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案_第1页
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案_第2页
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案_第3页
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案_第4页
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案1第一课时一、板题,质疑1、板题质疑:桥,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或许会说:桥是连接河两岸的建筑,有铁桥、木桥等)2、一读课题,课文为什么以桥命题,究竟这是一座什么样子的桥呢?二、以“桥”为切入口,一读文本,初步积淀情感1、自由朗读课文,想,文中的“桥”是一座怎样的桥?2、交流,可以初步说说文中依据,随机层层点拨:窄窄的木桥不结实的木桥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3、二读课题。说到这里,再读课题,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可以是沉重的,郑重的)引导: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平日里或许只是山村里极不起眼的,可在洪水来临时却成了生死桥逃命桥生命桥救命桥希望桥三、再读课

2、文,感受桥的“无奈”,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成了洪水突然袭击时的唯一的逃命桥。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轻易地救老百姓的性命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作批注。1、交流。2、适时解疑:“像泼。像倒。”为什么独立成句?引导:凝重的笔调。两字却字字千钧,脑海里可以是一幅活的声势兼备的画面。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的大。致使洪水泛滥成灾。3、激情再创造引读,感受洪水的疯狂:洪水咆哮着,像,从山谷里。洪水已有近,这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4、感悟“跳舞”一词的表达:当时的情形是(无比紧张的,令人恐惧的)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作者怎么竟然用了“跳舞”这个词语?

3、是不是太不合时宜啦?5、指名,(这洪水简直是一群魔鬼在跳舞,让我不由地想到了“群魔乱舞”这个词)6、这与下文的哪个词语是呼应的?“狞笑”,洪水在跳舞,死亡在狞笑,此时你什么感觉?你想?甚至想?看,文中的人们不也是如此7、朗读写人们反应的句子。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恐惧不安送进句子中去。读好“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8.读着读着,我的眼前出现了逃难队伍中的一个9.出示: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其中有一个按这个句式写一写你眼前出现的这一人物,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10、面对疯狂袭来的洪水,人们几近疯狂崩溃,几乎失去了理智,试想,这样的又窄又不结实的桥?(怎能承载得了疯狂的

4、拥挤踩踏?)急需要什么?(沉稳的组织者,有序地疏散)11、老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场的第二课时一、划找句子,初步感受老汉的形象。1、上节课,大家在邱老师的带领下已经读通了课文,并且感受到在那个黎明时分,面对突如其来的(山洪),人们(受惊了),一百多个村民都毫无秩序地拥向那窄窄的(木桥),情况非常(危急)。幸好那年迈的老汉,那受全村人拥戴的党委书记早已站在窄窄的木桥前,让我们穿越时空,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做出的人生选择,留下的感人事迹。2、请同学们读723自然段,划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然后交流,大屏幕出示句子,同桌再读一读。二、品读句子,深刻感悟老汉的精神1、读了这些句子,相信老汉已经给

5、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一句话最让你感动呢?用心地读一读这个句子,并写下你的内心感受。2、交流:1)、第8自然段。2)、第10 自然。3)、12自然段。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从中品悟老汉的“屹立如山、责任如山”,并进行朗读指导。3、是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汉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可是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经漫到人们的腰际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这些事情是否有矛盾呢?出示15、21、23自然段。1)“揪、吼、凶”和“推”矛盾。2)、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和推老汉先走矛盾。老汉和小伙子的言谈举止的确令人费解,充满了矛盾!请一生阅读下文,老师相信你在

6、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文章到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之间那血浓于水的关系,这个结局()4、反复咏叹,感受亲情。1)、当我们明白老汉原来是小伙子的父亲,小伙子原来是他的儿子的时候,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令人感动的一幕,相信你又会有新的感受。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入文章中,一起深情地朗读1423自然段,我们就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引读。2)、想象老汉会喊些什么呢?出示。是啊,眼见自己骨肉被洪水吞噬,试问世间那个父母会不痛心疾首?3)、请你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如果再给老汉一次选择,老汉还会把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吗?如果他有机会跟儿子解释,他会对儿子说些什么?此时此刻,你认为他是

7、一个怎样的人呢?(父爱如山)5、这样的老汉最终没有留下,和他儿子一起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其实就在木桥前,在没腿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在没腰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在没胸部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让儿子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和儿子一走了之,但是,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啊!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然而,这样的老汉最终还是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但凶猛的洪水吞不没的又是什么呢?出示屏幕。学生练习。三、抒发情感,激情表达自己的哀思老汉离我们远去了,面对着残破不堪的木桥,你最想说的又是什么呢?表达对老汉的哀思学

