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配套课件 第五单元 (6份)_第1页
2021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配套课件 第五单元 (6份)_第2页
2021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配套课件 第五单元 (6份)_第3页
2021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配套课件 第五单元 (6份)_第4页
2021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配套课件 第五单元 (6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配套课件 第五单元 (6份)课件19张PPT。单元写作指导第五单元 莲是花中的仙子,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莲又是花中的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你心中的莲有怎样的风采?哪种品质最值得你赞美?请以“莲文化的魅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立意自定,600字左右。 1.审题 这次作文主题是“莲文化的魅力”,这个题目很大,范围很广。从中选择一个方面来写,尽量具体,不要面面俱到。选好题目后,再仔细选择材料,可以以实写实,写莲的历史、价值,莲花名胜等,也可以写莲的内在神韵和精神,描写赋予莲美好的品质等。 2.选材

2、 (1)探究莲的生长特点以及功能用途等。可以写莲的历史、 品种、功能、用途;可以对“藕断丝连”作出科学的解释;也可以写千年古莲发芽之谜等。写这些内容最好写成一篇说明文,从几个方面或抓住其中一个方面进行介绍。 (2)赞颂莲的精神品质,领略其君子风度。挖掘莲的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人当像莲花,追求君子风度。运用托物言志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抒发对莲的赞颂、喜爱之情。 (3)莲立于荷塘之中,是一种极美的风景。赏荷胜地那亭亭 玉立、清新淡雅的莲花,那碧波粼粼、烟波浩渺的荷塘,都是优美的风景。可以就此写一篇写景散文,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3.写法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江南 制芰荷以为

3、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离骚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青阳渡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白居易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说起家乡的莲藕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听爷爷的爷爷说:从前有一只美丽的仙鹤,嘴里叼着一颗仙丹从家乡上空飞过,不小心把嘴里的仙丹掉进了巴河的芝麻湖里,从此家乡芝麻湖里就长出了我们现在吃的莲藕。 引用传说 你生活在水中,却不似那浮萍漂浮不定,能就地生根。你扎根于水底的淤泥中,却不似那终身庸碌无闻的水草,总是倔强地抛头露面于水上,去享受阳光,去装点世界,去奉献你自己。你的品格,谁能不敬?

4、运用对比 在柳枝泛绿,桃李竞芳的时节,你将蕴蓄一个冬季的勃勃生机,化作那“尖尖角”,探出头来迎候那蜻蜓“立上头”。有了你的露面,静静的水面不再寂寥。渐渐地,你布满了水面,一幅生意盎然的水上、水中立体画也由此展开 语言优美 是的,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又有多少人像这小小的莲 花一样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呢?我愿是那一朵小小的白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托物言志 荷花 荷花又名莲花、芙蓉、芙蕖,别 称“菡萏”,是百花中名称最多的花之一。 荷花的品种也不少,有千叶荷、 四面荷、并头荷、重台荷,还有奇特的四季荷和夜舒荷。夜舒荷就是其叶子入夜舒展,白天反而卷合。总说荷花的别名,在百花中的地位。举例说明荷花种类繁

5、多。 荷花的用途极广,主要是食用、药用和观赏。莲蓬子含淀粉很多,营养丰富,清香可口,剥开莲蓬,一粒粒莲子就像翡翠玉卵,剥去外皮和一层薄膜,里面就是雪白的莲子仁。我最爱吃它,所以一到莲子八成熟时,我就钻进荷花湾,躲在荷叶下,大饱口福,乐不可支。中心句。点明荷花的用途主要是食用、药用和观赏三个方面。 荷藕是一种高级蔬菜,含20%的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和矿物盐,既可当水果生吃,也可烹饪成佳肴熟吃。如果制成蜜饯或藕粉,更是别有风味。不过我小时候专爱吃生藕,脆生生的,甜丝丝的,妙不可言。说明莲藕可以生吃。 荷花还是一种很有价值的中药。我的老中医爸爸告诉我:荷花能清暑解热,莲梗能通气宽胸,莲瓣能治暑热解

6、渴,莲子能健脾止泻,莲心能清火安神,莲房能消淤止血,藕节还有解酒的功效,自叶至茎,自花至实,无一不可入药。它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全部贡献给了人类。具体介绍莲的药用价值。 荷花更是绿化、美化、净化我们环境的贵重之花。远望,“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近看,荷花点缀着绿波,有风作飘摇之态,无风呈袅娜之姿。雨过天晴,珠玉滚动,更加风致。绿中点红,娇姿欲滴,缕缕清香,似琴可闻,哪吒菩萨,隐约可见。花谢蓬山,如一只绿色小碗,似一朵未开之花,亭亭独立,洗人耳目。引用古诗词,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具有诗情画意。语言生动形象,说明荷花具有观赏价值。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周敦颐在爱莲说

