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_第1页
小学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_第2页
小学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_第3页
小学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_第4页
小学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一)一、教材分析本课讲了我国着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4、给课文分段,

2、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五、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第一课时目的: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1、出示教学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45(2)

3、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2)指导读长句子。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举、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三、范读课文1、范读课文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

4、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四、指导书写生字1、注意点。2、学生用钢笔描红。五、布置作业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2、组词3、朗读课文第二课时目的:运用各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一、导入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3、指导朗读。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

5、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5、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6、指名练读。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3、齐读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1)读第一遍

6、: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45(7-14)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

7、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第三课时目的: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

8、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进行片段写作练习。一、复习指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段。二、学习第16自然段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4、指导朗读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三、通读全文,总结课文,指导应用。1、自由朗读课文。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学生讨论后回答。3、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9、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四、总结迁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着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五、练写片段指导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1)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2)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2、同

10、桌之间分角色练说。3、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创造性地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格式。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析疑。5、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自豪)地说:“刚才。”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肯定)地说:“是。”45(二)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11、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3、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3.指导朗读。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

12、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6.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7.指名练读。(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3齐读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

13、()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

14、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45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4指导朗读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

15、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五总结迁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着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板书第一朵杏花竺精确观察可桢一丝

16、不苟设计意图: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着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通过学生朗读、

17、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第一篇:一年级语文下册 小白兔和小灰兔 1教案 沪教版小白兔和小灰兔学习目标: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结合课文认识汉字10个。认识部首足字旁。 2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能根据对话中的提示语读出句子的语气。 3能展开想像说一说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后,它的想法和做法。4描摹和临写2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18、“运”、“送”,2个左右结构的字“挑”、“担”。 5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只有劳动才能让生活更美好的道理。 重点和难点: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结合课文认识汉字11个。认识部首足字旁。 2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只有劳动才能让生活更美好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看,老师带来了谁?有谁了解它吗?来介绍一下。你们想了解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 2板书课题:22小白兔和小灰兔 指名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巧记字形。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想一想:课文中出现了几个角色?它们之间发生了什

19、么事情?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要求读准字音:蹦蹦跳跳、嫩绿、施肥、除草、运动、疑惑、自豪、饿、挑、担(2)交流识字好方法(3)出示“足字旁”,说说和“足”的区别。示范“足字旁”的写法(4)指名分节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几个角色?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朗读课文,感受内容师:小白兔和小灰兔老山羊那里拿的东西有什么不同呢? 1齐读第一、二节。 2看图,理解课文第三节。(1)分四组读四句话,边读边想你喜欢小白兔吗?为什么? (2)出示句子:它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除草,捉虫。(师:句中的“它”指谁?) (3)小结:通过小白兔的辛勤劳动,白菜怎样了?你们喜欢小白兔吗? 3看图,

20、理解课文第四节。师:小白兔种的白菜很快长大了,小灰兔白菜吃完了,后来又怎样呢? 4学习课文第五节。1 (1)齐读第五节。(2)小灰兔在路上看见小白兔挑着满满一担白菜,心里会怎样想? (3)出示句子,体会“疑惑”和“自豪”的含义,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 (4)分角色读第五节四、复习巩固,拓展练习1说话练习:听了小白兔的话,小灰兔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2叫号游戏(复习生字)。3指导书写“运”、“送”、“挑”、“担”。第二篇: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1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课。课文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助老山羊收白菜,面对老山羊的答谢,小灰兔接受了老

21、山羊送的白菜,吃完了又去要;小白兔不要白菜要菜子,自己种白菜,收了很多白菜,还送给老山羊送去一担白菜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引导他们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学生分析】第一篇:2013年审定,负数教案2013年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负数单元解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

22、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现金的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长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等等。为了表示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还用学生原有的数概念知识就不够了,这样就自然引入了负数的认识。教材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气温、存折中蕴含的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接下来通过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然后

