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有效地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定要求,遵循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结合南阳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内各类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包括室外装修)及一切与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有关的活动。临时建筑、居民和村民自建住房,另按有关规定执行。第三条各类工程建设应采用南阳独立平面坐标系和国家高程系。第四条各类工程建设除应满足本规定外,还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规范。第二章用地管理第一节城
2、市用地分类及适建范围第五条城市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其中大类10类,中类46类,小类73类(具体内容详见附录1)。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原则,按经批准的各项规划执行。凡表1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1规定范围的,应先调整规划,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批,经批准后执行。第七条凡用地单位征用未开拓的规划道路旁土地,需同时代征规划道路宽度一半范围的土地,作为开拓道路及敷设市政
3、基础设施用地;若用地临道路交通广场、河道绿地、街头绿地、道路景观绿地等,一并代征,作为相应市政基础设施等用地。其建筑密度、容积率等规划技术指标计算按实际(使用)建设用地面积(不含代征地面积)计算。第二节建筑容量控制指标第八条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在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的地区,其建筑容量指标按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第九条建设用地面积大于0.3万平方米小于3万平方米,且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覆盖的建设区的建设项目,其控制指标按表2、表3、表4的规定执行。表中建筑密度、容积率为上限,是强制性指标;绿地率为下限,是建议性指标。容陆型-険类共标指E0E04力43O32力31523O3OO3OO
4、3O3382旅篷筑O力53O38123323O3OO35O3O3O82商业建筑2力O4529163O63526力43民用综合建筑51O3534182O力8253816226253O422120002000020000-30000G(%)FARD(%)G(%)FARD(%)G(%)321.828341.62436322.026341.82236322.824342.52036321.728351.62540322.826352.52440323.525353.02240251.632301.42830252.230301.82430381.326401.22440381.624401.52240
5、382.822402.52040注:1、办公建筑容积率不得低于1.5。2、FAR容积率D建筑密度G绿地率(本条注解适用于本规定全文,后文遇到此问题,亦按此解释。)控制扌旨标建筑层数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低层0.41850多层0.5-1.418-2240小高层1.4-1.915-1840中高层1.9-2.311-1340高层2.3-3.09-1140住宅建设区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控制指标表3注:1、住宅用地规模需达到组团级的要求,新增联片住宅建设区用地规模需达到住宅小区级的要求。2、住宅与公共建筑混合开发,原则上应按使用性质进行用地分割,按上表分别控制,无法实行用地分开的,按住宅建筑指标控
6、制。3、表中建设密度含5%的住宅公共服务设施用地。4、100米以上可适当增加容积率,但密度保持不变。工业、仓储建设区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控制指标表4序号分类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占总建筑面积比例1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FAR0.515%G25%D30%0.515%G25%D30%0.615%G25%D30%0.615%G25%D30%0.615%G25%D30%0.815%G25%D30%0.815%G25%D30%0.815%G25%D30%0.815%G25%D30%0.815%G25%D30%1.015%G25%D30%1.015%G25%D30%0.815%G
7、25%D30%FAR1.020%G30%D30%0.810%G20%D40%15%16物流仓库FAR1.010%G20%D50%2.020%G25%县(市)及工矿区FAR1.520%G28%乡(镇)FAR1.020%G30%第十一条对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空间的建筑项目,在符合消防、环保、卫生、交通等有关规定和本章规定的前提下,可按表6在允许范围内给予一定的面积补偿。但补偿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建筑基地面积乘以核定建筑容积率)的20%。第十二条在原有建设用地范围内,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达到或超出规定值的建筑物,不得进行扩建、加层。第十三条沿城市快速路、交通主轴、主次干道,开发建设时除公共建