7、中对莲花君子品格的盛赞,也是荷花崇高中之最崇高者。 荷花用途之广,品格之高,是百 花不可比拟的。让我们都仰慕荷花,大力养植荷花吧!赞颂荷花崇高的品格。总结全文,号召大力养植荷花。 名师点评:本文重点说明了荷花的用途。先总说荷花的三个方面的用途,然后按三个方面进行分说。在说明荷花的观赏价值时,还运用了引用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语言生动形象,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课件16张PPT。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 1.名片2.背景介绍本文大约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真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诗文

8、来抒写情怀,于是便创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社会,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3.图解课文1.通假字便要还家 (“”通“”,)答案:要邀邀请2.一词多义 寻向所志 ( ) 寻病终 ( ) 便舍船 ( ) 屋舍俨然 ( ) 答案:(1)寻找/随即,不久(2)舍弃/房屋(1)寻(2)舍 处处志之 ( ) 寻向所志 ( ) 武陵人捕鱼为业 (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 答案:(3)做标记/做的标记(4)作为/对,向(3)志(4)为3.古今异义(1)阡陌交通古义:?今义: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2)率妻子邑人古义:?今义:男女两个

9、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3)来此绝境古义: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答案:(1)交错相通(2)妻子和儿女(3)与人世隔绝的地方(4)无论魏晋古义:?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5)芳草鲜美古义: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6)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不充足答案:(4)不要说,(更)不必说(5)鲜艳美丽(6)不值得4.词类活用(1)处处志之 (名词用作动词,)(2)复前行 (方位名词作状语,)(3)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答案:(1)做标记(2)向前(3)对感到诧异5.文言句式(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2)林尽水源。(省略句,“尽”后面省略

10、了介词“于”)译文:?答案:(1)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德行高尚的人。(2)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6.名句默写(1)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答案:(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7.走进文本(1)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发现桃花林访问桃花源_。答案: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复寻桃花源(2)文中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全文,说一说桃花源人为什么“叹惋”。答案:庆幸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园,也为世人饱受战争之苦而惋惜。(3)离开桃花源时渔人“处处志之”,再来寻找时却“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1、?答案:突出强调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的境界”。(4)“桃花源”是追求的理想社会,请你谈谈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答案:寄托了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意愿。(或:所描述的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课件21张PPT。第22课短文两篇 1.名片陋室铭2.图解课文1.古今异义(1)惟吾德馨古义: 今义:散布得远的香气(2)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丝绸和竹子(3)谈笑有鸿儒古义:?今义:鸿雁答案:(1)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2)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

12、奏乐的声音(3)大2.词类活用(1)无案牍之劳形 (动词的使动用法,)(2)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答案:(1)使劳累(2)使乱,扰乱3.文言句式何陋之有?(倒装句,应为“有何陋”)译文:?答案:有什么简陋的呢?4.名句默写(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2),草色入帘青。,往来无白丁。答案:(1)有仙则名有龙则灵(2)苔痕上阶绿谈笑有鸿儒5.走进文本(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不陋的?试找出相关语句。答案:陋室的环境、交往的人物、主人的日常生活。相关语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课文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

13、主人的生活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操和情趣?答案: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3)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答案: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爱莲说2.文体知识“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记叙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但都是阐述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3.图解课文1.古今异义(1)亭亭净植古义: 今义:栽种(2)宜乎众矣古义:今义:合适(3)陶后鲜有闻古义:今义:新鲜答案:(1)立(2)应当(3)少2.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 (名词用作动词,;

14、)(2)香远益清 (形容词用作动词,)答案:(1)生枝蔓长枝节(2)远播3.文言句式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译文:?答案: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4.名句默写(1)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2)予独爱莲之,。答案:(1)世人盛爱牡丹(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走进文本(1)是从哪几方面写莲的?赋予了莲什么品格?完成下表。答案:(2)写莲的同时,为什么还写菊与牡丹?答案: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用牡丹的绚丽浓艳从反面来衬托莲的质朴、自然。通过不同角度的衬

15、托,从而突出莲花的高洁,烘托了文章的主题。(3)托物言志,借莲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谄媚的品德,表达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课件12张PPT。第23课*核舟记 1.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我们在以后还会学很多此类文章,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等。2.背景介绍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陷,被

16、捕入狱半年,次年贬为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从课文可以看出,雕刻家就取材于这件事。3.图解课文1.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 (“”同“”,)(2)左手倚一衡木 (“”同“”)(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同“”,)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通“”,) 答案:(1)诎屈弯曲(2)衡横(3)有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4)甫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2.一词多义 明有奇巧人 ( ) 长约八分有奇 ( ) 为宫室 ( ) 多髯者为东坡 ( ) 高可二黍许 ( )