23、借助数轴对气温进行排序让学生初步辨别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会在数轴上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第一课时 认识负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负数产生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

24、密不可分,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引导交流,合作探究教学重点:1、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2、体会负数的重要性。1 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重要性。理解负数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主题图。2、揭示课题。3、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 和 3 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二、新课讲授1、教学例1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3、教学例2。4、归纳正数和负数。1、教学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

25、-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3、教学例2。

26、(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像2000,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3)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2 (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4、归纳正数和负数。(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

27、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像+8,+4,+2000,+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 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4)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5)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2、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2题。组织学生动手填一填,在小组中交流检查。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

28、收获? 板 书设 计负数的认识0: 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3: 零下3摄氏度3(+3): 零上3摄氏度 正数: 负数: +2000 -500 +500 -132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作业布置1、先读一读,在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8 +23 17 -41 5.5 -0.7 0.004 0 正数:( ) 负数:( )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3题。第二课时 在数轴上表示负数教学目标:31、知识与技能:借助直线初步理解正数、0、负数;初步体会直线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以及正数与负数的比较。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数学知识与生

29、活密不可分,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引导交流,合作探究教学重点:借助直线初步理解正数、0、负数。教学难点:充分理解正数、0、负数,能正确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主题图。2、揭示课题。教师用白板课件演示教材第5页的主题图。教师: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二、新课讲授1、教学例3。2、观察数轴,比较数的大小。1、教学例3。(1)教师:怎样用数来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汇报。(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出示数轴,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 (3)让学生说出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

30、完整的认识。 (4)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做数轴。2、观察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观察数轴。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师及时小结: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分数。每个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它们相对应的点。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汇报。4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4、5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在数轴上

31、表示正数、0和负数 上面这样的直线叫做数轴。 作业布置一、判断。1、比0大的数都是正数。 ( )2、比5小的数只有0、1、2、3、4。 ( )3、0是负数。 ( )4、气球上升2米,又上升-2米,共上升4米。( )二、填空。1、去年亩产小麦增加26千克,记作+26千克;前年亩产减少10千克,记作( )。2、3月份出生人数300人,记作+300人; 2月份出生人数是-100人,表示( )100人。3、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 )边,离开原点( )个单位长度。三、填、或=。-5( )-9 0( )-7 +5( )0 +1( )+14 0( )+1 -10( )11 -6( )+3 -2(

32、)-100 -9( )+3四、将0、+5、-3、+1、-6从小到大排列( )。5第二篇:2015 新审定 人教版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第一单元 负数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负数第一课时 负数的认识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二)过程与方法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历史,感受正数、负数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不同含义。

33、三、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你知道它的含义吗?2究竟什么是负数?它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认识负数(揭示课题)。(二)结合情境,理解意义 1初步感知负数(1)出示教材第2页例1。下面是中央气象台2012年1月21日下午发布的六个城市的气温预报(2012年1月21日20时2012年1月22日20时)。教师:请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零下19,最低气温是零下27;海口最热,最高气温是23-12表示零下十二摄氏度(读作负十二摄氏度);零下温度在数字前加“-” (2)-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34、预设:-3表示零下三度,3表示零上三度;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先找0,往下数三格表示-3,往上数三格表示3。 (3)0表示什么意思?预设:0表示天气很冷;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小结: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4)请在温度计上表示-18,比一比-3和-18哪个温度低? 2认识正负数(1)出示教材第3页例2。教师:研究完气温,再来看看存折上的数。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说说这些数各表示什么? 预设:2000.00表示存入2000元;500.00和-500.00的

35、意义恰好相反,一个是存入500元,一个是支出500元。(2)教师: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还有许多。你能举出这样的实例吗? 预设:水面上升2米、下降2米;乘车时上客5人、下客6人;货物运进200吨、运出150吨(3)我们怎样来表示像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呢?教师: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需要用两种数。一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如3、500、4.7、,这些数是正数;另一种是在这些数的前面添上负号“-”的数,如-3、-500、-4.7、-等,这些数是负数。那么0是什么数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4)基本练习(出示教材第4页“做

