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渡荆门送别【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与这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 风格;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背诵并默写这首诗。.能力目标: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分析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 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 的语言财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首诗,描绘自然ft水,文笔优美,情真意醇。学习它 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体会作者对诗人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从中 进一步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
2、ft的赞美和结故乡的无限爱恋之感;激发学生对家乡景物、对 祖国大好河ft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经 及对“送别”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几首诗词,一起来背诵。(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教师语:这些诗词都透着
3、浓浓的乡情,表达了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今天,我们 一起来学习另一首透着乡情的诗歌渡荆门送别。.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他是我国继屈 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 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 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 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 圣”,是现实主义诗人。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4、”)。.背景介绍: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是设想故乡的ft水送别自己。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ft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ft的名诗佳 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 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 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播放朗读读音,整体感知。.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朗读课文并解释词语。渡远:乘船远行;云生:云彩兴起;怜:爱;故乡水:指流经四川的长江水。.学生齐读这首诗,然后个别学生读。.理解渡荆门送别一诗各句的
5、意义。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水路,来到荆门之外。ft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ft已经到了尽头,江水就在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勃郁, 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ftft水水,不远万里, 一直伴着我这位游子。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整体把握。教师问: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可以分为几联:2/6明确: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研习首联。(1)问:首联交代了什么?明确:出蜀的目的:到楚地远游,楚地在湖北、湖南一带。(2)手法是什么?
6、明确:叙事。.研习颔联和颈联。(1)全班齐背诵。(2)颔联写了哪些景?什么时候的景?写作角度是什么?明确:高ft、平野、江流;白天;远景,俯视动感。(3)请用一两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颔联景物的特点。明确:雄浑壮阔意境高远。(4)颈联写了什么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什么时候的景?写作角度是什么?明确:江月、云霞;比喻;黄昏;近景,仰视。(5)哪两个字写得好?明确:飞(动感)和结(动感、联想:彩云如心灵手巧的美丽织女).研习尾联。(1)问:此段抒情,抒发的是什么情?明确:对故乡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从5岁至25岁一直生活在蜀地,对蜀中的ft 水怀有深厚的感情,初次离别,难舍难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
7、乡,而说家乡的ft水依依不 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万里送行舟,和常人抒发情感的角度不一样。(2)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拟人;“水送人,人思乡”。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赏析这首诗歌:L第一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荆门,ft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与北岸虎牙ft隔江对峙,形势险要,历来有“蜀楚咽喉”之称。楚国,今湖北一带在春秋战 国时期都属于楚国。李白这首诗是写于青年时期,即乘船顺江离川之际。此时李白才二十五 岁,是第一次离开家乡,比起他以后的走南闯北、浪迹天涯的一生游历来说,荆门之行实在 算不得什么,可确实是他生平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又是乘船走水路,所以路途就显得格外
