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儒道释思想对古琴文化的影响_第1页
浅论儒道释思想对古琴文化的影响_第2页
浅论儒道释思想对古琴文化的影响_第3页
浅论儒道释思想对古琴文化的影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论儒道释思想对古琴文化的影响浅论儒道释思想对古琴文化的影响摘要:古琴在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文化底蕴博大精深。它源远流长不仅有众多的琴家和作品传世,更有丰富的琴论文献留存。纵览这些文献,可发现古琴艺术与儒、道、释的思想有非常亲密的关系。古琴音乐的开展主要受儒家中正平和温顺敦厚、道家顺应自然淡和恬淡和佛教调适融通心空寂静、其乐无喻等思想的影响。无论从古琴的形制、古琴音乐的审美准那么等方面都提醒了古琴音乐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论文联盟.Ll.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始终占有位尊价高之地位,古琴音乐所表现出的含蓄、淡和、移情之美,是中国音乐文化开展的不可缺少的一局部。由琴,琴曲

2、,琴家,琴文化,组成的古琴艺术从琴的产生到开展始终与中国传统文化紧紧相连在一起。在中国音乐史中的乐器领域里,古琴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可谓得天独厚、无与伦比。在历史的进程中它作为一种乐器,也可看作是一种文化礼器,一种文化的精神。古琴是中国文人的挚爱,历来有士无故不撤琴瑟这样的说法。士从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中国琴文化的主体局部,儒、道、释是中国文人所信仰主要宗教或哲学,其美学理念也鲜明的表达在古琴的音乐和文人的琴学理论中。一、古琴与儒家的关系中国的古代文人,即也是儒人,儒家思想是中国文人思想中的核心。儒家思想观念自然浸透到文人对古琴音乐的理解,可以说古琴音乐不仅是中国文人音乐的代表,也是儒家文化的音乐载体

3、。儒家在音乐审美方面格外强调平和中和。平和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元年?: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烦手淫声,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从文中可以看得出其排挤淫声、以中声为美的思想,由此平和也是儒家音乐审美中重要的审美准那么,但凡能使人保持平和之心的音乐即为中声,否那么即为淫声。孔子将其要求的废郑声、正雅乐思想注入音乐传播中,将琴曲、琴歌标准成正乐,又通过古琴进步道德修养到达修身以合复礼,他的琴艺活动奠定了古琴必习正音,有修养的君子必习古琴的修身准那么。后人班固继承儒家?乐记?的思想,指出琴者,禁也,所以制止淫邪,正人心也。?白虎通?唐代白居易诗句中的调慢弹且缓调清声直韵疏迟即是音乐

4、平和、中和的表达。范仲淹以清厉而静,和润而远为中和之道,排挤妙指美声,巧以相尚等等都是文人琴家对古琴审美思想平和中和赞成的表达。二、古琴与道家的关系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遵循和推崇的是道法自然的原那么,道即万物的根本,是自然和人类社会之母,先天地而生,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因此是至善至美的。在声音上的反映,就是希声的大音。以有声之乐为参照,即充分肯定了无声之乐的永久之美。这就是道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追求一种音乐的永久性和超脱性大音希声是道家主要的音乐主张。淡兮其无味也是道家另一重要思想,其对琴人的音乐审美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魏晋阮籍有道德平淡,故五声无味,他提倡的是恬淡

5、之乐;唐代时,淡开场被较多地用于形容琴乐风格,清泠由本性,恬淡随人心曲淡节稀声不多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等诗句说明恬淡之音已被唐人作为古乐、雅乐的标志因此受到推崇。宋代真德秀在?赠萧长夫序?中也赞扬古琴希微寥寥的风格。徐上瀛那么认为琴之元音,本自淡也琴声淡那么益有味,并说淡就是要使听之者游思缥缈,娱乐之心,不知何去。老子淡兮其无味的主张还与儒家思想结合,形成淡和审美观,既是以儒家思想改造道家思想的结果,也是道家思想本身局限所致。此外,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裹,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表达了诗人对琴乐的一往情深。这是一首具旷逸类琴心的典

