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_第1页
抚顺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_第2页
抚顺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_第3页
抚顺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_第4页
抚顺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抚顺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一、单选题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因素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分解者的作用。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所以在落花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故答案选C。 2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是( )。 A.根特征B.叶特征C.果实D.生活环境 答案:C解析: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最

2、主要的区别在于种子是否有果皮的包被。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没有果实;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有果实。故本题选C。 3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 )。A.细胞的分裂B.细胞的分化C.基因重组D.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D解析:知识点: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理,使植物组织在培养基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脱分化作用和分化作用,快速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植物组织培养是细胞的全能性,D项正确。A、B、C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4转录是生物信息传递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RNA转录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不能识别基因启动区,需要转

3、录调控因子辅助B.RNA转录起始不需要引物参与,转录起始就是RNA链上的第一个核苷酸键产生C.转录的基本过程包括模板识别、转录起始、通过启动子及转录的延伸和终止D.RNA是按53方向合成的,合成的RNA常有与DNA模板链相同的序列 答案:D解析:在DNA指导下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不能直接识别和结合启动子,需要借助于转录因子和辅助转录因子才能在起点上形成前起始复合物进行转录。A项正确。起始转录不需要引物,转录的起始就是RNA链上第一个核苷酸键的产生。B项正确。转录的基本过程包括模板识别、转录起始、通过启动子及转录的延伸和终止。C项正确。RNA是按53方向合成的,合成的R

4、NA与DNA模板链的序列是互补的,与编码链的序列是相同的(编码链上的T,在RNA链中为U)。D项错误。 5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的科学道理是( )。 A.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B.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会减少C.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流量会减少D.不利于声带的保护 答案:A解析: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是会厌软骨的作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

5、管。故本题选A。 6下列与体液免疫有关的是( )。 A.抑制病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B.伤口处细胞吞噬毒菌C.淋巴细胞吞噬病菌D.血小板对血液的凝集作用 答案:A解析:病菌侵入机体后,机体会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病菌,从而抑制病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避免病菌侵入细胞内,A项正确。伤口处细胞吞噬毒菌、淋巴细胞吞噬病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8、C两项错误。血小板对血液的凝集作用不属于免疫过程,D项错误。 7哺乳动物的细胞结构中有细胞核的血细胞是( )。 A.白细胞B.血小板C.成熟的红细胞D.以上三种都是 答案:A解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胞

6、。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无细胞核,是最小的血细胞。故本题选A。 8在“鸟类的生殖与发育”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先播放“鸟类求偶、交配、产卵、孵化、育雏”的照片接着出示挂图讲解鸟卵的结构,随后让学生观察鸡卵,并选出学生代表借助实物投影仪展示和讲解鸣卵的结构最后讨论和总结鸟类适应陆生生活的特点。这个教学片段体现的主要教学技能是( )。A.提问技能B.变化技能C.强化技能D.演示技能 答案:D解析:知识点:演示技能。题干中教师通过展示多种多样的相关照片、图片、鸡卵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助说明抽象原理,使用的是演示技能中的展示法,D项正确。A项: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

7、促进思考、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及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技能。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使用的转换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9针对心跳、呼吸骤停所采取的心肺复苏顺序是( )。开放气道胸外按压人工呼吸 A.B.C.D. 答案:B解析:针对心跳、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称为心脏复苏。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最新心脏复苏指南中,将心肺复苏的顺序由“ABC”更改为“CAB”:胸外按压一开放气道一人工呼吸。 10下列植

8、物的结构中,属于果实一组的是()。 A松子、蚕豆B杏仁、花生C芝麻、西瓜D葵花籽、玉米粒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果实的定义与实例。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有种皮,所以判断是种子还是果实,只要打开一层后,看是否还有一层可以脱落的种皮。A选项中蚕豆属于种子,不属于果实,一个完整的豆荚是果实。B选项中杏仁属于种子,一个完整的核属于果实,C选项芝麻属于种子,不属于果实。D选项都属于果实。故选D。 11下列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 A.维生素AB.维生素CC.维生素DD.维生素K 答案:B解析:维生素可以根据其溶解性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

9、、E、K等。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的B1、B2、B6、B12,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L、维生素H、维生素PP、叶酸、泛酸、胆碱等。 12下列关于生物体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中都有核糖体和DNA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质粒中都含有核糖C.受体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D.细胞器之间都可以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答案:C解析: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含核糖体。乳酸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两者都含有核糖体,且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错误。线粒体与核糖体中都含有RNA,RNA中含有核糖而质粒是环状DNA分子,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

10、,B错误。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特定的信号分子,C正确。分泌蛋白,通过内质网形成囊泡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再分泌囊泡运输到细胞膜,通过细胞膜的流动性将其分泌到细胞外,但不是所有的细胞器之间都可以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如线粒体和叶绿体,D错误。 13某种低矮植物具有根、茎、叶等器官,叶背面长有孢子囊群,该植物属于( )。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答案:B解析:蕨类植物是具有维管柬并以孢子繁殖的植物,孢子体发达,具有根、茎和叶。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以种子繁殖。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能离开配子体生活。综上所述,题干描述的植物属于蕨类植物。 14园艺师使用某种技术让同

