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课放小鸟教案_第1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课放小鸟教案_第2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课放小鸟教案_第3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课放小鸟教案_第4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课放小鸟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课放小鸟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五课放小鸟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门字框”,复习巩固“冫”“宀”及有关字。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小鸟。重点难点1、读背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2、掌握学过的门字框的字。把字写美观。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准备生字新词卡片。有关投影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新词。学会生字的书写。一、看图导入课文学习。1.出示图一:图上画了谁和谁?小鸟在什么地方?小朋友喜欢小鸟吗?你从哪儿看出来

2、的?2.出示图二:小鸟到了什么地方?小朋友高兴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3.谈话设疑:这只小鸟是从哪儿来的?小朋友这么喜欢小鸟为什么又把它放了?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学习14课。4.板书课题:14 放小鸟。齐读课题。二、范读课文。听后简单回答上述问题。三、自读课文。1.要求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小小组朗读课文,标上小节记号。四、交流自读情况。1.逐节朗读课文,结合正音,把课文读通。长句子相机领读。2.读新词。3.读生字,连课文中的词语读。强调“定”是后鼻音;“闪”是翘舌音。4.熟认田字格中的生字。五、自学生字的笔顺,说说哪个字你写起来有困难。1.重点指导学

3、生提出的书写有困难的字。2.重点指导“非”“常”的笔顺。强调“定”中间的一小横。3.按“独体字”“左窄右宽”“左右各半”“上下各半”“上小下大”“上中下三部分”的次序描红。4.仿影、临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的意思,体验文中情感。2、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鸟。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的文意。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继续学习课文 板书:放小鸟2、老师已经把这个故事制成动画片,想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3、好看吗?想不想再看?你们想不想当文中的小朋友?可以跟着一起读。4、我发现不少小朋友就是文中的那位小朋友了,我们还可以做

4、文中的小鸟,小朋友们可以站起来,还可以离开座位,可以加上动作。二、读文赏析1、你们想像动画片里一样读课文吗?学生自由读课文。2、李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小朋友请争取机会吧。分自然段读课文,引导学生评价。3、学习第一自然段。(1)请一个小朋友来读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现在谁能用书上的一个词告诉大家:这是一只( )的小鸟?a、“可爱”,“非常可爱”指导读词语,突出“非常”。b、给“非常”找近义词。c、划出书上写小鸟非常可爱的句子,好好地朗读。学生朗读,师生评价,评价中渗透用“非常”说话。(教师从颜色、机灵的眼神加以点拨)(2)这只小鸟非常可爱。昨天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去画小鸟,现

5、在请取出在小组中用语言交流。(3)哪些小朋友愿意在班级给大家展示一下?愿意展示的小朋友把画贴在黑板上。(4)(老师选择一幅画贴在黑板正中)这真是只可爱的小鸟。谁能将小鸟的可爱读出来吗?一生读,其他生一起读。(5)老师一边说“于是我把它放进笼子里”一边画鸟笼。“我给它食吃,给它水喝,可它一动也不动,可把我急坏了”。(6)这是谁的小鸟?你不着急吗?请你来读。(7)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4、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1)师:突然,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什么是“焦急”你们知道吗?(非常着急)这两只鸟在焦急的说着什么呢?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自己能听到什么

6、,看到什么?(2)小朋友们听鸟叫。一只鸟,两只鸟。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随机放上大鸟的画)(3)这时候小鸟会说些什么?(4)大鸟会说些什么?(5)小朋友会想些什么?(6)听到小鸟焦急的叫声,我多心疼它们呀!齐读第三自然段。(7)我想请你们找你们的好朋友,组成三人小组,商量一下,谁当小鸟,谁当鸟妈妈,谁当小朋友,看哪个好朋友小组合作好,很快就能分配好角色,还能把刚才小朋友们想象的话都用上。(8)请12小组上台表演。5、学习第四自然段。(1)师边说“我打开笼子,小鸟飞向蓝天,飞向大自然”边取出小鸟,放飞小鸟。(2)小朋友,这时小鸟又会说些什么?小朋友还会说些什么?(3)多么美好的一幕呀,人和