17、珠可历历数也 ( ) 答案:(1)奇妙的/零数(2)做。这里指雕刻/是(3)大约/可以(1)奇(2)为(3)可3.古今异义(1)其两膝相比者古义: 今义:比较;较量(2)高可二黍许古义:?今义:表示同意(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古义:?今义:简单(跟“繁”相对)(4)矫首昂视古义:?今义:矫正答案:(1)靠近(2)大约(3)挑选(4)举4.词类活用(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名词作状语,)(2)石青糁之 (名词作状语,)(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1)用箬竹叶做的船篷(2)用石青(3)戴着高高的帽子5.文言句式(1)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省略句,句首省略主语

18、“佛印”)译文:?(2)又用篆章一。(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又用一篆章)译文:?答案:(1)(佛印)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2)又刻了一个篆字图章。6.走进文本(1)从课文2、3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用料体积小;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2)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试简要分析。答案: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部。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3)用那么大的篇幅向我们介绍这只雕刻精美的核舟有什么目的?答案:反映古代艺人技艺

19、的奇妙精巧。课件12张PPT。第24课*大道之行也 1.文化长廊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2.图解课文1.通假字(1)选贤与能 (“”通“”,)(2)矜、寡、孤、独、废疾者 (“”通“”,) 答案:(1)与举选拔(2)矜鳏老而无妻的人2.一词多义 是故谋闭而不兴 ( ) 故外户而不闭 ( ) 天下为公 ( ) 不必为己 ( ) 答案:(1)因此/所以(2)是/为了(1)故(2)为3.古今异义(1)女有归古义: 今义:返回(2)大道之行也古义: 今义:宽阔的道路答案:(1)女子出嫁(2)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20、3)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 今义:偷东西的人(4)是谓大同古义:? 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答案:(3)害人(4)这4.词类活用(1)不独子其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2)故人不独亲其亲 (名词的意动用法,)(3)选贤与能 (形容词作名词,)(4)盗窃乱贼而不作 (动词用作名词,)答案:(1)以为子(2)以为亲(3)品德高尚的人(4)盗窃的事情5.文言句式(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宾语前置句,“力恶”宾语前置)译文:?答案:(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2)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

21、利。6.走进文本(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答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案: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3)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和“大同”有什么区别?答案:“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课件24张PPT。第25课杜甫诗三首 1.名片望岳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探望当时任兖州司马的父亲杜闲。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

22、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在这期间写的。1.诗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答案:依次为远望泰山、近望泰山、细望泰山、极望泰山。2.这首诗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答案: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字,指出奇在何处。答案:“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4.这首诗

23、最后一联写出泰山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答案:写出泰山雄伟高峻的特点。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全诗译文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山中的浮云一层层地生发出来,心胸因此得到洗涤,薄暮时分,归巢的山鸟正远远地从高空掠过,只有睁大眼睛才能看得清楚。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俯首一览,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2.诗歌赏析首句设问,极言诗人初见泰山时兴奋不已,竟不知如何描绘,令人顿生悬念。次句作答,总写泰山地域广阔,以上两句远望。 第三句虚写,表面写造

24、物主独钟泰山,赋以神秀之气,而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内心感受,对泰山赏慕有加。第四句实写,极尽夸张之能事,写泰山山势之高峻。以上两句近望。 五、六句亦景亦情,情由景生。诗人的胸怀随泰山之云雾缭绕而激荡,眼界因极目仰望而为之开阔。以上两句细望。 七、八句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句,用在这里有深刻的含意: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1.写作背景 唐肃宗至德元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之后,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春望2.名句赏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25、惊心。 一种说法是那娇艳的花也因感时伤别而泪水纵横,那无忧的鸟也一改往日动听的歌喉而发出让人惊心的啼叫。另一种说法是诗人伫立在娇艳的花旁,听着掠空而过的鸟儿婉转的啼叫,心里嗔怪它们的无情而流下了伤时恨别的泪水。这两种说法虽然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移情于物,一则触景生情,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1.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答案: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2.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答案:“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3.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进行简要赏析。答案:描画出了

26、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4.请概括这首诗的主旨。答案: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1.全诗译文 国都沦亡,唯有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草木丛生。感伤时局,见花难禁涕泪。怅恨别离,鸟鸣每每惊心。愁看烽火,早有阳春三月。一信万金,家中音讯难得。愁绪缠绕,白发愈搔愈短。头发稀少,几乎不能插簪。 2.诗歌赏析 首联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颔联写了花和鸟两个形象。一种看法

27、是那娇艳的花也因感时伤别而泪水纵横,那无忧的鸟也一改往日动听的歌喉而发出让人惊心的啼叫。另一种看法是诗人伫立在娇艳的花旁,听着空中飞过的鸟儿婉转的啼叫,心里嗔怪它们的无情而流下了伤时恨别的泪水。 颈联、尾联写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总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1.写作背景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等率兵围攻邺郡 失败,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组诗“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石壕吏2.名句赏析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这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彩,有力地渲染出差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蛮横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