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6几个重点虚词的重点用法辩析一、以:表因果的两种词性;动词与介词的区别;关于按照与凭借1,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2,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3,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4,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5,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6,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7,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一)、表因果的两种词性区别:后面跟名词或名词结构,就是介词;后面跟主谓句则是连词。“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以”后面跟的“一璧之故”,
2、是名词性结构,所以这里的“以”应该是介词。且介宾结构“以一璧之故”后面还有谓语“逆强秦之欢”。“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中“以”后面跟的“饥疫”,是名词,故这里的“以”应该是介词。“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中的以”后面跟的“吾郡这发愤一击”,是一个主谓句,所以这里的“以”应该是连词。“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中的“以”后面跟的“不知忠臣之分”,是明显的谓语句,所以这里的“以”应该是连词。“不赂者以赂者丧” 中的“以”后面跟的“赂者”,明显是名词,故这里的“以”应该是介词。这里还有明显的语法特征,即介词“以”的宾语后面还有动词“丧”,这样判断这个介宾结构只能作
3、谓语的状语,不能作独立的谓语,不能成为一个分句。“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中的“以”后面跟的“其乃华山之阳”明显是一个主谓句,据此应当判定这里的“以”为连词,但我们发现,这个分句后面没有停顿,所以这里的介宾结构“以其乃华山之阳”在语法上明显是作为谓语“名之”的状语,所以这里的“以”应该是介词。“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中的“以”后面跟的“公子贤,多客”,明显是谓语成分,后面有明显的停顿,后面还有另外一个分句,所以这里的“以”应该是连词。辩析要点:1,“以”后面跟的成分的语法性质:如果是名词或名词性结构,那“以”就是介词;如是分句,或主谓成分,则“以”是连词。2,
4、弄清“以”是管到后面的名词,还是管到后面的动词。如果只管到名词,则证明“以”是介词;如果管到动词,则“以”可能是连词。3,“以”构成的介宾结构后面是否紧跟了动词,如果是,则证明“以”是介词。4,“以”构成的结构中动词前能够加“而”,如果能,则证明“以”是介词。如“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其中可以变成“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而在“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可能变成“卒以吾郡之而发愤一击”“卒以吾郡之发愤而一击”。考试注意,注意“以”句子的后面一个分句,应该从原文中找出。(二)、动词与介词的区别“以”的动词用法只有两个义项: 1以为,认为;2用,任用。辩析方法:1,“以”后面没有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如
5、“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以”后面没有名词或名词性结构,但这个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并不是作“以”的宾语,而作了其他词语的成分,如“皆以美于徐公” 中名词“徐公”作介词“于”的宾语,与前面的“以”没有直接的联系。3,如果有“以为”结构,而其中的“为”可以作为“替”讲,则前面的“以”可能是“认为”的意思。如“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例: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3,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4,皆以美于徐公。 5,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三)、关于“工具”与“凭借”义项的区别 我们看看“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两个句子中的“以
6、”。他们的用法肯定相同,但你们认为他们的意义相同吗?“以”有“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和“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两个义项,我们如何区别呢?这里有一个技巧。我们认为,可以用“用”来翻译,则表明它属于第一个义项,即表示工具。比如,我们这样来检验,我们可以翻译为“我用精神来与牛相遇而不用眼睛来看它”,我们可以翻译为“时间长了以后,我能够用脚走路的声音为分辨人”吗?“脚走路的声音”不是“我”能够主动运用的,必须是它出现的时候才能运用,而“精神”和“眼睛”是“我”可以主动掌握的。所以,前者不是表示工具,而是表示凭借,后者是表示工具,但表示工具时逻辑上已经包含了凭借的意思。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宾语
7、是具体的东西,则往往是表示工具,如果是抽象的东西,则应该理解为表示凭借。见下列例子: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丁解牛)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以资政殿学士行。(指南录后序)2013年湖南卷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D )A遗善为闾里传 为焦仲卿母所遣(介词,被;介词,被)B其惧人之拒我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主谓之间;主谓之间)C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介词,用;介词,用)D终身其行斯
8、言乎 其自视也,亦若此也(副词,推测;代词,它)上海卷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2分) A臣生与人无争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介词,跟;动词,参加) B以田畜为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动词,作为;介词,替) C布衣草履而牧羊/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 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助词,的人;助词,无义)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连词,因为;连词,因为) B然言出而罪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顺承;连词,转折) 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
9、/吾其还也(代词,那;副词,表希望) 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或因寄所托(介词,被;助词,无义) 解析:A两个以均是介词表原因,翻译为因为;B前一个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表转折,译为“却”;C前一个远指代词,译为“那”,后一个是副词,表商量的语气,译为“还是”;D前一个表被动,译为“被”,后一个是所字结构,当助词。四川卷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C)A钦听其论学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代词,他;副词,大概)B玺书至而母适病死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连词,却;连词,表修饰)C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 但以刘日薄西山(连词,因为;连词,因为)D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0、(动词,是;介词,被)石按:“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句读明显有误,应该为: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江西卷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樊哙侧其盾以撞(介词,按照;连词,表修饰)B.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不出,火且尽(连词,而且;副词,将)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助词,的;助词,的)D.其返汝耕桑/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祈使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四川卷2011年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欲一见而不能 吾尝终日而思矣(;)B. 先生岂其人邪 尔其无忘告乃父之志(;)C. 试问徽之先生何在 君何以知
11、燕王(;)D. 告以特来侯谢之意 掭以尖草,不出(;)我们看到,2011年和2012年的虚词高度重合。所以,搞清几个重点虚词是非常关键的。为什么这样?一,文段中这几个词容易找到;二,这几个词有相对的难度。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二、而:承接关系与并列关系的区别;“而”表承接关系与并列关系的区别技巧是什么?如“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是否能够颠倒,对!这里的“北救赵”“西却秦”是可以颠倒的,故应该是并列关系。那么面对承接关系与修饰关系区别的技巧呢?如“项王按剑而跽曰”表什么关系呢?如果是伴随状态,则多数是表示修饰关系。“置
12、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这里的“而”表示什么关系?应该有分歧,原因是两种理解都可以。因为讲先撞后破,是符合逻辑的;而讲撞是破的方式,也是可以的。那么“项王按剑而跽曰”中是先按剑后跽吗?如果我们无法确定先后,我们可以理解为伴随状态,即表示修饰关系。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3,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4,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5,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8,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9蟹六跪而二螯
1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10,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11,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12,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13,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例2012年上海卷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2分) A臣生与人无争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介词,跟;动词,参加) B以田畜为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动词,作为;介词,替) C布衣草履而牧羊/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助词,的人;助词,无义)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