7、动物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愿意读最后一节的小朋友一起捧好书,齐读。三、拓展延伸1、不但我们爱鸟,古今中外的许多诗人、音乐家也十分爱鸟,他们写了许多的诗,谱了许多的曲来赞美鸟。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会背会唱的小朋友一起来。教学内容:听赏玩具兵进行曲教学目标:积极大胆地参与玩具兵进行曲,并能为歌曲伴奏。听赏完歌曲后能体验无穷的.乐趣和美的享受。教学重点:能为歌曲伴奏,即兴表演。教学难点:能为歌曲伴奏,即兴表演。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教学过程:复习歌曲。齐唱玩具音乐会听赏新歌曲。师:玩具开音乐会,你就看过了,那玩具兵进行曲你又听过了吗?听完后,让学生汇报说说:你认为这首进行曲的气势怎样?你有什么感想?即

8、兴伴奏。师:下面我们边听进行曲,边为它进行伴奏,敲桌子,看谁敲得最好听?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一篇: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2章 第一节 生物的分类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生物的分类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生物分类的意义、生物分类概念及依据。 尝试对植物和动物根据其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生物的主要类群。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判断能力。 通过探究生物分类方法、分类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做一个小小分类学家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通过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增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环境

9、的意识,激发同学们保护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怀。 教学重点: 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探究并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通过观察与思考,总结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演示、分析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问题:谁的课桌最整齐?2、举例说明身边的分类现象;3、小试牛刀进行生物分类。在这里我给大家带来了9种熟悉的生物图片,请你为这些生物分类。我请一位同学来说说。学生积极思维,回答问题学生看图片,辨认生物。交流回答:植物、动物、真菌接下来我们来做个选择题。想进一步了解菜粉蝶的生长发育和行为,在

10、下列几种书,你会选择哪一种?学生:我选择蝴蝶。菜粉蝶是一种蝶类点拨:菜粉蝶是一种蝶类,也是一种昆虫,当然也是无脊椎动物、动物、生物。但是要找到它的详细资料,就应该选择蝴蝶。一、了解生物分类同学们刚才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无意中已经应用了生物分类的方法,在学习分类时,首先要明确几个相关的概念。请看课本:明确几个相关的概念。(请学生用笔勾画好)1、什么是生物分类?2、分类的依据是什么?3、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自主学习归纳: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2、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

11、结构等方面的特征3、分类的基本单位:种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对生物进行分类呢?让我们以一个小小的分类学家的身份,来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一些常见的生物进行分类吧。看来,前边的知识有点遗忘,现在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前边我们学习的有关知识,1、植物体有哪六大器官?2、所有的植物都有种子吗?点拨: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3、种子的外面都有果皮包被吗?4、所有植物都有根、茎、叶的分化吗?(点拨:假根不是真正的根,只起固定作用。)5、种子里面的子叶数一样吗?6、被子植物的叶脉都一样吗? 回忆、交流:1、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有种子种子植物,没有种子藻类植物、苔

12、藓植物、蕨类植物。3、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松种子外无果皮包被,属裸子植物。桃的种子外有果皮,属被子植物4、水绵等属藻类无根、茎、叶。葫芦藓、肾蕨属蕨类有茎、叶,假根5、不一样,一片子叶(单子叶植物),两片子叶(双子叶植物)。6、不一样,叶脉分为平行脉和网状脉二、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现在,咱们同学对植物的一些特征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就让老师带领大家进入安详宁静的植物王国,对一些常见植物进行分类吧。请观察课本所给植物,按表解进行分类。并完成讨论题,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讨论以下几个问题:讨论1:上诉图片中的植物分别属于A、B、C、D、E、F、G中的哪类植物? 讨论2:A、B 、C 、D 、