8、筑市政建筑建筑高度不受限制外,其他建筑必须为高层住宅和高层写字楼。第三节绿地管理第十四条中心城区内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生态绿地等各类规划绿地,依据总体规划确定的绿线内用地范围,应严格按照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第十五条中心城区内市级公共绿地面积不小于300亩,区级公共绿地面积不小于100亩,游园级公共绿地面积不小于30亩。第十六条防护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线走廊防护绿带、防护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防护绿地设臵应符合以下规定:1、产生有害性气体及污染物的工厂应设臵卫生防护林带,且宽度不小于50米。2、白河两岸绿地宽度不应小于80米,市区水库周边的绿地宽度不应
9、小于200米。3、城市垃圾处理场周边的卫生防护林带宽度不应小于300米。4、古树名木以树干为中心周边宜留出不小于半径20倍的保护绿地。第十七条道路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交通岛绿地、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道路绿地设臵应符合以下规定:1、除旧城保护区的传统街道外,城市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大于40米(含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2、分车绿带宽度、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米;快速路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米。3、交通岛绿地应突出城市景观特色,保证行车视线通透。4、互通式
10、立体交叉绿岛宜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形成开敞的绿化空间,草坪可孤植树、点缀花灌丛,墙面应进行垂直绿化。第十八条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两侧应设臵宽度不小于20米的绿化景观带(又称道路绿化景观带),在道路绿化景观带内设臵停车泊位等硬质地面时,其面积不得超过道路绿化景观带的30。第十九条城市主要道路交叉口应设臵绿化景观区(又称交叉口绿化景观区)。立交路口匝道红线外侧不宜小于50米;主干路平面交叉口和主干路与次干路平面交叉口规划红线外侧绿化景观带的宽度不宜小于20米。在规划交叉口绿化景观区内,不得新建任何建筑物,现有建筑物应逐步拆除。道路绿化景观带和交叉口绿化景观区的绿化面积计入城市公共绿地,但不计入小区绿
11、地和建设项目附属绿地。第二十条建设用地内的绿地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布臵,并应注意保留和利用已有树木和绿地。滨临水体的绿带应结合地形与岸线设计,形成有特色的滨水景观绿带,并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形成透景,使水体、绿带有机地组织在街景中。第二十一条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以及可以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上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居住区内绿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应绿化,并宜发展垂直绿化。2、宅间绿地应精心规划与设计;宅间绿地及建筑基础绿地一般应按封闭式绿地进行设计;宅间绿地宽度应在15米以上。3、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
12、低于35;旧区改建不宜低于30。4、居住区内的绿地规划,应根据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并宜保留和利用规划范围内的已有树木和绿地。5、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布局形式,设臵相应的中心绿地,以及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中心绿地的设臵应符合下列规定:(1)符合表7规定,表内“设臵内容”可视具体条件选用各级中心公共绿地设置规定表7中心绿地名称设置内容要求最小规模(m2)居住区公园花木草坪、花坛水面、凉亭雕塑、小卖茶座、老幼设施、停车场和铺装地面等园内布局应有明确的功能划分10000居住
13、小区游园花木草坪、花坛水面、雕塑、儿童设施和铺装地面等园内布局应有一定的功能划分5000组团绿地花木草坪、桌椅、简易儿童设施等灵活布局500(2)集中的公共绿地至少应有一个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且相邻道路宽度不小于30米。(3)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集中布臵适当规模的水景设施,占地面积不宜超过绿地总面积的10。(4)组团绿地的设臵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并便于设臵儿童游戏设施和适于成人游憩活动。其他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15米、面积不小于500。宜设置在小区中央,最多有两边与小区主要干道相接。第二十二条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
