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金矿》后对精益管理的随想_第1页
读完《金矿》后对精益管理的随想_第2页
读完《金矿》后对精益管理的随想_第3页
读完《金矿》后对精益管理的随想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完金矿后对精益管理的随想金矿叙述了一个再简洁不过的故事:有一家企业,有技术优势,也有市场优势,但却陷入了财务逆境,濒临破产。犯难之际,请来一位经验丰富的精益专家。专家来到现场,发觉了问题,然后建议该企业尽快建立起精益生产运作系统。通过消退铺张,持续改善,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库存很快转变为流淌资金,企业转危为安,实现了盈利作者弗雷迪FreddyBaiie)和迈克?伯乐(MichaelBalle)两父子无意于叙事取胜,而是把重点放在了“用小说形式阐述管理思想”。所以,从文学角度讲,金矿艺术性实在一般,不过,这并不影响“小故事,大道理”愿望的实现。该书充分展示了“贴近客户,

2、善待员工,低成本,零缺陷”的精益制造文化,事实上,熟悉到了“精益管理”的微言大义正是读金矿最大的收获。“精益”一词,英文通用是iean,有节省、精简的本意。其始作俑者并不是伯乐父子,而是詹姆斯?P?沃麦克(JamesP.Womack),此人为麻省理工大学一教授。在上个世纪八十年月,他为了查找日本汽车制造业如何能在短短二、三十年间快速崛起,以至于对欧美汽车业带来巨大冲击的答案,申请一笔经费,组织来自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团队,共同研究这项课题。在历时5年的实地考察,将日本丰田及其他汽车公司的操作,包括整个企业从设计、制造、物流、选购、销售等职能作了具体调研之后,他总结了丰田赖以成功的生产方式

3、,并命名为“精益生产”或者“精益管理”,随后与另外一位作者丹尼尔?T?琼斯(DanielT.Jones)共同完成了转变世界的机器,精益思想就此诞生。假如之前我们读过大野耐一的丰田生产方式、现场管理,或是了解“持续改善”(Kaizen)的主要思想,我们就不难理解精益管理的内涵。作为一种生产管理方法,它得益于“丰田生产方式”(即“持续改善”思想)的启发,其核心内容是在强大的生产资源基础上,通过合理化思想、看板方式、提案制度、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生产体制(JIT)、全员生产修理(TPM)等手段来达到削减库存、节约人手、排解一切铺张、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生产制造策略。大野耐一曾在丰田生产方式写道:

4、“彻底杜绝铺张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而贯穿其中的两大支柱就是:准时化与自动化。”事实上,脱胎于“持续改善”的“精益管理”也最大程度地继承了有效地成本掌握(即“彻底杜绝铺张”)、剔除一切非增值活动、维持高水准品质、保持企业持续改善的理念传统。在金矿第二章,父子就曾对“生产铺张”绽开过对话。父亲说:“铺张可分为七种类型:过量生产,也就是说,还没有需求,你们就开头生产;不必要的等待,这是由于工作程序没有效率;不必要的搬运,这意味着工作流程不够直接,不够顺畅;不必要的操作,有些工作可以合并;不必要的库存;不必要的走动,工人的某些动作根本不能为产品创造任何价值,例如找零件、找工具、找文件等;质量缺陷

5、,这会导致返工和更多的铺张。”想要有效率,一个很好的技巧就是将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要让你的客户感觉到你的产品的确值得购买,因此,父亲建议“应当请咨询顾问来帮助你们系统性地削减铺张”。正如我们在小说后半部分看到,针对生产过程中的种种铺张,父子俩采取了一系列对策。例如,为了掌握成本、杜绝铺张,该企业推行了准时生产体制管理手段。这意味着生产要以客户为导向、以需求为王。“只有使无效劳动(铺张)成为零而使工作的比例接近百分之百,才是真正的提高效率。丰田生产方式追求按需生产,因此,要将人员削减,以使多余的生产能力同所需求的生产量相吻合。”(大野耐一语)“精益管理”坚持认为库存是生产不经济的“万恶之源”,由于

6、有了不必要的库存,积压了企业的资金,增加了资金成本,更主要是因为有了库存,生产线上即使出现了不合格品工人也可以从容返修,而放松了对“零返修率”的追求;剔除一切非增值活动,则要求企业分析生产价值链中价值活动部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是否都有各自价值的增加;在支持活动部分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是否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要消退任何无增值的动作、环节和步骤,等等。由此,“精益管理”给我们的启发是,企业要提高效率只有与降低成本结合起来才有意义。为此,必需朝着以最少量的人员、只生产所需要数量的产品这一方向努力;关于效率,必需从每一个操作人员以及由他们组织起来的生产线,进而以生产线为中心的整个工厂着眼,每个环节都要提高,以收到整体效果。金矿对“精益管理”的介绍大致如此。但这里有一个遗憾,那就是作者并没有区分“精益管理”与“持续改善”有何不同(或许是受制于小说体裁,无法用论文的形式予以详尽阐述;也或许是作者没有意识到这点,想当然地认为“精益管理”就是“持续改善”,只是称谓不同)。我认为,“精益管理”与“持续改善”大体趋同,究竟前者是对后者的连续和发扬。两者略有不同的是,“持续改善”更多被局限于汽车制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