13、E 、F各类植物都属于同一分类等级吗? 讨论3:有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哪些类群? 讨论4:无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哪些类群?讨论5:你能否把上述植物按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起来?讨论6:通过上面的资料分析,你认为植物分类时考虑植物的哪些特征? 讨论1:A、单子叶植物玉米B、双子叶植物向日葵 C、裸子植物油松D、蕨类植物肾蕨 E、苔藓植物葫芦藓F、藻类植物水绵讨论2:不属于同一分类等级,A、B分别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它们的分类等级应该低于C、D、E、F四类植物。讨论3: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讨论4: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讨论5:

14、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讨论6:植物分类的依据是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例根、茎、叶、子叶、叶脉、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其中,花、果实、种子可作为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对分类进行尝试,侧重于分类技能的掌握,就知识而言可以说这节课既是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总结,也是本章后面知识的基础。我注意到在教参建议里,本节课设计是2课时,利用的是“生物分类”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分类的技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本节一方面采用查漏补缺的方式,引导学生温习植物类群的有关知识,为其进一步探究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在尝试分类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的一般方法

15、。从而不仅突破了重难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一,教师的有效提问与参与促进了学习。我在提问时,注意每一个提问的有效性,提问的阶梯性,指导学生沿着正确的讨论方向一步步独立的、顺利的完成任务;参与讨论过程中,除了帮助解决一些问题,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必要知识补充,还把一些思路、方法交给学生;在班级的课堂交流中,通过学生帮助,教师指导,实现了师生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分类活动如果是由一个人来完成,确实有难度,在合作讨论过程中,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交流中解决了很多问题,以提高了课堂效率。不足之处:课堂时间安排越显紧凑,教师引导时间和学生交流部分占用较多时间,课堂活跃度不够,在

16、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吸取经验教训,认清不足,扬长避短完善课堂。第二篇: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21章第2节 生物的进化教案 北师大版第2节 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 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 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 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导入】:原始生命是简单的。原始生命又是怎样发展为复杂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的? 通过生物进化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

17、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二、化石的概念贺形成过程 【教师活动】:知道学生看书并提问(1)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2)化石是如何形成的?生物化石的形成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所以被用来研究古代生物,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某种生物曾经在地球

18、上生活过。 三、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用心爱心专心 【学生活动】:观察化石图片并讨论(1)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得知原始地球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2)根据对化石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教师活动】:展示始祖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概述【学生总结】:始祖鸟的特征既像古代的爬行动物,又像现代的鸟类,说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用心爱心专心第三篇:八年级生物下册25.1 发酵技术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第一节 “发酵技术”一、 课标要求1、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2、 说明食品的腐

19、败的原因。3、 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二、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2、能力目标(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3)、通过制用沼气发酵装置,了解科学技术的关系。(4)、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 知识的应用价值。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三、 教学重点1、 活动

20、: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2、 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四、 教学难点1、 活动:制作沼气发酵装置。2、 工 业化的发酵产品。3、 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五、 课时安排 2课时六、 教学准备1、 生物技术成果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2、 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调味品、米酒等。3、 师生各自制一份酸奶。4、 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一份米酒。5、收集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味精、抗生素 、加酶洗衣粉等。课前 学生调查家中厨房里的调味品。 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引入新课 你们吃过面饱、酸奶吗?你们洗衣服时用过加酶洗衣粉吗?知道多莉绵的故事吗?通过多媒体或图片给学生展示。从而导

21、入本章课题生物技术。出示面包、酸奶、醋等准备好的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酵产品?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发酵技术。可见,了酵技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可不分,有极重要的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生活 体验。指导学生看教材114页,并勾画生物技术的概念。学生积极回答。甜面酱、豆腐乳。(一)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你们还记得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特点吗?你们家中厨房中有哪些发酵产品?你可能品尝过多种各有特色的酸奶,但你品尝过自制的酸奶吗?其实课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每一个小组的同学按照书中的操作步骤自制一份酸奶,今天老师和你们一样制作了一份酸奶,让我们一起