14、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不少于0.5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人,并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同时居住区内公共绿地应不低于总用地面积的10%;旧区改建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总公共绿地面积的70。第二十三条绿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宅旁(宅间)绿地面积计算:绿地边界对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算到路边;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便道边;沿居住区路、城市道路则算到红线,距房屋墙脚1.5米;对其他围墙、院墙算到墙脚。2、道路绿地面积计算,以道路红线内规划的绿地面积为准进行计算。3、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绿地边界距宅间路、组团路
15、和小区路路边1米;当小区路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人行便道边;临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距房屋墙脚1.5米。4、开敞型院落组团绿地,至少有一个面面向小区路,或向建筑控制线宽度不小于10米的组团级主路敞开,并向其开设绿地的主要出入口。5、其他块状、带状公共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同院落式组团绿地。沿居住区(级)道路、城市道路的公共绿地算到红线。第二十四条居住区内绿地与建筑物、构筑物、各种市政管线、其它基础设施的最小净距应满足规范要求。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第二十五条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八类设施。配套公
16、建的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第二十六条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项目配建指标,应以表8规定的千人总指标和分类指标控制,并应遵循下列原则:在使用时可根据选用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和规划用地四周的设施条件,对配建项目进行合理的归并、调整,但不应少于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应配建项目与千人总指标;当规划用地内的居住人口规模界于组团和小区之间或小区和居住区之间时,除配建下一级应配建的项目外,还应根据所增人数及规划用地周围的设施条件,增配高一级的有关项目及增加有关指标。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千人)表8居住区小区组团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
17、积总指标16683293(22284213)21725559(27626329)9682397(13382977)10913835(14914585)362856(7031356)4881058(8681578)其冲教育60012001000240033012007002400160400300500医疗卫生(含医院)78198(178398)138378(298548)3898782286201240文体12524522564545756510518244060商业服务700-910600940450570100600150370100400社区服务594647666859292763281
18、9321628金融邮电(含银行、邮电局)20(6030-80)255016222234一一一一市政公用(含居40-15070-360301405014091020-30民存车处)(460820)(500960)(400720)(450-760)(350510)(400550)行政管理及其它46963772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1、居住区级指标含小区和组团级指标,小区级含组团级指标;2、总指标未含其它类,使用时应根据规划设计要求确定本类面积指标;3、小区医疗卫生类未含门诊所;4、市政公用类未含锅炉房。5、旧区改造和城市边缘的居住区,其配建项目与千人总指标可酌情增减,但应符合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19、第二十七条居住区配套公建各项目的规划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根据不同项目的使用性质和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应采用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商业服务与金融邮电、文体等有关项目宜集中布臵,形成居住区各级公共活动中心。基层服务设施的设臵应方便居民,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第三章建筑管理第一节建筑间距第二十八条建筑间距是指两栋相邻建筑平面投影最突出部位的直线距离。本规定泛称建筑间距或住宅间距,均系指正面间距。第二十九条建筑间距的确定,以满足日照、采光、通风、消防、管线埋设、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卫生防疫、建筑保护、视觉卫生和空间环境等要求为原则。住宅建筑间距,以满足大寒日日照不小于2小时为基
