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变迁与特色_第1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变迁与特色_第2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变迁与特色_第3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变迁与特色_第4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变迁与特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变迁与特色摘要: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较西方国家来说起步较晚,最初是为了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具有很多的局限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越来越意识到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必要性,我国会计准则的改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程度经历了几次变迁,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同时又保留了自己的特色,体现了我国经济制度的特点。对于推动我国会计准则高质量发展应该有更多的建议和意见来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度体系,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打下坚实的财务基础,提供理论和制度体系的保障。关键词:会计准则 中国特色 变迁趋势我国是实行会计制度与准则并行的国家,会计规范体系一直以

2、来就分为三个层次: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由于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将取代会计制度,会计制度这一规范层次只能成为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制度。我国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从建国以来到20 世纪90 年代初一直执行的会计制度的扬弃,并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国际经济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便于外国资本进入我国,同时也便于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必然要求我国在会计上向国际靠拢。会计准则有其产生、发展变迁的必然性。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准则的制定与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在由计划经济向适应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一大的

3、经济制度背景下,我国的会计标准完成了由适应计划经济需求向市场经济需求的过渡。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既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成功经验,又深入考虑中国国情,探索出了一条基于转型国家的会计国际化的道路。一、会计准则和体系西方国家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对会计准则进行阐述的,从狭义上讲,会计准则是对会计行动的指南,是会计行为的基础,为会计实务奠定了方向和依据。从广义上讲,会计准则是从会计理论到会计方法和程序的一种指导方针。会计原理一书,将广义的会计准则定义为:“公认会计原则这个术语具有一种会计指导方针的广泛涵义,从最基本的观念、准则直到详细的方法和程序。它包括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每一方面的原则。”我国对会计

4、准则进行了定义:会计准则可以理解为会计实务在理论上的概括,往往被表述为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或指南,是判别会计工作优劣的准绳。会计准则既涉及会计理论和方法,又影响会计实务和操作,在整个会计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会计准则就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核算程序做出规定,为各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提供规范一美国会计准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其准则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成长过程,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会计准则一直就是作为会计规范来进行研究的。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作为实践的规范,它当然来自实践又高于实践。借助于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的规律性就能提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来认识。因此,企业会计准

5、则,既要体现我国的有关方针政策,又要接受会计理论的指导。从上述专家学者对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会计准则是关于会计活动或会计行为的规则,这些规则涉及到会计确认、记录、计量及报告行为,其实质上是对各种会计关系的制度化或规则化。二、会计准则的变迁历程变迁背景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过渡的过程中, 会计准则在保持其相对稳定的同时进行了一些变更和改进, 这也构成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新制度经济学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经济体制改革理解为一种渐进的制度变迁。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有计划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的

6、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运行方式、组织结构、产权结构等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使规范性的公司日益增多,公司规模日益扩大。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公司的管理经验越加丰富,管理理念越加新颖,企业管理逐渐过渡到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的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财政部门作为会计规范的制定者,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和会计实务的探索,并在总结我国几十年来会计工作经验,认真分析我国会计环境,充分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会计规范的基础上,为了配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规范企业的会计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

7、期以来,陆续根据现实经济情况的变化对会计准则进行修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我国会计与国际接轨,适应了当今经济全球化、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形式需要,较好的满足了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规范化的要求。作为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主要参与国之一,如何在会计准则制定中争取主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此形势下,研究会计准则的历史变迁,发现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特点、规律,找出其存在的不足,可为我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议。2.变迁的几个阶段可以说,会计准则变迁是会计准则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会计准则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效率更高的会计准则对另一种会计准则的替代过程,即更有效会计准则的产生过程。从深层

8、上讲,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会计准则变迁就是各相关利益主体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一1992年,会计准则的探索阶段;第二阶段1992一1998年,会计准则的逐步建立阶段;第三阶段1999一2005年,会计准则的全面发展阶段;第四阶段2006至今,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阶段。会计准则的探索阶段(1978年一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以前)十年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严重失调;经济效益大大降低,国家财政发生赤字”。1969一1972年国家提出的以下放权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而这种“