14、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3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填然
15、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跽,j,双膝着地,上身挺直。)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三、其:副词的几种语气;特殊代词的用法;(一)、“其”的副词用法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考点。2013年湖南卷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D )A遗善为闾里传 为焦仲卿母所遣(介词,被;介词,被)B其惧人之拒我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主谓之间;主谓之间)C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介词,用;介词,用)D终身其行斯言乎 其自视也,亦若此也(副词,推测;代词,它)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
16、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连词,因为;连词,因为) B然言出而罪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顺承;连词,转折) 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吾其还也(代词,那;副词,表希望) 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或因寄所托(介词,被;助词,无义) 解析:A两个以均是介词表原因,翻译为因为;B前一个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表转折,译为“却”;C前一个远指代词,译为“那”,后一个是副词,表商量的语气,译为“还是”;D前一个表被动,译为“被”,后一个是所字结构,当助词。四川卷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C)A钦听其论学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代词,他;副词,
17、大概)B玺书至而母适病死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连词,却;连词,表修饰)C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 但以刘日薄西山(连词,因为;连词,因为)D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动词,是;介词,被)石按:“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句读明显有误,应该为: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江西卷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樊哙侧其盾以撞(介词,按照;连词,表修饰)B.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不出,火且尽(连词,而且;副词,将)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助词,的;助词,的)D.其返汝耕桑/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祈使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
18、气)四川卷2011年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欲一见而不能 吾尝终日而思矣(;)B. 先生岂其人邪 尔其无忘告乃父之志(;)C. 试问徽之先生何在 君何以知燕王(;)D. 告以特来侯谢之意 掭以尖草,不出(;)“其”作副词的语法标志和句法特点。作为副词的“其”,它在用法上一般在句首或主语之间,因此“其”的后面往往跟着动词、形容词或者句子,而且它不能作后面有主语。如“其皆出于此乎”“吾其还也”。而一般作代词的“其”,他们的句法位置往往是后面有名词,或者前面有动词,如“臣从其计”“秦王恐其破壁”。如后面是动词,看看“其”能否作动词的主语,如果能,则应该判断它作代词。我
19、们来以高考题来检验一下。例1:(2013年湖南卷)D终身其行斯言乎 其自视也,亦若此也(副词,推测;代词,它)第一句后面跟了动词,所以我们初步判断它是副词;第一句后面跟了例2:()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吾其还也(代词,那;副词,表希望)例3:(2012年四川卷)A钦听其论学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代词,他;副词,大概)例4:(2013年江西卷)D.其返汝耕桑/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祈使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作副词的几种语气必须分清。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石按
20、:还有婉商、希望语气;有些把他们归入祈使语气)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其:可要)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左传)(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其:可要) 攻之不克,围之
21、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左传)(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
22、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以”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
23、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
24、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25、,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以】 1、因为,由于:例: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臣是以无请也。 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心中有足乐者。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26、,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而。例: 有好事者船认入。 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卷石底以出。 而托于柑以讽耶? 以啮人,无御之者。(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属予作文以记之。 杀之以应陈涉。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哙侧其盾以撞。 (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动。 (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20)各各竦立以听。 (21)以
27、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隐忍以行。 (23)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24)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击荆河。 (26)遂自投汨罗以死。 (27)其责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与物物争。 3、把,拿,用。例: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以钱覆其口。 屠惧,投以骨。 具以情告。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何以为计? 将以攻宋。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15)具告以事。 (16)士
28、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17)以我应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胜。 (19)国胡以相恤。 (20)将以衅钟。 (21)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4、以为,认为。例: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皆以美于徐公。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5、凭,靠。例: 以我酌油知之。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攻则取。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6、按照,依照。例: 策之不以其道。 今以实校之。 余船以次俱进。 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29、 盖以律非故杀。 以次进。 则又法从事。 7、根据。例: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以: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例: 固以怪之矣。 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10、在。例: 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逆以煎我怀。 12、为。例: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要以不能免。(以:是) 13、通“已”,止。例: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智慧城市项目个人信息保护标准合同2篇
- 2025年度www.xjfzb.comfzb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与维护合同2篇
-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数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国开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建筑专利转让合同知识产权转移与实施协议3篇
- 2025年度智能安防SaaS系统定制合同2篇
- 郑州工商学院《夏变函数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版销售入职合同模板
- 浙江农林大学《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中医药大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6金属矿产资源利用技术
- 生物制剂在风湿免疫科应用课件
- 招聘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用6篇)
- 小学生汉语拼音田字格练习纸蓝打印版
- (最新)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办法
- 大学英语教师试讲20分钟范例
- 雨雪天气安全教育PPT
-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 采购管理实务全套教学课件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学期总复习课件(共141张PPT)
- 酒店项目投资分析报告可行性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