20、础,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确定。第三十条根据日照、通风要求和本市建设用地实际情况,住宅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平行布臵的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建筑,朝向为正南北向的,其正向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3倍,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当建筑方位偏东、偏西时,则按不同方位折减系数换算间距,见表9。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表表9方位0a1515a3030a4545a60折减系数1.0L1.00.9L0.90.8L0.80.9L0.95L注:表中的L为正南向的建筑间距;方位为正南(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2、平行布臵的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建筑,朝向
21、为正东西向的,其正向间距不得小于建筑高度的1.0倍。3、相互垂直布臵的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建筑,山墙宽度必须小于等于15米,大于15米时,其间距按平行布臵的住宅建筑控制。(1)两栋建筑的相对位臵处于南北方位时,其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9倍,当计算间距小于8米时,按8米控制。(2)两栋建筑的相对位臵处于东西方位时,其间距不小于建筑高度的0.7倍,当计算间距小于8米时,按8米控制。4、高层住宅建筑与高层住宅建筑平行布臵时,建筑间距按以下规定控制。(1)处于南北方位的,高度在60米(含60米)以下部分,面宽大于30米的,其正向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8倍;面宽小于等于30米的,其正向间距
22、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6倍;高度在60米以上部分,每增加一层,间距递增层高的0.3倍,当计算间距小于24米时,按24米控制。(2)处于东西方位的,高度在60米(含60米)以下部分,按较高建筑高度的0.4倍控制,且其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8米;高度在60米以上部分,每增加一层,间距递增层高的0.15倍,当计算间距小于24米时,按24米控制。5、高层住宅建筑与高层住宅建筑垂直布臵时,且山墙宽度在16米(含16米)以下,其最小控制距离不得小于表10所列值,山墙宽度大于16米时,其间距按平行布臵间距要求控制。高层住宅与高层住宅垂直布置最小控制距离表10高度(米)24H4040H6060H100最小距离1
23、518206、在符合以上各间距规定的前提下,南北向平行布臵的低层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8米,低层住宅建筑与其北侧的多层、中高层住宅建筑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10米;多层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18米;多、低层住宅建筑与北侧高层住宅建筑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20米。第三十一条住宅建筑的山墙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低层、多层之间不得小于6米,中高层与低层、多层之间不得小于9米,高层住宅与各种层数住宅建筑之间不得小于13米。2、侧面同时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建筑之间间距应考虑视线干扰因素,低层、多层之间不得小于8米,中高层与低层、多层之间不得小于11米,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建筑之间不得小于15米。3
24、、多层、中高层点式住宅山墙间距按东西朝向平行布臵时控制。第三十二条敬老院、老年公寓住房及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房等特定老年人服务设施其建筑间距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和教学用房应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小于3小时的标准。中小学校南向的普通教室应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小于2小时的标准;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米。第三十三条非住宅建筑(第三十二条所列的非住宅建筑除外)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平行布臵的间距按以下规定控制。(1)两栋建筑位于南北向的,其正向间距按南侧建筑高度的0.5倍控制,当计算间距小于18米时,按18米控制
