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课件41张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课件41张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课件41张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课件41张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课件41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词诵读训练鉴赏诗歌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注释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意象意象是诗人思

2、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关键词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方法应用与精讲诗句作用题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注邀往城外寻春苏 轼屋上山禽苦唤人,槛前冰沼忽生鳞。老来厌逐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卧听使君鸣鼓角,试呼稚子整冠巾。曲栏幽榭终寒窘,一看郊原浩荡春。注述古:杭州知州陈襄,字述古。(2)诗歌的尾联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赏析。变体某句诗有什么样的作用?/尾联为何如此安排?答题思路分析句意结构作用内容作用(2)尾联写寻春的

3、结果(句意)呼应诗歌标题。(结构作用)表明诗人的心境已由对老病的伤感转为开朗豁达。(内容作用1)用城内“曲栏幽榭”的“寒窘”反衬城外春光的蓬勃浩荡,抒发出诗人对郊外原野春色的喜爱之情。(内容作用2)方法总结: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艺术手法题例题2:捣衣诗柳恽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注】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木叶下”化用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陇首

4、: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地。(2)“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其妙处。变体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答题思路分析手法表达效果作者情感答案:(2)想象(或虚实结合)。(手法)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效果)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情感)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木叶下”“秋风起”等具有悲秋色彩的一项,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方法

5、总结:此题目为艺术手法题,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圈点勾画”,抓住特殊动词、形容词,结合句意,与诗词常用的手法相对应,鉴赏其表达效果,最终要落实在作者情感的表达上。小试牛刀江城子1(苏 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2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3,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4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5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注释:【1】词人有自注云“丙辰十月,晚登超然台望月作”。当时苏轼已在密州为官两年,即将离官别任。【2】马耳九仙山:马耳、九仙山均为山名。【3】高台:超然台,旧称北台。【4】联拳:(鸥鹭)群聚的样子。【5】使君:此作者自指。(3)本词

6、下片表现手法多样。请任选其一,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3)下片开头巧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静谧美好的画面。(手法)首先,苏轼化用杜甫名句“沙头宿鹭联拳静”,形象描写了鸥鹭小溪聚集栖息的静谧画面;接着又以动衬静,写鸥鹭偶或翩翩飞离,犹如点点轻烟。(结合诗句分析)鸥鹭的翩然飞离,暗喻作者的即将离去,含蓄地抒写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整个画面动静结合,极富有诗情画意。(情感和表达效果)诗歌表达技巧修辞方法比喻 拟人 设问 反问 借代 对偶夸张 衬托 用典 化用 互文 反复表达方式记叙 议论 描写 抒情抒情手法: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情景交融描写手法: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明暗

7、结合 正侧结合粗笔勾勒 白描工笔 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表现手法赋 比 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 象征 联想衬托 对比想象 照应托物言志思想情感题例题3:江夏别宋之悌 李白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注宋之悌:初唐时著名诗人宋之问之弟,李白友人。此诗是开元二十年(734)李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与贬赴交趾(今越南河内)的宋之悌分别时所作。18诗人为什么会“于此泣无穷”?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变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分析诗人为何而“愁”?答题思路生动翻译表达技巧作者情感答案:依依惜别之情令人泣下;深厚的友情也只能寄托在临行的

8、杯酒中,无奈之情令人泣下;友人被贬,贬所远在千里之外,值得同情,令人伤悲;江猿哀啸,令人断肠;谷鸟吟晴的美景,更加重诗人的悲哀,令人泣下。分析情感方法-看题目(提示内容)看作者(知人论世)看意象(特定含义)看关键词(情感词)看注释(交代背景)方法总结: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情感: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离愁别恨诗句鉴赏题例题4: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宋】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注

9、】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长淮:即淮河。颍:颍水,淮河支流。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2)词的最后两句看似平易淡泊,实则意蕴丰富。请稍加分析。变体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诗作进行赏析。答题思路生动翻译意象特点作者情感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宋】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注】宋哲宗元祐六年八

10、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长淮:即淮河。颍:颍水,淮河支流。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秋霜降后,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只听见颍水潺潺,像是在代我哭泣伤逝。河上传来歌声悠扬,佳人还唱着醉翁的曲词。四十三年匆匆流去,如同飞电一闪即驰。 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遗落消失却不过一瞬。十五的月轮多么皓洁完满,第二天就会渐渐缺损。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如今还剩有几人?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答案:(2)作者直抒感慨,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只有自己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解释诗

11、句)末句以景结情,借凄清秋月传递对恩师的深切怀念和叹惋;(手法分析)同时表达了时序更替、生命无常的悲凉和物是人非、知音难觅的孤独。(表达效果与情感)方法总结:答题逻辑:解释诗句内容【物象意象、忠于原诗、联想想象、语言优美】简述意象特点【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孤寂清冷、萧瑟凄凉等】揭示思想感情【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比较鉴赏炼字题例题5:望月怀远

12、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5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之“生”字,历来为炼字经典,你认为“生”字妙在何处?诗中的“生”字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共潮生”之“生”字,有什么相似之处? 变体这一联中最生动的是哪个字?/本诗的题眼是哪个?/某字历来为人称道,它妙在哪?答

13、题思路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作用该字烘托出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答案:“生”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从无到有的动态变化过程。(手法+效果+情感)春江花月夜中,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活泼的生命,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动态的景象。两个“生”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先逐个分析,再进行对比)形象特点题例题6: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吴潜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

14、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注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史,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途经南昌时所作。木末:树梢。12请结合全词,概括分析词人的形象特征。 变体诗歌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诗中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环境?答题思路读形象析手法悟情感答案:(形象+结合诗句分析)遭受他人攻击,仕途失意,沉痛悲郁;“叹十年心事”写出仕途失意的无奈叹息,乾坤虽大,自己的愁绪却无处排解。而城头角声,如同无尽愁绪,久久回荡。年华已逝,国难深重,壮志难伸;岁月易老,而自己却遭到罢免,国难深重,内忧外患,怎能不愁。漂泊未定,前途渺茫,羁旅愁思。“征帆”“野鸟”写作者如远去的帆和无家的鸟漂泊未定,前途渺茫;“离索”“漂泊”直接点出自己羁旅的现状,一个“伤”字,体现出羁旅之愁。方法总结:答题逻辑:人物形象鉴赏概括诗中塑造的是怎样的形象: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分析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