膜技术优势

18、、全产业链优势及规模优势突出,在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抗周期和盈利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全面打造平台型新材料公司。同时,公司海内外营销渠道和客户集群优势助力公司长期稳健发展。具体看,公司2021年2亿平米/年高功能膜项目陆续投产,推动高端业务占比与效益提升。2022年公司将加快二期高功能膜项目、10亿平米/年精密涂布项目等项目的建设并且持续释放现有产能,积极拓展市场份额、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同时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加70%,积极推进高辉度复合膜片、抗彩虹纹聚酯薄膜等项目的研发,实现产品迭代升级不断提高公司竞争力。6.2本周膜材料板块普跌,裕兴股份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7、合成生物学行业跟踪

19、7.1多重因素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有望实现多种化工品替代碳中和下,合成生物学有望迎来快速发展。合成生物学是一门21世纪刚刚诞生的综合学科,借鉴工程学思路,使用生物传感器、基因编辑、基因芯片等技术,改造或重建天然的生物体系,构建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超级生命系统”以执行超级生物功能,为人类发展服务,如生产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存在三个推动因素:(1)传统化工行业对石油资源依赖较大,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消耗,资源储量下降,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凸显,合成生物学原料主要为可再生资源;(2)在温室效应大背景下,全球减碳步伐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及可再生原料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路线,合成生物学工艺碳

20、排放较低;(3)生物基因技术不断突破。合成生物学产品未来有望实现对多数化学品的替代。根据麦肯锡的数据,生物制造的产品可以覆盖70%化学制造的产品,并在继续拓展边界,预计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000亿美元。在符合绿色、低碳的要求下,合成生物学在未来有望实现多数化学产品的替代,将是出色的未来行业发展路径。凯赛生物:合成生物学领军者,持续打造生物基材料平台。经历20年研发,形成了从微生物基因构建、发酵工艺优化、产品分离提纯、聚合及下游应用的闭环,在产品上打通了二元胺(生物基戊二胺)、二元酸(DC10-DC18)到尼龙产品的生物基聚酰胺平台,已形成了全球唯一以生物法量产长

21、链二元酸、实现工业化生产生物基尼龙及其单体戊二胺的生物基材料平台。看好未来凯赛成长为合成生物学领域、生物基尼龙领域龙头公司。成本和碳排放双低优势推动生物基聚酰胺替代化学法尼龙。尼龙66的产能受制于欧美厂商己二腈的供应量,且缺乏议价能力,公司生物基戊二胺产能5万吨/年已于2021年上半年末投产,产能稳定投放后有望解决己二腈长期供应不足这一国内尼龙行业的核心瓶颈。生产生物基聚酰胺56的原材料成本主要来自玉米和己二酸,相对尼龙66有明显的成本和价格优势,且生物法合成碳排放量也远小于化学法尼龙,在下游客户认可后看好生物基聚酰胺对尼龙66形成替代。全球最大长链二元酸供应商,协同戊二胺打造生物基尼龙产业链

22、。公司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相比化学法生产经济性及绿色环保优势突出,逐步主导市场,当前全球市场占有率领先,具备定价权,毛利率超过45%。此外,DC10-DC18分别与生物基戊二胺聚合能合成具有不同性能的生物基尼龙产品,在戊二胺产能稳定后,尤其是山西基地的50万吨/年产能完工后,凯赛有望形成生物基尼龙的全产业链,以自产的长链二元酸代替己二酸,与戊二胺缩聚生产性能各异的生物基尼龙产品,形成合成生物学产业一体化的优势。7.2本周国内合成生物板块涨跌互现,隆华新材全资子公司拟新建108万吨/年PA66项目本周国内合成生物行业板块涨跌互现。梅花生物周变动为+2.9%。昊海生科、华恒生物、凯赛生物周变动分别为-

23、1.3%、-10.7%、-14.0%。4月14日,华恒生物发布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本次上市流通的战略配售股份数量为85.9万股,限售期为12个月,除战略配售股份外,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数量为0.43亿股,上市流通日期为22年4月22日。4月14日,凯赛生物公告股东迪维投资、延福新材在本次减持计划期间,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380.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4月11日,隆华新材全资子公司隆华高材拟新建108万吨/年PA66项目。隆华高材取得高青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出具的项目备案,项目总投资73亿元,一期、二期、三期分别建设16万吨/年、32万吨/年、60万吨/年生

24、产装置及配套设施,预计于28年竣工。8、可降解材料行业跟踪8.1塑料替代空间一片蓝海,PLA、PBAT发展前景可期环保大背景下禁限塑政策趋严,塑料可替代空间广阔。全球塑料产品消耗量不断提升,其中绝大部分塑料产品在使用过后未被回收利用,环境中残留的微塑料将对土壤、海洋带来较大负面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塑料制品产量从2011年的0.55亿吨上升至2021年的0.80亿吨,年复合增速为3.51%,塑料用量持续上升。为保护环境安全,我国也不断出台各种政策以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2020年7月,发改委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表明将加强对禁止生产销售塑料制品的监督检查,加强对