36、一做”第2题)请学生独立思考,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有好多时候要用到正数、负数,让我们一起接着看一看! 1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2)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和夜间的平均温度相差多少度?2. 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5题。(1)仔细读题,你获得了什么信息?有什么不明白的?(介绍:海平面就是海的平均高度;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3)你知道你所在城市的海拔高度吗?说说它的具体含义。 3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1)仔

37、细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请表示出悉尼、伦敦的时间。北京时间用什么表示?(3)以北京时间为标准,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时间记为-2时,你知道它此时的时间吗? (4)你还知道此时其他时区的时间吗?试着表示出来。 4出示练习题。某食品厂生产的120克袋装方便面外包装印有“(1205)克”的字样。小明购买一袋这样的方便面,称一下发现117克,请问厂家有没有欺骗行为?为什么? (1)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1205”表示什么意思?(3)如果120克记作0克,117克可以记作多少克?(四)了解历史,课堂总结1出示教材第4页“你知道吗?”内容。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

38、了解一下。 (1)看了介绍,你对负数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2)你有什么感受?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只要同学们做善于观察的有心人,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第二课时 直线上的负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经历在直线上表示行走距离和方向的过程,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二)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在直线上表

39、示正负数,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填一填。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人;7人下车,记作()人。 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生3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 升降机上升3.5米,记作+3.5米;-4米表示()。 (1)独立完成,集体反馈。(2)像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二)创新情境,探究新知 1认识直线上的负数(1)出示教材第5页例3。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如何在直线上表示他们的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你准备怎么画?预设:以大树

40、为起点,向东为正,向西为负;0表示起点,向东走2米,表示为+2米,向西走2米,表示为-2米。(3)独立画图,交流反馈。 你是怎么画的?(4)同桌合作游戏:你走我说。举例:如果小明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该如何运动?(5)引导观察:在直线上从0往右依次是什么数?从0往左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0右边的数是正数;0左边的数是负数;从左往右的数逐渐增大;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基本练习(1)出示教材第5页“做一做”。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在直线上表示这些数?从起点到-如何运动?哪个点与它到0的距离相等?它们之间相距几个单位长度?(2)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一

41、第7题。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如果一个人从“-2”位置出发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什么位置?如果从“-2”出发先向西走1米,再向东走4米,将会到达什么位置? 同桌合作游戏:你说我走。游戏规则:一个人说明起点的位置和如何运动,另一个人用笔尖表示人在数轴上运动,标出最后到达的位置,并用一个数表示这个位置。 (3)出示题目:体育达标测试,一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统计如下:李勇45个、张军28个、张强33个、赵刚26个、王亮18个。如果每分钟做仰卧起坐30个算达标,以达标的个数为标准,记录每个人的成绩。刚好达标的个数记为0个,超出的个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个数用负数表示,请把下表填写完整。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42、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比较大家的画法有什么不同?(单位长度不一样。)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什么数? 演示画法,教师小结:在一条直线上表示行走的距离和方向,需要先确定起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再用正负数表示相应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直线上的负数)。2感知直线上数的变化 (1)在直线上表示负数请学生独立在直线上表示出1.5和1.5。 集体交流:说说你是如何表示的?预设:-1.5 m表示向西走1.5 m;-1.5在-1和-2之间。 (2)如果你想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该如何运动? (3)观察1.5和-1.5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5在0的右面1.5个单位长度,-1

43、.5在0的左面1.5个单位长度,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它们到0的距离相等,都是1.5个单位长度;它们之间相距3个单位长度。 (4)出示题目:某次数学测试,老师以80分作为标准,将六名同学的成绩记为+4、+10、-5、0、+7、-4,这六名同学的实际平均成绩是多少?你知道这六名同学的实际成绩分别是多少吗?独立计算,集体反馈。预设:方法一:(84+90+75+80+87+76)6=82(分);方法二:80+(4+10+7-5-4)6=82(分)。(四)课堂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三篇:2015新审定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学设计 (1)1第一单元负 数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教学内容:负数