11、一株仙人掌上长有不同颜色的仙人球,这种技术是( )。A.扦插B.嫁接C.压条D.组织培养 答案:B解析:知识点:植物嫁接。嫁接,是植物的人工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的方式分为枝接和芽接。嫁接是利用植物受伤后具有愈伤的机能来进行的。B项正确。A项: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压条是将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待其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

12、。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狭义)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与题干不符,排除。 15一位教师讲“生物与环境”一节时,结合教学讲解了我国目前需要解决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有关的指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体现了生物学的()教学原则。 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B生物

13、学教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C综合化D直观性 答案:B解析: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资源、人口、粮食、能源、环境、疾病等社会问题,体现了生物学教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原则。故选B。A选项,例如:只有确切掌握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基本功能才能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进而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C选项,形成知识层次框架和结构。D选项,借助于多媒体的直观展示,宏观、微观;静态、动态;完整、局部;提升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16大棚中种植的植物,其光合作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下面的曲线图中,有M、N、O、P、Q五个点,对它们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有( )。

14、M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若适当降低大棚温度,则点将会向右移动O点时,限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P点时,若想提高作物产量可以适当补充光照,绿光灯效果最好Q点光照强度时,适当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答案:B解析:M点时,光照强度为0,植物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错误。由于试题中没有说明该条件下是否为适宜温度,因此降低温度可能导致两种结果:如果是促进光合作用,则N点将会左移;如果使光合作用强度更低,则N点将会右移,错误。O点时,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是一样的,所以限

15、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正确。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P点时,若想提高作物产量可以适当补充光照,使用红光灯效果最好,错误。Q点光照强度时,明显看出高二氧化碳浓度下光合速率也高,故可以通过适当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提高作物产量,正确。本题只有两项正确,故本题选B。 17从实验内容与学生认知关系的角度看“观察被子植物的花粉管”实验属于()。 A演示实验B验证实验C探究实验D课外实验 答案:B解析:从实验内容与学生认知关系的角度看,中学生物实验可做如下分类:验证性实验,如观察被子植物的花粉管等;探究性实验,又可分为提供明确方法步骤的实验,如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让学生设计

16、的实验,如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18下列哪一个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 () 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使加快生根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育出无子果实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 答案:B解析:吲哚乙酸即生长素,能促进插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促进茎的生长作用,故A、C、D正确。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是果实的成熟过程,是乙烯的调节作用特点,B错误。 19“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体现了生物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A提高生物科学素养B面向全体学生C倡导探究性学习D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答案:C20蘑菇的营养方式与下

17、列哪种生物相同 () A.紫菜B.绿藻C.病毒D.黄曲霉 答案:D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生物的营养方式。 【答案】D。【解析】生物的营养方式包括自养和异养等,蘑菇属于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蘑菇的体内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异养,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中的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属于腐生。紫菜和绿藻体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不符合题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所有的病毒都是寄生的。黄曲霉的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体内不含叶绿体,属于真菌。因此与蘑

18、菇营养方式相同。据以上可知,应选择D项。 21探究性学习的形式有哪些 ()。发现式学习推理式探究实验式探究 A.B.C.D. 答案:A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探究性学习的形式。 【答案】A。【解析】探究性学习的形式有发现式学习、推理式探究、实验式探究。 22图中所示的结构,属于同一结构层次的是( )。 A.B.C.D. 答案:D解析:动物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个体。植物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其中和都由许多形态结构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细胞团,称为组织。为细胞,由表示植物的根,属于器官层次;表示一株植物,属于个体层次。故选D。 23图1表示某些物质在

19、生物体和无机环境之间的部分流动途径。甲、丙表示含碳物质进入生物体的相关生理作用,乙、丁表示水离开生物体的相关生理作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主要指光合作用B.乙主要指排遗作用C.可能为呼吸作用D.丁可能为蒸腾作用 答案:D解析:本题考细胞的代谢。A项,甲表示含碳物质进入生物体的相关生理作用,所以甲为动物的呼吸作用,原因呼吸作用要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生物体内的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B项,水属于代谢终产物,而乙表示水离开生物体的相关生理作用,所以属于排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C项,丙表示含碳物质进入生物体的相关生理作用,所以为光

20、合作用。D项,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丁表示水离开生物体的相关生理作用为蒸腾作用。故D项正确。 24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于图2表示的是( )。 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C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D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 答案:D解析: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现“J”型曲线增长;一个细胞周期中DNA数量的变化趋势为由于DNA复制而加倍,后不变,最后由于分到两个子细胞中而减半;其他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三种现象的起点均不为0。二氧化碳浓度相对含量较低时,植物的光