6、型诗文。竹林中单独弹琴,不为传达心情给别人,并且与豪情之长啸交替,以琴自乐,且有豪气,实甚旷远而俊逸者。在王维的另一首?酬张少府?中,也明显的在琴中寄以旷远之心: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万事不关心,不但功名利禄已无所感,喜思哀乐也可尽弃了。任吹解衣带的松风与山月为琴心之伴,甚为潇洒而飘逸。从文人隐士的笔触中,无不透露出玄逸幽淡的空灵。某种程度上,旷逸的琴音使人到达了无音的境界。从古琴的命名上来说,古琴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也不少。据清初?五知斋琴谱?中记载的中国古琴造型就有5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古琴款式有伏羲式、神农式、仲尼式、子期式、连珠式、蕉叶式、落霞式等。它们具有诗情画

7、意的的名字玉涧鸣泉万壑松风石上清泉仙人友天籁秋籁招仙涧泉都具清幽自然之态,这也是道家思想中道法自然、淡和恬淡的详细表达。三、古琴与佛教的关系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之后备受群众承受,尤其受到文人的所推崇,其佛理与中国文化互相吸收、交融,并得以迅速地开展。禅宗的顿悟说,把禅理与琴学联络在一起。认为参禅和学琴有同样的思维方式,都须瞥然省悟,即顿悟,才能超越自我、蔼超越尘世,到达至境。明代的李贽那么认为声音之道可与禅通,除此之外,他还认为学琴之径与参禅之途相通还因为此其道盖出于丝桐之表、指授之外者,即通过在现实生活中修道、悟道,追求无名、无际,超越万物去寻求那冥冥宇宙中永久存在却又虚无之佛性,到达心灵之解

8、脱,音乐也是通过有声之乐去寻求超越物质、感悟心灵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奇妙人生之精神境界。可以说顿悟说的出现,使很多传统文人的人生追求、审美取向、文艺创作也因此产生了重大影响和转变,最终佛教和儒、道两家三足鼎立、并驾齐驱。但就儒、道两家来说,佛教的琴学还是比拟薄弱的。在众多的琴论文献中极少反映佛教思想的内容,琴曲创作也如此。与佛道有关的只有?释谈章?普庵咒?色空诀?法曲献仙音?那罗法曲?等。现存琴谱中分别有清末释空尘编撰的?枯木禅琴谱?,以及清初署名蒋兴俦(畴)编撰的?和文注琴谱?和?东皋琴谱?。到明清,琴论中还出现了对佛理的强烈排挤,甚至制止僧人弹琴。那是因为传统音乐美学历来视华夏之音为正乐,反对

9、胡夷之乐的侵入。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佛教音乐在古琴中的开展,同时也是造成佛教的琴学弱于儒、道两家的原因之一。说到古琴与佛教的亲密关系,应该从宋代的琴僧系统开场。这个贯穿北宋一百多年的琴僧系统,他们以师徒相传的方式,对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开展都做出了应有的奉献。琴僧系统的祖师爷是宋太宗时的宫廷琴师的朱文济,另外还有他的后人和尚夷中、知白、义海、那么全和照旷等。非僧人中也有很多热心于佛家琴学的。徐上瀛晚年曾寄居僧舍,所以佛教思想对他有较大的影响,佛教倡导教徒超脱尘世,在佛土中寻求精神解脱,徐上瀛就要求演奏者绝去尘嚣遗世独立雪其躁气,释其竞心。佛教主张禁欲,否认音乐享受,徐上瀛就说使听之者娱乐之心不知何去。在洁况中,徐上瀛更是以佛理论琴。尽管儒、道、释三家从各自的教义出发,对音乐的功用、目的等有不同的看法,但在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