22、来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好吗?(品尝学生自制的酸奶时,教师要提示学生品尝前一定要仔细观察酸奶的色泽和形态,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品尝 )。通过展平台或每小组一名学生进行对自制酸奶进行展示,并对每小组的酸奶进行评比。 提问:(1)你们刚 才品尝的酸奶是什么味?(2)你们能否将刚才品尝的酸奶,制作的步骤讲给大家听呢?要求学生阅读教材115页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3)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4)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加入酸奶?(5)加入酸奶的作用是什么?(6)为什么酸奶和牛奶的口味、形态不同?(7)你能举出一种利用相同原理制用的食品或饲料吗?(教师要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给予肯定的指导)。教

23、师小结:酸奶的制作需要乳酸菌的参与,温度适宜,没有氧气条件,可以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所致。四川泡菜、青贮饲料等根据同样的发酵原理。回答:微生物种类多、代谢能力强、繁殖速度快,代谢方式多样。味精、酱油、豆豉、泡菜。学生品尝酸奶,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并让每小组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制作过程。学生回答:(1)酸奶呈酸味、微酸。(2)一是器具和原料的消毒,二是微生物接种,三是微生物的发酵。(学生一边回忆自制酸奶的操作,一边对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3)牛奶煮开可杀死牛奶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的微生物,避免酸奶腐败。(4)煮开的牛奶冷却后才能加入酸奶的原因是高温能杀死乳酸菌或减弱乳酸

24、菌的生活力。 (5)加入酸奶的作用是接种。(6)不同的学生描述会不同。但是大多数同学指出酸奶的口味有点酸,酸奶是因为在乳酸发酵的过程中,利用牛奶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等物质,牛奶与乳酸的物质不同,口味就不同。酸奶是固态,像豆腐。(7)泡菜、酸菜、青贮饲料。(二)酿一醇香浓郁的米酒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闻一闻,是什么?(同时拧开盖知道怎么酿成的吗? 课前几天已布置同学们回家 在家长的指导下制用的米酒,质量如何?让全班同学看一看你的劳动成果,行吗?(要加强学生的教育,不能饮酒,对同学们的身体影响很大)。 好的。我们来看看怎样才能酿出一醇香浓郁的米酒,请看教材116页活动:酿一瓶醇香浓郁的米酒。指导学

25、生总结归纳出方法步骤,让学生明白制作米酒的一般方法。提问(1):同学们品尝了酿制的米酒和基本操用方法,酒药里有哪些微生物?在酿酒中起什么作用?(2)酒药为什么要与米混合均匀?学生回答时要给予肯定与鼓励。(3)联系前面的知识回答,米饭表面的绒毛是什么? (4)如果酿酒的时间拖长,味道会发生什么变化? (5)同学在酿酒的过程中注意了哪些问题?归纳小结:酿酒时酒药与米饭充分混匀,酒药的质量要合格,发酵的温度要适宜,创造无氧的环境。曲霉、毛霉 酵母菌 淀粉葡萄糖酒精 30 无氧学生边看边,作吸气状。好香,有酒香味。学生相互交流着,我们能像制酸奶一样自己酿酒吗?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计论酿酒的方法步骤

26、。让每一个小组指定一名学生进行对对方的米酒进行评价。回答:(1)酒药中有曲霉、毛霉、酵母菌等微生物。可用米饭作为原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2)酒药与米饭混合均匀的目的是使酒药生物更充分地利用米酒作为原料,加快发酵的速度。(3)米饭表面的绒毛是霉菌的菌丝。(4)如果酿酒的时间拖长,有更多的糖被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所以米酒的甜度会减少,酒味变浓 。(5)注意酒药的质量和米饭充分均匀混合,温度不能太高,适宜的温度,米饭要煮熟煮透等。三建议活动:选做一种调味的发酵酱指导学生看教材117页建议活动:选做一种调味的发酵酱,讨论发酵酱的一般过程有哪些 ? 制作发酵酱和制豆豉时,需要微生物的参与吗?制曲过程