8、生写后交流。四、三读课题,总结全文。再读课题,你对桥又有什么感受?理解桥的象征意义,并总结全文。投影出示读句子:他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像一座桥,一座联结生命的桥。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案2教学目标:1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2激发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感受老汉形象如山、精神如山。并能通过朗读来体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谈话导入:(出示图片)。在南方,有一座美丽的小山村,那时有潺潺的流水,窄窄的木桥,山坡间几户低低矮矮的房屋,构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情。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洪

9、水,瞬间,将这一切化为乌有。桥这一课的开头部分,正向我们展示了这样惊心动魄的一幕。2、齐读。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二、感受老汉形象如山。1、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惟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出示句子)a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

10、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b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c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1)这是怎样的一个老汉啊?生: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沉着的人。(严肃、沉着、冷静、)(师评:你是个善于品读的孩子,真会读书。师评:是啊,读书可以带着自己的心情来读。)(感受老汉的沉着冷静,形象如山)抓住:全村人都拥戴、不说话、像一座山。(2)这是一个清瘦的老汉?你知道清瘦什么意思吗?山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为什么清瘦的老汉,在这里像一座山?(他的沉着、冷静、威严令人感觉他像一座山)师评:你已经走进了老汉的心灵。老汉的形象如山。板书形象如山。(3)想像:同学们,当老汉

11、回头望望这没水深的洪水,望着这一百多个慌乱的村民时,他在想(4)是啊,老汉在人们心中就像山一样,值得信赖,值得依靠,一起读。(出示句子)a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b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三、体会英雄言行,感受老汉精神如山。1、洪水越来越凶猛了,老汉是怎么做的呢,自由读9-13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老汉的句子。a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b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你从这两句话中知道了什么?是啊,当群众们一个个安全撤离了,老汉他在哪里?指名读。出示句子:木桥前,

12、没过腰的洪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指挥着群众安全地撤离。他像一座山。齐读。2、洪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可就在这危急时刻,出现了一个小伙子。发生了什么事?(学习14-20自然段)(1)交流。(老汉阻止小伙子抢先过桥。)(师评:你是个学习能力很强的孩子,概括的很准确)(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抓住冲、揪、吼、凶得像只豹子)。为什么要把小伙子揪出来?重点抓住揪来感受。点读。(1-2名)是啊,他是一个党员,怎么能让这个小伙子抢先呢?这一揪是一个党员的

13、责任,是对人民群众的责任啊!)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从这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啊?从这个“推”字中你读懂了什么呢?(说明老汉要将生的希望留给小伙子,说明老汉舍己为人)这一推,也许会(老汉失去生的机会)真是让我们震惊,老汉在危急时刻,心中只有他人啊!难点:现在你理解为什么这清瘦的老汉像一座山了吗?(因为他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板书:精神如山.出示句子:(齐读)师:水已经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老汉在哪里?木桥前,没过胸膛的洪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他像一座山。3、配乐朗读结尾。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14、。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教师引读)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4、从大家的眼神里我看到了震惊、看到了忧伤,看到了阵阵的酸楚,你们在想些什么呢?(停 )5、老汉似乎要喊些什么?他会喊些什么呢?6、师:让我们在来读读这两句话。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从这一揪这一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啊?(他是一个党支部书记,这一揪,揪出的是他的先人后己,是他的无私,是他作为一个党员

15、的一颗滚烫的心啊!但他也是个父亲,又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呢,这一推,推出的是生的希望,是浓浓的父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啊 )5、朗读指导。同学们,老汉已经离我们而去,可是我想他将像山一样永远屹立在村民的心里,还有你我的记忆中。(出示朗诵段落)四、赞颂人间真情。1、老汉就这么离开了,当我们再次来到木桥前,你想对老汉说些什么呢?2、小练笔。下页更多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案2017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二泉映月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

16、美好理想的精神。教学重点: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朗读、闭眼、想象,让学生走近阿炳,走进文本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设计思路:二泉映月是

17、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由于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本课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同学们喜

18、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大家交流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今天这节课上,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4、了解曲名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设计意图:师生进行话题交流,让学生无拘无束的谈自己欣赏音乐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泉映月的曲子有的学生可能听过,但不一定有深刻的感受,小学生欣赏乐曲的能力有限,此时只是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谈初步感受,为课文的学习作情感的铺垫。】5、我们今天学