44、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过程与方法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历史,感受正数、负数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你知道它的含义吗?2究竟什么是负数?它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认识负数(揭示课题)。(二)结合情境,理解意义1初步感知负

45、数(1)出示教材第2页例1。下面是中央气象台2012年1月21日下午发布的六个城市的气温预报(2012年1月21日20时2012年1月22日20时)。教师:请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零下19,最低气温是零下27;海口最热,最高气温是23-12表示零下十二摄氏度(读作负十二摄氏度);零下温度在数字前加“-” (2)-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预设:-3表示零下三度,3表示零上三度;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先找0,往下数三格表示-3,往上数三格表示3。 (3)0表示什么意思?预设:0表示天气很冷;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46、。小结: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4)请在温度计上表示-18,比一比-3和-18哪个温度低?2认识正负数(1)出示教材第3页例2。教师:研究完气温,再来看看存折上的数。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说说这些数各表示什么? 预设:2000.00表示存入2000元;500.00和-500.00的意义恰好相反,一个是存入500元,一个是支出500元。 (2)教师: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还有许多。你能举出这样的实例吗? 预设:水面上升2米、下降2米;乘车时上客5人、

47、下客6人;货物运进200吨、运出150吨 (3)我们怎样来表示像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呢?教师: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需要用两种数。一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如3、500、4.7、,这些数是正数;另一种是在这些数的前面添上负号“-”的数,如-3、-500、-4.7、-等,这些数是负数。那么0是什么数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基本练习(出示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请学生独立思考,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有好多时候要用到正数、负数,让我们一起接着看一看!1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1)学生

48、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和夜间的平均温度相差多少度?2. 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5题。(1)仔细读题,你获得了什么信息?有什么不明白的?(介绍:海平面就是海的平均高度;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独立完成,集体反馈。(3)你知道你所在城市的海拔高度吗?说说它的具体含义。3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1)仔细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请表示出悉尼、伦敦的时间。北京时间用什么表示?(3)以北京时间为标准,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时间记为-2时,你知道它此时的时间吗? (4)你还知道此时其他时区的时间吗?试着表示出来。4

49、出示练习题。某食品厂生产的120克袋装方便面外包装印有“(1205)克”的字样。小明购买一袋这样的方便面,称一下发现117克,请问厂家有没有欺骗行为?为什么? (1)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1205”表示什么意思?(3)如果120克记作0克,117克可以记作多少克?(四)了解历史,课堂总结1出示教材第4页“你知道吗?”内容。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看了介绍,你对负数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2)你有什么感受?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只要同学们做善于观察的有心人,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50、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用数轴表示正、负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在直线上表示行走距离和方向的过程,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填一填。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人;7人下车,记作()人。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生3

51、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升降机上升3.5米,记作+3.5米;-4米表示()。 (1)独立完成,集体反馈。(2)像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二)创新情境,探究新知1认识直线上的负数(1)出示教材第5页例3。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如何在直线上表示他们的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你准备怎么画?预设:以大树为起点,向东为正,向西为负;0表示起点,向东走2米,表示为+2米,向西走2米,表示为-2米。 (3)独立画图,交流反馈。 你是怎么画的?(4)同桌合作游戏:你走我说。举例:如果小明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该如何运动?(5)引导观

52、察:在直线上从0往右依次是什么数?从0往左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0右边的数是正数;0左边的数是负数;从左往右的数逐渐增大;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1基本练习(1)出示教材第5页“做一做”。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在直线上表示这些数?从起点到-如何运动?哪个点与它到0的距离相等?它们之间相距几个单位长度? (2)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如果一个人从“-2”位置出发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什么位置?如果从“-2”出发先向西走1米,再向东走4米,将会到达什么位置? 同桌合作游戏:你说我走。游戏规则:一个人说明起点的位置和如何运动,另一个人用笔尖表

