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证券行业一季报回顾与展望_第1页
2022年证券行业一季报回顾与展望_第2页
2022年证券行业一季报回顾与展望_第3页
2022年证券行业一季报回顾与展望_第4页
2022年证券行业一季报回顾与展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证券行业一季报回顾与展望1. 2022 年证券市场交投活跃,权益市场表现低迷1.1 日均股基交易额 10760 亿元,同比增长 7.2%一季度市场交易活跃度维持高位,开户数出现下滑。2022 年一季度市场日均股基 交易额为 10760 亿元,同比增长 7.2%。由于 2015 年 4 月以来放开一人一户帐户限制, 我们使用每周新增投资者数量作为潜在市场交易活跃度的指标。截止 2022 年 3 月末, 2022 年平均每月新增投资者 168 万人,较 2021Q1 平均每月新增投资者 206 万人下降 18%。1.2 IPO 发行规模大幅增长,债券发行规模同比增长 7.8%大型项目推动

2、一季度 IPO 发行规模提升。在中国移动、百济神州等大型项目的推动 下,一季度 IPO 规模同比大幅提升。一季度共发行 32 家 IPO,募资规模达 1133 亿元, 同比+45%;平均每家募资规模 35 亿元,较 2021 年同期平均募资规模的 7 亿元提升 397%。注册制下 IPO 通过率显著好转,一季度通过率同比提升。2017 年 10 月以来,由于 审核加强,券商对于 IPO 材料的提交也变得更加谨慎。随着 19 年科创板注册制推出, IPO 通过率显著回升,随后创业板注册制的试点也进一步改善了 IPO 的整体通过率。 2022 年一季度通过率较 2021 年同期有所提升。据 Win

3、d 数据,2022 年一季度共 121 家企业上会审核,共 108 家过会,过会率 89%,2021 年同期过会率为 87%。受市场环境影响,再融资规模同比下滑。2022 年一季度,权益市场表现低迷,万 得全 A 指数下跌 14%,市场下跌影响市场认购积极性,从而对企业再融资行为产生影响。据 Wind 数据,2022 年一季度增发募集资金 1205 亿元,同比下降 43%;可转债 921 亿 元,同比上升 14%;配股和可交换债规模分别同比上升 73%及下降 62%。债券发行继续增长。2022 年一季度,券商参与的债券发行规模为 2.42 万亿元,同 比上升 7.8%。其中企业债、公司债、金融

4、债券和 ABS 分别同比+9%、-12%、+27%和 -52%。1.3 权益市场大幅下跌,债券市场略逊于去年股市大幅下跌,债市跌幅相对较小。2022 年一季度沪深 300 指数下跌 18.7%,去 年同期下跌 3.1%;创业板指数一季度下跌 30.2%,去年同期下跌 7.0%;上证综指一季 度下跌 16.3%,去年同期下跌 0.9%,万得全 A 一季度下跌 13.9%,去年同期下跌 3.3%, 科创 50 指数一季度下跌 22.0%,去年同期下跌 10.4%。中债总全价值数一季度下跌 0.29%,去年同期下跌 0.21%。2. 上市券商 2022 年一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 43%41 家上市券

5、商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29%,净利润同比下滑 43%。2022 年一季度 41 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 972 亿元,同比下滑 29%,实现归母净利润 250 亿元, 同比大幅下滑 43%。41 家上市券商中,仅太平洋(+94%)、第一创业(+46%)、国联 证券(+35%)、中信建投(+32%)营业收入取得正增长。净利润方面也仅第一创业 (+422%)、太平洋(+98%)、国联证券(+20%)、东方财富(+14%)、中信证券(+1%) 五家公司实现同比增长,有 8 家上市券商一季度产生亏损。2.1 经纪业务:经纪收入下滑 5%,与股基交易额产生差异经纪收入下滑 5%,我们预计佣金率持续下滑

6、,市场下跌导致代销金融产品业务承 压。2022 年一季度 40 家上市券商(不含东方财富)经纪业务收入合计 298 亿元,同比 下滑 5%。一季度经纪收入出现下滑而市场日均股基交易额同比呈现增长,我们认为主 要原因为:1)代理买卖证券业务佣金率持续下滑。2)近年来券商进行财富管理转型, 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占经纪业务收入比重持续提升,当 2022 年一季度市场下行时,代销 金融产品收入降幅较大拖累经纪业务收入。2.2 投行业务:投行业务集中度保持高位发行规模大幅增长助推投行收入同比增长 15%,大型券商增速靠前。2022 年一季 度 40 家上市券商(不含东方财富)实现投行收入 138 亿元,同比