19、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2)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设计意图:明确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做到有的放矢。】二、初读课文,初识阿炳。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3)找出描写月亮、月光、阿炳的身世的以及二泉映月旋律的关键词。(4)结合课文以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阿炳。2、检查自学情况。(1)抽读生字、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饱经风

20、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图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联系阿炳生活遭遇理解)激愤:激动而愤怒。倔强:性格刚强。【设计意图: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 交流、认读描写月亮、月光、阿炳的身世的以及二泉映月旋律的关键词。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月光似水 卖艺度日升腾跌宕静影沉璧 经历坎坷 步步高昂月光照水热爱音乐 舒缓起伏水波映月向往光明恬静激荡【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三类词语的交流,让学生对“二泉映月”的美景、阿炳的身世、二泉映月的旋律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感受那如水的月色,也为后面进一步感悟人物,感受乐

21、曲作好了铺垫。】(3)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课件呈现无锡锡惠公园龙光塔下“天下第二泉”的画面,师生共同交流对阿炳的了解。【设计意图:交流对阿炳的了解,为课文进行补白,为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三、细读课文,走近阿炳。1、体验坎坷人生。(1)阿炳几次游历二泉?每次感受有什么不同?学生拿笔做出标记,交流回答。(2)课件出示:阿炳两次来到二泉的对比。第一次 第二次淙淙的流水声淙淙的流水声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3)学生针对表格内容,提出问题。【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最佳外化形式,是学生潜能得到开发的重要标志。】(4)十

22、多年后的那个中秋之夜,二泉池畔,究竟是哪些让置身于黑暗世界的阿炳从那淙淙的流水中听到这么多他儿时未曾听到的声音?(生默读,找一找)预设片段:坎坷的经历。文中有一段文字精炼地概括了阿炳十多年来遭遇的人生变故,让学生找一找阿炳有哪些坎坷的经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阿炳多舛的命运:在唾弃声中降生,四岁丧母;在白眼中成长,痛丧师父;在屈辱中度日,双目失明。同时课件出示为阿炳写的一首四字词语歌,让学生读一读,感受其凄苦的人生。痛丧师父 孤苦无依天来横祸 双目失明颠沛流离 卖艺度日坎坷人生 苦苦凄凄【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阿炳的苦难经历在师生平等有效

23、的对话中无声无息的进入了学生的视野,撩动了学生朴素的同情之心,为下环节的朗读感悟奠定了情感基调。】同学们,这就是阿炳十多年的经历,请大家把你的目光集中到阿炳的那张脸上。你看,那张曾经非常可爱的脸,那张曾经充满了青春和朝气的脸,如今,随着师父的离世,随着他的双目失明,随着大雪纷飞,烈日炎炎,那张脸变了,变了,变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张怎样的脸?(学生回答)同学们,经历坎坷人生的阿炳尽管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面黄肌瘦的脸,布满皱纹的脸,但他心里面却充满了对音乐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对生活的渴望。出示: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mn)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

24、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阿炳火热的内心。同学们已经走进了阿炳心里。如今,阿炳再次听泉,那淙淙的流水也走进了阿炳的心里,发出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些声音阿炳听到了,你们听到了吗?是谁在叹息、谁在哭泣?是谁在倾诉、谁在呐喊?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结合前面的学习表达出“是阿炳在叹息自己的双目失明,是阿炳在哭泣命运的悲惨,是阿炳在倾诉不幸的遭遇,是阿炳在呐喊自己对光明的向往!”出示: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指导学生朗读注意体会顿号的用法,不用较大的停顿。【设计意图:同样是这泓清泉,依旧是二泉美景,可阿炳再也看不到

25、了。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反差,在学生的心里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深刻的体验。而场景的铺陈,情境的营造,意境的渲染更是把学生带进了阿炳那苦难而又不屈的坎坷人生中去了,感受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和呐喊。学生在切己体察悄然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2、品悟不朽名曲。(1)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要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当时有人听阿炳倾诉吗?没有。流水是他的知音,月夜是他的朋友,琴弦是他的伙伴,他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于是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抚弦,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他倾吐了哪些情怀呢?请学生拿起笔来用不同的标记画