25、零售餐饮等领域禁限塑的监督管理,推进农膜治理、规范塑料废弃物处理和处置、开展塑料垃圾专项清理。2021年7月,商务部发布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报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办法表示国家将鼓励和引导减少使用、积极回收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广应用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环保替代产品。2021年12月,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规划表示将发展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羟基烷酸、聚有机酸复合材料、椰油酰胺基酸等生物基材料。长期来看,随着政策端对普通塑料制品的使用限制逐渐加强、对推进的时间节点进行明确,可降解材料对普通塑料的远期替代空间较大。短期来看,目前使用可降解塑料产品相对于普通塑料产品(PP、P

26、E)的单位成本更高,供给端PBAT新增项目高速增长或将促使成本下降,加速可降解塑料替代进程。可降解塑料种类繁多,PLA、PBAT发展前景可期。淀粉基塑料、PLA、PBAT、PBS、PHA等为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的可降解塑料。根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数据,2020年全球可降解塑料产业结构中,淀粉基塑料和PLA占比均为32%,PBAT占比为23%,占据主要市场。不同的可降解材料原料不同,其性能也各有所长,目前PLA和PBAT由于其耐热性、力学强度等性能指标较高,为未来发展前景较好的可降解塑料。PBAT成本优势明显,产业化速度有望领先。PBAT是石油基可降解材料的主要代表,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较高的

27、延展性和断裂伸长度,主要应用于农膜、塑料包装薄膜和其他膜材料中。从原料看,PBAT的主要原料是1,4丁二醇(BDO)、对苯二甲酸(PTA)和己二酸(AA),为石化路线产,价格受原油价格影响较大,完全成本在主流可降解塑料中偏低。从工艺来看,PBAT的主流生产工艺为共酯法,技术壁垒相对较低,目前我国PBAT的生产技术发展相对成熟。2021年,我国PBAT年产能达到35.3万吨,今明两年约有192.4万吨产能投放,且另有大量新增产能规划,预计未来PBAT在我国可降解材料中的产业化速度将处于领先地位。PLA技术存在较大壁垒,在我国仍处于发展初始阶段。PLA是生物基可降解塑料的主要代表具有较好的耐热性、

28、较大的硬度、拉伸强度,但韧性较差,主要应用于工业材料及包装、涂料和生物医学领域,与PBAT的下游应用存在部分重叠。从原料看,PLA的主要原料是源于玉米、小麦深加工后制成的乳酸,近年来由于粮食安全问题原料成本相对较高。从工艺看,PLA有一步法和两步法生产工艺,全球龙头企业Natureworks运用的就是两步法工艺,其核心是丙交酯生产工艺。国内掌握丙交酯生产工艺的企业只有浙江海正,金丹科技也已经实现丙交酯技术的突破,但整体看来,国内PLA产业受技术壁垒影响,发展受限较大。8.2本周可降解材料行业整体回落,彤程新材公告21年营收情况4月15日,彤程新材公告1)21年营收为23.1亿元,同比增长12.

29、8%;归母净利润为3.27亿元,同比下降20.4%。Q4营收为5.94亿元,同比增长8.9%,环比增长9.6%;归母净利润为0.51亿元,同比下降37.7%,环比增长30.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由本年原料价格、运费上涨所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同比增加主要由销售及回款增加所致。2)21年利润分配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9元,共计派发5374.4万元,占归母净利润的16.5%。4月15日,河南省聚乳酸可降解材料产业研究院启动运行,研究院主要瞄准乳酸、聚乳酸降解材料全产业链世界前沿技术难题,重点开展发酵菌株性能提升、非钙盐法生产乳酸、丙交酯产业化关键技术优化、高分子量聚

30、乳酸产业化、聚乳酸加工改性及聚乳酸制品生产等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打造国际领先水平的生物新材料产业链,抢占世界乳酸、聚乳酸产业制高点。4月11日,金春股份公告拟使用超募资金建设年产5000吨可降解无纺布卫生材料项目,项目总投资4100万元,项目投产后正常年实现营业收入1.03亿元、净利润853万元。8.3本周PBAT价差环比扩大5.1%,单吨利润有所提升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本周PBAT价格为2.5万元/吨,价格环比上周持平,供给端,整体开工率较为稳定,较上周暂无变化,中石化仪征化纤、亿帆鑫富等装置检修。需求端,随着禁塑相关政策落实,下游需求或将有所打开,“十四五”政策推动可降解行业发展。成本端,

31、BDO价格为2.57万元/吨,周环比下跌1.0%。本周PBAT价差为3964元/吨,周环比扩大5.1%,由于原料BDO价格下跌,单吨利润有所提升。9、电解液行业跟踪9.1全球新能源市场共振向上,看好电解液长期增长潜能新能源鼓励政策陆续出台,电解液需求有望快速增长。政策方面,碳排放约束和新能源补贴促进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车销售量达到销售总量的20%。美国拜登政府发布白宫行政令,推动2025年电动汽车渗透率达到25%,2030年零排放汽车占新车总量50%。欧洲方面则发布了全球最严的碳排放标准fitfor55,多国已出台禁售燃油车时间表规划,要求到2030年将排放标准再度减少55%至42.75g/km,到2035年新车销售100%纯电化,实现零排放。此外在储能方面国内各省纷纷出台风、光强制配储政策,欧美用户侧储能需求则是在传统能源价格快速上涨且供应不稳的趋势下爆发,储能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增长期。2022-2023年电解液供需格局有望改善。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