9、盲目下放,加剧了生产经营管理的混乱状况;实行财政收支、物资分配和基本建设投资的大包干,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简化税收、信贷和劳动工资制度,削弱了经济杠杆作用。”这一阶段,首先恢复了十年动乱期间遭受严重破坏的会计制度,并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如财政部1980年修订了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1981年先后制定发布了国营供销企业会计制度、国营施工企业会计制度和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为适应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推动股份制试点工作的健康发展,促进现代企业改革的进程,外开放吸引外资,推动股份制试点工作的健康发展,促进现代企业改革的进程,1985年和1992年分别制定发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制试点企

10、业会计制度。1985年颁布会计法填补了我国经济法制建设中的空白,在构建会计法律体系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这一阶段的会计准则变迁,是以苏式会计模板的计划经济会计模式,尚未从根本上触及计划经济模式的会计制度,但已经为后续的会计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会计准则的逐步建立阶段(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颁布至20世纪末)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面临着经济未来发展是继续走计划经济道路还是继续搞市场经济的关键时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中国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这对我国会计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以计划经济模式为特征的会计制度

11、的弊端日益凸现。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发生根本性变迁。第1号企业会计准则属于基本会计准则,它为具体准则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框架。该准则规定适用于中国境内所有的企业,从而打通了不同行业与所有制企业会计规则的人为界限。随后,突破传统会计制度制定模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各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同特点及不同的管理要求,将国民经济各部门划分为若干个行业,分别制定了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等13个全国统一的行业会计制度,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财政部1993年7月1日又组织实施13个行业会计制度和10个行业会计制度,同时废止了原有的40多

12、个行业会计准则。此后为真正实行会计准则,财政部会计司相继出台了: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债务重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交易、或有事项等16项具体会计准则。这一阶段会计准则变迁的特点是,一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制度的模式,在诸多方面借鉴了国际惯例,对会计准则进行全面改革,开创了国内企业实行适合商品经济会计需要的会计制度的“先河”。通过这一阶段的会计改革,在保留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采纳国际会计惯例,形成制度与准则并存的格局,会计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迁,同时实现了会计核算模式的根本转变,完成了从由计划经济模式到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型,初步实现

13、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会计准则的全面发展阶段(1999一2005)这一时期国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期间,还经历了我国加入WTO这一历史性事件。WTO正在从国际贸易规则发展成一套国际竞争规则,这对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和价值观念的改变都产生重大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迫使我国会计准则尽快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2000年末,财政部在充分酝酿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行业会计核算制度,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和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开始施行。2001年制定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于2002年开始实施。同时,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2005年颁布执行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这样,会计体系的

14、13个行业会计制度转变为现在的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三个制度,基本涵盖了全国各类企业。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随着国际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会计准则的修订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适应了我国经济国际化的需要,迎合了这一阶段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会计准则得到全面发展、变迁过程中呈现国际化的趋势。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阶段(2006年至今)2006年底我国经济平稳过渡期结束,我国市场全面开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迫切要求建立满足市场化、国际化要求的会计准则体系,提升会计准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全面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深入的对

15、外开放需要,在多年研究和准则制定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财政部于2006年在原来17项会计准则修订的基础上,制定20余项新准则,建立起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充分协调、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本次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比以往更强调对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而不是仅仅关注企业损益情况。这将对我国大部分企业增长理念的变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至此,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架及其主要内容已基本确定,在框架结构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但鉴于国有企业等现实情况,我国会计准则还无法与国际会计准则完全保持一致,