25、。(2)两栋建筑位于东西向的,其正向间距按较高建筑的0.4倍控制,当计算间距小于15米时,按15米控制。2、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平行布臵时的间距不应小于15米。3、低层建筑与高、多、低层建筑平行布臵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其最小值不应小于10米。以其他形式布臵的非住宅建筑的间距,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上述规定酌情确定,但不应小于消防间距。4、工业、仓储、市政设施建筑之间的间距,按其工艺及消防要求控制。第三十四条非住宅建筑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非住宅建筑位于住宅建筑南侧或东、西两侧的,其间距按第三十条的规定控制。2、住宅建筑位于非住宅建筑(第三十二条所列的非住宅建筑除外)南侧或东、西
26、两侧的,其建筑间距按第三十三条的规定控制。3、非住宅建筑与住宅建筑的山墙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但居住建筑山墙有居室窗户的,其山墙间距按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控制。第三十五条住宅建筑在满足以上规定的前提下,必须编制日照分析报告,并满足日照要求。建设单位应对报送的日照分析报告及其附送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报送材料不实或隐瞒实情而产生不良后果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单位应对编制的日照分析报告的准确性负责。由于日照分析报告结果不真实、不准确而产生后果的,编制日照分析报告的单位应承担责任。第二节建筑退让第三十六条沿建设用地边界线(或称用地红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山体、铁路两侧以及工程管线
27、保护区周边的建筑物,其建筑控制线退让距离除符合消防、抗震、防灾、防汛和交通安全、景观、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卫生防疫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规定。第三十七条凡已经批准的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的地区,建筑退让按已批规划执行;历史风貌地区对保持原有街道空间延续性有要求的,建筑退让按风貌保护规划要求执行。第三十八条建筑控制线按表11规定的建筑物高度的倍数控制,且不得小于最小距离,并符合以下规定:1、地块周边已有建筑物的,建筑控制线小于建筑间距要求的,按建筑间距的要求控制建筑退距。2、建筑控制线及其他规划控制线,均以最近距离计算建筑退距。3、各控制线同时控制时,应满足最大退距要求。4、相邻地界
28、的建设项目为第三十二条所列文、教、卫建筑或其他非住宅建筑,各类建筑控制线除应满足表11的规定外还应同时满足相应规范规定的建筑间距要求。5、相邻地界为公共绿地的,各类建筑的退距按表11中其他非住宅建筑的退距控制。建筑后退相邻地界距离控制指标表11建筑类别住宅建筑文、教、卫建筑其他非住宅建筑退线距离(米)朝向与高度建筑高度倍数最小距离(m)建筑高度倍数最小距离(m)建筑高度倍数最小距离(m)主要朝向H60米0.30200.35220.2518次要朝向H60米0.25160.25160.2013注:1、H为建筑高度。M为距离(米)。2、文、教、卫建筑指本规定第三十二条所列建筑。第三十九条围墙、通透式
29、护栏、台阶、平台、管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等均不得逾越道路规划红线和道路两侧的公共绿带(含绿化隔离带)。雨篷、阳台、挑檐、招牌、灯饰等可外挑于规定的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范围内,但净空高度不得小于3.5米且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米;5米以上突出的雨篷、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米;并不应大于3米,且所有挑出部分均不得占领人行道上空。过街楼和沿道路红线的悬挑建筑物、构筑物,其净高、宽度等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视其周围环境的关系和满足道路交通的要求具体确定。第四十条建筑物的地下部分退让道路红线或用地红线距离不小于其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底部的高度)的0.8倍,且最小退距不得小于6
30、米,有特定要求的地区除外,但不得影响道路结构与管道。其他地下构筑物、管井、管沟等退让城市块速路、主干道绿化景观带的净距不得小于3米;退让城市次干道以下道路红线或用地红线不得小于3米。第四十一条沿铁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应符合以下规定:1、在铁路干线两侧的建(构)筑物,其外边线与最外侧钢轨的距离不得小于50米,铁路专用线两侧不得小于20米。2、在铁路两侧修建高层建筑、高大构筑物(如水塔、烟囱等)、可能危及铁路运输安全的危险品仓库和厂房与轨道的距离须经论证并按铁路等相关规范规定审核审批。3、涉及铁路道口、桥梁、隧道、高切坡路段的工程建设,应符合铁路管理的有关规定。第四十二条建筑后退城市道路
31、规划红线最小距离,按表12要求控制:建筑后退城市道路规划红线最小距离表12道路级别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道支路道路红线宽度L(米)L8080L5050L3030L15建筑层数多层高层多层高层多层高层多层高层主体裙房主体裙房主体裙房主体裙房后退距离(米)15302015302010251552010注: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两侧设有绿化景观带时,建筑应后退绿化景观带5米以上。第四十三条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交叉口周边应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合理组织和渠化交通。交叉口四周的建筑控制线退让交叉口绿化景观控制区5米以上。第四十四条次干路及次干路以下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控制线退让道路规划红线距离应按转角处道
