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第四版)第03章外汇政策_第1页
国际金融(第四版)第03章外汇政策_第2页
国际金融(第四版)第03章外汇政策_第3页
国际金融(第四版)第03章外汇政策_第4页
国际金融(第四版)第03章外汇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章 外汇政策第3章 外汇政策3.1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3.2 汇率制度选择3.3 汇率水平管理3.4 人民币汇率制度3.5 我国的外汇市场3.1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1. 对一国国际收支 经常帐户(贸易收支、非贸易收支) 国际资本流动(长期、短期) 外汇储备和外债2. 对一国国内经济的影响 国内物价水平 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 就业3.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货币战与持续坚挺)制约汇率发生作用的条件1.经济的开放程度2.生产的多样化程度3.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程度4.货币的兑换性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分析之一1. 对进出口的影响 (1)出口 加工贸易(57%):影响不大 一般贸易(纺织服装、制

2、鞋、玩具、 摩托车、家具、照明器材、自行车) (2)进口:有利于战略物资的进口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分析之二2. 对不同行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主要对两类行业产生不利影响。一是出口比重较大的行业,包括纺织、服装、电子、造船、医药等行业。二是进口替代(竞争型) 的行业,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开采、化工、农业等行业。 受益行业 因人民币升值而受益的行业主要是销售市场以国内为主、同时进口原料或借入外币资金比重大的行业,主要包括航空、电信运营、造纸等行业。 人民币小幅升值后其收入基本不受负面影响,而其外汇支出折算为人民币的数额会有所减少。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分析之三3. 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1)总体物价水平 (2

3、)主要行业价格: 房地产、汽车、旅游、IT及信息类产品 (3)股市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分析之四 4. 对就业的影响 5. 对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分析之五人民币升值的深层含义: 1.出口外需拉动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 2.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3.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4.资本引进型向资本输出型转变 3.2 汇率制度3.2.1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3.2.2 当前汇率制度的分类与格局3.2.3 汇率制度的选择 汇率制度:exchange rate regime 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3.2.1 固

4、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 1)固定汇率制 一国将本币与外币之间的比价基本固定,并且将汇率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 (1)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18801914) 典型的固定汇率制度 铸币平价与黄金输送点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19451973) 又称为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汇兑本位制,是 一种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双挂钩 中心汇率与波幅2)浮动汇率制 是指政府对汇率不加以固定,也不规定上下波动界限,听任外汇市场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自行决定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 浮动汇率制的类型 按照政府是否干预 自由浮动和清洁浮动; 按照浮动方式 可分为三种类型: 单

5、独 浮 动联 合 浮 动 钉 住 3)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1)固定汇率制度的主要优缺点 稳定 难以兼顾内外平衡(2)浮动汇率制的主要优点 增加了推行本国经济政策的自主性 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具有自发性 抵御国外经济波动对本国经济的冲击 一国无需保有太多的外汇储备浮动汇率制的主要缺点 不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助长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投机活动3.2.2 当前汇率制度的分类与格局IMF 1999年开始按各国实际汇率制度,而不是官方宣布的汇率安排 de facto vs. de jureIMF的分类无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美元化与货币联盟货币局制度其他传统的固定汇率制可调整钉

6、住区间钉住爬行钉住爬行区间管理浮动独立浮动 爬行钉住制 是指汇率可以作经常、小幅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货币局制 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的交换率,并且对本国货币的发行作特殊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法定义务的汇率制度 货币局制 是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的交换率,并且对本国货币的发行作特殊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法定义务的汇率制度。 易于操作、高度可信 名义汇率僵硬、金融系统脆弱 香港的联系汇率 实行货币局制度或以另一种货币作为法定货币 第一,执行当局不仅要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要彻底放弃财政政策的独立性,使本国或本地区经济不得不适应所钉住的货

7、币发行国或美国经济的变化,从而无法使用任何需求管理政策调节经济,因此有可能对本国或本地区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将使一国货币当局单方面放弃最后贷款人职能,大大削弱其应对经济冲击的能力 第三,还会导致铸币税收益的丧失美元化 一国或地区采用“锚货币”(主要是美元)逐步取代本币并最终自动放弃本国货币和金融主权的过程。 其实质是一种彻底而不可逆转的严格固定汇率制。货币联盟 1.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 2.经济开放性 3.产品多样化 4.金融一体化 5.通货膨胀相似性盯住汇率制关于其不可持续性: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及“不可能三角”理论盯住汇率制度与货币危机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退出的动机 1.名义锚政策的这些积

8、极效应在一国实行反通货膨胀计划的初期效果特别大。过一段时间之后,随着通货膨胀的降低,这些好处便会减弱。 2. 在存在通货膨胀惯性的情况下,若实行盯住汇率制,一国的实际汇率趋于下降(货币实际升值),将削弱该国的国际竞争能力。最终,一国将不得不退出盯住汇率制。 如何退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8年研究报告:1.对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来说,较高的汇率弹性是有利的2.当有大规模资本流入时放弃盯住汇率,成功可能性较大3.在试图退出盯住汇率前,有关国家需改善和加强财政和货币政策。这时自愿的退出不会造成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以及危机。 浮动汇率制的约束条件1.国内物价水平保持稳定,或国内物价水平接近于外国物价水平;2.

