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文本解读_第1页
《陈太丘与友期》文本解读_第2页
《陈太丘与友期》文本解读_第3页
《陈太丘与友期》文本解读_第4页
《陈太丘与友期》文本解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溯源导读法解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一课,短小精悍而又意味深长。字面上关于内容的理解没什么障碍。但因为沪教版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上建议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陈元方这个小孩的性格和品质,很多时候课堂上学生意见,会分成两个阵营。大多数学生在教师一定的导向下得出结论:故事告诫人们做人要诚信守信,以礼待人,赞扬了陈元方勇于直言、敢于批评、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但也有少部分学生会觉得,“友人惭,下车引之”,当友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元方却“入门不顾”,说明他这个小孩对人斤斤计较、不够宽容,不够大 度。因此,教师完全有必要通过溯源导读法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一、初步感知文本,“看山是山,看水是

2、水”。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大意: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正午过了太丘的朋友没来,陈太丘不再等候便离开了,陈太丘走后,(友人)他才来。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游戏。客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朋友便发怒骂道:“这简直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

3、走了。”元方答道:“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正午时你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元方却头也不回 地进了家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从这段文字中的陈元方和友人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两人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2你觉得故事编写者对这两个人各持什么态度,分别是赞扬还是批评?二、运用溯源导读法学习课文,查阅语段出处、编撰者情况与时代背景、当时社会文 化特征,“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1.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学士,如鲍照等编写的,史书说“招1聚文学之

4、士,远近必至”,鲁迅先生说:“宋书言义庆才词不多,而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则诸书或成于众手,亦未可知也。”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起主导作用的当然还是刘 义庆本人。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十分被看重。他 15 岁一路平步青云,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的典籍,为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良好的基础,38 岁开始编撰世说新语,与当时的文人、僧人往来频繁。于 41 岁病逝于京师。他“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又熟悉两晋士大夫的言行,参阅了有关论述,加上手下才学之士的帮助,终于编出了中国文学 史上第一部轶事笔记小说世说新语,称得上是

5、文人政治家。他一生虽历任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扬,最重要的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这体现了他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品性。可惜的是,世说新语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年仅 41 岁,宋 文帝哀痛不已,赐其谥号为“康王”。2.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汉末至魏晋,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社会动荡不安,政局变幻不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魏晋名士既要全身远祸,又要填补心灵上的空虚,缓

6、解精神上的痛苦,便转而清谈、饮酒、服药、隐逸,这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尚 名士风度,也称魏晋风度。3.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由长短不一的一千多则小故事组成,有的数行,有的仅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它内容极其丰富,用鲁迅的话来说,它是“一部名士底教科书”;按照冯友兰的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构成真风流有四个条件: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 标准来衡量的。4.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钱谷融先生特别推崇的一本书就是世说新语 。他这样评价道:“世说新语里所记

7、载的谈吐,那种清亮英发之音,那种抑扬顿挫之致,再加之以手里麈拂的挥飞,简直如同欣赏一出美妙的诗剧,怎不给人以飘逸之感,怎不令人悠然神往 呢?”在他看来,人生“只要有好茶,有世说新语和陶渊明的诗就足矣。”5.世说新语上卷中的“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四门,正是孔门2四科(见论语先进),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论佛以及蔑视礼教的内容,可见其思想倾向并不那么单纯。世说新语36 门中,很多都是正面的褒扬。只是有的褒扬之意比较明显,如容止、自新、贤媛;有的看似有贬意(如任诞、简傲、俭啬、忿狷、溺惑),但也不尽是贬责;有的是贬责,如“谗险”中的四条,以及“汰侈”中

8、的一些条目;也有许多条目只是写某种真情的流露,并无所谓褒贬,既是真情的流露,也就是一种风流的表现,所以编撰者津津有味地加以叙述。总之,编撰者只是将那些饶有兴趣的、可资谈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采集来汇编成书,态度倒是比较客观宽容的。6.世说新语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其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的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有的运用富于个性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态,虽然没有虚构, 但一定有所提炼。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

9、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又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明代的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 瑰奇”(中国小说史略)。7.在世说新语里,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至少有八条,分布在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规箴夙慧六门。这八条记录,除了德行之十的内容为空泛评价的 话以外,其余的七条,都是七个精彩的瞬间,记载了陈元方和他的家人们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0、“德行”篇的记录: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 失雍熙之轨焉。(大意:华歆对待子弟很严肃,虽然是在家里,礼仪也像在朝廷上那样庄敬严肃。陈元方兄弟却是尽量实行和睦友爱的办法。但是两个家庭内部,都没有失掉和睦安乐的治家准 则。)这一篇对于陈元方没有明显的褒扬。而“政事”篇中对于陈元方的赞赏比较明显: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3“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 周旋动静,万里

11、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大意: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 公。)这个语段中的陈元方年仅十一岁,却应答从容、有理有据、机智聪明,既很好地维护了父亲形象,又没有伤害对方尊严,表现出了一种政治家的睿智,因此被编入“政事”篇,体 现了编撰者对他的褒扬赞赏。8.陈元方的父亲陈太丘,就是陈寔,因曾任太丘长,所以称

12、陈太丘。他是东汉后期以操守严正著称的人,不论在朝在野都有极高威望。由于处事公正,老百姓甚至说:“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他的生平事迹见后汉书苟韩钟陈列传。这则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中的每一则故事都没有标题,课文标题是编者按照古代诗文以第一句为标题的惯例所加)记叙他任太丘长时的一个故事,从一个侧面表现他依约行事、遵守时间的作风。 关于陈寔治家的故事,世说新语在“德行”六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 东行。”(大意:陈太丘(陈寔)去拜访荀淑,因为

13、家里穷,雇不起仆人,就让大儿子元方赶着车,二儿子季方手持节杖在后面跟着,孙子长文年岁还小,也坐在车里。到了荀淑那里,荀淑让三儿子叔慈到门口迎接,六儿子慈明敬酒,其余六个儿子上菜,孙子文若还小,就坐在爷爷膝前。当时太史就向皇帝上奏说:“有才德之士向东出行,这是上应天象之吉兆。”这个语段中,陈家的四个人和荀家的九个人都有重名于世,他们凑在一起连星相都要变化,突出他们的重要性。而陈寔官位不小却为官清廉,出行时让他的孩子们驾车跟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他的“德行”由此可见一斑,这样的家庭教育,培养出“方正”的孩子陈 元方就不足为奇了。成语“梁上君子”出自后汉书陈寔自传,比喻小偷,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的

14、人。(陈)寔在乡间,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4“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 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大意:陈寔在家乡间,秉心公正为人表率,若有争论是非,就到他那里求个公正判断,他一定据理详细说明对错,当事双方事后都没有什么异议。有人甚至说:“情愿被官府惩罚,也不愿被陈先生说不是。”当年收成不好,老百姓贫困,

15、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地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最终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小偷非常惊恐,从房梁跳到地上,向陈寔叩头请罪。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个坏人,应该赶紧改掉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做个好人。然而你干这行也是被穷困所迫。”陈寔吩咐送给他两匹绢。从 此以后全县再没有再偷盗的人。)此故事中的陈寔,是一个善解人意、为人忠厚、宽厚大度而又普世济民的长者。有其父 必有其子,这样的父亲,给儿子陈元方作了很好的榜样。9.阅读作品要学会先阅读“序言”。世说新语序言部分,重在介绍名士风度的几个“外在表现形式”:清谈、饮酒、服药和隐逸,介绍名士们极为注重内在修养(把德行放在首篇很能说明问题),虽身逢乱世,但魏晋名士仍以德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