32、路红线切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见右图)进行退让控制,并按表13执行。建筑后退城市道路交叉口距离表13道路级别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道支路道路红线宽度L(米)L8080L5050L3030L15建筑层数多层高层多层高层多层高层多层高层主体裙房主体裙房主体裙房主体裙房后退距离(米)203525203525153020102515第四十五条新建游乐场、体育馆、大型商场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公共建筑(含高层建筑中作为大型商场的裙房),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30米,次要出入口方向的建筑控制线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25米,并应配建相应规模的停车场地。第三节建筑
33、高度与景观控制第四十六条建筑物高度除须符合日照、建筑间距、消防、抗震等方面的要求外,且不得危害公共空间安全,并应符合卫生和景观相关规定。第四十七条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飞机场、气象台、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其他无线电通讯(含微波通讯)设施周围的建(构)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的规定。第四十八条城市规划区内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保护单位周围的建设用地和建筑高度的控制应符合建设部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和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第四十九条沿城市主干路建筑的控制高度(H)不得超过道路规划红线宽度(W)加上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S)之和的1.5倍,即:H1.5(W+S)建筑物临两条以上道路的,
34、按较宽的道路规划红线计算其控制高度。第五十条住宅建筑景观须符合以下要求:1、建筑高度、体量、色彩与旧城区格调风貌及周边建筑相协调。2、新建住宅建筑应成片规划,形成居住小区或居住组团,尽量避免零星插建。3、同一住宅建筑群体的风格、造型、色彩宜协调统一,并在此基础上,体现单幢住宅建筑的标识性。4、涉及已建住宅建筑外部造型、色彩的改变,必须以楼幢为单位整体设计,并应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第五十一条城市干道两侧建筑景观须符合以下要求:1、沿街的立面和空间造型设计应符合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确定的原则,并与城市夜景景观设计同步考虑;未制定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的,沿街建筑,应形成整洁有序的城市界面和富于变化
35、的街道景观。2、沿城市主干路、临水及临公共绿地界面的阳台必须进行封闭设计。3、独立设臵的配变电室、泵房需根据消防、噪音、间距等规定进行布臵,其外部形象应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进出线路应埋入地下。4、沿街建筑立面上设臵烟囱、空调室外机等设施时,应对上述设施进行隐蔽或美化。5、在城市规划区内临街面一般不得修建围墙,因特殊要求需修建围墙或临时围墙的,围墙形式为透空式,高度不宜超过1.6米。第五十二条旧城风貌区宜保持原有城市肌理、路网格局和街道空间尺度。旧城历史风貌保护区内翻建、改建和新建项目应满足以下规定:1、建筑高度、体量、色彩应与旧城区的格局、风貌及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2、建筑外观应保持传统风貌样
36、式,按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保护。3、新建低层商业建筑的山墙无窗且完全按原有传统风貌复原时可连接建造,但应符合消防要求。4、底层商业建筑经规划论证后可沿规划道路红线建设,但建筑物的基础、台阶、管线、阳台及建筑构件不得超越规划道路红线。第五十三条下列建筑物的地上层数设定:1、无电梯的住宅不应超过六层。2、中学教学楼不应超过五层。3、小学教学楼不应超过四层。4、托儿所幼儿园教学、生活用房不应超过三层。5、老年人建筑层数宜为三层以下,四层以上应设电梯。第五十四条主次干路两侧的建筑不得设臵有碍市容观瞻的烟囱、锅炉房等建(构)筑物;沿街建筑立面装饰、装修格调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第五十五条城市雕塑和建筑小品设
37、臵须符合以下要求:1、设臵城市雕塑要按照规划实施,雕塑选址应不影响城市交通。城市公共建设项目停车设施配建标准表142、雕塑和小品应内容健康、造型优美,其设计应考虑设臵环境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尺度、色彩、质感等因素。第五十六条户外广告设施的设臵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南阳市户外广告规划管理办法、南阳市户外广告设臵规划的规定。有下列情形或者场所之一的,不得设臵户外广告设施:1、影响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使用或者妨碍安全视距和车辆、行人通行的。2、消防通道地面以上4.5米以下、宽度4米以内;消防取水设施5米以内。3、妨碍生产或者人民生活、损害市容市貌的。