7、增长 15%。24 家券商 投行收入同比有所增长,其中东兴证券(+220%)、中信建投(+95%)、国联证券(+91%) 投行收入同比增幅较高;东北证券(-83%)、长江证券(-82%)、红塔证券(-82%)、华 安证券(-76%)同比下滑较多。投行业务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从 2022Q1 年完成承销项目金额来看,上市券商集中 度仍维持高位,大型综合型券商凭借自身丰富的资源和团队优势,股债承销规模均大幅 领先同业。前五大券商,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合计完 成 14268 亿元,行业占比 51%,与 2021 年一季度相比提升 9pct,投行集中度进一步提 升。其中 IP

8、O 承销方面,拥有优质上市项目资源的券商 2022Q1 完成 IPO 承销数量及金 额均领先同业。2.3 资管业务:基金发行遇冷,资管收入小幅下滑2022 年一季度 40 家上市券商(不含东方财富)合计实现资管收入 112 亿元,同比 下滑 2%,我们认为下滑主要原因为一季度市场下跌,影响公募基金业绩。2022 年一季 度公募基金新发行份额为 2738 亿份,同比下滑-74%,为三年来最低。随着资管新规过 渡期结束,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去通道化基本完成,券商资产管理规模经历多年下滑后触 底反弹,2021 年 38 家披露规模的上市券商资管规模合计 8.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7%。 有披露主动管理

9、数据的 9 家上市券商平均主动管理占比 85%,较 2020 年提升 11 个百 分点。我们认为券商主动管理转型仍将继续,主动管理资产规模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主 动管理业务更高的佣金率叠加去通道完成后资管规模的反弹,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或将持 续增长。2.4 自营业务:市场下跌,自营业务大幅下滑2022 年一季度权益市场表现低迷,券商自营业务大幅下滑。一季度权益市场表现 低迷,万得全 A 累计下跌 14%。在此背景下,券商自营业务下滑严重,行业整体由盈转 亏,22 家券商自营业务出现亏损,严重拖累公司整体业绩。 科创板大幅下跌,大型券商科创板跟投亏损严重。按照规定,科创板上市企业的主 承销商需通过旗

10、下另类子公司参与战略配售,即跟投,跟投金额至少占募资总额的 2%-5%,且锁定期为 24 个月。2022 年一季度,科创板大幅下跌,科创 50 指数下跌 22%, 对券商跟投持仓的收益造成较大影响。其中,以还在锁定期内(2020 年 4 月 1 日后上 市)的股票来计算,海通证券、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大型券商持有承销商 战略获配股份较多,亏损也相对较为严重。3. 投资分析:预计行业 2022 年净利润同比-10%3.1 资本消耗加快,部分券商资本金有待补充由于 2021 年市场环境良好,资本消耗类业务增长显著,各家券商资本消耗加快。 2021 年多家大型券商纷纷通过加杠杆等方式补充资

11、本,大型券商杠杆由 2020 年的 4.43 倍提升至 2021 年的 4.68 倍。然而从风险控制指标的角度看,仍有多家券商风控指标接 近底线(表中灰色标注),可能需要通过增发、配股、可转债等再融资方式补充资本金, 其中国海证券、长城证券、中原证券已公告增发计划,浙商证券已获批发行可转债。2022 年以来,中信证券配股发行已完成,中国银河完成了可转债发行,财通证券、东方证券 已完成增发。3.2 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持续扩容。2011 年-2021 年,上市公司总数从 2320 家上升至 4685 家, 总市值从 25 万亿元上升至 99 万亿元,其中沪深主板从 2039 家上升至 3

12、127 家,增幅 53%,创业板从 281 家上升至 1060 家,增幅 277%,沪深主板从日均交易额从 2011 年 的 1291 亿元上升至 2021 年的 11040 亿元,两融余额从 382 亿元提升至 18407 亿元。 证券行业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环节,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壮大。2011 年-2021 年 券商数量从109家增至141家,总资产从1.57万亿元增至10.59万亿元,净利润从393.77 亿元增至 2021 年的 1911.19 亿元。北交所为资本市场带来新增量。2019 年以来,证监会推出了设立精 选层、建立公开发行制度、引入连续竞价和转板机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