27、中为什么要将原料蒸熟? 在制内过程中却需要适量的食盐水,其目的是为什么?归纳小结:制作面酱的原料是面粉,需要米曲霉素进行发酵;制作黄豆酱的原料是面粉和黄豆,主要需要米曲发酵;制作豆豉的原料是黄豆,主要需要米曲霉、毛霉、黑根霉等进行发酵。 回答:原料处理,制曲,发酵制酱、晒酱。都需要微生物的参与,发酵微生物的参与,发酵微生物来自空气。制曲过程中将原料煮熟更容易被微生物利用。主要是抑制腐败微生物的活动,使产品咸味更适口。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 分析某农业村的结的结构示意图 利用媒体:“某生态农业村的结构示意图”,请同学们分析该农业村是怎样处理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杆的?(教材第102

28、页某生态农业村结构示意图)。提问:生态农业村的做法有什么优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讨论和发言)。 你们知道沼气是怎样产生的吗?那在什么样的条件和设备中才能产生沼气,我们一起来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学生回答;将生活垃圾、粪便、秸杆进行沼气发酵;农作物的秸杆没有焚烧,是经过发酵产生沼气,作能源利用了,这样不会污染环境,还提高了经济效益。回答:利用了农作物秸杆中的能量,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主生沼气,杀灭粪便中的病菌,减少燃烧秸杆对环境的污染,减少粪便传播疾病的机会,提高了阳光利用率和农作物中生物能量的转化率。回答: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准备实验装。 二 制作发酵装置 三工业化的发酵产品课前准备好制作的沼气发

29、酵简单装置的器具和发酵原料。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地阅读教材120页“制作沼气发酵装置”的内容,教师要及时 讲解,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小组活动:注意公工协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发酵一段时间,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因为课堂时间短,让学生课外观察)。 提问1:在沼气的发酵过程中,池塘污泥的作用是什么/ 2在沼气的发酵过程中,植物秸杆和猪粪的作用又是什么?3、在制作装置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用橡皮塞塞A和B的瓶口?4、你能预测实验装置中发生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表明沼气发酵的过程开始了。5、发酵一段时间后,应从哪个部位采用哪种措施检验是否有沼气的产生呢?同学们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了沼气发酵装置,并对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30、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发表的意见很好 ,那么沼气发酵的原理是什么呢?沼气发酵有何作用呢?你认为沼气发酵在生态农业中有何重要的意义?归纳小结:(1)沼气发酵的原理:杆及人畜粪便等在厌氧的条件下,温度保持在25需要甲烷细菌的参与,经过发酵产生了甲烷,可以燃烧、照明等,沼气渣可以作饲料、鱼料及畜禽饲料。(2)利用沼气发酵能够更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酸奶、沼气、米酒等是传统的发酵技术,还有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如在生活中运用的味精、加酶洗衣粉等是工业化的产品。指导学生看书,书中介绍了哪些工业化的发酵产品,生产方式及用途是什么?讲解:

31、国科学家巴斯德揭示了微生物在发酵中的作用,使发酵技术有了理论基 础后人们开始利用微生物工厂生产各种产品,从而构成了生物技术产业。这些工业化的产品早已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们想一想,它们用在哪些方面呢?认识发酵装置的器具及其作用(有学生看见发酵原料有恶心感,但教师的鼓励下,能顺利进行下面的实验。制作沼气的步骤:一是将猪粪70克,粉碎的植物秸杆20克,池塘污泥50克,清水350毫升,混匀放入在A瓶中。在B瓶中装入少量的清水,水面封住玻璃管口。二是照教科书中的装置图进行制作装置。三是用凡士林涂抹接口处。四是把整个装置放置在25上条件下,将止水夹挟紧进行发酵。1、沼气的发酵主要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