16、不是“等同”而只能是“趋同”。这一阶段会计准则变迁的特点是,以国际化方向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方向,从“形式上实现与国际趋同”,在趋同中既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又考虑我国客观环境特点,试图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充分协调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三、会计准则的变迁趋势1. 在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情况下保持中国特色。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一种国际之间的制度变迁。会计准则国际化可以降低我国企业到境外资本市场融资的成本, 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某种程度上说,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会计准则国

17、际化背后是各国的利益之争, 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利用会计准则国际化推行本国会计准则, 以获取更多的国家利益, 而发展中国家却要承担大部分国际化成本。如果我们不顾一切地附和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我国在这样一个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由于市场的不成熟和监管体制的不健全, 加之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 可能要为之付出极高的改革成本和承担较大的风险。但是拥有和保持“中国特色”不等同于保护落后, 对于那些国际通用的、先进的会计方法和惯例, 我们则要坚决予以吸收与借鉴。因此, 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我国会计准则的变迁必然受到该时期的制度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 在积极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同时应尽可能地保持“中国特色”,

18、在国际协调中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意志 , 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利益。2. 诱致型变迁方式与强制型变迁方式并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 国有企业运行效率不断提高, 资本市场逐渐壮大, 金融机构、投资者、企业管理当局等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将会逐渐加强。此外, 非公有制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而其利益与国家利益并不完全一致。所有以上变化将会使社会各界关注会计准则产生的经济后果, 会计准则变迁过程中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增大, 将使会计准则更多地体现微观经济主体的偏好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此外, 由于诱致型变迁方式具有经济性、自发性和博弈性等特征,

19、能够弥补强制型变迁方式的不足, 因此将来我国会计准则应该是诱致型变迁方式和强制型变迁方式并存, 二者相互补充, 使会计准则这一规范经济活动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四、我国新会计准则的特色一国的会计准则在结构、体系和规范的内容及方法上是否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是影响会计国际需求的主要因素。其中建立与国际惯例相同的会计确认标准、计量记录方法和报告体系等,也能促进所供会计信息满足国际经贸往来和国际资本市场等的需要。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在关键环节和重要方面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的实质性趋同,但是与国际趋同并非完全等同。鉴于我国法律、社会经济、政治等环境与其他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新版会计准则体系在坚持

20、原则立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在以下四个方面仍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一是仍采用基本准则的形式作为指导会计实务的行为规范。从国际会计惯例上看,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财务报告准则)都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独立于会计准则予以发布。我国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已经部分地充当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角色,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准则体系仍采用了基本准则的形式,作为我们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所依据的基本会计规范。一方面它是“准则的准则”,另一方面当出现新的业务而具体准则暂未涵盖时,应当按照基本准则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二是对公允价值的引入采取了适度、谨慎的态度。我国新版会计准

21、则体系的重大突破之一就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其目的是使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并且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更加有用。但是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新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严格规范了运用公允价值的前提条件,即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三是在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问题上,我国新准则并未顾及IAS36关于“资产减值可以转回”的规定,而是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已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17条)。此前我国相关会计准则允许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规定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利润操纵空间。这是根据我国的现实

22、国情不得已而为之的重大变革。四是在关联方的认定及其交易的披露范围方面,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会计准则在关联方的认定标准问题上均遵循了国际会计准则的指导思想,即以“控制”和“影响”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关联关系的标准。而且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原有规定,如果双方之间没有投资关系,则不视为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可以被豁免。新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则取消了包括这个豁免权在内的原有四种可以豁免披露关联方交易的情况,如“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不能仅仅因为同受国家控制而成为关联方”这一豁免规定等。理论而言,判断关联关系是否存在,应视其关系的实质,而不仅仅是法律形式。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仍占相当比例,这些企业之间事实上存在着关联交易,其性质不同于西方,取消该豁免条款在我国不具有可操作性。所以新准则规定,对国有企业之间关联方关系的确定延续目前的规定,即仅仅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关联方关系的企业,不构成关联方,国有企业之间只有当存在投资纽带或者其他实质性控制关系时才认定为存在关联方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