13、激发了市场活 力,取得了积极成效。宣布设立北交所以来,精选层审查发行工作正常开展,10 家已完 成公开发行等程序的企业在北交所上市,71 家存量精选层公司平移至北交所上市。截止 至 2022 年 4 月 7 日,北交所股票日均交易额 15 亿元。证监会拟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机制,大券商或将率先受益。证监会证券公司科创 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机制,向社会公 开征求意见。做市规定共十七条,主要包括做市商准入条件、准入程序、做市券源 安排、内部管控、风险监测监控、监管执法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我们认为,科创板做市 商制度的引入,有利于增强市场的流动性,提升市场的价格

14、发现功能从而稳定市场。大 型券商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足够的证券储备来满足交易的正常进行。其较强的证券库存 管理能力和研究分析能力,能承受库存证券所带来的风险,所报价格能反映证券在市场 中的实际价值,或将率先成为试点,在科创板做市商制度中受益。3.3 权益财富管理迎来发展契机证券经纪业务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转型财富管理势在必行。证券经纪业务曾是国内 券商主要盈利来源之一,但在经过行业保底佣金放开,“一人多户”政策刺激和网上销户 的实施,行业佣金率下限不断被打破,佣金率已从 2009 年 0.133%下滑至 2020 年的 0.028%。与此同时,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占比从 2008 年 70.5%一路降

15、低到 2020 年的 25.9%,传统经纪业务转型迫在眉睫,经纪业务升级的关键在于突破传统的同质化通道 服务,从单纯以获取交易佣金为主的前端收费模式,向以收取管理费为主的后端收费模 式转变。从 2017 年开始,券商开始发力财富管理业务,广发证券、华泰证券、中信证 券、银河证券、兴业证券、中原证券等多家券商将经纪业务部改名或新设立了财富管理 总部。券商在权益财富管理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市场投资能力、资产获取能力、研究 能力以及客户基础方面。目前券商向主动管理转型主要包括4种主流转型模式:模式一:控股、参股公募基金。2020年以来,整个公募基金市场迎来快速发展, 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从2019年末的

16、15万亿元快速增长到2021年末的25万亿元。而券商通 过参控股公募基金,亦取得了较高的收益。从目前券商持有公募基金股权的盈利情况来 看,兴业证券、广发证券、东方证券旗下通过控股、参股的公募基金(含券商已获得的 公募牌照),对公司净利润贡献较大,2021年分别为28.2%、22.6%、21.5%。模式二:设立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牌照将资管业务从券商剥离。设立资产管 理子公司有利于聚焦主动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业务运作效率,发 挥公司资管业务的协同优势拓宽业务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客户服务能力。目前已有 20家券商设立或拟设立资管子公司。而设立资管子公司可以更好地申请公募牌照。获

17、得公募产品发行资格申报可以极大提高获客能力和收入来源并与券商投研和经纪业务形成 协同效应,并有利于原本致力于高净值客户的券商资管打开普惠金融市场,服务更加广 泛的大众群体,为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目前持有公募基金牌照的券 商系有14家,包括华融证券、山西证券、国都证券、北京高华、中银证券等6家券商, 以及东证资管、浙商资管、渤海汇金、财通资管、长江资管、华泰资管、中泰资管、国 泰君安资管等8家券商资管子公司。另外,2021年来,已有中信、中金、华创、中信建 投、国金等多家券商宣布设立资管子公司计划,进而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拓展公募基金 业务。除了申请公募牌照,券商资管积极落实资管新

18、规要求,推进资管产品公募化 改造,从而向主动管理转型。截至2021年6月30日,近两年时间,已有21家券商及券商 资管旗下共计76只大集合产品完成了公募化改造,头部券商资管公募改造已超50%。其 中,光证资管、中信资管和东证资管位居前三,已完成改造的大集合产品数量分别为12 只、11只和10只,处于第一阵营。国君资管、广发资管和中金公司已完成产品的数量分 别达到了7只、7只和6只。模式三:加强投研能力,丰富产品类型进行差异化竞争。为提高主动管理能力, 摆脱同质化竞争,越来越多的券商将重点转向创新产品开发上,力图利用产品差异化更 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不同券商的业务创新方向不同,例如广发资管在“策略指数”、“跨境 投资”、“可交债、可转债”、“量化对冲”、“私募FOF”等细分产品领域均有所布局。模式四:打造综合平台,注重业务协同,利用私募股权基金展开资管等业务。 例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