9、国内外利差趋于一致,套利空间很小,抑制短期国际资本流动;3.金融市场有效、成熟:市场中的投资者基本上是较为成熟的理性投资者;市场中交易工具多样化;健全的法规;利率市场化。4.基本没有外汇管制,资本是完全流动的,国内外资产是完全替代的。害怕浮动 表现: 1.拥有大量的国际储备 2.汇率的波动性很小 3.国内利率的波动性很高 害怕浮动 原因: 1.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政策缺乏公信力,导致其选择维持汇率稳定,而放弃货币政策因为这可让汇率起一种名义锚的作用,对政府的公信力亦有利; 2. 可能是害怕荷兰病,担心由有利情况造成的荷兰病会损害其国际竞争力和破坏出口多样化的努力。害怕浮动3.如果贬值,这些国家不但

10、将更难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而且国际资本流入可能急停4.在债务美元化的情况下,贬值会通过资产平衡表效应使一大批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可能拖垮整个国内银行体系。5.由于其中央银行不能有效地执行最后贷款人的功能,为防止银行挤兑风潮政府须竭力把国内存款保留在本国金融体系内。为此采取的一个方法是在存款和外汇之间实行指数化即把本币存款和外汇价格挂钩贬值会对此造成冲击。3.2.3 汇率制度的选择经济规模和开放度通货膨胀率劳动力市场弹性金融市场发育程度政策制定者的可信度资本流动性中间制度消失论与两极论(two-polar)BBC 制度(band, basket, crawling)原罪论害怕浮动论3.3 汇率水平管理

11、3.3.1 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3.3.2 外汇市场干预3.3.3 汇率操纵3.3.1 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均衡汇率:汇率水平 汇率功能汇率失调 货币高估 货币低估3.3.2 外汇市场干预按手段分 直接干预 间接干预是否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化 冲销式 非冲销式按干预国家的数量分 单边干预 联合干预按干预方向 稳定性干预 侵略性干预3.3.3 汇率操纵 如果某个国家人为控制本国汇率,使其故意偏离本国经济正常水平,从而使本国获得了不正当的竞争优势,那么这种行为就可被称为汇率操纵。 汇率调整属一国主权范畴,但操纵汇率却为IMF和WTO明确禁止。所以对操纵汇率的界定,一方面因为汇率制度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

12、,另一方面因为汇率问题也是一个金融问题,而不是贸易问题,所以应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辖。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IMF执行董事会于1977年4月29日通过了一项旨在避免操纵汇率的决议。该决议规定了三项原则: 第一项,基金成员国有义务避免操纵汇率、操纵国际货币体系、阻碍其他成员国对国际收支的有效调整,或者不公平地取得优于其他成员国的竞争地位;第二项,如果外汇市场的紊乱情势构成对成员国货币汇率的短期干扰,为消除这种紊乱的情势,相关成员国必要时,应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第三项,此项干预应当充分考虑到其他成员国,包括所涉及外汇的发行国的利益。 如何判断汇率操纵? 主观故意 客观行为 负面结果思考题: 中国

13、是不是汇率操纵国? 美国是不是汇率操纵国?推荐阅读:瞭望:谁是真正的汇率操纵国 /fortune/2010-10/18/c_12671854.htm谁是最大的货币操纵国?/s/blog_4913cd090100n3nb.html1.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2.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3. 2005年的汇率制度改革4.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前景3.4 人民币汇率制度1.单一浮动(1949-1952)2.可调整盯住(1953-1972)3.盯住“一篮子货币”(1973-1978)4.改革开放后 1979-1984 1985-1993 1994-2005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1新中国成立以来至

14、改革开放前 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 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 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2改革开放后 从单一汇率制转为双重汇率制。 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 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 1993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具体包括,实现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外汇留成,实行结售汇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等。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3 199

15、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盯住美元的原因:1. 保持对国际储备货币盯住能更有效地维持市场信心;2.我国当时主要保救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货币局制度中,储备货币为美元,盯住美元与目标相关性大;3.选择盯住一篮子货币的话在篮子比重选取以及货币种类的选取虽然能给货币当局已定的灵活度,但却不利于政策的透明度与可信度4.我国外汇市场上交易的主要外币币种为美元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

16、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2005.7.21)改革背景对外经济往来层面: 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扩大背景下对中国愈演愈烈的升值“攻势”。他们的主张是:美国已难于吸引足够的外资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应该相对于美元升值才能吸收美元危机的冲击。改革背景 从国内宏观经济层面: “外汇占款”带来流动性过剩压力;并

17、且,中央银行的冲销操作空间有限,维持固定汇率制度的压力影响了其调控国内物价水平的主要货币政策目标。 一是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银行间人民币远期市场,允许更多市场主体参与银行间远期交易,使国内市场初步掌握了人民币远期汇率的定价权。 二是增加市场避险工具,允许具备结售汇和衍生产品交易资格的银行开办远期和掉期业务。配套措施1 三是改进外汇管理,提高境内居民个人经常项目下因私购汇指导性限额,简化购汇手续;提高境内机构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比例,便利居民和企业的用汇需求;调整银行为中国境外投资企业融资提供对外担保的管理方式,鼓励企业对外投资。 四是扩大银行间外汇即期市场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的波动幅

18、度。配套措施2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缺陷1.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比较被动2.汇率的形成机制不健全。现行的银行结售汇制,对企业实行的是部分强制结汇,使得市场参与者不能自主的选择出售的时机和数量3.外汇市场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外汇市场存在交易主体过于集中,交易工具单一的问题 国外的压力与我国的态度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原则: 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 2006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那种行政性的、一次性的使人民币或升或降的事情不会再存在了,也不会再发生出其不意的事情了。 1.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抗住内外压力,保持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相对稳定。 2.回归到2005年7月至2008年上半年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渐进的升值模式。 3.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真正变为盯住一篮子货币制度,在货币篮子中应该降低美元的比重。 4.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实施一次性升值,然而放开汇率波动区间。 人民币汇率未来可能的策略人民币对美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