26、一画哪些句子描写了琴曲的特点?哪些句子是琴曲传达出的情感?(2)交流。A、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 “委婉连绵 ”,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指导用轻缓、抒情的语调读出音乐起始部分的委婉连绵,用稳重的语气读出音乐传达的情感。B、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欣赏乐曲*部分,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表达的情感,指导学生

27、加快语速,升高语调来表现乐曲的*,用激昂高亢的语调表现乐曲抒发的情感。C、出示:“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熬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指导学生理解表示乐曲的丰富内涵的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用徐缓回味的语气读整首曲子带给听者的感受,用抒情的语调读好最后的排比句。关注排比句中的逗号,读出停顿。(3)采用师生合作或男女生合作等多种形式感情朗读。(4)再次播放二胡曲,静静的聆听。要求学生欣赏后表达自己的感受。(5)学生再次跟随乐曲朗读。【设计意图:这一自然段

28、集中体现了语言与音乐的交融、情感与情境的辉映,是全课感情朗读的重点、难点。学生的情感虽然集聚到了急需释放的程度,但是毕竟对乐曲内涵的理解还很肤浅。因此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引导学生鉴赏乐曲,步步铺垫,层层深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接着在读懂基础上学生一次次的朗读,一次次的提高,学生读好了乐曲,真真切切成为了瞎子阿炳的知音。】(6)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乐曲就这样诞生了。师生齐读最后一段。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1、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到此曲时,不由得跪了下来。同学们,小泽征尔为什么跪下来呢?2、补充介绍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

29、的掌声(课件出示演出图片);三天后,阿炳吐血身亡,只活了57岁(出示阿炳墓图片)。 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3、向学生提问:此刻你最想对阿炳说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补充介绍拓展延伸了学生对二泉映月享有盛誉的具体了解,无形间敬佩之意油然而生,学生由衷地抒怀,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实现乐无痕的教育境界。】4、师生共同朗读配乐诗:永远的二泉映月看不见黑暗是因为穿行在黑暗之中听不见

30、苦难是因为置身于苦难之中一把二胡,道尽人世的沧桑两根细弦,诉尽命运的悲凉阿炳啊你那把血泪斑斑的胡琴凄凉而不绝望忧愤而不疯狂空荡荡的夜色中我听到了不屈的抗争触摸到了一颗坚强的灵魂5、教师总结:伴着二泉映月完美无瑕的旋律,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落魄的阿炳又缓缓向我们走来。苦难究竟能给人带来什么?阿炳穷尽自己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最响亮的回答。同学们,那就是:人在旅途,有苦有乐,笑对人生,从容不迫,穿越痛苦,赢得生活!【设计意图:“豹头凤尾”是人们对课堂教学导课、结课的不懈追求。课已接近尾声,但学生内心的情感却仍在澎湃着。本节课借助拓展的诗歌、教师的赠言不仅丰富了语言的积累,还引导学生全面聆听阿炳,触摸生命

31、,为将来的人生做了有意义的准备。】板书设计:热爱9 二泉映月 坎坷 向往2.5年级下册语文书9课 二泉映月3.五年级下册语文梦圆飞天教案4.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教案设计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石阡县白沙小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优质教案教师:王忠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一课草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2、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过程与方法1、学会并理解文中字词句。2、通过读议与交流,掌握文章的描写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32、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教学难点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二、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 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

33、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四)检查自学情况。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

34、。(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 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 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

35、、骏马、奇丽、柔 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三、作业。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第二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草原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

36、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二、初读课文,感知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

37、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再读课文,感受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理解草原的“绿”。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出示草原风光图

38、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种境界”是指什么?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3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四、作业: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第三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39、1草原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草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

40、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阅读能力较差,语言表达欠缺。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就要通过品读、想象画面、课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写等方法。作家老舍随着场景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情感也在变化着。但贯穿全文的是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这种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语句,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三、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

41、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1、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2、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五课前准备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2.