32、池塘污泥中含有沼气发酵所需要的厌氧微生物,尢其是产甲烷的细菌。2、植物秸杆为微生物提供含碳的有机物,猪粪为微生物提供氮、磷等养料。3、因为产生沼气的甲烷菌是厌氧微生物,要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产生沼气,所以要将瓶口塞紧。4、学生观察。5、将教材装置2处的止水夹打开,使气体自尖嘴玻璃管口徐徐流出,以燃烧排出的气体如果看到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就说明有沼气产生。学生看书后回答:(1)有抗生素,能够治疗许多疾病;(2)氨基酸,广泛运用于医药、食品、饲料等;(3)甜味剂,广泛用于饲料、果冻等;(4)食用有机酸,广泛用于饲料、糖果等;(5)酶制剂,广泛运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以上这些工业化产品均是微生物发

33、酵产品。回答:略四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作用 要求学生课前进行调查,同学们做得怎样呢?请各小组一名学生进行汇报调查结果。 微生物发酵技术产品应用于生活的有哪些呢?如果没有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将给我们的 生活带来哪些不便? 小组代表分别介绍调查的内容和结果。用于食品和食品加工业等。食品单一,味道不好,没有鲜味; 影响疾病的治疗等。七、 板书设计 第25章 生物技术 第一节发酵技术一、 身边的发酵技术(一) 发酵食品1、 认识发酵食品。2、 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3、 酿一瓶醇香浓郁的米酒。4、 制作发酵酱。(二)、沼气发酵1、制作沼气发酵装置。2、沼气发酵的原理。3、沼气发酵的应用。4、沼气

34、发酵的优点。二、发酵工业产品。主要有抗生素,氨基酸、甜味剂、食用有机酸。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目标】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题重点与难点】课题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基础知识】(一)果酒制作的原理知识要点:1. 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2.发酵需要的适宜条件;3.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教学建议:教师在介绍传统发酵酿酒时,首先应让学生了解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理解发酵需要一定的条件,然后再介绍传统发酵方法,分析传统发酵技术中所使用的酵母

35、菌的来源。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发酵过程中,怎样才能保证发酵液不受污染、如何控制好温度。(二)果醋制作的原理知识要点:1.酒变醋的原理;2.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3.制醋所利用的醋酸菌的来源。 教学建议: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由酒变醋的原理以及在制醋过程中醋酸菌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制醋的流程、醋酸菌的生活特点、醋酸菌在自然界的分布以及使果酒变为果醋的方法等基础知识。(三)、实验案例 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建议将实验安排在秋季的9月或10月进行。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实验,有如下优点:(1)正值收获季节,葡萄的价格便

36、宜,品种多样;(2)此时葡萄上的酵母菌数量多且生活力强,发酵酿酒的效果好;(3)温度适宜,发酵现象非常明显。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2. 取葡萄500 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3. 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4. 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发酵瓶中(装置参见教材图1-4b),或将葡萄打成浆后,用洁净的纱布过滤至发酵瓶中,盖好瓶盖。如果没有合适的发酵装置,可以用500 mL的塑料瓶替代,但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2/3。

37、5. 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6. 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如果使用简易的发酵装置,如瓶子(最好选用塑料瓶),每天要拧松瓶盖24次,进行排气。7. 10 d以后,可以开始进行取样检验工作。例如,可以检验酒味、酒精的含量、进行酵母菌的镜检等工作。8. 当果酒制成以后,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至3035 的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如果找不到醋酸菌菌种或醋曲,可尝试自然接种,但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没有充气装置,可以将瓶盖打开,在瓶口盖上纱布,以减少空气中尘土等的污染。(四)、课题成果评价(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取样,

38、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课本问题答案和提示】(一)旁栏思考题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例如,

39、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二)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

40、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课题2 豆腐乳的制作【导学诱思】1经过微生物的发酵,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 和 ,脂肪被分解成 和 ,因而更利于消化吸收。思考:(1)豆腐变为腐乳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有机物种类有何变化? (2)腐乳的主要成份是什么?你所吃的食物主要成份相同吗?试举几例。2腐