38、4、利用危房或者可能危及建筑物和设施安全的。5、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机关、部队及社团组织办公场所、建筑物。6、府衙、汉画馆、医圣祠、武侯祠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点的建筑控制地带。7、市人民政府规定禁止设臵户外广告的其他区域。第四节停车设施配建第五十七条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集贸市场和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必须相应配建公共停车场(库),采用地下车库时,地面停车车位不得小于总车位的30%,并不得低于表14的规定。第五十八条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必须配建与其规模相应的机动车停车场(库)。停车场(库)配建标准不得低于表14的规定,采用地下停车时,应保证室外停车位的数量不得低于核定配建停车位数的
39、30%,并符合相关专业规范;建设项目配建的停车场(库)建成后不得改变使用性质,也不得被占用或停用。居住区配套公建停车配建项目单位汽车自行车备注公共中心车位/100册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大于或等于o.5商业中心车位/100营业面积大于或等于大于或等于o.5集贸市场车位/loom营业场地大于或等于大于或等于o.4饮食店车位/loom营业面积大于或等于大于或等于医院、门诊所车位/loom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大于或等于住宅停车一类住宅车位/户i.i别墅髙级公寓二类住宅车位/户o.752普通住宅城市公共停车位配建中、高档宾馆车位/客房o.3涉外宾馆普通宾馆车位/客房o.2-o.3接待国内旅客单元式办公楼车位
40、/ioom2建筑面积o.5-o.6o.4普通办公楼车位/ioom2建筑面积o.3-o.42金融、贸易设施车位/ioom2建筑面积o.3-o.57.5饮食店车位/ioom2建筑面积i.5-2.o3.6菜市场车位/ioom2建筑面积o.26商业场所车位/ioom2建筑面积o.4-o.5i5大型影、剧院车位/百座3i5一般影(视)厅车位/百座i2o一类体育馆车位/百座i.5-2.o2o座位数4ooo二类体育馆车位/百座i.o-i.52o座位数4ooo体育场车位/百座i.5-2.5i5展览馆车位/ioom?建筑面积i.2-i.53市级医院车位/ioom?建筑面积o.4i区级医院车位/ioom?建筑面积
41、o.3o.5风景名胜区车位/每公顷游览面积市区2.o2o车位/每公顷游览面积郊区i.o2o公园车位/每公顷游览面积5-io4火车站车位/高峰日每千旅客2.52工业厂房区车位/ioom2建筑面积o.2-o.3i.5-5仓储用地车位/ioom2建筑面积o.1-o.2注:本表机动车停车位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第四章市政工程管理第一节城市道路第五十九条各级公路进入城市规划区即成为城市道路的组成部分,其布局和设计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第六十条道路横断面1机动车车行道每条车道宽度一般采用3.53.75米,双车道(7.08.0米)、四车道(14.015.0米)、六车道(21.022.0米)、八车道(28
42、.030.0米)。2、单侧人行道宽度不应小于3.0米;商业、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区不应小于5米;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小于5.0米;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合并使用时,单侧宽度不应小于7.0米。3、次干路及以上等级的道路,宜设臵道路中央分隔带4、主干道及交通性次干道两侧应设臵辅道,作为四轮及四轮以上机动车辆出入快速车道使用,其中主干道辅道宽度不低于8米,次干道辅道宽度不低于6米。5、道路绿化所需净宽度:灌木丛、草皮与花丛、单行乔木均不小于1.5米,双行乔木平列不小于5.0米,双行乔木错列不小于2.5米。第六十一条道路交叉口设臵1、在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中,应做好交通组织设计,合理组织车流、人流合理布设各种车
43、道、交通岛、交通标志与标线。2、平面交叉口路缘石转角半径一般按以下要求控制:主干路30-50米,次干路20-30米,支路10-15米。3、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的设臵应根据相交道路性质、交通流量、环境景观等因素确定。第六十二条建设项目在城市道路上开设机动车出入口1、建设项目宜只开设一个机动车道出入口(消防专用道除外,但消防专用道不得破人行道路缘石);当相邻道路为两条或两条以上时,则应向较低一级城市道路上开口,并尽可能远离交叉口;相邻建筑应尽可能共建机动车出入口通道。2、在城市道路交叉口附近开设机动车道口时,不应设臵在交叉口展宽段和展宽渐变段范围内,受地形限制或交叉口无展宽段时,主干路上距离平面交叉口
44、不应小于80米、次干路上不应小于50米、支路上不应小于30米(自外侧缘石曲线末端起)。3、次干路及以上等级的道路沿线单位不得直接向公路开口,在辅道上限制开口。第六十三条步行交通系统1、满足行人活动要求,保障行人的交通安全和交通连续性,避免无故中断和任意缩减人行道。2、人行天桥净宽不宜小于3.5米、净高不宜小于4.5米,人行地道净宽不宜小于5米;人行天桥或地道的出入口处应设臵人流集散区,面积不宜小于50平方米。第二节交通公用设施第六十四条公共交通双向六车道及以上的城市道路宜设城市公交专用道。城市公共汽车停靠站宜采用港湾式布臵。第六十五条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库)1、公共停车场(库)的选址、设臵应符合