4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

43、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44、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句子比较: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4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46、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

47、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

48、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

49、不足以体现)。激情相见:(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深情话别: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

50、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

51、的瞬间?(四)、配乐朗读全文。(五)、作业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七板书:草原八教学反思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和内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文章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为了很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我注重以下几点教学:(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教学这课时,我特别关注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把学习、想象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大胆地说说自己想说的话。如,教学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

52、生通过感情朗读,找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谈体会,充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了草原如诗如画的境界,(二)、深层挖掘文本资源,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由于孩子们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他们在课堂上的理解和想象有时可以超越文本的。比如说,在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这句话时,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说的:“作者初次见到草原,就像换了一个环境,心情开朗愉悦,所以看什么都觉得可爱。”也有学生将城市的天空与草原的天空作比较,来衬托草原天空的可爱。所以从孩子们精彩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学中只要老师善于激发引导,学生可以表

53、现的更好。(三)、巧妙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草原的风土人情。高年级的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很容易就能总结出草原景色美丽,草原人热情好客的特点。但是对于草原有多美多辽阔,草原人有多热情多团结,学生们只能单凭想象。所以,为了让草原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就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只有将课文内容与多媒体直观的画面相衔,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草原的风土人情。才能获得和作者一样的感受。(四)、课堂中的收获很多,但也有很多不足。首先,虽然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但遗憾的是,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却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来肯定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自信。只是简单地说“你真棒”“好极了”等。虽然我在网上

54、听了很多节优秀教师的讲课,也学到了一些课堂激励语,但没有学以致用。这是以后值得改进的地方。另外,我对关键词的教学引导的不到位。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好像给无边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教学时,我忽视了对“绣”这个词交流。第四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1 草原1 草原【学习目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认识本课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学习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55、”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3、给课文分段,初步理解课文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段落。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学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人民。下面请看录像。二、自学、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段。、纠正字音,初步理解文中的新词。、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勒”读le,不读lei,“迂”读yu ,不要读成yu ,“驰读chi,不要读成ci、本文的作者是谁?写的是哪里的草原?(写

56、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陈巴尔旗的牧业公社。旗相当于县。牧业公社就是现在的牧业乡。)三、自学、展示、四探究 、初步理解课文 、默读课文、思考,讨论:1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 过程?(地点转换顺序)2按方向过程,课文可分几段,为什么?(有三种方法:分五段,三段或二段,我们按五段来分析课文。第一段讲初次见到草原的景色:第二段讲主人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第三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第四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以及相互献歌的情形;第五段讲主客话别。)、播放录音,想象,听完朗读后,透过语言文字展开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有表达这样思想感情的句子吗?请找也出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学生各读这句话

57、,进一步体会这句话表达的感情。、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出文中表达的感情。五、小结练习1、课后习题4,指导用关联词语造句。1“那么那么“是排比句式,表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2“既又”是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在这一句中,表示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3“不管总是”是表示条件不同,结果相同的句式。2、查字典3、比字组词 拓展延伸:、课后练习题2。、用课后练习4的关联词造句。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领会草原的景色秀丽,地域辽阔。2、理解课文第一段,朗读,背诵第一段。重点:体会第一段中动态,静态的描写。难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景色的静态,动态的。教学过程:一、导学、复习导入、本文共分

58、几段,每段主要写什么?、课文哪一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这一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指导学习第一段,播放录像,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一指名朗读第一段二自学思考讨论、从“这次,我到了草原”中,你能读出哪些意思?(点题,第一次初到草原。)、课文是从哪俩个方面写草原的?(天空,天底下)。、齐读描写天空的一句话讨论:(1)高歌一曲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单击“高歌一曲”)(2)“我”为什么感到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3)课文中连用两个“那么”表示什么意思?强调了什么?(单击第一段品句一)。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

59、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三展示 四、探究请同学读一读课文,讨论交流:(1)解释“一碧千里,茫茫”的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为什么辽阔无边的草原却没给人迷蒙,空荡的感觉呢?(单击“一碧千里”和品句二)。(2)作者在描写草原时,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小丘,平地,羊群,颜色有绿有白,形态有动有静)(3)作者把草原和羊群比作什么?又为什么说小丘像只用绿色漂染而不用墨成勾勒的中国画?(单击品句三和“渲染,中国画,翠色欲流”这三个词语。)(4)“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如何理解?(单击品句4)(5)小丘本身会流动吗?作者为什么要用“流”字呢?用这个“流”字给我们

60、什么感觉呢?(单击“流”这个词语。)(6)这样的境界使“我”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我”为什么会“惊叹”感到舒服,愿意“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奇丽的小诗?(7)这样的境界为什么会使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课文中为什么用“好象“一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单击品句七和”回味“词语)。(8)播放录音(单击这一自然段前面的录音)(9)指导朗读第一段,要求有感情地读,读出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五小结老舍先生以满腔热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草原的美丽。这种美丽体现在草原辽阔而不空荡,宁静而不死气沉沉、到处充满蓬勃的生机。我们可以通过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体会到草原动态美和静美。三、达标练习: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