41、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如 、 、 、 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它是一种丝状 ,常见于 、 、 、 上。思考:毛霉与豆腐之间什么关系?毛霉的代谢类型是什么?3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 条件下,将优良 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4长满毛霉的豆腐块要逐层加盐,随层数的加高加盐量要 ,接近瓶品表面的盐要铺的厚一些,为什么?5腐乳装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该过程灭菌的原理是什么?【疑难点拨】1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盐在该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盐能抑制多种微生物的生长。2配制卤汤时,

42、一般将酒精含量控制在12%左右,过高过低都不行,为什么? 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导学诱思】1发酵是指 。根据发酵过程对氧的需求情况可分为 发酵和 发酵。2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方面的应用?提示:以菌治虫,以菌治病,以菌治草(微生物治草剂),以菌当蔬菜,以菌产沼气等。3乳酸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 、 、 、 内都有分布。常见的乳酸菌有 和 两种,其中 常用于生产酸奶。4亚硝酸盐为 ,易溶于

43、,在食品生产中用作 。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当人体摄入硝酸盐总量达 g时,会引起中毒;在特定的条件下,如 、 和 的作用下,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亚硝胺对动物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5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 。 【疑难点拨】1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 ?你认为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答: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菌繁殖。2什么是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抗逆性休眠体,称为芽孢。由于每一细胞仅形成一个芽孢,故它无繁殖功能。芽孢有极强的抗热、抗幅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等的能力。

44、如肉毒梭菌在100沸水中,要经过5.09.5小时才被杀死,至121时,平均也要经10分钟才能杀死;芽孢的抗紫外线的能力,一般要比其营养细胞强一倍;芽孢的抗辐射能力要比大肠杆菌的营养细胞强36倍。芽孢的休眠能力也是十分惊人的,在休眠期间,不能检查出任何代谢活力,因此也称隐生态。一般的芽孢在普通的条件下可保存几年到几十年的生活力。制作泡菜的原理是利用 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 ,泡菜坛里创设无氧环境的方法是 。解析:各种发酵食品呈酸性大多是因为乳酸菌发酵生成了乳酸所致,制泡菜的原理也是如此。乳酸菌的发酵要在 温度适宜、没有氧气的条件下,所以,泡菜坛除了要加盖外,还要在坛口用一圈水来封口,以确保隔绝空气

45、,起到密封的效果。答案:乳酸菌,乳酸,泡菜坛加盖用水封口确保隔绝空气。点评:此题注重考查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第四篇: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2章第3节第二课时教案第22章 物种的多样性 第3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2、3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特征。2、认识这些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认识不同类群常见的动物。 技能目标:1、绘制概念图2、运用概念图比较不同类群的无脊椎动物的结构及特征。 情感目标:通过对不同动物类群与人类关系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生物科学观,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

46、学生阅读使学生认识无脊椎动物的不同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常见的动物。2、通过学生讨论,独自或小组的方式绘制不同类群的概念图。三、教学重点1、认识不同类群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特征。2、认识这些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认识不同类群常见的动物。四、教学难点1、不同动物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特征2、不同动物概念图的绘制。五、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所学知识,引入新课。(1)、无脊椎动物的特点是什么?那么无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按照从低等到高等依次可分为哪些类群呢?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椎骨;依次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类群。2、教授新课(1)、环

47、节动物环节动物有什么特征?为什么叫环节动物?常见的有哪些?与我们人类有怎样的关系?特征:身体呈蠕虫状,细长而柔软,分成许多体节,大多为蠕虫爬行。 原因:身体分成许多体节。常见的有:蚯蚓、沙蚕、蚂蝗等。关系:蚯蚓:疏松土壤、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生态环境中物质循环;蚯蚓体内蛋白质的含量高达干重的70%,可用来饲养家禽、家畜;可加工成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发展水产养殖业,因此,养蚯蚓是一条致富之路。教材中的小资料中有介绍,请阅读。 此外,沙蚕可以作为鱼类的饵料,蚂蝗可以做药等 (2)、软体动物请举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软体动物有哪些? 有什么特征?为什么叫着软体动物?常见的有:贝壳