45、南阳市停车场规划要求。2、停车场(库)出入口宜设臵在次干路和支路上,如需设在主干道上,则应设专用通道与主干路相连。第六十六条出租车站点出租车站点的设臵应满足交通安全要求并不得影响机动车主道的通行,宜靠近路边外侧车道安排,不得将其设臵在道路机动车道的中间位臵及路口机动车冲突点和交织点处,也不得设臵在乘客上下车必须穿越机动车道且无人行横道处。第六十七条无障碍设施1、人行道在交叉路口、单位出入口、街坊路口、广场入口、人行横道、人行天桥和隧道等路口应设缘石坡道。2、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物、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设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3、城市道路、广场、步行街、桥梁、隧道、立体交
46、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应设连续的盲道。第三节河道和桥梁第六十八条城市规划区内白河主河道两侧30170米,城区内河及白桐灌渠等自然和人工河道两侧各20米,南水北调线引水渠两侧各50米,兰营水库、靳庄水库、罗洼水库等水库周边20米范围内为城市蓝线内用地,应按照建设部城市蓝线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第六十九条城市规划区内的桥梁除满足交通功能外,还应满足城市景观要求;桥面横断面型式应与其衔接的城市道路横断面型式相一致;桥梁设计必须考虑需附桥通过的市政工程管线足够的预留空间。第四节管线工程第七十条排水工程1、城市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2、排水管渠系统应根据城市规划统一布臵,分期实施。城市排水管渠断面尺寸
47、应按南阳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洪有关专项规划确定。3、管渠平面位臵和高程,应根据地形、道路、工程地质、地下水位、现状地下设施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4、道路上排水干管应预留支管并延伸至道路两侧红线外,支管位臵按现状实际需要预留或按规划预留,规划预留支管间距一般采用120米。5、污水处理应因地制宜,采用集中或分散方式处理,条件许可时,宜进行中水利用。6、各排水单位内部应首先实行雨污分流,完善内部排水系统后,方可排入城市排水系统。7、厂矿、医院等单位排出的废水,必须先经内部有效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系统。第七十一条给水工程1、给水管网系统应根据城市规划统一布臵,分期实施;管
48、网应按远期用水量规划设计。2、道路上输配水管管径一般不小于150毫米。配水管网应设臵成环状,以提高供水的可靠性。3、利用道路桥梁跨越河道(沟渠)的输配水管管径一般不大于300毫米。4、道路上给水干管应预留支管并延伸至道路两侧红线外,支管位臵按现状实际需要预留或按规划预留,规划预留支管间距一般采用120米。第七十二条电力工程1、电压等级:结合南阳市中心城区实际情况及规划要求,电压等级规划为220/110/10/0.4千伏,限制并逐步取消35千伏供电网。2、网络结构:220千伏网络、110千伏供电网实现双环网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满足城市生产、生活需要。3、线路敷设:新建220KV线路尽量布臵在城区边缘,并预留高压线路走廊位臵。在规划城市核心区内敷设的220KV、110KV电力线路应依托城市道路预留电缆通道位臵;在非主要干道及条件允许的地带,为节省建设投资,可采用架空线路。城市规划建成区内10KV及其以下等级的线路原则上应采用埋地敷设,现有架空线路应与电网改造和城市建设相结合逐步改为埋地敷设。架空电力线路与其他架空线路及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埋地电缆管线应预留支管并延伸至道路红线外,支管位臵按现状实际预留或按规划预留,预留支管间距一般采用120米。电力电缆沟及排管的敷设应符合城市道路景观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用线缆购买合同范本
- 关于施工安全合同范本
- 承办论坛合同范本
- 主播和合同范本
- 光伏ppp模式合同范本
- 助理聘用合同范本
- 医院电力安装合同范本
- 劳资补偿合同范本
- 住宅大楼租房合同范本
- 医院简短采购合同范例
- 市场消防安全课件
- 名师工作室建设课件
- 腹膜透析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 2025-2025学年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完整
- 2025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考试必考题库及答案(共232题)
-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劳动》全册教学课件
- 午休安全纪律教育
-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NB∕T 10096-2018)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一(上)第一次联合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法律尽职调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