21、合速率为0;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速率先增加,后相对稳定。故选D。 25将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复制n次,则后代中含有15N的单链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和含有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依次是( )。 ABCD 答案:B解析:26图4是4个DNA分子的末端示意图,由同一内切酶切出来的组黏性末端是( )。 A.B.C.D. 答案:B解析:知识点:遗传的分子基础中的内切酶。由同一内切酶切出来的组黏性末端,其碱基应该是左右对应互补的,B项正确。A项:其碱基不是左右对应互补的。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其碱基不是左右对应互补的。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其碱基

22、不是左右对应互补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27图1缺失的部分应填写( )。 A.原核细胞B.真菌细胞C.动物细胞D.植物细胞 答案:D解析:知识点:细胞的类别。植物细胞外围包裹着细胞壁,D项正确。A项:原核细胞无核膜,只有一种细胞器即核糖体。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真菌为分解者,无叶绿体。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动物细胞为叶绿体。与题干不符,排除。 28下图中是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捕食,甲种群的能量可以流向乙种群B.甲种群可以调节乙种群的个体数量C.甲种群对乙种群的进化起抑制作用D.甲、乙种群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答案:C解析:甲、乙种群数量呈现出“甲先增加

23、先减少,乙后增加后减少”的变化,且甲种群数量高于乙种群,由此可判断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甲种群能够淘汰乙种群中老弱病残的个体,从而促进乙种群的进化。C项错误。A项,通过捕食,甲种群的能量可以流向乙种群。A项正确。B项,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因此甲种群可以调节乙种群的个体数量,乙种群也可以调节甲种群的个体数量。B项正确。D项,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甲、乙种群之间相互选择、协同进化。D项正确。 29医生常给低血糖病人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其目的主要是()。 A供给全面营养B供给能源物质C供给水分D维持细胞正常渗透压 答案:B解析:糖类是为细胞提

24、供能量的主要能源物质。低血糖会因能力供应不足而导致细胞死亡所以给低血糖病人注射50%葡萄糖溶液的目的主要是供给能源物质。 二、问答题30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头。(3分)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个条件是_。(3分)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

25、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图3。据图分析: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型;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6分) (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4中的曲线_。(3分) 解析:(1)96 (2)BC (3)增长;稳定 (4)C 解析:(1)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时利用公式计算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其中标志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志个体数为m,假定总数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

26、样中标志个体的比例相同,则N=Mn/m。根据计算公式N:32=30:10可解得N=96。 (2)因为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对种群的个体数量具有决定作用,所以要使调查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数,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没有明显变化,故选BC。 (3)图示坐标图显示,甲有众多的幼年个体,乙的各个月龄个体数量相当,所以甲草原的田鼠属于增长型,乙草原的田鼠属于稳定型。 (4)由于笼子的大小是一定的,这就限制了种群的K值,因此该种群将呈现为“S”型曲线,即为图中的曲线C。 31某教师“DNA分子的结构”的教学片段: (1)问题情境创设:看似麻花卷的DNA为什么能成为高科技的标志 它是怎么

27、储存遗传信息的 又是怎样决定生物性状的 (2)出示资料,并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沃森和克里克利用了前人的哪些经验和科学成果 这对你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问题2:他们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错误 他们是如何对待和纠正这些错误的 问题3: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他们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作为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给予你哪些启示 其对DNA分子结构具有什么意义 (3)出示课本的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读取图中的信息,并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观察DNA由几条链构成 这两条链的位置关系如何 它们的方向一致吗 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 问题2:DNA的基本骨

28、架由哪些物质构成 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问题3:什么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碱基位于DNA的什么位置 问题4:脱氧核苷酸的三个组成成分怎样连接 脱氧核苷酸间又是如何连接的 (4)模型建构,四人小组自备材料合作构建模型,组内、组间合作与交流,及时反馈学习效 果,引证所学概念,并引发新的问题探究。 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1:发现组员出错时有什么感受 你对你们的成功(不成功)的经验有什么感想 问题2:每个小组的DNA相同吗 DNA之间的差异主要在哪里 问题3:大家的组装方式有什么不同吗 问题4:你觉得细胞在形成新的DNA分子时会以哪种方式进行 回答以下问题: (1)围绕上述材料内容,谈谈该教师创设问题

29、情境的目的与作用。 (2)材料中提到的建构DNA双螺旋模型,属于哪一种模型 请结合高中生物教材内容,列举两种同类型的模型实例。 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生物教学模型。 【参考答案】 (1)第一处创设问题情境,以设置悬念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帮助学生形成DNA分子结构的初步印象。 第二处创设问题情境,感悟DNA分子结构发现过程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思维方法。了解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第三处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探究DNA的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通过此处设置的一系列问题可以让学生注意到DNA分子结构的关键点并形成有关DNA的具体清晰的结构图。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 第四处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1,学生能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通过问题2,学生可以比较理解遗传信息、DNA分子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知识:通过问题4,可引发学生对下一课时DNA的复制的期望。为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提供帮助。 材料中强化了问题情景创设的目的性和有效性,既保证了课堂提问的数量和质量也保证了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梯度和广度从而引发学生对DNA结构本质的深层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和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