8、遥远而漫长。到达荆门ft下时,蜀中家乡的ft川已不复在望,所以不管是在地理上,还是在3/6 心理上,都觉得离家乡已经十分遥远了,因而这首诗的头两个字就是“渡远”,他感到来到了 一个与家乡完全陌生的地方,从蜀入楚,他在心理上,是把荆门ft当做家乡的最后一个标 志,通过这座ft,就走出了家乡,所以叫“荆门外”。第一句这五个字两组词确实说明了李白 的做诗虽然天纵豪情,但是一旦写起律诗来,同样是非常注意字斟句酌、中规中矩的。.第二联开始描写楚地的ft川景物,“ft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江流到荆门ft时, 地势已经渐趋平缓,眼界也随之开阔起来,大荒,是辽阔无边的原野。李白刚刚从两岸高ft 夹峙的三峡
9、中出来,随着江船的东下,身后蜀中的群ft已经越去越远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 江汉平原,而长江从落差极大的三峡奔泻而下,至此也渐次平静下来,浩浩荡荡地流向这一 片广袤的新天地。这一联是李白写景的最著名的句子,一般来说,李白的名句都是抒发内心的满腔豪情 的,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吟天姥吟留别),都张扬着极其强烈 的个性光芒,使人一望便知是李太白的情怀与风格,而无人能望其项背。不过这一联却纯粹 是写景,而且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抒怀)句式相近,用词相似, 气势相当,同为唐诗中最华彩的乐章,而被许多评论家放在一起相提并论。我们知道,李白的精神世界是最容易为ft川景
10、物所打动、所感染的,当他突然面对一个 与自己二十多年来所熟悉的巴ft蜀水完全不同的楚地的“平野”和“大荒”时,不但在视野 上大为开阔,而且内心感到一种无形的震撼,充满了喜悦,他要迫不及待地随着大江一起, 带着自己年轻浪漫的心和建功立业的情,扑向这一片崭新的天地,“ft随平野尽”,预示着作 者在船到荆门ft时,已将巴ft留在身后,已把在蜀中生活的一页翻了过去,留在了记忆之 中;“江入大荒流,是望眼远眺,楚天辽阔,境界超远,宣告了诗人在即将进入楚水之际,已 经在憧憬一种全新的人生历程,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忍不住跃跃欲试、大显身手了。这一 联实际上既是写景,同时也是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的旷世英才,面对新
11、生活,走向新世界时的 真情告白呀!.第三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然是写景,不过用的是远近结合、虚实相间的 写法。飞天镜,天空中飞落的镜子。海楼,即现在所说的“海市蜃楼”。荆门ft以下,江流减 缓,夜幕降临,在平静的江面上,可以看到有一轮明月的影子在波光中浮动,明月与江水同 时出现在笔下,都是李白最喜爱的入诗的景物。月亮在这个夜晚,也不安心于单独呆在寂寞 的广寒宫了,她从天上“下凡”来到了人间,跳入了江中,浮上了水面,宛如一面明亮的镜 子,她随着江面的涟漪而愈发显得摇曳生姿,并且与江船一起结伴前行,是那样的情意绵 长,含情脉脉。写过柔美的夜景,李白意兴未尽,大笔一挥,又勾勒出绚丽的日景,
12、“云生结海楼”,月4/6 落之后,黎明降临,天空彩云,舒展起伏,变幻万千,不时出现海市蜃楼般的奇观。可以断 定,初出四川的李白此时肯定没有见过真正的海市蜃楼,但是他却大胆地运用这一在沙漠中 才会出现的景物,来形容他面前那无限高远的荆楚天地间变化莫测的景象。其中所传达出的 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李白此时那种出得峡来以后,豁然开朗的心胸与跃跃欲试的豪情。“飞天 镜”也好,“结海楼”也好,在崇ft峻岭、江水湍急的三峡之中,是不可能领略的,现在不管 是夜晚,还是晴日,都可以“极目楚天舒” 了,以明亮如镜的月影反视江流的平缓,用层出 不穷的云楼衬托江天的辽阔,这一联,一上一下,一远一近,白昼夜晚,明月彩云,
13、把作者 本人一直生活在蜀中,初次出峡,见到广漠平原时的欣喜与振作一览无遗地合盘托出,使人 们既欣赏了大自然的微妙,又体会到了诗人那充满年轻活力的脉搏,写景即是抒情,状物更 是言志,从颔联和颈联这四句诗中,你能说年轻的李太白不就已经俨然成为一个融情入景的 行家里手?.全诗的最后一联也写得十分精彩,“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正当李白陶然沉醉于荆 楚大地神奇旖旎的风光而思绪万千之时,船外那无语东流的江水却不知怎的,引发了他思乡的情 怀。李白从小在蜀中长大,从“五岁诵六甲”开始,遍访蜀中名ft,早年读书于江油县的戴天ft 中,后来又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一草一木,都怀有深挚的情感。现在“辞亲远
14、游”, 乘船离开四川,如今已经远离故土了,心中难免依依不舍,而这种对家乡的留恋之情一时又无处 宣泄,结果聊胜于无地在江水中找到了寄托,他不说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却说从家乡来的江 水一路上对自己殷勤呵护,万里护送,这种看似无情却有情的写法使得全诗在结尾处显得分 外凝重含蓄。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这联结句“得象外于圜中,飘然思不穷。”用今天的话来说, 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不过全诗直到结束也没有一个字提及“送别”朋友的离情别恨,看来 这首诗并不是什么赠别朋友,而是诗人自己在远离故土之际向家乡告别,所以,清人沈德潜 在唐诗别裁集中说这首诗题中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以这种形式 来告别自己的家乡,除了李白之外,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了。五、课堂总结:李白的渡前门送别诗历来为诗坛所注目,这不仅是因为第二联写得气势非凡,大气 包举,更是因为全诗充满了一种无人可及的浪漫情调。开头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笔记本生产合同履约金协议
-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铁路客运安全车站规范课件
-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铁路客运服务概述课件
- 手持物品铁路运输服务礼仪课件
-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89课件
- 铁道机车专业教学郑州铁路单绍平84课件
- 监理辅助设施施工方案
- 山东pc板温室施工方案
- 铁道概论授课石德勇课件
- 中医经络养生知识课件
- 模板安装三检记录表
- 益阳万达广场项目总承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处理PPT演示课件
- 充电站工程监理细则
- 水利工程建设文明工地创建措施
- 液压阀门测试机安全操作规程
- 电力行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标准(试行)
- 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与流程
- 上海市汽车维修结算工时定额(试行)
- 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中国古典文献学(全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