48、、蜗牛、乌贼、鱿鱼、章鱼、鲍鱼等 特征: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身体表面有贝壳(或者具有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 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许多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可使用;有些可作为鱼类的饵料;蚌、淡水螺还可作家禽、家畜的饲料等;此外、船蛆能破坏海港建筑等。在我国沿海,贝类的养殖已成为海洋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海产珍珠在世界都是有名的(人工养殖的帆蚌、珍珠贝等)。 (3)、节肢动物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昆虫,如:蝗虫、蜜蜂、蝴蝶、螃蟹等的身体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A、昆虫的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有保护作用和防止体内水分过分蒸发的作用;昆虫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6条腿),一般

49、有两对翅,有的有一对翅(蚊、蝇),有的没有翅(跳蚤)。体节伸屈自如,每个体节都有附肢,运动灵活而有力;昆虫有发达的脑、灵敏的感觉器官和独特的呼吸器官等。比如:1、蝗虫的后足长大、粗壮,适合跳跃;前足和中足比较弱小,只能适合爬行。2、蝗虫有两对翅膀,外面一对狭长较厚,里面一对薄而宽大;蝴蝶的两对翅膀,宽大、较厚、有花纹和粉末状的物质;蜜蜂只有一对翅膀,很薄、透明;金龟子的翅膀外面有很厚的翅鞘,里面的一队翅膀很薄、宽大,能飞行。 B、昆虫不同形态的足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是分节的。 C、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于人类也有的有害于人类。例如,1、海洋中的许多

50、小型的节肢动物或大型的节肢动物的幼体和成体,是鱼类的天然食物;一些昆虫如蜜蜂能传播花粉,大大促进植物的发展。2、但蚊、蝇等能传播疾病;一些也危害植物:稻飞虱。 (4)、棘皮动物棘皮动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海星、海参和海胆在形态上有什么不同?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回答:棘皮动物都生活在海洋中。海星的身体扁平呈五角星形,海参呈蠕虫状,海胆呈球状;海星喜欢吃贝类,危害贝类的养殖,海胆喜欢吃海藻,危害藻类的养殖。此外,海参以海底的微小生物和有机物为食。海参还有一个逃生的绝招,当海参受到强烈的刺激时,能把大部分内脏从肛门排出转移敌害的视线,他趁机逃生,过一段时间又能长出内脏来。常见的棘皮动物有哪些?为什么叫棘

51、皮动物呢?回答:有海星、海胆、海参等,因他们身体表面长有肉刺而的名。棘皮动物与人类有何关系?回答:棘皮动物既对人类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如海星、海胆对海产养殖业有害,但海参是美味佳肴,可食用或药用,有很高的人工养殖价值。三、小结及作业活动:讨论无脊椎动物和人类的关系1、 以上我们学习了无脊椎动物的各个类群,这些无脊椎动物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2、 举例说明人类与无脊椎动物的关系?引导:关于人类与无脊椎动物的关系,下来大家还可以搜集一些资料,写一篇短文无脊椎动物的公与过回答:1、可以说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紧密,既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2、 首先他们都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

52、,尤其是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的最大家族。从他们对人类有益的一面来看,有些原生动物能起到进化污水的作用,有的可以食用,有的能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的能为植物传花受粉。第五篇:八年级生物下册第16章生物技术教案第16章 生物技术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 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的应用。(3)举例说出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养成查阅资料和汇总信息的好习惯,体验个人总结的愉悦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通过本节的教学,能正确理解和对待现代生物技术产物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二、课时安排 2课时三、教学重点(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的应用。(3)举例说出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四、教学难点(1)举例说明发酵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