53、示人在数轴上运动,标出最后到达的位置,并用一个数表示这个位置。 (3)出示题目:体育达标测试,一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统计如下:李勇45个、张军28个、张强33个、赵刚26个、王亮18个。如果每分钟做仰卧起坐30个算达标,以达标的个数为标准,记录每个人的成绩。刚好达标的个数记为0个,超出的个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个数用负数表示,请把下表填写完整。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比较大家的画法有什么不同?(单位长度不一样。) 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什么数?演示画法,教师小结:在一条直线上表示行走的距离和方向,需要先确定起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再用正负数表示相应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研究的内

54、容(板书课题:用数轴表示正、负数)。2感知直线上数的变化 (1)在直线上表示负数请学生独立在直线上表示出1.5和1.5。 集体交流:说说你是如何表示的?预设:-1.5 m表示向西走1.5 m;-1.5在-1和-2之间。 (2)如果你想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该如何运动? (3)观察1.5和-1.5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5在0的右面1.5个单位长度,-1.5在0的左面1.5个单位长度,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它们到0的距离相等,都是1.5个单位长度;它们之间相距3个单位长度。 (4)出示题目:某次数学测试,老师以80分作为标准,将六名同学的成绩记为+4、+10、-5、0、+7、-4

55、,这六名同学的实际平均成绩是多少?你知道这六名同学的实际成绩分别是多少吗?独立计算,集体反馈。 预设:方法一:(84+90+75+80+87+76)6=82(分);方法二:80+(4+10+7-5-4)6=82(分)。(四)课堂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测试一、测试目的:1、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方法的掌握,从而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便于采取措施。2、在测试中锻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事情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做题的时间及方法。3、通过测试了解后进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4、在讲评中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与不足。二、教学时间:四课时三、教学

56、过程:第一、二课时学生做测试题教师巡逻监考。第 三 、四课 时一、总结测试结果。教师分析测试题存在的问题,总结测试的结果。二、讲解测试题目。第四篇:2015六下教学第一单元负数教案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二)过程与方法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历史,感受正数、负数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不

57、同含义。三、教学准备 课件。四、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你知道它的含义吗?2究竟什么是负数?它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认识负数(揭示课题)。【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在谈话中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二)结合情境,理解意义 1初步感知负数(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下面是中央气象台2012年1月21日下午发布的六个城市的气温预报(2012年1月21日20时2012年1月22日20时)。教师:请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零下19,最低气温是零下27;海口最热,最高气温是23-12表示零下十

58、二摄氏度(读作负十二摄氏度);零下温度在数字前加“-” (2)-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预设:-3表示零下三度,3表示零上三度;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先找0,往下数三格表示-3,往上数三格表示3。 (3)0表示什么意思?预设:0表示天气很冷;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小结: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4)请在温度计上表示-18,比一比-3和-18哪个温度低?【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气温引入负数,初步了解负数的读写方法,体会0的特殊性,并通

59、过提问“-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用正数、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认识正负数(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教师:研究完气温,再来看看存折上的数。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说说这些数各表示什么? 预设:2000.00表示存入2000元;500.00和-500.00的意义恰好相反,一个是存入500元,一个是支出500元。(2)教师: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还有许多。你能举出这样的实例吗?预设:水面上升2米、下降2米;乘车时上客5人、下客6人;货物运进200吨、运出150吨(3)我们怎样来表示像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呢?教师: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

60、义的量,需要用两种数。一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如3、500、4.7、,这些数是正数;另一种是在这些数的前面添上负号“-”的数,如-3、-500、-4.7、-等,这些数是负数。那么0是什么数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4)基本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请学生独立思考,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设计意图】在具体生活实例中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认识正数、负数,初步建立正数、负数的概念。同时在出示的负数中有-7、-5.2、-,让学生感知负数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有好多时候要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